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上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上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红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常见物质按酸碱性的一定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 厕所清洁剂、醋、肥皂、厨房清洁剂 B. 厕所清洁剂、厨房清洁剂、醋、肥皂
C. 醋、厕所清洁剂、肥皂、厨房清洁剂 D. 厨房清洁剂、醋、肥皂、厕所清洁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厕所清洁剂(HCl)、醋均显酸性,pH均小于7,但厕所清洁剂的酸性比醋强,故厕所清洁剂的pH比醋的小,肥皂、厨房洗涤剂(NaClO)均显碱性,pH均大于7,但厨房清洁剂的碱性比肥皂强,故厨房清洁剂的pH比肥皂的大,则上述物质水溶液pH逐渐增大的顺序是:厕所清洁剂、醋、肥皂、厨房清洁剂,本题答案为A。
【点睛】根据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的酸碱性,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Sn B. Se C. Sb D. Sc
【答案】D
【解析】
【详解】A.Sn在IVA属于主族元素,故不选A;
B.Se在VIA属于主族元素,故不选B;
C.Sb在VA属于主族元素,故不选C;
D.Sc在IIIB不属于主族元素,故选D;
本题答案为D。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石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废气脱硫方法,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以生石灰为脱硫剂,在吸收塔中与废气中的SO2反应而将硫固定,其产物可作建筑材料。
B. 四氯化碳,一种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密度比水大,曾用做灭火器,但因与水在高温下反应时会生成 有毒物质,现已被禁用
C. 私人汽车与公交车相比,前者的耗油量和排出的污染物均大约是后者的1/5,因此应该大力提倡私人汽车
D. 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与粒子所处体系中的分散剂分子对胶体粒子无休止的随机撞击有关,并不是粒子本身固有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生石灰和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进一步氧化成硫酸钙,从而将硫固定,同时硫酸钙可做建筑材料,故A正确;
B.CCl4高温时和水蒸汽反应生成剧毒的光气COCl2,CCl4+H2O(g)=COCl2+2HCl,故B正确;
C.在运送相同人数的前提下,私人汽车的耗油量和排出的污染物远大于公交车,所以应发展公交车,减少耗油量和有利于环保,故C错误;
D.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在外界环境中的众多分子的不均匀碰撞下产生的一种“被迫”的运动,不是布朗颗粒本身固有的运动;只要撤除外界分子的“强迫”,布朗运动也就不复存在了.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C。
4.某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要求KCl、K2SO4和NH4Cl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若配置该营养液,取428 g NH4Cl,则需KCl和K2SO4的质量分别为( )
A. 53.5 g和214 g B. 74.5 g和348 g
C. 74.5 g和696 g D. 149 g和696 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428gNH4Cl的物质的量为8ml;KCl、K2SO4、NH4Cl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所以需要KCl 1ml,质量为74.5g、需要K2SO4 4ml,质量为696g,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计算。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氢原子失去电子后,剩余1个质子构成的核,即氢离子。氢离子是‘裸露'的质子,半径很小,易被水分子吸引生成水合氢离子,通常用H3O+表示
B. 双液原电池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硅胶的KCl饱和溶液,形成闭合回路的同时向负极区输送K+,正极区输送Cl-来保证两极区的电荷守恒
C. 严格的说,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Na[Al(OH)4],写为NaAlO2只是为了表达方便而采用的简写形式
D. 蘸取碳酸钾溶液做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是为了滤去黄光,避免碳酸钾中所含微量钠盐造成干扰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合氢离子指的是氢原子在失去电子后,剩余由1个质子构成的核,即氢离子。氢离子是"裸露"的质子,半径很小,易被水分子吸引生成水合氢离子,通常用H3O+表示。为了简便,也常把H3O+写作H+,故A正确;
B.双液原电池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硅胶的KCl饱和溶液,形成闭合回路的同时向负极区输送Cl-,正极区输送K+来保证两极区的电荷守恒,故B错误;
C.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Na[Al(OH)4], Na[Al(OH)4]可简写为NaAlO2·2H2O,写为NaAlO2只是为了表达方便而采用的简写形式,故C正确;
D.K元素的颜色反应,火焰颜色为紫色,Na元素火焰颜色为黄色,黄光对紫光有掩盖作用,所以蘸取碳酸钾溶液做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是为了滤去黄光,避免碳酸钾中所含微量钠盐造成干扰,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B。
6.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农药,它们是
A. 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C. 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D. 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来制作农药的元素一般为P、Cl、N、F等非金属元素,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故答案选C。
【点睛】依据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形,解答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7. 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F、Cl、Br、I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2、3、4、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A正确;B.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B正确;C、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质逐渐减弱,C错误;D.F、Cl、Br、I单质的颜色分别为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色,颜色逐渐加深,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
8.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漂粉精使某些染料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A项;
B.氯水中含有的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项;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分子,“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项;
D.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Ca(ClO)2,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某些染料褪色,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D项。
本题答案为C。
【点睛】使有色物质褪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有色物质变成无色物质,例:O3、HClO、H2O2等漂白,另一种是吸附色素,使有色物质脱色变为无色物质,例:活性炭等。
9.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一种物质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这种物质是
A. 硫酸 B. 氢氟酸 C. 盐酸 D. 烧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和二氧化硅不反应,故不选A项;
B.氢氟酸可与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气态的和水,方便对玻璃表面的刻蚀,故选B项;
C.盐酸和二氧化硅不反应,故不选C项;
D.烧碱与二氧化硅反应缓慢,且生成的硅酸钠具有一定粘性,与二氧化硅难以分离,不方便刻蚀,故不选D项;
本题答案为B。
【点睛】氢氟酸能腐蚀玻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F+SiO2=SiF4+2H2O。
10.“生物质”是指由植物或动物生命体衍生得到的物质的总称。作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重要途径之一的“生物质能”,主要指用树木、庄稼、草类等植物直接或间接提供的能量。古老的刀耕火种、烧柴做饭、烧炭取暖等粗放方式正在被现代科学技术所改变。下面有关生物质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生物质能就是间接利用太阳能 B.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的能源
C. 生物质能是解决农村能源的重要途径 D. 生物质能的缺点是严重污染环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物质能,具有的能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故A正确;
B.生物质能,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农村有丰富的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解决农村能源的重要途径,故C正确;
D.生物质能是一种优良的可再生能源,可代替一部分煤、天然气等燃料,有利于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D。
【点睛】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它利用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质能,最后转化成热能,供给人们生活需要,可代替一部分煤、天然气等燃料,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
11. 下列关于充电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
C. 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
D. 较长时间不使用电器时,最好从电器中取出电池,并妥善存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但并不是可以无限制地反复充电、放电,B错误;C、充电过程的反应物是放电过程的生成物,所以充电是使放电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C正确;D、果用电器较长时期内不再使用,最好将电池取出并放于低温,干燥的地方,如果不这样,即使用电器被关掉,系统仍会使电池有一个低电流输出,这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D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充电电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晴】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但并不是可以无限制地反复充电、放电。正确使用充电电池,减少资源浪费。
12.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
A. Cu+HNO3(浓)→Cu(NO3)2 B. Cu+HNO3(稀)→Cu(NO3)2
C. Cu→CuO→Cu(NO3)2 D. Cu→CuSO4→Cu(N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利用Cu+HNO3(浓)→Cu(NO3)2,制取Cu(NO3)2既浪费HNO3,、又会产生污染气体NO2,故不选A;
B.利用Cu+HNO3(稀)→Cu(NO3)2,制取Cu(NO3)2既浪费HNO3,、又会产生污染气体NO,故不选B;
C.利用Cu→CuO→Cu(NO3)2,制取Cu(NO3)2能充分利用HNO3,,且无污染,故选C;
D.利用Cu→CuSO4→Cu(NO3)2,制取Cu(NO3)2,既浪费硫酸又产生污染物二氧化硫,故不选D;
本题答案为C。
13.工业制硫酸中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600℃下催化氧化:2SO2+O2⇌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 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转化为SO3
C. 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
D. 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故A正确;
B.上述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SO2不能100转化为SO3,故B正确;
C.提高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的转化率增加。故C正确;
D. 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要依据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判断,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D。
【点睛】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任何一种反应物都不可能完全反应,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对任何一种物质来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含量不变的状态。
14.氢气是21世纪极有前途的新型能源,是各国研究的热点之一.氢能开发的首要问题是研究如何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A. 大量建设水电站,用电力分解水制取氢气
B. 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 寻找更多的化石燃料,利用其燃烧放热,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D. 寻找更多的活泼金属,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不断从水中制取氢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大量建设水电站,用电力分解水制取氢气;找更多的化石燃料,利用其燃烧放热,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寻找更多的活波金属,以置换水中的氢制取氢气”,在这些过程中,都要消耗另一种能源,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这些能源都比较紧缺,而利用太阳能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太阳能环保无污染,且资源相当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选B;
本题答案为B。
【点睛】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需要消耗另一种能源,如水力,化石燃料等,而且这些能源都比较紧缺,而利用太阳能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是最好的,太阳能环保无污染,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5. 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B. 氯气与甲烷的反应
C. 氧气与甲烷的反应
D. 次氯酸的分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氯气可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氢,A错误;B、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机物和氯化氢,B错误;C、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光照条件下不反应,C正确;D、次氯酸不稳定性,在光照条件下发生:2HClO→2HCl+O2,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
16. 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大量的有机物
B. 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且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成键
C. 有机物除含碳元素外,还含有其他多种元素
D.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且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成键,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17. 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变化的是
A. 把一段打磨过的镁带放入少量冷水中
B. 把 Cl2通入FeCl2溶液中
C. 把绿豆大的钾投入水中
D. 把溴水滴加到KI淀粉溶液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镁和冷水不反应,但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其余选项均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答案选A。
考点:该题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分析、判断即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点评:
18.某学生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他的操作如下:取少量纯蔗糖加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其原因是
A. 蔗糖尚未水解 B. 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以中和作催化剂的酸
C. 加热时间不够 D. 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详解】少量纯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是因为催化剂酸在溶液中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本题答案为B。
【点睛】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水解后的溶液中要加碱中和做催化剂的酸,才能发生银镜反应。
19.老鼠能在含饱和多氟碳化物的溶液内部获得氧气,像鱼儿一样在水中游动,另有实验表示,把狗身上的70%的血液,换成由25%的多氟碳化物和75%的水混合成的乳液后仍可存活,科学家预测多氟碳化物可能成为血液的替代品.全氟丙烷(C3F8)是一种常见的多氟碳化物,下列对该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B. 原子半径C比F的小
C. 全氟丙烷分子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D. 全氟丙烷分子中碳链成直线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A.F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满足最外层8个电子,电子式中F的孤对电子没有标出,故A错误;
B.C、F同周期,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C比F的大,故B错误;
C.化合物中含、化学键,全氟丙烷分子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故C正确;
D.全氟丙烷分子中,含有三个C原子,所以碳链不是直线型,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C。
20.甲基丙烯酸甲酯——CH2=C(CH3)COOCH3是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
旧法合成的反应是:①(CH3)2C=O+HCN→(CH3)2C(OH)CN
②(CH3)2C(OH)CN+CH3OH+H2SO4→CH2=C(CH3)COOCH3+NH4HSO4
新法合成的反应是:CH3C≡CH+CO+CH3OH→CH2=C(CH3)COOCH3,与旧法相比,新法的突出优点是
A. 原料无爆炸危险 B. 原料都是无毒物质
C. 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 D. 对设备腐蚀性较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与旧法相比,新法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且旧法中生成腈酸盐有毒、铵盐易爆炸、NH4HSO4具有酸性可腐蚀设备,故选C;
本题答案为C。
21.为实现中国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 ①③ B. 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④⑤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IO3-+5I-+6H+=3I2+3H2O,可在食盐中加入I-和H+,是否生成I2可用淀粉进行检验。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提供I-和淀粉,H+可由食醋来提供,再结合I2的特性——遇淀粉变蓝,则可证明食盐中存在IO3-;
本题答案为B。
22.(1)某酸碱指示剂是一种有机弱酸,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与其呈现颜色相关:HIn(红色)⇌H++In-(黄色),若向含此指示剂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将呈___色。
(2)下表列出了生产1 m3塑料的能耗和可从同量塑料回收的能量。
现废品收购站已回收如下数量的废塑料:耐纶5 m3、聚氯乙烯50 m3、丙烯酸类塑料5 m3、聚丙烯40 m3,如将它们加工成燃料,可回收能量______________ kJ。
(3)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 )。
A.x+y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常州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题化学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反应原理表述正确的是,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东辽一中高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溶液,84ml/L,448L B.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房山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答案,共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