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讲义 必修第三册 第10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解析)
展开章末检测试卷(二)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和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成反比
B.根据电容的定义式C=,电容器的电容与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C.根据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E=,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和场源电荷的电荷量成正比
D.根据公式UAB=,带电荷量为1 C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功为1 J,则A、B两点的电势差为1 V
答案 C
2.(2021·黄冈中学月考)超级电容的容量比通常的电容器大得多,其主要优点是高功率脉冲应用和瞬时功率保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图所示,某超级电容器标有“2.7 V,100 F”,将该电容器接在1.5 V干电池的两端,则电路稳定后该电容器的负极板上所带电荷量为( )
A.-150 C B.-75 C
C.-270 C D.-135 C
答案 A
3.(2021·衡水中学期中)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甲球放在不带电的乙球左侧,两球在空间形成了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差等势线.A、B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D两点关于直线AB对称,则( )
A.A点和B点的电势相同
B.正电荷从A点移至B点,静电力做正功
C.C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D.负电荷从C点移至D点,电势能增大
答案 B
解析 A点和B点不在同一等势线上,所以它们的电势不同,A错误;从A点至B点,电势降低,所以正电荷从A点移至B点,静电力做正功,B正确;根据电场的对称性可知,C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不同,C错误;C点和D点在同一个等势线上,负电荷从C点移至D点,电势能不变,D错误.
4.(2021·驻马店市驿城区月考)如图所示,MN是一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a到b穿越这条电场线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在a点时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B.负点电荷一定位于M点左侧
C.带电粒子从a到b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D.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答案 A
解析 由于该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且做曲线运动,静电力指向轨迹内侧,静电力方向大致向右,则粒子从a到b的过程中粒子受到的静电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是锐角,静电力做正功,粒子的电势能减小,所以带电粒子在a点时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时具有的电势能,故A正确;带正电的粒子受到的静电力方向大致向右,则电场线由M指向N,说明负电荷在N点右侧,故B错误;带电粒子所受静电力向右,粒子从a到b静电力对带电粒子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故C错误;负电荷在N点右侧,根据点电荷的电场的特点可知,a点离点电荷较远,从a到b的过程中距离负点电荷越来越近,则电场强度越来越大,带电粒子受到的静电力越来越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故D错误.
5.(2021·湖南高二期中)如图所示,空间存在足够大的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绝缘的曲面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曲面上有一带电金属块在力F的作用下沿曲面向上移动.已知金属块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力F做功40 J,金属块克服静电力做功10 J,金属块克服摩擦力做功20 J,重力势能改变了30 J,则( )
A.电场方向水平向左
B.电场方向水平向右
C.在此过程中金属块电势能减少20 J
D.在此过程中金属块机械能增加10 J
答案 D
解析 因为不知道带电金属块的电性,所以无法判断电场方向,故A、B错误;克服静电力做功为10 J,则电势能增加10 J,故C错误;机械能的变化量等于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所做的总功,故应为ΔE=40 J-10 J-20 J=10 J,故D正确.
6.(2021·重庆八中月考)如图所示,从F处释放一个无初速度的电子(重力不计).电子向B板方向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设电源电压均恒为U)( )
A.电子到达B板时的动能是eU
B.电子从B板到达C板动能变化量为零
C.电子到达D板时动能是3eU
D.电子在A板和D板之间做往返运动
答案 C
解析 从F处释放一个无初速度的电子,电子在电压为U的电场中做加速运动,当电子到达B点时,所获得的动能等于静电力做的功,即Ek=W=qU=eU;由题图可知,B板和C板等电势,则B、C之间没有电场,所以电子在此处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电子的动能不变,电子以eU的动能进入C、D板间的电场中,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电子做减速运动,由于C、D板间的电压也为U,所以电子在到达D板时速度减为零,开始反向运动;由以上分析可知,电子将会在A板和D板之间做加速、匀速、减速运动,再反向做加速、匀速、减速运动,即做往返运动,故选C.
7.如图所示,三条平行等间距的虚线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电势值分别为10 V、20 V、30 V,实线是一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在该区域内的运动轨迹,a、b、c是轨迹上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在三点的电势能大小关系为Epc<Epa<Epb
B.粒子在三点所受的静电力不相等
C.粒子必先过a,再到b,然后到c
D.粒子在三点所具有的动能大小关系为Ekc<Eka<Ekb
答案 A
解析 因表示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的三条虚线是平行且等间距的,由此可判断该区域电场是匀强电场,所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各点受到的静电力相等,B错误.由题图可知,电场的方向是向上的,而粒子受力是向下的,故粒子带负电,而带负电的粒子无论是依次沿a、b、c运动,还是依次沿c、b、a运动,都会得到如题图所示的轨迹,C错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只有静电力做功,故电势能与动能之和应是恒定不变的,由题图可知,带负电的粒子在b点时的电势能最大,在c点时的电势能最小,则可判断在c点的动能最大,在b点的动能最小,A正确,D错误.
8.(2021·信阳市师河区高二月考)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CAB=30°,BC=2 m,已知电场线平行于△ABC所在的平面,一个电荷量为q=-2×10-6 C的点电荷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了1.2×10-5 J,由B移到C的过程中静电力做功6×10-6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两点的电势差UBC=3 V
B.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
C.负电荷由C点移到A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D.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 V/m
答案 D
解析 由B移到C的过程中静电力做功6×10-6 J,根据W=Uq得B、C两点的电势差为UBC==-3 V,故A错误;点电荷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1.2×10-5 J,则静电力做功-1.2×10-5 J,A、B两点的电势差UAB==6 V,所以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B错误;UCA=-UAC=-UBC-UAB=-3 V,根据W=Uq得,负电荷由C移到A的过程中,静电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小,C错误;UAB=6 V,在AB连线上取中点D,所以UAD=3 V,UCA=-3 V,UAC=3 V,C、D电势相等,所以CD连线为等势线,而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电场强度方向沿着AB方向,由A指向B.因为BC=2 m,由几何关系得AD=3 m,由UAD=E·AD得,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 V/m,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9.(2021·林州一中高二月考)x轴与电场中的某条电场线重合,x轴正方向上各点电势随x坐标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0~x2段为曲线,x2~x4段为直线.一带负电粒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沿x轴正方向由O点运动至x4位置,则( )
A.x1处电场强度最大
B.x2~x4段是匀强电场
C.粒子在0~x2段做匀变速运动,x2~x4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x1处粒子电势能最小,x2~x4段粒子的动能随x均匀减小
答案 BD
解析 在φ-x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场强度,故x1处电场强度最小,为零,A错误;x2~x4段斜率不变,电场强度不变,故是匀强电场,B正确;0~x2段电场强度变化,粒子受到的静电力变化,故粒子在0~x2段做变速运动,x2~x4段电场强度不变,粒子受到的静电力不变,故在x2~x4段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错误;x1处电势最高,粒子带负电,故粒子的电势能最小,x2~x4段粒子受到的静电力恒定,静电力做功W=qEx随x均匀变化,故动能随x均匀减小,D正确.
10.(2022·浙江6月选考改编)如图所示,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正对平行金属板M、N间存在匀强电场,板长为L(不考虑边界效应).t=0时刻,M板中点处的粒子源发射两个速度大小为v0的相同粒子,垂直M板向右的粒子,到达N板时速度大小为v0;平行M板向下的粒子,刚好从N板下端射出.不计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 )
A.M板电势高于N板电势
B.两个粒子的电势能都减小
C.粒子在两板间的加速度为a=
D.粒子从N板下端射出的时间t=
答案 BC
解析 由于不知道两粒子的电性,故不能确定M板和N板的电势高低,故A错误;根据题意垂直M板向右的粒子到达N板时速度增加,动能增加,则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则平行M板向下的粒子到达N板时电场力也做正功,电势能同样减小,故B正确;设两板间距离为d,对于平行M板向下的粒子刚好从N板下端射出,在两板间做类平抛运动,有=v0t,d=at2,对于垂直M板向右的粒子,在板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两粒子相同,则在电场中加速度相同,有(v0)2-v02=2ad,联立解得t=,a=,故C正确,D错误.
11.(2021·广州一中月考)两个等量正点电荷固定于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其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C三点,如图甲所示.一个带电荷量为+2×10-7 C、质量为0.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C点静止释放.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B点处为整条图线切线(图中标出了该切线)斜率最大的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C到A的过程中小物块的电势能一直在增大
B.B点为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最大的点,电场强度大小为1×104 V/m
C.由C点到A点电势逐渐降低
D.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500 V
答案 BC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由C到A的过程中,小物块的速度一直在增大,静电力对小物块做正功,小物块的电势能一直在减小,故A错误;小物块在B点的加速度最大,为am= m/s2=2×10-2 m/s2,可得小物块所受的最大静电力为Fm=mam=0.1×2×10-2 N=2×10-3 N,则电场强度最大值为Em==1×104 N/C,故B正确;因为两个等量正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方向由O点沿中垂线指向外侧,故由C点到A点电势逐渐降低,故C正确;从题图乙可知,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A=6×10-2 m/s、vB=4×10-2 m/s,再根据动能定理,得qUBA=mvA2-mvB2,解得UBA=500 V,则UAB=-UBA=-500 V,故D错误.
12.(2021·南通中学月考)如图所示为造纸公司用于监控绝缘纸张厚度的简易装置示意图,其中A、B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上下极板位置均固定,且分别接在恒压电源的两极上,A板接负极,已知绝缘纸张的厚度越大,相对介电常数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流水线上通过的产品厚度增大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B.当灵敏电流计有从b流向a的电流时,说明绝缘纸张变厚
C.当绝缘纸张厚度变薄时,两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D.增大恒压电源的电压值,可提高监控装置的灵敏度
答案 ABD
解析 根据C=,可知当产品厚度增大导致εr增大时,电容器的电容C增大,选项A正确;当灵敏电流计有从b流向a的电流时,说明电源正在对电容器充电,根据C=可知电容增大,说明纸张变厚,选项B正确;当绝缘纸张厚度变薄时,εr减小,电容器的电容C减小,而电源电压不变,也没有改变极板间的距离d,由E=,知两板间电场强度不变,选项C错误;根据Q=CU,可知若增大恒压电源的电压值,纸张薄厚变化能够引起更大的电荷量变化,电流计指针偏转更明显,灵敏度更高,选项D正确.
三、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3.(10分)(2019·北京卷)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给定电容值为C的电容器充电,无论采用何种充电方式,其两极间的电势差u随电荷量q的变化图像都相同.
(1)请在图甲中画出上述u-q图像.类比直线运动中由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求两极间电压为U时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Ep=________.
(2)在如图乙所示的充电电路中,R表示电阻,E表示电源(忽略内阻).通过改变电路中元件的参数对同一电容器进行两次充电,对应的q-t曲线如图丙中①②所示.
a.①②两条曲线不同是________(选填“E”或“R”)的改变造成的;
b.电容器有时需要快速充电,有时需要均匀充电.依据a中的结论,说明实现这两种充电方式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想使用理想的“恒流源”替换(2)中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可实现电容器电荷量随时间均匀增加.请思考使用“恒流源”和(2)中电源对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填写下表(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恒流源” | (2)中电源 |
电源两端电压 |
|
|
通过电源的电流 |
|
|
答案 (1)(1分) CU2(2分)
(2)a.R(1分) b.减小电阻R,可以实现对电容器更快速充电;增大电阻R,可以实现更均匀充电(2分)
(3)(4分)
| “恒流源” | (2)中电源 |
电源两端电压 | 增大 | 不变 |
通过电源的电流 | 不变 | 减小 |
解析 (2)a.由题图知,电容器充完电后,①②两次带电荷量相等,由Q=CE知,两次电源电压相等,故①②两条曲线不同不是E的改变造成的,只能是R的改变造成的.
b.刚开始充电瞬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零,电路的瞬时电流为I=,故减小电阻R,刚开始充电瞬间电流I大,曲线上该点切线斜率大,即为曲线①.短时间内该曲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更大(电荷量更多),故可以实现对电容器快速充电;增大电阻R,刚开始充电瞬间电流I小,即为曲线②,该曲线接近线性,可以实现均匀充电.
(3)接(2)中电源时,电源两端电压不变.通过电源的电流I=,随着电容器两端电压不断变大,通过电源的电流减小;“恒流源”是指电源输出的电流恒定不变.接“恒流源”时,随着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增大,“恒流源”两端电压增大.
14.(8分)(2022·广西南宁三中高二开学考试)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斜面倾角为37°,一带有正电的小物块质量为m、电荷量为q,置于斜面上.当沿水平方向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时,带电小物块恰好静止在斜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电场强度大小变为原来的,方向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
(1)原来的电场强度大小;
(2)电场强度变为原来的后,小物块沿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有多大?
答案 (1) (2)0.3g
解析 (1)平衡时,物块受重力mg、静电力qE、斜面的支持力FN的作用,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qE=mgtan 37°(2分)
解得原来的电场强度E=(2分)
(2)电场强度大小变为原来的后,将物块受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正交分解,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7°-qEcos 37°=ma(2分)
解得a=0.3g.(2分)
15.(10分)(2021·抚州一中期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板长l为10 cm,两板相距为2 cm.一束电子以v0=4.0×107 m/s的初速度从两板中央水平射入板间,然后从板间飞出射到距板右端距离L为45 cm、宽D为20 cm的荧光屏上.为使电子能射到荧光屏上.求两板间所加电压的取值范围.(不计电子重力及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屏中点在两板间的中线上,电子质量m=9.0×10-31 kg,电荷量e=1.6×10-19C)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如图所示,设电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为v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偏转电压为U,偏转位移为y,则
y=at2=()2(2分)
tan θ===(2分)
由此看出,电子从偏转电场射出时,不论偏转电压多大,电子都像是从偏转电场的两极板间中线的中点沿直线射出一样,射出电场后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恰好打在荧光屏的边缘上,结合图可得
tan θ==(2分)
解得U=(2分)
代入数据,得U=360 V.(1分)
因此偏转电压在-360 V~360 V范围内时,电子可打在荧光屏上.(1分)
16.(11分)(2021·杭州市质检)如图所示,x轴正方向水平向右,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在xOy平面内有与y轴平行向上的匀强电场区域(在第Ⅰ象限,形状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分别与x轴和y轴相交于(L,0)和(0,L)点.区域左侧沿x轴正方向射来一束具有相同质量m、电荷量为-q(q>0)和初速度为v0的带电微粒,这束带电微粒分布在0<y<L的区间内,其中从(0,)点射入场区的带电微粒刚好从(L,0)点射出场区,带电微粒重力不计.求:
(1)电场强度E的大小.
(2)射到(2L,0)点的带电微粒射入场区时的y坐标值.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设从(0,)点射入的带电微粒在场区中的偏转时间为t1,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L=v0t1(1分)
=()t12(2分)
解得E=(1分)
(2)画出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图所示,设这个带电微粒在场区中的水平偏转位移为x1,竖直偏转位移为y1,偏转角为θ,偏转时间为t2,射入场区时的y坐标值为Y,有
x1=v0t2,y1=()t22(2分)
根据几何关系,有x1+=2L(1分)
L-x1=Y-y1(1分)
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有tan θ=2(2分)
联立解得Y=L.(1分)
17.(13分)(2021·苏州中学月考)如图所示,BCDG是光滑绝缘的圆形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轨道半径为R,下端与水平绝缘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整个轨道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现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水平轨道上,滑块受到的静电力大小为mg,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为g(sin 37°=0.6,cos 37°=0.8).
(1)若滑块从水平轨道上距离B点s=3R的A点由静止释放,求滑块到达与圆心O等高的C点时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
(2)为使滑块能沿轨道滑行通过G点,求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时,A、B间的最小距离.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设滑块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有mg(s+R)-μmgs-mgR=mv2-0.
(2分)
解得v=.(1分)
设滑块到达C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F,则有F-mg=m,(2分)
解得F=mg.(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mg.(1分)
(2)如图所示,可以将滑块所受静电力与重力的合力视为等效重力,图中H点为等效最高点.
要使滑块恰好始终沿轨道滑行,则滑块滑至圆轨道H点时,应恰好由其所受静电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设此时滑块的速度最小,所受弹力为零,因为qE=mg,所以合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设此时滑块速度为vH,则有=m,(2分)
解得vH=.(1分)
设A、B间最小距离为smin,由动能定理,有
qEsmin-qERsin 37°-mgR(1+cos 37°)-μmgsmin=mvH2,(2分)
解得smin=11.5R.(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