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蓝月亮”应属于( )
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
2、据图可知,“蓝月亮”上的光照来自( )
A.太阳B.地球C.行星D.恒星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
4、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错误叙述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
B.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的变化主要动力
5、2021年12月25日,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太空望远镜的姆斯·韦伯,开启宇宙探索新时代。韦伯望远镜被部署在与太阳、地球一直线的对立面,距离地球约150万km的地方环绕太阳运行。从运动特征看,韦伯望远镜类似( )
A.行星B.恒星C.星云D.卫星
6、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太阳活动的研究水平。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
A.耀斑和日珥B.黑子和耀斑C.黑子和太阳风D.日珥和太阳风
7、2021年10月14日5时6分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发生了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05日02时48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结合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有左右摇晃D.只有上下颠簸
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从距地面约380km的高空降落并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会对神舟十三号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强干扰的是( )
A.太阳辐射B.天气现象C.太阳活动D.地球自转
11、神舟十三号从高空着陆时所经过的圈层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是( )
A.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B.大气圈—岩石圈—地幔
C.臭氧层—平流层—对流层D.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藻(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如图为2016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 )
A.太古代B.远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
13、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前为蓝藻繁盛时期。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 )
A.温度逐渐升高B.大气变得富氧C.海洋更加广阔D.陆地普遍抬升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现代相比,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全球气候的总体特征是( )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
15、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从总体上看,新生代第四纪( )
A.海平面不断上升B.冰川范围逐渐缩小
C.全球平均气温较高D.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
下图为法国诺曼底海岸“大岩门”景观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16、“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 )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
17、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B.海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下面左图示意某地区河流的某河段及河流横剖面,右图示意该地区某聚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河流( )
A.阶地3形成最早B.流经地势低平区
C.常年水位高D.冬季冰期较短
19、山区聚落一般沿河分布,据材料推断图示地区聚落最理想的选择地是( )
A.阶地1B.阶地2C.阶地3D.基岩处
20、如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甲地地貌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岩层渗水性强,土壤持水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土层疏松,钙磷等矿物养分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
③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
④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下表),完成下题。
地球大气被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
A.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B.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C.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22、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3、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所有乘客平安落地。调查报告显示,本次事件的最大可能原因是:B-6419号机右风挡封严(气象封严或封严硅胶)可能破损,风挡内部存在空腔,外部水汽渗入并存留于风挡底部边缘。紧急下降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的原因是该层大气( )
A.上热下冷B.对流运动为主
C.水汽与固体杂质少D.平流运动为主
24、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中国空间站( )
A.外部大气密度小,接近真空B.白天可看到蔚蓝的天空
C.外部气温在-50℃至0℃之间D.位于适合巡航的平流层
25、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
C.减弱大气辐射D.减弱大气逆辐射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减弱大气辐射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
27、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
A.甲、丁打开,乙、丙关闭B.乙、丙打开,甲、丁关闭
C.甲、乙打开,丙、丁关闭D.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28、德克塔火洞是由美洲原住民发明的一种燃烧效率高、热量集中、隐蔽性好的火灶,深受户外生存者和野外单兵的喜爱。下图是德克塔火洞剖面图,德克塔火洞燃烧效率高,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甲处气流受热上升,燃烧充分B.空气通过铁架处流入,燃烧充分
C.底部气流乙流向甲,燃烧充分D.燃烧时空气快速补充,燃烧充分
29、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
A.B.C.D.
30、图中字母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
A.AB.BC.CD.D
31、华北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该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该地晴天的中午吹西南风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二、综合读图题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B为______;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左图中的______(不连续面字母)。
(2)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其中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③为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3)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代,当时______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______时期。
(4)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曲线③④之间为______层。
(5)地球约38.5亿年前开始出现生命,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33、读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地貌的名称:甲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各地貌的形成原因:乙: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
(3)图丙为流动性沙丘,下列有关该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粒在C坡一侧被搬运,在D坡一侧沉积
B.C坡风力大于D坡
C.此地的风向是西北风
D.D坡一侧为迎风坡
(4)乙图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_______处,图中自A到B沉积物颗粒逐渐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4、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3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__。
(2)写出下列各个辐射的名称:①______③______。
(3)读图2分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____。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_(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_(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5)图3中绿洲气温比沙漠高的时间段是_____,此时段沙漠气压_____(高或低),在图4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行星绕恒星转,卫星绕行星转,图中蓝月亮绕行星转,因此应属于卫星,C正确。
2、答案:D
解析:恒星可发光,因此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恒星,D正确;地球和行星不会发光,太阳也是恒星,但图中没有显示出太阳。故选D。
3、答案:D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A
解析:
6、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主要的类型有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其中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
8、答案:B
解析:纵波、横波在固体中均可传播,但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地震发生时纵波传到地面的时间略早于横波;纵波使人感到上下颠簸,横波使人感到左右摇晃。本次地震位于陆地,因此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答案:A
解析: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km。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km;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材料显示此次地震位于陆地,震源深度7千米,故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中,A正确。上地幔与地壳分界面是莫霍界面,莫霍界面的深度与地壳平均厚度相当,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7千米,故此次地震发生与上地幔、下地幔关系不大,BC错误。地核位于地面约2900千米以下,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7千米,故此次地震与地核无关,D错误。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太阳活动爆发时,电磁波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导致短波通信、卫星通信、航天航空通信等信号质量下降甚至中断,C正确。
11、答案:D
解析:地球大气圈层自上而下依次为高层大气、平流层(含臭氧层)、对流层,“神舟十三号”着陆地球是自上而下,依次经过这几个大气层,A、C错误;东风着陆场位于岩石圈,飞船着陆不会经过地幔圈层,B错误。D正确。
12、答案:A
解析:蓝藻出现在太古代,所以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太古代,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3、答案:B
解析: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会使大气变得富氧,B正确,蓝藻对气温和海陆变化影响小,ACD错误,所以选B。
14、答案:B
解析: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读图,与现代相比,中生代气温偏暖,降水偏干,所以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全球气候的总体特征是暖干。故选B。
15、答案:D
解析: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从总体上看,新生代第四纪气温偏冷,降水偏干。冷干的气候背景下,海平面不会不断上升,A错。气温偏冷,蒸发小,冰川范围不一定缩小,B错。全球平均气温较低,C错。冷干的气候背景下,生物向较低纬度气温相对温暖的地区迁移,D正确。故选D。
16、答案:C
解析:由于岩性、构造差异,海浪侵蚀形成不规则海岸,形成海蚀崖,在海蚀崖与高潮海面接触处,常有海蚀穴形成;海蚀穴逐渐扩大后,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陡崖。①是海蚀穴形成前,④是形成海蚀穴,②③海蚀穴垮塌并形成海蚀柱,③图中海蚀柱比②图中的海蚀柱体积小且更形象,因此②在③之前。因此,“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①④②③。故选C。
17、答案:A
解析:由上题可知,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侵蚀,与海水堆积关系较小。法国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作用不显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答案:C
解析:间歇性地壳上升使河流下切与侧蚀交替进行,形成多级阶地。阶地越高,形成年代越早,图中阶地1形成最早,A错误。由地形剖面图海拔840~1000米可知,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较高,B错误。由右图雨林景观可知,此河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河流常年水位高,C正确。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结冰期,D错误。
19、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阶地1海拔最高,气候最为凉爽,但距离河流最远,生产生活取水不便;阶地2海拔高度居中,气候较为凉爽,靠近河流,且附近有金矿可开采,是聚落最理想的选择地;阶地3海拔最低,最靠近河流,易受洪涝灾害威胁;基岩处地势陡峭,聚落建设难度大,土层薄,不适宜耕作。故选B。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约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因此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C正确。氮不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AB错。氮氧在其他天体上也存在,D错。故选:C。
22、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能量的损失,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①正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很低,②错误;在重力作用下,水汽和杂质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高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③错误;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含臭氧较多的平流层因此而增温,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3、答案:B
解析:
24、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中国空间站位于距地面400km的高空,则结合图示以及所学可知,其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高层大气,空间站外部大气密度小,接近真空,A正确、D错误。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所看到的天空中的蓝天、白云是发生在对流层的变化,B错误。空间站外部气温大于0℃,C错误。故选A。
25、答案:B
解析:
26、答案:D
解析: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能够增强地面辐射,给房内空气供给更多热量,增强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从而加强保温作用,D正确,AB错误;鹅卵石位于节能房地面,无法影响太阳辐射,C错误。故选D。
27、答案:D
解析:冬季气温低,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使热气流入屋内、冷气排出屋子。白天,鹅卵石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应关闭丙、打开乙,让热气流入屋内;同时关闭甲,减少室内热气流失;打开丁,让屋内较冷气流流出补充鹅卵石上方流失的气流,气流再受热上升至乙,形成热力环流,减少屋内耗能。综上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8、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乙处为燃烧室,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乙处形成低压,而甲处气压较高,地下气流便由甲处流向乙处,补充火洞燃烧过程中消耗的氧气,使得柴火燃烧充分,燃烧效率高,C错误。D正确。甲处气流流到乙处,甲处上方空气向下流动,A错误。铁架处的空气以上升为主,燃烧室的空气由铁架处流出,B错误。故选D。
29、答案:B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知,此时芦苇倒向陆地,故此时吹海风,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时为白天,根据选择项即可确定正确结论。故选B。
3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只A箭头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其它箭头均与当地等压线斜交,因此图中字母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A,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D,故选A。
31、答案:B
解析:该地晴天的中午池塘相对于岸边来说温度较低,空气下沉,形成局部的较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池塘指向岸边。由于地处华北,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①地吹西北风,A错误;②地吹西南风,B正确;③地吹东北风,C错误;④地吹东南风,D错误。故选B。
32、答案:(1)莫霍面 古登堡面 外核/地核 A
(2)木星 土星
(3)中生代 爬行 成煤
(4)太阳黑子 日冕
(5)充足的水分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适宜温度范围
解析:
33、答案:(1)峰林 沙丘
(2)流水堆积 海浪侵蚀
(3)D
(4)出山口 减小 河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沉积物先沉积,颗粒小的沉积物后沉积
解析:
34、答案:(1)对流 地面辐射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3)C
(4)② ③
(5)6:00—21:00。高。。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人类生活所在的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由图2可知,①是没有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②是由地面发出的,方向向上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③是由大气发出的,方向向下,指向地面,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还热量给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3)由图2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使大气逆辐射③减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在温室大棚内,短波太阳辐射可以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入温室内,增强室内地面辐射,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2地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使③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5)结合图3可知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段是6点到21点,此时段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地面冷热不均或者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绿洲局地环流,白天沙漠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因此白天近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作图如下:
。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氮气
78
氧气
21
氩气
0.93
二氧化碳
0.038(变动)
其他(包含臭氧)
0.03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天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发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