![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50403/0-16987148435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50403/0-16987148435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50403/0-169871484355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50403/0-169871484356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50403/0-16987148435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50403/0-169871484360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50403/0-169871484361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50403/0-169871484363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堂教学课件ppt,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文本疏通,📕文意疏通,文本赏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性善论,✍主题归纳,论辩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孟子及其作品,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赏析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体味孟子的思想——性善论和仁政论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他为“亚圣”。
孟子的主要思想:仁、义、善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们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因而他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孟子》一书属于对话体散文集,全文共七篇,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易中天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孟子也针对社会现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便是其中的一篇。 本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人人都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善端,把它们发扬光大,我们就会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人:任其泯灭,我们就会堕落为禽兽。这就是他的“性善论”,“王道论”是“性善论”在政治学上的运用。本章是最能体现孟子“性善论”的篇章。
“不忍人之心”,指怜爱别人的心。“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的观点,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实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 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译文: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是)如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了,都有惊骇恐惧,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这不是因为要想和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产生这种恐惧同情心理)。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问题: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层由开头至“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见解,认为以“不忍人之心”而行“不忍人之政”,天下就会大治。由“所以谓人皆有不认人之心者”至“非恶其声而然也”,举例证明中心论点。从“由是观之”到文末。阐述“四端”,并将其与“仁、义、礼、智”相配论述,并指出扩充“四端”的重要性。
本文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即由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文章在强调后天教养的重要性时,也阐释了“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孺子入井 比喻论证:“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对比论证:正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反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正面:足以保四海/反面:不足以事父母 假设论证: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拓展阅读】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公孙丑问道:“请问,老师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说:“我说话得体,还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请问,什么叫作‘浩然之气’呢?”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呀,最浩大,最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使它不受伤害,就会充溢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呀,必须配合辅助道和义;而缺乏它,道和义就没有力量了。这种气是由正义汇聚而产生的,不是由义继承并取代它而产生的。只要做一次于心有愧的事,它就疲软了。所以我说,告子是不懂义的,因为他把它看作心外之物。〔其实义是心内固有的。〕一定要培养它,却不刻意扶持它;时刻惦记它,却不刻意助它成长,不要学那个宋国人的样。宋国有一个担心禾苗生长不快而去把它拔高的人,疲倦无神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儿子赶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槁了。其实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认为〔锄草〕没好处而放弃不干的,就是种庄稼不锄草的懒汉;‘帮助’它生长的,就是拔苗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伤害了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备课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目解读,探究拓展,文本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目标,孟子及背景介绍,“亚圣”,“仁政”“王道”,价值观,人性观,研读文本,文题解读,扩而充之,论证思路与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