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6-修辞手法-试卷
展开B.小提琴声从窗外飘进来,听得雯雯都竖起了耳朵。
C.我不禁对着大海高声喊道:“大海啊,我爱你!”
D.小溪愉快地流淌着,绕过一座又一座大山!
【答案】B
【详解】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躲”字赋予月亮人的情感。B.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用“飘”字将小提琴声拟作事物。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对大海喊话赋予大海人的情感。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愉快”一词赋予小溪人的情感。
2.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都插不去。
B.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湖水清澈见底,如同一块透明的蓝绸布,静静的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答案】C
【详解】A.“礼堂挤得连根针都插不去”夸张;B.比喻,把雨水比作“箭头”“瀑布”;C.没有修辞,“像”不是比喻词,此处作比较;D.比喻,把“湖水”比作“蓝绸布”;拟人,“躺”赋予“湖水”以人的情态。
3.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比喻)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比喻、排比)
C.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设问)
D.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反复、对比)
【答案】C
【详解】C.“设问”错误。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结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可知,本句的答案就在问题中,运用了反问。
4.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春天的田野是妩媚的,妩媚得没了自己的风骨;夏天的田野是张扬的,张扬地炫耀着自己;秋天的田野是骄傲的,趾高气扬地显示着自己。
B.如何判断探测器是否降至目标速度,如何监测发动机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自主更新刹车参数,都是研制团队要攻克的难关。
C.诗歌表达了人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又起源于生活,生活是生命的体现。
D.它可以模仿逼真,可以快速组合,可以在技能和信息掌握方面超过真正的艺术家。
【答案】C
【详解】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B.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C.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D.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5.对下列划横线诗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清平调·其二》)(反问)
B.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比喻)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比兴)
D.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寓情于景)
【答案】A
【详解】A.“借问汉宫谁得似”为设问,设问有问有答,反问有问无答。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6.通感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相互沟通交错,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这种修辞的是( )
A.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好像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覆盖着我。(宗璞《紫藤萝瀑布》)
B.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像若干只女神的手,一齐按着生命的键。(臧克家《春鸟》)
C.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钱锺书《围城》)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答案】D
【详解】A.使用通感,“香气好像也是浅紫色的”,用视觉色彩来描写嗅觉感受。B.使用通感,“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用视觉形象描绘听觉感受。C.使用通感,“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用听觉感受描绘视觉。D.没有通感,“时鸣春涧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7.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C
【详解】文中例句运用比喻手法,本体是“遗迹”“文物”,喻体是“教科书”。
A.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水”的“护”,“山”的“送”,赋予山水以人的动作,故运用了拟人手法;前后两句字数相等,都是七个字,“一水护田将绿绕”和“两山排闼送青来”都是主谓短语,词性相同,词义相关,故为对偶手法。B.运用了互文、借代的修辞手法,第一句应是“主人和客都下马,主人和客都在船”;“管弦”借代音乐。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浪花”,喻体是“雪”。D.运用了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护”赋予“落红”人的动作行为,故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说“落花”,而说“落红”,用“红”这一色彩,代指“花”,是特征代整体,故为借代手法。C和例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8.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我凭舷远眺,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排比)
B.苍苍的榕树,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夸张)
C.落在路旁的一些红色的花瓣,向我透露着这个园子里的风光。(拟人)
D.我听到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流泉边迎春花的低笑。(对偶)
【答案】C
【详解】A.“排比”错误。“江水滔滔,一泻千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水势很大。B.“夸张”错误。“以无限的爱心庇护”,是人的行为特征,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拟人”正确。“透露”,是人的行为特征,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对偶”错误。“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流泉边迎春花的低笑”,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嗫嚅”“耳语”“低笑”,都是人的行为特征,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构成了排比。
9.下列语句中与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A.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D.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答案】B
【详解】例句为通感,把视觉转化为听觉。A.“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运用了拟人。B.通感,把嗅觉转化为听觉。C.“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运用了拟人。D.“月光如流水一般”运用了比喻。
10.《窦娥冤》【滚绣球】一则唱词中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A.对偶 B.反问 C.对比 D.比喻
【答案】B
【详解】“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喻,喻指“是非”。“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中的“盗跖”“颜渊”是借代,代指坏人、好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偶,也是对比。“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是呼告。没有反问的修辞手法。
11.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答案】D
【详解】A.对偶,“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暖树”对“啄春泥”;拟人,“争”赋予莺以人的动作。B.排比,“红的……,粉的……,白……”构成排比句式;比喻,本体为“花”,喻体为“火”“霞”“雪”。C.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引用;比喻,本体为“风”,喻体为“手”;拟人,“抚摸”赋予“风”人的动作。D.只有拟人一种修辞,“饱食”赋予“镰刀”人的动作。
12.与例句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例句: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时,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
C.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
D.这些热情的话,像一股股清泉涌进张秉贵的心田
【答案】B
【详解】例句将“红烛”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手法。 A.把万千山峰夸张的说全都变成了红色,运用了夸张的手法。B.将“花蕾”人格化,与例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C.将“竹林”比喻为绿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将“热情的话”比喻为一股股清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13.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
【答案】D
【详解】A.“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作者把人的各种感觉沟通起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花繁盛、美丽、生机勃勃的状态,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本应从人的嗅觉的角度来写,但此处作者用渺茫的歌声来加以形容,准确传达出香味的清淡、飘渺、若有若无,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C.“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通过看到的光与影的美丽联系到了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该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D.“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作者把“白花”人格化,写成人的特征,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4.以下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排比)
B.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通感)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拟人)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反问)
【答案】D
【详解】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诗句自问自答,是设问,不是反问。
15.“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中,用“樯橹”代指战船。下列诗文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答案】B
【详解】题干中用“樯橹”代指战船,使用的是借代修辞手法。A.“杜康”代指酒,“唯有杜康”使用借代修辞手法。B.把官场比作“樊笼”,“久在樊笼里”使用比喻修辞手法。C.“烽火”代指战争,“烽火连三月”使用借代修辞手法。D.“管弦”代指音乐,“举酒欲饮无管弦”使用借代修辞手法。
16.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3)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4)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A.反问 排比 比喻 拟人 B.设问 排比 夸张 拟人
C.反问 排比 比喻 夸张 D.设问 排比 比喻 拟人
【答案】A
【详解】(1)“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中运用反问修辞,答案在问句中,答案是“役夫不敢申恨”。(2)“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中三个“是……的”句式一致,构成排比。(3)运用比喻,把“过往的车辆”比作“穿梭的小船”。(4)“忙得忘记早晚”中运用拟人修辞,赋予蜜蜂以人的生活状态。
所以依次是:反问、排比、比喻、拟人。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写好一句话,不那么容易。比如写月光,诗人阿赫玛托娃在《海滨公园的小路渐渐变暗》中这样写:“轻盈的月亮在我们头上飞旋,宛如缀满雪花的星辰。”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中则这样写:“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啦地拥挤。”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
A.比喻、比拟、借代 B.借代、夸张、比拟
C.比喻、对比、通感 D.比喻、通感、比拟
【答案】D
【详解】阿赫玛托娃的句子,把月亮比喻成“缀满雪花的星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说月亮“飞旋”,用了比拟的修辞。韩少功的句子,用听觉的“叮叮当当”来形容视觉的月光,使用了通感手法;说月光“拥挤”,赋予月光人或动物的特征,用了比拟的修辞。
18.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天然的牧场。
B.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C.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
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答案】C
【详解】A.比喻。将“海洋”比喻成“生命的摇篮”和“天然的牧场”。B.反复。“前进”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人民军队的勇往直前。C.无修辞手法。“狼狗”和“狼”是两个同类的事物,“像”在此表示比较。D.拟人。“挺”字赋予了宅门人的动作特点,把“宅门”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宅门像人一样坚强地挺立着的形象。
19.下列各项中,与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每每打开包裹,那沁人心脾的泥土香和野草香,总会带着一缕缕乡愁,悄悄从折耳根的根底爬上叶尖,再爬上我的心尖。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C
【详解】画横线句“悄悄”“爬上”把香气人格化,使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手法。A.“三千尺”是夸张手法;“银河”是比喻,把瀑布比作银河;B.“帆”代指“船”,运用了借代手法;C.“放春愁去”运用了比拟手法,把无形的“愁”写到好似有形,赋予“春愁”有生命的人或物的特点,“放……离开”;D.“梨花”喻雪,运用了比喻手法。
20.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辨识不恰当的是( )
A.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比喻
B.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拟人
C.朋友不会讥讽你的微笑,朋友不会欺骗你的情感,朋友不会打乱你的节拍,朋友不会纵容你的过错。——排比
D.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夸张
【答案】D
【详解】D.“夸张”错误,应是对偶的修辞手法。“革命家”对“野心家”,上下句意思相对,是对偶里的“反对”。
21.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看到这幅画,我仿佛置身于风景秀丽的崂山中,尽享大自然的恩赐。
B.生活没有解药,但止疼片很多,比如阅读、美食、电影、运动、旅行等。
C.跳水小将全红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化身水花精灵,勇夺东京奥运会冠军。
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答案】A
【详解】B.比喻,把“阅读、美食、电影、运动、旅行等”比喻为生活的“止痛片”。C.比喻,把“全红婵”比喻为“水花精灵”。D.比喻,把“盛开的花”比喻为“张满了的帆”。
22.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当时生活及其贫困。
B.“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将手指比作排浪,手掌比作大海,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把“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进行对比,说明了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取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壮志凌云,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志振兴中华的革命豪情。
【答案】D
【详解】D.“采取了比喻的手法”错误。运用象征的手法而不是比喻。以“浪遏飞舟”来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23.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溪流如弓背 ,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B.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C.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的空气里,溪中彷佛也热闹了一些。
D.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答案】C
【详解】A.将弯曲的溪流比作弓背,将蜿蜒的山路比作弓弦,形象地描写出溪流和山路的位置和地势,使用了比喻。B.将眸子比作水晶,写出了眸子的清亮澄澈,使用了比喻手法。C.“溪中彷佛也热闹了一些”,这句话中没有本体和喻体,只有一个比喻词“仿佛”,这句话说说爷爷的声音和竹管声振荡起来,让人感觉溪水中都变得热闹了,没有使用比喻。D.将翠翠比作山头黄麂,写出了翠翠的天真纯洁、善良乖巧,使用了比喻。
24.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光把金色的诗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它们弹奏永恒的光明。(比喻、拟人)
B.幢幢树影里,黄昏把生机倾泼,萤火虫一闪一闪,飞得多欢快。(借代、拟人)
C.啊,诗从何处寻?微风里,飘来流水曲;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设问、对偶)
D.我愿听星河绕月的歌声!我愿听白云流空的歌声!我愿听摇篮边慈母的歌声!(排比、反复)
【答案】B
【详解】B.“黄昏把生机倾泼,萤火虫……飞得多欢快”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借代。
25.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纹路苍老而坚致。淡褪了朱红,坍圮了高檐,剥蚀了案花,一堵老墙就这样孤独地伫立着,像是睡着了,但耳朵还醒着;即便老了,却依旧坚固。任风一刀刀地吹,始能静待残阳月华,正如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岁月如水,波澜不惊,而老墙却像一个磁场,一极过去,一极现代。书中的记载,儿时的幻想,在此陨灭,悄无声息,没有惊扰任何人。
A.比喻、排比、反复 B.比喻、比拟、排比
C.借代、对偶、排比 D.比喻、反复、比拟
【答案】B
【详解】“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运用比喻修辞,把“斑驳的青灰色”比喻成“清晨的残梦”;“淡褪了朱红,坍圮了高檐,剥蚀了案花”运用排比修辞;“一堵老墙就这样孤独地伫立着,像是睡着了,但耳朵还醒着”,运用“伫立着”“睡着了”“醒着”形容人的特点的词语来形容“老墙”,运用了比拟修辞。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5-辨析病句-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5-辨析病句-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语句表述明确,没有语病的是,下列各组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4-标点符号-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4-标点符号-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3-词语-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3-词语-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依次填入句子划线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