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19.《劝学》(过关检测)(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4956954/0-16989152208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19.《劝学》(过关检测)(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4956954/0-169891522092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19.《劝学》(过关检测)(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4956954/1-1698915222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19.《劝学》(过关检测)(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4956954/1-1698915222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19.《劝学》(过关检测)(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4956954/1-169891522209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19.《劝学》-过关检测卷
展开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19.《劝学》-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绳(zhòng) 槁暴(gǎ) 磨砺(lì) 锲而不舍(qì)
B.须臾(yú) 跂望(qí) 靛青(diàn) 参省乎己(shěng)
C.跬步(guǐ) 句读(dòu) 郯子(tán) 生非异也(xìng)
D.老聃(dān) 阿谀(yú) 李蟠(pán) 六艺经传(zhuàn)
【答案】D
【详解】A.“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B.“跂望”的“跂”应读qǐ。“参省乎己”的“省”应读xǐng。C.“跬步”的“跬”应读kuǐ。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辑 骐骥 朽木 蛇鳝之穴 B.镂刻 筋骨 弩马 用心燥也
C.贵贱 解惑 句读 官盛近谀 D.苌弘 佳奖 贻送 耻学于师
【答案】C
【详解】A.“舟辑”中“辑”应改为“楫”。B.“弩马”中“弩”应改为“驽”。“用心燥也”中“燥”应改为“躁”。D.“佳奖”中“佳”应改为“嘉”。
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晓 ) 善假于物也(假:借助)
而绝江河 (绝:横渡) 虽有槁暴 (槁暴:晒干)
B.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结束)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C.其下众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驽马十驾(驾:一天的行程)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出一般人)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耻辱)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全面)
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愈、越发)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答案】B
【详解】A.“知:知晓”错误,通“智”,见识。C.“徒:徒弟”错误,同类的 ,一类人。D.“耻:耻辱”错误,意动用法,以……为耻。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A
【详解】B.“知”通“智”,智慧。C.“生”通“性”,本性,生性。D.“受”通“授”,教授。
5.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答案】D
【详解】A项,上,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下,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下。B项,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C项,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其贤不及孔子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
⑤小学而大遗 ⑥今之众人
⑦师不必贤于弟子 ⑧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①②⑧ B.②③⑧ C.③⑤⑦ D.③④⑧
【答案】B
【详解】①“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②“不及”,古今相同,比不上。句意:他们的才德比不上孔子。③“相似”,古今相同,相仿、相像,接近。句意:他和他年纪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④“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⑤“小学”,古义:指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学习。今义:指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句意:小的方面学习了而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⑥“众人”,古义:指一般人、普通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句意:如今的一般人。⑦“不必”,古义:指不一定。今义:指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句意:老师不一定超过弟子。⑧“风雨”,古今相同,都指风和雨。句意:堆土成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古今意义相同的是②③⑧。
7.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马之千里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答案】C
【详解】例句:定语后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8.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答案】A
【详解】A项,“须臾”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指片刻,短时间。B项,“博学”,古义指广泛地学习;今义指学问广博精深。C项,“所以”,古义指古义用来……的;今义指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不必”,古义指不一定;今义指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9.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上食埃土 ②吾师道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非能水也 ⑥不耻相师
A.①⑤\②④\③⑥B.①④\②⑤\③⑥
C.③④\②⑤\①⑥D.②⑥\①⑤\③④
【答案】B
【详解】①上食埃土:“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②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③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⑤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⑥不耻相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为名词作状语;②⑤为名词作动词;③⑥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0.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答案】B
【详解】A项,“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错误,文中的“爪牙”意思是爪子和牙齿,是本义;C项,“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错误,应该是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D项,“春秋后期”错误,应该是战国末期。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及官吏的统称。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答案】B
【详解】B.“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错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1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下来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经踮起脚后跟向远处看,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D.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达到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答案】B
【详解】B项,“君子生下来没有特异之处”翻译错误。句中“生”同“性”,天性。全句应译为“君子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3.文中以“驽马”为喻,用意在于( )
A.说明即使天资不高,如果坚持不懈,也能有所成就。
B.说明即使是匹劣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
C.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骄傲自满,也不能有所成就。
D.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
【答案】A
【详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句意: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以“驽马”为喻,说明即使天资不高,如果坚持不懈,也能有所成就。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
B.作者用“青”胜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C.第三段中作者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说明君子的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D.第四段中作者用了引证法来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答案】D
【详解】D.“用了引证法来论证”错误,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说理,以常见的事情或现象设喻,把道理讲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
C.第三段中,作者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学习还要专心致志。
D.本文三段内容都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论证“学不可以已”。
【答案】D
【详解】D.“本文三段内容都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论证‘学不可以已’”错误。第一段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第二段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述,第三段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善良》-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列子中没有语病项是,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3.《师说》-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0.《苏幕遮》-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范仲淹描述错误的是,下列典故解释错误的是,分析这首词的写作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