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共5页。
日期: 班级____ 姓名: 组别:____ 自我评价:____教师评价: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习目标】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原理,熟悉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分析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现象比较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学习重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第1课时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基础部分】(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面上的显微镜,在数字旁写出显微镜的具体结构名称。 (2)目镜 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物镜 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3)低倍镜:放大倍数 ,视野亮度 ,细胞数目 ,视野范围 。高倍镜:放大倍数 ,视野亮度 ,细胞数目 ,视野范围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的是物体的 。【要点部分】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① 找: 下找物像② 移:将物像移至视野 ③ 转:转动转换器,换上 ④ 调:调节 ,使物像更加清晰★注意事项:① 必须先用 倍镜后用 倍镜观察。② 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___________螺旋,只能用_______螺旋来调节③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____,视野内细胞数目变_____,每个细胞变_____。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________或________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拓展部分】视野模糊的原因有哪些? 在使用显微镜时,看到视野中存在一个污点。请同学思考这个污点可能存在哪些位置?如何判断?并在显微镜上实践。 【目标检测】1.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步骤和要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样的光圈和反光镜下,换用高倍镜后视野的亮度变低B.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应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C.由低倍换至高倍物镜后,需调节粗准焦螺旋以找到物像D.放大100倍时视野中均匀分布着64个细胞,放大400倍后只能看到4个2.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换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第2课时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础部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 ,并将细胞分为 和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多样性体现: 。(2)统一性的体现:真原核细胞都具有相似的 、 ,细胞质中都具有核糖体,都以 作为遗传物质。【要点部分】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 。较 。※本质区别无以_____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_____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核拟核( 状DNA),无____膜包被。有以 为界限的 。染色体 遗传物质 细胞质有______,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主要类群 【拓展部分】1.易混淆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1)凡是“菌”字前有“杆、球、弧、螺旋”的都是细菌,为原核生物。(2)常见的藻类有红藻、褐藻、绿藻、蓝藻等,只有蓝藻(蓝细菌)是原核生物。2.巧记(1)原核生物:一藻(蓝藻即 );二菌(细菌、放线菌);三体( )。(2)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目标检测】1.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蓝细菌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大肠杆菌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⑤⑥⑦2.下图为生物种类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是( )A.a—真核生物、b—植物、c—蓝藻B.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C.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D. 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 3.2019年7月,《自然》发表的一项新研究首次指出,微生物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之间有功能联系,有11种肠道细菌似乎会影响到ALS的严重程度。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含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C.与蓝细菌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D.种类包含乳酸菌、酵母菌等4.常见的原核生物——细菌、蓝细菌、放线菌、衣原体和支原体蓝细菌 大肠杆菌⑴ 结构上:原核细胞通常都具有 、细胞膜和细胞质(其中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和 ,环状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的特定区域,这个区域叫做 。⑵ 生活方式:蓝细菌含有 和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生物;而细菌中多数种类是 和 的异养生物,大肠杆菌主要寄生在动物肠道内生活。⑶ 蓝细菌的常见种类包括 、 、 。蓝细菌通常我们用肉眼是不能分辨清楚的,但是当它们以群体形式存在是则是肉眼可见的,比如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形成的 ,还有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