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一小集团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954688/0-16988464541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一小集团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954688/0-16988464541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一小集团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954688/0-16988464541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一小集团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一小集团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阅读,习作,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文积累(37分)
1.看拼音,写词语。
2.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
(1)鲁滨逊在háng hǎi时不幸流落huāng dǎ,但他不仅不kǒng jù未知的危险,反而还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自我。
(2)他一边fān xiāng dǎ guì,一边niàn dɑ着:“我的课本怎么找不到了呢?”
3.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ān) 挨饿(ái) 一模一样(mó) 处境(chù)
B.蚁穴(xuè) 依偎(wèi) 叛乱(pàn) 寂寞(mò)
C.帐篷(pen) 宴会(yàn) 掺和(chān) 摊贩(tān)
D.藤蔓(wàn) 黏稠(chóu) 藏戏(zàng) 消逝(shì)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象更新 截然不同 青面缭牙 随心所欲
B.张灯结彩 无瑕顾及 荒芜人烟 春风拂面
C.哄堂大笑 行善极德 得意扬扬 垂头丧气
D.能歌善舞 天涯海角 无济于事 千门万户
5.下列加粗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正确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B.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大街上高大整齐的行道树、色彩艳丽的花圃真让人赏心悦目。
D.学习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7.下列句子按要求改写,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六年的小学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改为夸张句:六年的小学生活眨眼间就过去了。
B.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多了,但大家都说味道更美了。改为双重否定句: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多了,但没有人不说味道更美了。
C.杨柳在春风中飘拂着。改为拟人句:杨柳如同少女的头发一样在春风中飘拂着。
D.王明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改为转述句:王明抢着对老班长说,他帮老班长一起找,他找得见。
8.下面关于即兴演讲时应注意的事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即兴演讲时,由于时间紧迫,事先没有太多准备的时间,所以想到哪儿,就说哪儿。
B.即兴演讲时,可先迅速打个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C.即兴演讲时,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D.即兴演讲时,要尽可能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逐条说清楚,语气要自然,态度要大方。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本文按 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2)“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 ,他又从遮挽的手边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 地从我身上 ,从我脚边 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了一日”,《匆匆》中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学过的劝告人们珍惜时间的诗句: , 。
(3)暮春时节,柳絮纷飞,美好的春景令人陶醉。韩翃在《寒食》中这样写道: , 。面对着中秋的圆月,唐代的王建不禁吟诵: , 。
(4)中庭地白树栖鸦, 。
(5)河汉清且浅, 。
(6) ,更有早行人。
(7) ,近山识鸟音。
(8) , 。 ,札札弄机杼。
二、阅读(33分)
认真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信息的85%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影响视力的眼病中近视占第一位,近年来,近视的发病有低龄化趋势,儿童中近视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高.近视成为影响国民身体素质的最常见眼病,近视不仅仅是视力差,还可引起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失明,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己达30多万人.因此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②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青少年患近视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即用眼过度和用眼习惯不良,用眼过度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每天学习时间长、睡眠时间短,课外作业多、课外活动时间少,收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等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尤其在寒暑假期间,由于父母的管束少,有些孩子毫无节制地看电视、玩电脑,使得寒暑假成为近视的高发时期.不良的用眼习惯包括用眼过近,在动荡的车厢内阅读,边走边读,在阳光直射或昏暗的光线下阅读,躺在床上阅读等,都会诱发近视。
③近视的防治重在预防,在生活中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坐车或行走的时候不要看书,不要躺着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睛的血液循环,改善视神经营养,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控制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避免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主要有蛋、奶、鱼、肉、动物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果患了近视,应定期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有的外界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得。
B.营养不良是患近视的主要原因。
C.近视是常见眼病,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D.近视成为影响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最常见眼病。
11.结合短文内容,判断小明一家人的看法以及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小明爸爸说:“近视眼是无法预防的,因为小孩患近视都是父母遗传的。”小明爸爸说的话 因为
②小明妈妈说:“放假期间,小明不能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要多参加户外运动,这样对保护视力有好处。”小明妈妈说的话 因为
12.期末临近,学习十分紧张,小芳的视力开始下降,请你结合短文内容给她提出2条建议。
现代文阅读
民俗中最亮的灯盏
记忆里,这一天总会在父母的交谈中早早醒来。在苦涩和坚韧中又将度过一年,父母预谋着在这样的日子里,让新年与旧年碰撞出快乐的火花。预谋的幸福从一点点的准备开始。
先得叫上裁缝为全家每人做一套新衣。瘸着一条腿的乡村裁缝在这个时候成了家家追捧的明星,道路虽不平坦,可是他们矜持地提着尺子,快乐地吹着口哨,大人们为了孩子争先恐后地将“机头”抢到家,孩子们争着往他碗里夹肉,为的是让自己的新衣先做,或者在新衣显眼的地方多缝个口袋。
炸丸子、炒果子、切米糖这样的事,母亲们愿意在孩子们睡熟后进行。可是厨房的门关不住香气,孩子们偷偷地起床,眼前的景象新鲜、刺激,丸子在油锅里空翻、潜泳,瓜子在锅铲下争少得很凶,胖胖的蚕豆露出牙齿憨厚一笑。母亲们手中的铲子或勺子轻快又谨慎,稍有迟疑,这些小家伙们便会焦头烂额,不复可爱,雪白的冻米被糖召集起来,团结到一起,然后在母条们的刀下翻飞如雪片。
制作豆腐的过程像一场祭祀,因为豆腐的好坏预兆来年的吉凶。掐算好黄道吉日,孩子们要用草纸擦嘴忌口。锅中被加热的豆浆如雪浪翻滚,点卤是最重要的工序。过与不及,都会让入缸的豆腐脑儿稀如寡水,恰到好处的点卤能让豆腐脑儿插住筷子。父亲是个读书人,点墨还行,点卤却很糟糕,每次他像拿毛笔一样拿住筷子准备投入缸中时,全家人的心收紧如拳头。
零星的鞭炮,挥舞的灯笼,大红大绿的新衣,还有像气球一样飘浮的心……
美好的事物,离当下的生活越走越远。这正如我们的青春,一页页被翻过去。只在春节这个时候,所有沉淀在昔日的记忆和对新年的向往,一起来到心间,让我们在等待中充满憧憬。
13.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争先恐后:
焦头烂额:
14.“民俗中最亮的灯盏”指的是“我”记忆中的( )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春节
15.体会短文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完成练习。
①文中记述的民俗有很多,其中详写的有( )(多选)
A.请裁缝做新衣 B.炸丸子、炒果子、切米糖
C.放鞭炮,舞龙灯 D.制作豆腐
②短文采用有详有略的写作手法,它的好处是什么?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用波浪线在文中再画出一个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17.“美好的事物,离当下的生活越走越远。”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梅香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展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发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他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愣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不知道的。另一件震惊的事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花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的眼睛濡湿了,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闻不到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的,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之内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的内心的芳香。
⑪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⑫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感受从我们内心中流露出的梅香吧!
18.默读文章,仿照例子完成内容梳理。
(赏梅花)快慰→(赞梅花) → 感动→(悟梅花)
19.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原因有二:其一, ;其二, 。
20.文中说“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富有”的理解。
21.读了文章,你想到了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22.文章题目“梅香”指的是( )。
A.梅花那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
B.一个人精神的清明和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C.既指梅花自身的芳香,也指一个人隐藏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魅力。
D.一个人身上无形的香气。
三、习作(30分)
23.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懂得了许多吧: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他人,懂得了珍惜时间……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记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要求:叙事完整,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50字。
四、附加题(20分)
24.读读诵诵,古诗填空。
(1)到得前头山脚尽, 。
(2) ,见人惊起入芦花。
(3)黄梅时节家家雨, 。
(4) ,容得许多香。
(5)沉沉更鼓急,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祭祀。②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③卮: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25.解释加粗字字义。
①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②我能为之足
③蛇固无足
④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6.翻译文言句子。
①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②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7.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28.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阅读快乐,完成习题。(深度改编)
29.下列各组的内容对应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变成小人儿——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对社会讽刺
B.掉进兔子洞——贝琪——《汤姆·索亚历险记》——对自由的向往和怀乡之情
C.营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鲜明的时代烙印
D.白头翁——卫东平——《亲亲我的妈妈》——母子间也要互相尊重与关爱
30.《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这两本书,你更喜欢哪本?说说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沸腾;书籍;通宵;挪移;寂寞;挑剔;徘徊;控制;浓稠;防御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不要把“通宵”的“宵”写成“霄”,不要把“挑剔”的“剔”写成“剃”。
故答案为:沸腾、书籍、通宵、挪移、寂寞、挑剔、徘徊、控制、浓稠、防御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还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写姿。
2.【答案】(1)航海;荒岛;恐惧
(2)翻箱倒柜;念叨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1)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把“荒岛”的“荒”中间的“亡”加一点,不要把“恐惧”的“惧”右面的“具”写成两横。
(2)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把“翻箱倒柜”的“箱”写成“厢”,不要把“念叨”的“叨”写成“叼”。
故答案为:(1)航海、荒岛、恐惧;(2)翻箱倒柜、念叨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还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写姿。
3.【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间”为多音字。读“jiàn”时,意为隔开;不连接。读“jiān”时,意为方位词,中间;方位词,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故“间断”的“间”读作“jiàn”。“模”为多音字。读“mú”时,意为模子。读“mó”时,意为法式;规范;标准。故“一模一样”的“模”读作“mú”。“处”为多音字。读“chǔ”时,意为处罚;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读“chù”时,意为地方。故“处境”的“处”读作“chǔ”。
B.有误。“蚁穴”的“穴”读作“xué”。“依偎”的“偎”读作“wēi”。
C.有误。“帐篷”的“篷”应读轻声“peng”。
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4.【答案】D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A.有误,青面獠牙: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故“青面缭牙”的“缭”错误。
B.有误,荒无人烟:形容一个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故“荒芜人烟”的“芜”错误。
C.有误,行善积德:不再做恶,转做好事。故“行善极德”的“极”错误。
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阅读句子,结合句中“我们要正确面对困难和失败”可知,“怨天尤人”正确。
B.不耻下问:原意是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阅读句子,结合句中“及时向长者请教”可知,与“不耻下问”不搭配。故B选项错误。
C.赏心悦目: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欢畅。阅读句子,结合句中“高大整齐的行道树、色彩艳丽的花圃”可知,“赏心悦目”正确。
D.举一反三:指拿已知的一件事理去推知相类似的其他事理;比喻善于由此知彼,触类旁通。阅读句子,结合句中“触类旁通”可知,“举一反三”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成语运用。成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6.【答案】D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A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B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作者孤身在外,思念亲人的深情。尤其是节日,情感油然而生!
C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意思是: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返回自己的家乡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D项,“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出自翁卷的《乡村四月》,意思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四月的风光的喜爱。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诗歌情感主旨。诗歌的情感是指诗歌的感情基调即写作诗歌的感情推动力,正是这种力量推动了诗歌创作,奠定了全篇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的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物咏怀、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怀古用典等。
7.【答案】C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要求改为拟人句,例句把杨柳比作少女的头发,属于比喻句。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拟人。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8.【答案】A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即兴演讲,有关事项表述有误的是A项,并不是说要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还是要事先进行准备。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
9.【答案】(1)老舍;时间
(2)遮挽时;过去;伶伶俐俐;跨过;飞走;溜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余诗句也可)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冷露无声湿桂花
(5)相去复几许
(6)莫道君行早
(7)近水知鱼性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本文按时间顺序从腊八写起到二十三过小年,热闹的除夕、初一的拜年游玩,直到新年的最后一个高潮正月十五元宵节,一一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2)由提示的内容“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可知后文是”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由”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可知下文是”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由”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可知下文是“溜走了一日”这句话选自《匆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学过的陶渊明《杂诗》中劝告人们珍惜时间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3)由提示的内容”暮春时节,柳絮纷飞,美好的春景令人陶醉。“可知对应的诗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由”面对着中秋的圆月,唐代的王建不禁吟诵“可知对应的诗句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由上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可知下句是”冷露无声湿桂花“。
(5)由上句“河汉清且浅”可知下句是”相去复几许“。
(6)由上句“莫道君行早”可知下句是“更有早行人”。
(7)由下句“近山识鸟音”可知上句是”近水知鱼性“。
(8)由下句”札札弄机杼“可知上句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故答案为:(1)老舍 时间;(2)遮挽时 过去 伶伶俐俐 跨过 飞去 溜走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3)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4)冷露无声湿桂花;(5)相去复几许;(6)莫道君行早;(7)近水知鱼性;(8)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古诗文默写、课文理解、写作顺序。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答案】10.D
11.错误;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青少年患近视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即用眼过度和用眼习惯不良。;正确;调节眼睛肌肉,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
12.①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②读写1小时要远眺1分钟或到户外走动。③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主要有蛋|奶|鱼|肉|动物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两条即可)
【知识点】散文阅读;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语段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阅读短文第一自然段“信息的85%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可以判定选项A错误。通过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用眼过度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可以判定选项B错误。通过阅读短文第一自然段中“还可引起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失明”可以判定选项C错误。通过阅读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信息的85%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影响视力的眼病中近视占第一位”可以判定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1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我们通过阅读短文中“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近视的防治重在预防”可以判定小明爸爸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只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营养,注意用眼环境,近视是可以预防的,而且近视不都是父母遗传的,影响近视发生还有环境因素。②我们通过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可以知道小明妈妈的话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用眼过度,而用眼过度是造成近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答案为:错误;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青少年患近视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即用眼过度和用眼习惯不良;正确;调节眼睛肌肉,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
12.本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建议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短文所表达的主旨中心。例:①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②多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故答案为:①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②读写1小时要远眺1分钟或到户外走动。③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主要有蛋|奶|鱼|肉|动物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两条即可)
【答案】13.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文中指,大人们为了孩子争抢着把“机头”抢到家。;形容十分狼狈窘迫。文中指,翻炒的大米被炒糊的样子。
14.D
15.ABD;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表达清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6.拟人的修辞,把丸子|瓜子|蚕豆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事物在锅中的情形,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喜悦的心情。|雪白的冻米被糖召集起来,团结到一起,然后在母亲们的刀下翻飞如雪片。
17.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民俗的留恋之情。
【知识点】散文阅读;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3.考查了词语解释。争先恐后的意思是争着向前,惟恐落后。焦头烂额的意思是原指头部烧伤严重。后用以比喻处境或情态十分狼狈窘迫。
故答案为: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文中指,大人们为了孩子争抢着把“机头”抢到家。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文中指,翻炒的大米被炒糊的样子。
14.考查了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文中“在苦涩和坚韧中又将度过一年,父母预谋着在这样的日子里,让新年与旧年碰撞出快乐的火花”可知,“民俗中最亮的灯盏”指的是“我”记忆中的春节。
故答案为: D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及有详有略的写作手法的好处。①短文第二段写的是做新衣;第三段写的是的是炸丸子炒果子、切年糕;第四段写的是制作豆腐;第五段写的是放鞭炮,舞龙灯。其中详写的是炸丸子炒果子、切年糕和制作豆腐,故选BD。②短文采用有详有略的写作手法,它的好处是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故答案为:ABD;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表达清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丸子在油锅中空翻、潜泳,瓜子们在锅铲下争吵得很凶,胖胖的蚕豆露出牙齿憨厚一 笑”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丸子、瓜子、蚕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炸丸子、炒瓜子和炒蚕豆时丸子、瓜子、蚕豆在锅中的形态,表达了孩子们喜悦的心情。文中运用拟人的句子还有“这些小家伙们便会焦头烂额,不复可爱,雪白的冻米被糖召集起来,团结到一起,然后在母亲们的刀下翻飞如雪片。”
故答案为:拟人的修辞,把丸子|瓜子|蚕豆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事物在锅中的情形,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喜悦的心情。|雪白的冻米被糖召集起来,团结到一起,然后在母亲们的刀下翻飞如雪片。
1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分析。句子“美好的事物,离当下的生活越走越远”中“美好的事物”“越走越远”这两个词语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民俗的留恋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民俗的留恋之情。
【答案】18.震惊;闻梅香;庄严
19.穷人怎么也会赏梅花;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香味
20.示例:“富有”应该是精神上所拥有的一切,懂得自己的价值,做到有品位,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
21.示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示例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2.C
【知识点】散文阅读;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18.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进行梳理。通读短文可知,由“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展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欣慰。”可知,富人赏梅花时时欣慰的。由“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他转身走出去。富人愣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可知看见乞丐赞美梅花时,富人是震惊的。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而感动。”可知,富人闻到梅花香味时,是感动的。由“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感受从我们内心中流露出的梅香吧!”可知,富人以庄严的心情感悟了梅花的品质。
故答案为:震惊、闻梅香、庄严
19.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读短文可知,由“富人愣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不知道的。另一件震惊的事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可知,富人震惊的原因:其一,穷人也会赏梅花;其二,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
故答案为:穷人怎么也会赏梅花;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香味
20.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文章记叙了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说的是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乞丐精神的清明,在精神上他是富有的,“富有”指的是精神上所拥有的一切,懂得自己的价值,做到有品位,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
故答案为:“富有”应该是精神上所拥有的一切,懂得自己的价值,做到有品位,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
21.考查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古诗文的默写。学习了《梅香》这篇短文,让我们了解了梅花不光美丽,它还具有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品质。这也使我想到了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中的两句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意思是: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故答案为:示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示例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2.考查对题目的理解。短文题目是《梅香》,结合短文内容“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闻不到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的,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之内的人格香气”可知,“梅香”的意思既:指梅花自身的芳香,也指一个人隐藏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魅力。
故答案为:C
23.【答案】我懂得了诚信 上周六,我和爸爸上街买东西。我想买豆腐干吃,爸爸给了我五元钱。谁知营业员阿姨在忙乱中竟鬼使神差地找给我九元五角钱。我刚想把钱还给营业员阿姨,可转念一想:反正没有人知道,不要白不要,这钱我就先帮你“保管”吧!
这多找的五元钱对我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平日让人眼馋的橡皮擦、圆珠笔、自动笔……这时一股脑儿地挤进了我的脑门。可是,一想到这,我心里总是感到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每个人都用眼睛看着我,仿佛都知道我做了亏心事。所以,我一直不敢用这钱。每当我看到同学们在嘀嘀咕咕地说悄悄话,头还不时地往我这边看,心里就十分害怕。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真难熬啊!
放学路上,我无精打采地走着。这时好朋友XXX来了,眉飞色舞地说:“XX,我请客。”“为什么?”“我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钱是妈妈奖赏我的!”“什么了不起的事?”我紧追不舍。XXX说:“请听我慢慢道来。今天中午,我去买肉饼吃,忙乱之中,阿姨多找了我二十元钱,当时,我全然不知。在回家的路上,我才发现。这时,天正下起了大雨,我就冒着雨跑到那个店,把钱还给了阿姨。可我回到家时,却变成了落汤鸡。妈妈责怪我在路上玩的时间太长了,我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我听到这里,觉得自己无地自容,撒腿就跑,把五元钱还给了阿姨。
说来也怪,当我办完这件事后,顿时觉得天空晴朗了许多,浑身像松了绑似的,一下子轻松多了,好像连树上的鸟儿也在叽叽喳喳地夸奖我呢!
经过了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我懂得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身体长高了,知识增加了,同时也慢慢懂得了很多道理。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想想都懂得了什么,是因为什么而懂得的,选择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确定好写作内容后,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构思写作。这是一篇叙事作文,首先要注意叙事六要素,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时间、人物、起因,这些内容可以略写。中间写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把经过详写。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小作者,叙述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生动,情感也很真挚,词语运用得很好,在叙述自己经历的同时,结尾处也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
24.【答案】(1)堂堂溪水出前村
(2)白鸟一双临水立
(3)青草池塘处处蛙
(4)寸心原不大
(5)渐渐人声绝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 (1)由上句“到得前头山脚尽”可知下句是“堂堂溪水出前村”;
(2)由下句“见人惊起入芦花”可知上句是“白鸟一双临水立”;
(3)由上句“黄梅时节家家雨”可知下句是“青草池塘处处蛙”;
(4)由下句“容得许多香”可知上句是“寸心原不大”;
(5)由上句“沉沉更鼓急”可知下句是“渐渐人声绝”。
故答案为: (1)堂堂溪水出前村;(2)白鸟一双临水立;(3)青草池塘处处蛙;(4)寸心原不大;(5)渐渐人声绝。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答案】25.将要;替、给;本来;失去
26.①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一个人喝这杯酒又有多。
②蛇本来就没有脚, 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27.画蛇添足
28.为人处世,不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十分了不起。多此一举,往往会让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中的难点,学习时要注意古今异义及古今语言习惯的不同,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分析作答。
25.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①“引酒且饮之”句意:他拿起酒壶正要喝酒。且:将要;②“我能为之足”句意:我能够给它画脚。为:替、给。③“蛇固无足”:蛇本来没有脚。“固”:本来。④“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酒。“亡”:失去。
故答案为:将要;替、给;本来
26.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数:几个。之:代词,指酒。句意为: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②固:本来。安:怎么。句意为: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故答案为:①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一个人喝这杯酒又有多。②蛇本来就没有脚, 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27.本题考查成语。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画蛇添足
28.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结合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来分析。这则成语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为人处世,不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十分了不起。多此一举,往往会让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答案】29.C
30.我喜欢《鲁滨逊漂流记》。因为鲁滨逊一个人被困荒岛却没有放弃求生的信念,而是与大自然不断搏斗,寻求活下来的方法,他顽强的信念和坚韧的品格让我十分震撼,他勇敢、富于创造力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学习。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其他外国名著
【解析】【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还有口语交际。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29.A.《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小后,骑着白鹅,跟着雁群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行,文中字里行间表达了怀乡之情。内容对应不完全一致。
B.《爱丽丝漫游奇境》中写了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后开始了一段漫长而惊险的旅程。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的童年的怀念和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内容对应不完全一致。
C.营救“星期五”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内容对应完全一致。
D.《亲亲我的妈妈》中卫东平叔叔有着一颗善良、体贴关心孩子们的心灵,小说告诉我们:即使母子之间也需要互相尊重与关爱。白头翁不是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内容对应不完全一致。
故答案为:C。
30.选择推荐书目及推荐对象并写出推荐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我喜欢《鲁滨逊漂流记》。因为鲁滨逊一个人被困荒岛却没有放弃求生的信念,而是与大自然不断搏斗,寻求活下来的方法,他顽强的信念和坚韧的品格让我十分震撼,他勇敢、富于创造力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学习。 fèi téng
shū jí
tōng xiā
nuó yí
jì mò
tiā ti
pái huái
kòng zhì
nóng chóu
fáng y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一小集团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看图补充词语,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一小集团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看图补充词语,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一小集团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和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