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第1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第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著名历史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约6000年左右,中华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在这些星斗中不包括( )
    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
    C.河姆渡文化D.龙山文化
    2、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3、“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4、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5、西周金文已有“戎”“夷”之称,春秋战国时期,无论“华夏”各国多么敌对,他们都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6、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志,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因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做“儒”。儒家主张( )
    A.无为而治B.依法治国
    C.兼爱非攻D.克己复礼
    7、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各家本质上。“争”的是( )
    A.国家的治理方略B.国家统一的方式
    C.国家最高统治权D.单纯的学术问题
    8、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夏商周时期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封建亲戚”B.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C.“共和行政”D.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9、“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指( )
    A.分封制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
    10、《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这段史料反映出秦始皇是一个( )
    A.杰出的政治家B.残暴的统治者
    C.伟大的战略家D.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人
    11、西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12、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对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表明他主张( )
    A.“百家争鸣”B.削平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3、奠定后世中医理论基础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14、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一措施( )
    A.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B.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
    C.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D.实现了北方再次统一
    15、西晋时期内迁的“五胡”中,不包括( )
    A.匈奴B.鲜卑C.羯D.回鹘
    16、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17、“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 )
    A.秦亡教训B.汉承秦制C.文景之治D.贞观之治
    18、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材料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
    A.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后B.实质是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C.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D.造成了分封制的最终瓦解
    19、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
    A.手工技艺高超B.文化礼制产生
    C.经济发展繁荣D.阶级分化明显
    20、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了西汉实力B.密切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C.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加强了与欧洲和北非的政治交往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的《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世臂记园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材料一中的“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对中国历史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龙山文化距今4000年,故D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方式由“兄终弟及为主”转变为“父死子继为主”。这说明王位世袭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突出的是血缘关系,二者相符,A项正确。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排除C项;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的知识点。A.题干反映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在诸侯墓中出土,这说明春秋时期等级制度的破坏,宗法制度是关于血缘继承的制度,与题干不符,故A错误;B.春秋时期分封制度走向瓦解,但是“崩溃”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B错误;C.春秋时期传统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遭到破坏,但是“颠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C错误;D.结合所学可知,周礼规定天子与诸侯使用的鼎数量和规格不同,以维护分封制下等级秩序,材料中诸侯墓出现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D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具体考查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A.材料无法体现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也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实,排除;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并非,不符合材料主旨种族和文化认同,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排除。故选:B。
    6、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志,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可以看出反映了儒家的克已复礼思想,故D项正确。A项是道家思想,排除。B项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是墨家思想,排除。故选:D。
    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国家转型阶段,面对社会动荡的现状,各家纷纷提出治理国家的方略,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干的限定,排除。故选:A。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故D正确;“封建亲戚“是贵族政治,故A错误;专制主义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故B错误;“共和行政“是指西周厉王出逃后,大臣召公和周公共同执政,故C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政府组织上,赢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以后历朝虽有修改但始终没有突破其基本框架,所以材料中的“规
    范”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正确;分封制在西周时确立到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A项错误;世袭制从夏朝开始确立,故B项错误;宗法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故选:D。
    10、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秦始皇出游时,丞相后损车骑,始皇将在场者全部杀死,体现了秦始皇的独断性、随意性、残酷性,即暴政的体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初吸取秦亡教训,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因此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休养生息,C项正确;富民与力倡节俭无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富民与大兴文治无关,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实行平抑物价的措施,排除D项。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可知,董仲舒认为诸子百家不同的观点不利于思想的统一。因此,他主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故D项正确;“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思想统一,没有涉及减轻赋税,故B项错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
    13、答案:A
    解析:A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14、答案:A
    解析:材料“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有利于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A正确;BCD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1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期内迁的“五胡”有匈奴、鲜卑、羯、氐、羌,没有回鹘。所以,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物产传入中原,中原的丝和丝织品以及铸铁、凿井等技术通过这条道路西传,D项正确;西汉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发展并不需要依赖世界市场,排除A项;“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当时最主要的原因是道路开通,排除B项;“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C
    解析:孝文,孝景指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根据”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蘸摩”“可知体现了议代文帝和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所以描述的是文景之治,而非秦亡的数训、汉承秦制和贞观之治,故选C,排除ABD。
    18、答案:B
    解析:根据“西周时期”、“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可知这是对井田制的描述,井田制实质上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项正确;井田制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之前,没有推动当时的社会转型,不是造成分封制最终瓦解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
    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大汶口考古发现中,墓葬差别巨大,可见当时阶级分化明显,D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手工业,但不能得出手工技艺高超,排除A项;材料与礼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但发展程度得不出,排除C项。故选:D。
    2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影响是密切西域与中原的联系,A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21、答案:(1)三代:夏朝、商朝、周朝。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政治目的:中国历史重新迈向大一统。
    (2)贡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这些措施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1)三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三代”指的是夏朝、商朝、周朝。政治主张:根据所学知识,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政治目的:根据材料一“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可得出目的是中国历史重新迈向大一统。
    (2)贡献:根据材料“秦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对中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根据“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试卷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