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了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会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5.了解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重难点】
1.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3.如何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教学步骤】
【自主学习案】
欣赏拉小提琴、吹笛子、鸟鸣和水声的画面,思考:画面中展示的分别是哪些物体在发声?它们在发声时有哪些特征?
【课堂导学案】
一、讲授新课
1.声音的产生:
(1)物理学研究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实验,首先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同时思考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活动:提供给学生铃铛、两端固定且绷紧的琴弦、橡皮筋、鼓,让学生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
①拨动琴弦和皮筋,观察弦上贴着的小纸条的摆动。摇动铃铛,观察铃铛的运动。在鼓皮上撒点碎纸屑,敲鼓,纸屑开始跳动。当纸屑停止跳动时,鼓声也消失了。把薄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使之产生振动,就会听到声音——可观察到发声物体在振动。
②用手指触摸喉头,同时发声——触觉感受发声物体在振动。
(3)演示实验:
①使尺子发声,学生观察思考: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敲响音叉,学生观察。
③用玻璃棒搅动水发出声音,学生观察。
④用嘴对空瓶吹气,可以听到声音。
在同学们观察、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可概括出: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发声时都在振动,所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举例:小提琴等各种弦乐器的发声,是靠琴弦的振动;口琴和风琴的发声,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簧片发生振动。
蜜蜂和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并不是用声带,因为它们没有发出这样大的声音的特殊器官,而且只有在飞行时才有声音产生,原因是它们的翅膀能很快地上下扇动。而青蛙的发声是通过气囊的振动,蝉是通过腹部的发声器来发声的。我们知道,只有雄蝉才会鸣叫,因为雄蝉腹部有发声器,而雌蝉则没有,在腹部只有接收声音的器官。
提问:还能举出一些液体或气体发声的例子吗?
组织学生回答:
液体发声:泉水叮咚响、海边的波涛声等是由于水的流动而引起的。
气体发声:笛子、黑管和铜号等管乐器发声,是由于通过的气流使管内气柱振动而发声。呼啸的风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5)探究思考:声音是怎样停止的?
提问: 振动停止,发声体还会发声吗?
实验: 用手握住音叉,音叉停止振动,同时也听不见声音了。
结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6)想想议议:图中各发声体各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
(1)提问: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学生提出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某种物质来作媒介。
(2)学生观看视频演示实验,思考填空:
结论:声音可以在__空气__中传播,但是,不能在__真空__中传播。
(3)想想议议:许多科幻电影都有在太空中战斗的场面。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4)学生活动一:
①先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放在一起。一位同学把一只耳朵紧贴在桌子上,同时用手捂紧另一只耳朵,另一位同学轻敲另一张桌面。
②再把两张桌子离开一定距离,重新做一遍。
提问:对比两次听觉的感受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且比空气中传声的效果好。
提问:你能再举出一些固体传声的例子吗?
电影《铁道游击队》片段“战士们将耳朵贴在铁轨上来判断敌情”。他们怎么知道鬼子的军车来了?他们是通过什么听到声音的?
说明:铁轨可以传声。它比从空气传播得要快。火车和汽车司机常把金属棒的一端放在发动机的各个部位上,另一端靠近耳朵。利用金属棒良好的传声特性,倾听机器内部机件的运转声,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
(5)学生活动二:
①把一个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上,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
②鱼儿能听见拍手声。
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提问:你们能设计一个检验液体是否传声的实验吗?
提供给学生水槽、蜂鸣器和塑料袋等器材,学生自己动手设计。
小结:实际上,液体是很好的传声介质。我们知道钓鱼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否则鱼儿通过水听到岸上响动会跑开。人们发现:在海洋中无线电波和光波都不及声波传播得远,它们在海水中传播时很快就衰减了。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制造出声呐设备,可用来发现海面下的潜水艇、礁石及其他水下目标。
(6)小结: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
(1)在暴风雨的夜里,我们看到电光一闪后,为什么要过一会儿才听到雷声?百米赛跑时,为什么终点计时裁判并不是在听到起点发令的枪声才启动秒表,而是看到枪上一冒烟就按表计时?
这些都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2)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s或m·s-1。
(3)m/s表示的意义:如v=340 m/s,表示声音在空气中每秒内传播的距离是340 m。
(4)查声速表,思考:
问题1: 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关系怎样? 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2: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小结: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4.回声
(1)视频了解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3)想想议议:
①在课堂里,老师和你相距17 m时,你的讲话声经过多长时间老师才能听到?
②你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你离障碍物至少多远?
(4)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等。
①回声是物体遇到障碍物时反射回来形成的,但听到回声要有条件。
②可用回声传播的时间差,产生混响效果。
5.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各小组的同学分别讨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和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最后到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耳的构造与听到声音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各部分都有对应的作用。
(3)人能听到声音的过程通常有:①正常情况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和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最后到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②骨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声的过程。
二、课堂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