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重点突破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复习题
展开对点训练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C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 ②观音湖中的所有鱼 ③公园的全部生物及非生物环境 ④百石绿洲中的全部生物
A.②④③ B.②③④
C.①④③ D.①②③
解析: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②观音湖中的所有鱼既不是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也不是群落(没有包括全部生物);③公园的全部生物及非生物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④百石绿洲中的全部生物是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属于群落,C项正确。
2.生态系统的结构是( D )
A.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但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A项错误,D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只是生态系统结构的一部分,B项错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C项错误。
3.下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的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中有很多属于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绝大多数动物都是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不重要
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大肠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解析:绝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有的动物如蜣螂属于分解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一定作用,如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A项错误;绝大多数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B项错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C项正确;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生菌,属于消费者,D项错误。
题组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植物和部分细菌
B.丙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如果没有乙,生态系统也会维持稳定
D.甲和丁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石
解析:并非全部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丙为消费者,消费者主要包括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B项正确;乙为分解者,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C项错误;甲是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生产者,所以生产者才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石,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项错误。
6.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狼是( B )
A.第三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B.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C.第二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D.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解析:在食物链草→山羊→狼中,狼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7.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B.若除去鼬,则草原上鹰的数量会增加
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
解析:人捕食兔,兔与人都捕食植物,故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A项正确;若去除鼬,鹰的营养级降低,鹰获得的能量变多,数量会增多,B项正确;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竞争会增强,C项正确;由植物到鹰的食物链共有4条,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鼬→鹰、植物→鼠→鹰,D项错误。
8.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3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水鸟、小鱼、淡水虾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种间竞争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捕食__。
(3)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时间内大鱼数目_增多__,水藻数目_减少__,淡水虾数目_减少__。
(4)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随之会发生的现象是_A__。
A.水藻大量增多
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水鸟的数目减少
D.甲壳类的数目增加
(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群落__。
(6)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图中未体现的两种成分是_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_、_分解者__。
解析:食物链的条数计算是从生产者算起,此题有2个生产者,应有2个起点,到达最高营养级有几条路径就有几条食物链,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共3条。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以此类推,可得出水鸟、小鱼、淡水虾处于第三营养级。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甲壳类生物和大鱼因失去天敌而在短时间内增多,水藻因甲壳类生物的增多而减少,淡水虾因大鱼的增多而减少。若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减少,水绵竞争者水藻增加;水绵大量减少,则水蚤、小鱼、淡水虾、大鱼的数目也会随之减少;水鸟为了生存,则会大量捕食甲壳类,导致甲壳类数目大量减少,进而导致水藻数目大量增多。
综合强化
一、选择题
1.“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C )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物部分(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题目中山谷是非生物部分,葛藤、黄鸟、灌木等属于生物部分,所以诗句描绘的是生态系统,而诗句没有体现与农业有关的文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幼鱼与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该鱼塘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幼鱼、成鱼等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D.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据题意知,幼鱼以浮游动物和藻类为食,故幼鱼与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故A正确;因为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故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故B正确;分解者的功能就是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故该鱼塘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幼鱼、成鱼等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故C正确;该鱼的成鱼和幼鱼是同一个物种,为种群水平,故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没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故D错误。
3.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罐子”中的六种生物分别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罐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
C.“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但也存在食物链
D.“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解析:从其作用来看,“罐子”中的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属于生产者,果蝇属于消费者,酵母菌属于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错误;“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但也存在食物链,C正确;“罐子”作为微型生态系统,登月后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D正确。
4.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D )
A.此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
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减少,鹰的数量减少
D.鹰仅占有第四营养级
解析:根据表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知该食物网如图:
由图分析知,此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大量捕杀鼠,狐狸和鹰的数量都会减少,鹰占有第三、四两个营养级。
5.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卷曲,便于捕猎,头部窄而长,便于吞食内脏。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B )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C.该地区的蜣螂、蜈蚣、千足虫和非生物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D.该题中有2条食物链,即蜈蚣→蜣螂和千足虫→蜣螂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差异,但没有研究它们之间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无法说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A项错误;由于这种蜣螂能吃粪便,属于分解者,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属于消费者,B项正确;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构成,C项错误;食物链应以生产者为起点,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6.图Ⅰ表示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Ⅱ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少的成分有_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丁、戊、己__。戊与己的种间关系为_捕食和种间竞争__。
(3)如果乙是生长在甲上的一种植食性动物蚜虫,则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样方法__。
(4)通过分析图Ⅱ,C点时该生物的年龄结构是_增长型__,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变化曲线呈_“S”形__(填“J”形或“S”形)。
解析:(1)图Ⅰ食物链(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根据食物网可知,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丁、戊、己,戊与己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3)由于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则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4)图Ⅱ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不断增加,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由于受到食物、天敌、传染病和气候等条件的限制,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
7.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1回答: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为_分解者__,C为_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_。
(2)B主要是指_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__。
(3)_D__和_B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4)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D__、_A__(填字母)。
据图2回答:
(5)该生态系统共有_8__条食物链。
(6)鹰占有_4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__。
(7)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_食虫昆虫__,理由是_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__。
解析: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第三、四、五、六4个营养级,其中鹰占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捕食者
被捕食者
鸟
昆虫
鼠
狐狸
草
鸟
√
昆虫
√
鼠
√
狐狸
√
鹰
√
√
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生态工程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生态工程课时训练,共6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后作业题,共5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低碳生活越来越被认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