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七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化学(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七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化学(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苏教版必修第一册专题1~专题2。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科学家将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量数为293,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A. 47B. 57C. 118D. 293
2. 下列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 纯碱——钠盐B. 氢氧化铁胶体——纯净物
C. H2SO4——电解质D. H2O2——氧化物
3.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直径最小的是
A. 氢氧化铁悬浊液B. 血液C. 雾D. 氯化钠溶液
4.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5. 下列关于酸、碱、盐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盐中一定含有酸根
B. 电离出的阴离子有OH-的化合物称为碱
C. 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D. NaHSO4可以电离出H+,因此NaHSO4属于酸
6. 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 Na、NaCl、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 在做焰色试验的实验时,应用硫酸洗涤铂丝
D. 若某物质的焰色呈黄色,说明该物质只含钠元素,不含钾元素
7. 自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决定核素的种类
C. 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D. 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3种基本微粒不可能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
8. 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10.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H2中含氢原子数一定为2NA
B. 1ml•L-1的CaCl2溶液中含Ca2+数目为NA
C. 7.1gCl2中含质子数为1.7NA
D. 2.3gNa变为Na+时失去电子数为0.1NA
11. 将10mL1ml·L-1H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50mL,稀释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2ml·L-1B. 0.4ml·L-1
C. 0.05ml·L-1D. 0.1ml·L-1
12. 天然气中含有少量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大量开采可燃冰和天然气会加剧温室效应
B. 脱硫过程的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脱硫过程中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该反应原理可以应用于高温条件下脱硫
13. 过氧化氢(H2O2)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的腐蚀性进行研究,将铜片分别浸泡在以下3种溶液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的作用是对照
B. 实验②中溶液变蓝,因为反应中生成了CuSO4
C. 实验③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D. 实验②中产生细小气泡,是因为发生置换反应产生了氢气
14. 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 FeCl2溶液: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NaCl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
C 乙醇:向混合溶液中加生石灰,蒸馏
D. :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有A、B、C、D、E五种微粒。已知:
①当A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
②当B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
③C原子的K层和M层所含电子数相同;
④单核D离子有18个电子,当失去2个电子后显电中性;
⑤E原子不带电,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五种微粒的元素符号: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 。
(2)由B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C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由D形成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_____。
(3)由A形成的单质与EB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6. 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液态氯化氢②二氧化碳③硫酸铜溶液④氢氧化铁胶体⑤KOH⑥铁丝。
(1)上述六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能导电的有_____。
(2)区分③和④的简单方法是_____。
(3)氯化氢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
(4)③和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5)向⑤溶液中通入少量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向③中加入⑤的现象为_____。
17. 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化合物分离和提纯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被加热仪器的名称为_____,装置C中冷却水的水流方向为_____(填“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
(2)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疾药,为无色针状晶体,能溶于乙醇、乙醚,难溶于水,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提取青蒿素的简易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乙醚沸点为35℃。
若要在实验室模拟上述工艺,操作I选择的实验装置为_____(填“A”“B”或“C”),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3)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能配成硝酸钠溶液。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所有试剂均过量)。
①若试剂a是溶液,则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试剂b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②操作Y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
18. 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l·L-1的NaOH溶液480mL。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和容量瓶。下列关于容量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 b.能长期贮存溶液
c.能直接加热 d.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2)某同学欲称量一定量的NaOH固体,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取_____gNaOH。
(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填字母)。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c.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4)为探究CO2、SO2与NaOH反应的能量变化,某同学用配制的NaOH溶液和绝热容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忽略气体压缩或膨胀导致的能量变化)进行下列实验。
①关闭弹簧夹K1和K2,从气阀中通入0.1mlCO2和0.1mlSO2气体,关闭气阀,此时气室I与气室Ⅱ的容积之比为_____;室内气体密度之比为_____。
②打开弹簧夹K1、K2,用注射器同时注入10mL1ml·L-1NaOH溶液,立即关闭弹簧夹K1、K2,充分反应后,发现气室Ⅱ的容积大于气室I,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苏教版必修第一册专题1~专题2。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科学家将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量数为293,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A. 47B. 57C. 118D. 293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子数为175,质子数为(293-175),差为57;故选B。
2. 下列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 纯碱——钠盐B. 氢氧化铁胶体——纯净物
C. H2SO4——电解质D. H2O2——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碱为Na2CO3,属于钠盐,故A正确;
B.氢氧化铁胶体属于分散系,为混合物,故B错误;
C.H2SO4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正确;
D.H2O2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B。
3.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直径最小的是
A. 氢氧化铁悬浊液B. 血液C. 雾D. 氯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氢氧化铁悬浊液中分散质直径大于100nm;血液属于胶体,分散质直径大于1nm小于100nm;雾属于胶体,分散质直径大于1nm小于100nm;氯化钠溶液中分散质直径小于1nm,故分散质直径最小的是氯化钠溶液;
故选D。
4.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A项错误;
B.FeCl3的电离方程式:,B项错误;
C.H2SO4的电离方程式:,C项错误;
D.NaCl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D项正确。
故选D。
5. 下列关于酸、碱、盐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盐中一定含有酸根
B. 电离出的阴离子有OH-的化合物称为碱
C. 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D. NaHSO4可以电离出H+,因此NaHSO4属于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盐的定义是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A项正确;
B.碱的定义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B项错误;
C.NH4Cl中不含金属元素,C项错误;
D.NaHSO4属于盐,D项错误。
故选A。
6. 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 Na、NaCl、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 在做焰色试验的实验时,应用硫酸洗涤铂丝
D. 若某物质的焰色呈黄色,说明该物质只含钠元素,不含钾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A项错误;
B.Na、NaCl、均含钠元素,焰色试验均为黄色,B项正确;
C.在做焰色试验的实验时,应用盐酸洗涤铂丝,C项错误;
D.若某物质的焰色试验呈黄色,说明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此不能说明不含钾元素,D项错误;
故选B。
7. 自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决定核素的种类
C. 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D. 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3种基本微粒不可能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的原子不含中子,如,故A错误;
B.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与中子数决定核素的种类,故B错误;
C.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则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故C正确;
D.随科学的发展,认识到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再分,质子和中子里面还有更小的微粒——夸克,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铜加热条件下与氧气生成氧化铜,A项正确;
B.,B项错误;
C.溶液中与不反应,C项错误;
D.,D项错误。
故选A。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油不能隔绝气体与水,图中不能防止倒吸,A项错误;
B.NaOH溶液与FeCl3反应生成沉淀,应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备胶体,B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H2反应,可干燥H2,C项正确;
D.常温下,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应向90g水中加入10gNaCl固体,D项错误。
故选C。
10.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H2中含氢原子数一定为2NA
B. 1ml•L-1的CaCl2溶液中含Ca2+数目为NA
C. 7.1gCl2中含质子数为1.7NA
D. 2.3gNa变为Na+时失去电子数为0.1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的状态未知,无法计算,A项错误;
B.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B项错误;
C.7.1g物质的量为,含质子数为,C项错误;
D.2.3gNa物质的量为,变为时失去电子数为,D项正确;
故选D。
11. 将10mL1ml·L-1H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50mL,稀释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2ml·L-1B. 0.4ml·L-1
C. 0.05ml·L-1D. 0.1ml·L-1
【答案】B
【解析】
【分析】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将溶液稀释5倍后,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l·L-1,则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l·L-1。
【详解】据分析,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l·L-1,B项正确;故选B。
12. 天然气中含有少量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大量开采可燃冰和天然气会加剧温室效应
B. 脱硫过程的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脱硫过程中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该反应原理可以应用于高温条件下脱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属于温室气体,且其燃烧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气体,A正确;
B.总反应为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正确;
C.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正确;
D.T.F菌高温下会失去活性,故该脱硫过程不能在高温下进行,D错误;
故选D。
13. 过氧化氢(H2O2)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的腐蚀性进行研究,将铜片分别浸泡在以下3种溶液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的作用是对照
B. 实验②中溶液变蓝,因为反应中生成了CuSO4
C. 实验③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D. 实验②中产生细小气泡,是因为发生置换反应产生了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①的作用是验证只有过氧化氢溶液不能腐蚀铜,与实验②形成对照,A项正确;
B.②中溶液变蓝,是因为溶液中存在Cu2+,可知反应中生成了CuSO4,B项正确;
C.实验③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没有参与反应,即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C项正确;
D.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不会置换出氢气,产生的细小气泡是由于双氧水缓慢分解产生O2,D项错误。
答案选D。
14. 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 FeCl2溶液: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NaCl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
C. 乙醇:向混合溶液中加生石灰,蒸馏
D. :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中,铁粉与CuCl2反应除去Cu2+,且不引入新杂质,A项正确;
B.加过量BaCl2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BaCl2,应选用适量盐酸,B项错误;
C.乙醇和水易形成共沸物,加入生石灰,再蒸馏,可以得到乙醇,C项正确;
D.饱和NaHCO3溶液能吸收HCl产生CO2,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有A、B、C、D、E五种微粒。已知:
①当A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
②当B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
③C原子的K层和M层所含电子数相同;
④单核D离子有18个电子,当失去2个电子后显电中性;
⑤E原子不带电,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五种微粒的元素符号: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 。
(2)由B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C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由D形成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_____。
(3)由A形成单质与EB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 ①. Al ②. Cl ③. Mg ④. S ⑤. H
(2) ①. Cl2 ②. ③. 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
【解析】
【分析】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故A的核外有13个电子,A为铝原子;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B微粒得到1个电子后核外有18个电子,故B为氯原子;K层和M层电子数相同,都为2,故C原子为镁原子;单核D离子有18个电子,失去2个电子后显中性,故D为S2-;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的为氢原子,即E为H。
【小问1详解】
据分析,上述五种微粒的元素符号为:Al、Cl、Mg、S、H。
【小问2详解】
Cl形成的单质为Cl2,Mg一共12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硫单质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小问3详解】
Al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16. 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液态氯化氢②二氧化碳③硫酸铜溶液④氢氧化铁胶体⑤KOH⑥铁丝。
(1)上述六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能导电的有_____。
(2)区分③和④的简单方法是_____。
(3)氯化氢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
(4)③和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5)向⑤的溶液中通入少量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向③中加入⑤的现象为_____。
【答案】(1) ①. ①⑤ ②. ② ③. ③④⑥
(2)利用丁达尔效应(或观察颜色等合理答案)
(3)
(4)置换反应 (5)
(6)溶液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解析】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一般为酸、碱、盐、典型的金属氧化物和某些非金属氢化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通常为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和绝大多数有机物。
①液态氯化氢为强酸,属于电解质,液体状态下未发生电离,不能导电;
②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不发生电离,不能导电;
③硫酸铜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溶液中硫酸铜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能导电;
④氢氧化铁胶体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能导电;
⑤KOH为强碱,属于电解质,固体状态下未发生电离,不能导电;
⑥铁丝为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小问1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②;能导电的有③④⑥。
【小问2详解】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为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无此物理性质,因此鉴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简单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小问3详解】
HCl为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小问4详解】
金属活泼性:Fe>Cu,因此Fe与CuSO4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
【小问5详解】
少量CO2与KOH溶液反应生产碳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KOH=K2CO3+H2O。
【小问6详解】
CuSO4溶液与KOH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
17. 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化合物分离和提纯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被加热仪器的名称为_____,装置C中冷却水的水流方向为_____(填“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
(2)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疾药,为无色针状晶体,能溶于乙醇、乙醚,难溶于水,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提取青蒿素的简易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乙醚沸点为35℃。
若要在实验室模拟上述工艺,操作I选择的实验装置为_____(填“A”“B”或“C”),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3)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能配成硝酸钠溶液。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所有试剂均过量)。
①若试剂a是溶液,则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试剂b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②操作Y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
【答案】(1) ①. 蒸发皿 ②. 下进上出
(2) ①. A ②. b
(3) ①. ②. 除去过量的 ③. HNO3 ④. 漏斗、玻璃棒
【解析】
【分析】A是过滤装置,B是蒸发装置,C是蒸馏装置。
【小问1详解】
蒸发中被加热仪器是蒸发皿。蒸馏时冷却水水流方向要下进上出,提高冷却效率。
【小问2详解】
流程图中操作I用乙醚溶解青蒿素后过滤得到提取液和残渣,提取液再通过蒸馏分离乙醚和青蒿素粗品。因此操作I选择的实验装置为A。操作Ⅲ由粗品得到精品青蒿素,使用重结晶的方法。a.青蒿素难溶于水,不能用水溶解,a错误;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b正确;c.选b粗品中加乙醚的作用是溶解,c错误。故选b。
【小问3详解】
除去硝酸钠中硫酸钠杂质,先用过量的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再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钡离子,最后加适量硝酸除去碳酸根离子,加热蒸发,得到纯净的硝酸钠固体。①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Ba(NO3)2+Na2SO4=BaSO4↓+2NaNO3,加入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硝酸钡。试剂b为硝酸,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②操作Y为过滤,除去碳酸钡沉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18. 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l·L-1的NaOH溶液480mL。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和容量瓶。下列关于容量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 b.能长期贮存溶液
c.能直接加热 d.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2)某同学欲称量一定量的NaOH固体,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取_____gNaOH。
(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填字母)。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c.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4)为探究CO2、SO2与NaOH反应的能量变化,某同学用配制的NaOH溶液和绝热容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忽略气体压缩或膨胀导致的能量变化)进行下列实验。
①关闭弹簧夹K1和K2,从气阀中通入0.1mlCO2和0.1mlSO2气体,关闭气阀,此时气室I与气室Ⅱ的容积之比为_____;室内气体密度之比为_____。
②打开弹簧夹K1、K2,用注射器同时注入10mL1ml·L-1NaOH溶液,立即关闭弹簧夹K1、K2,充分反应后,发现气室Ⅱ的容积大于气室I,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答案】(1)ad (2) ①. 27.4 ②. 20.0
(3)d (4) ①. 1:1 ②. 11:16 ③. 相同条件下,SO2与NaOH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CO2与NaOH反应放出的热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a.容量瓶是用来配置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a正确;b.容量瓶不能用来长期贮存溶液,b错误;c.容量瓶不能加热,c错误;d.在使用之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d正确。故选ad。
【小问2详解】
托盘天平使用时应注意左物右码,图中砝码和物品位置放反了,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0-2.6=27.4g。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l·L-1的NaOH溶液480mL,需使用500mL容量瓶,称量NaOH的物质的量为0.5ml,质量为20.0g。
【小问3详解】
根据c=n/V,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少量溶质没有转移到容量瓶中,n偏小,浓度偏小,a不符合题意;b.转移溶液时少量溶液洒出,导致n偏小,浓度偏小,b不符合题意;c.容量瓶中含有少量水,不影响浓度,c不符合题意;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d符合题意。故选d。
【小问4详解】
①气室I与气室Ⅱ温度和压强相同,气体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数之比,此时气室I与气室Ⅱ的容积之比为1:1,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44:64=11:16。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气室的体积都会减小,但气室Ⅱ的容积大于气室I,说明气室Ⅱ中的反应放出热量更多,使气体膨胀,体积更大。故实验结论为:相同条件下,SO2与NaOH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CO2与NaOH反应放出的热量。选项
A
B
C
D
实验
实验目的
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制备胶体
干燥H2
常温下,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Cl溶液
编号
①
②
③
实验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蓝,缓慢产生细小气泡
无明显变化
选择试剂
a
Na2CO3溶液
b
实验操作
X
Y
加热
选项
A
B
C
D
实验
实验目的
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制备胶体
干燥H2
常温下,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编号
①
②
③
实验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蓝,缓慢产生细小气泡
无明显变化
选择试剂
a
Na2CO3溶液
b
实验操作
X
Y
加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饶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饶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饶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02,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与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与0,研究青铜器,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