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测基础)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测基础),共11页。
第一单元
(测基础)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沧海 烘托 丰茂 花枝召展
B.摇篮 宛转 天崖 水何澹澹
C.贮蓄 稀疏 宽敞 红波涌起
D.枯藤 镶上 吝啬 淅淅沥沥
2.下列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下面各项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春》一文的“绘春”部分,作者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B.《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头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冬天的济南“可真算得上是个宝地”这一结论。
C.《雨的四季》一文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四季之雨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D.《观沧海》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能够到此,幸运极了,我用此歌表达我的志向”。这一句在全文的作用是:卒章显志,点明了写作此诗的目的。
4.下文括号内依次填人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春天的雨,( )而温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 )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 )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A.细腻 凉爽 迅疾 慈祥
B.凉爽 迅疾 慈祥 细腻
C.细腻 迅疾 凉爽 慈祥
D.凉爽 细腻 慈祥 迅疾
5.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④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A.比喻 拟人 拟人 比喻
B.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C.拟人 拟人 比喻 比喻
D.拟人 比喻 比喻 拟人
6.默写填空。(4分)
(1)___________,洪波涌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
(3)“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如唐朝诗人王湾就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7.仿照画框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6分)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衙⑧,一舆人⑨镊⑩新履,自灰厂历⑪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⑫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⑬,更不复顾惜。居⑭身之道,亦犹是耳。傥⑮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注】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⑪历:经过。⑫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⑬沾濡:浸湿。⑭居:守持。⑮傥:倘若,假如。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3分)
(1)日惟啖荠 日:_____________
(2)余谒公私第 谒:_____________
(3)更不复顾惜 复:_____________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10.【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3分)
11.【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本诗作于作者漂泊西南,寓居草堂之时,时值暮春。
12.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有“诗圣”美誉,创现实主义高峰,与李白合称“李杜”。
B.本诗“又”字写出了“春光易逝,无所作为”的心酸无奈。
C.本诗一、二句运用衬托手法,写出了清新亮丽怡人的风光。
D.本诗“借乐景抒哀情”,借融融春光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13.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写的画面。(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雨的四季(节选)
刘湛秋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
③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④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⑤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①段是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欢,点明雨是美丽的,为下文写雨做准备。
B.第③段用“冷冽”“干涩”等词语表达负面感受,与第②段对春雨的喜爱形成鲜明对比。
C.文中的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春雨清新、润泽、甜美,而冬雨则自然、平静、纯洁。
D.这篇散文抒情性很强,描写许多充满诗意美的形象,处处流露出诗的美感、诗的激情。
15.第②段作者如何调动各种感官来描写春雨洗淋后的世界?请简要分析。(4分)
16.第④段作者对雨的称呼为什么要变换为“你”?请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初春
丁立梅
①这个时候,一切都还是冬天的模样,一切却又开始苏醒。
②我喜欢杉树。裸露着铁锈红的筋骨,腰杆挺得笔直笔直的,像铮铮铁骨的汉子。
③穿行在一片杉树林中,风吹落一片一片的阳光,像吹落一瓣一瓣的梨花,在铺着铁锈红的落叶上,跳跃、闪亮。林子也是透亮着的。杉树们沐着光,静默地微笑,我看着,长长久久地看着,有眼泪涌上来。美好的事物,总叫人心里柔软。
④我喜欢池塘和小河。水刚刚睡醒,很清澈,眉眼儿盈盈。
⑤我站在一条河边,亦是长久地站着。我喜欢水里面的倒影,芦苇的,树的,还有茅草们的。去年开过花的美人蕉和再力花,还有远处的一座小拱桥,它们倒映在水里面的样子,比在岸边的样子要动人。水波温柔地抚摸它们,这让它们有着说不出的温婉和妩媚。
⑥我喜欢岸边暗生的苔花。嫩黄的,柔软的,又是毛茸茸的。我很想挖一点带回来长。想想,又作罢了。它们还是在它们的广阔天地里比较好,呼吸自由的空气,白天晒太阳,晚上看星辰。
⑦我喜欢柳枝儿。上面爬满淡黄的乳芽,活像一群活泼的小虫子。“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真是霸气得不得了。柔中带刚。
⑧我喜欢含苞的花木。梅树、海棠、樱花树、桃树、杏树、梨树、红叶李,它们的身上,爬满了花骨朵儿。这些花骨朵儿如一个个音符,等着春风的手去轻弹。都是人生初相见的模样啊,纯洁、羞涩、懵懂。
⑨我喜欢刚钻出土的小草。它们小模小样,披一身淡黄的新绿,睁着新奇的水汪汪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遥看如一抹绿烟轻起。
⑩我喜欢鸟的鸣唱。分别了一个冬天,它们回来了。这是久别重逢。它们彼此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于是都扯着嗓子唱啊说啊,啾啾唧唧个没完没了,又愉悦又欢欣。我一听就是小半天,直听得心里面长出温柔的水草来。
⑪我喜欢风。这个时候的风,可以称作春风了。它们也作势般扑过来,但你不要怕,它们纯粹是吓唬人的。它们少了凌厉和尖削,多了轻抚的温柔和好意。我能闻见风里面的清香和清新。哪处的花开了吗?哪处的小草和新叶长出来了吗?
⑫我跟着风走,一边走一边找。我找到结香了,好几大棵的。上面的花苞苞,有的已撑不住开了。我低头闻闻,香得很。我还找到了一些野荠菜,绿汪汪的。真好啊,在城里的绿化带里,居然有从乡下跑来的野荠菜。
⑬我喜欢小虫子。我在看书,书里面突然爬出一只小虫子,居然是一只漂亮的小瓢虫。好奇怪,难道一个冬天,它都躺在我的书里面睡觉?若不是,它又是从什么地方跑来的?神奇的世界里,住着太多神奇。
④我喜欢稚童。白天,太阳好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用戴着厚厚的小绒帽了,也不用穿得那么臃肿了。他们追着一朵阳光,蹒跚着向前奔去,一个博大的世界,在等着他们。
⑤我一边笑着看,一边在心里面说:“孩子,你且慢慢走,慢慢长啊。人生最美莫过孩童时。”
(有删改)
17.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主要是从哪四个感官角度来描写景物的?(4分)
18.根据提示赏析下面句子。(4分)
上面爬满淡黄的乳芽,活像一群活泼的小虫子。“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真是霸气得不得了。(从修辞手法角度)
19.文章重点描写初春各种美丽的自然景物,为什么最后以写孩子结束全文?(6分)
20.研读第⑪⑫段中描写春风和春天的句子,对比链接材料,分析其内容和手法的异同。(6分)
【链接材料】“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精彩,发现生活中蕴藏的哲理……这些发现,会让你得到与众不同的美丽与欣喜,品味更多的快乐与趣味。做一个善于发现的人,让自己人生旅途中的风景更加绚烂。
请以“发现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花枝召展”——“花枝招展”。B:“天崖”——“天涯”。C:“红波涌起”——“洪波涌起”。故选D。
2.答案:C
解析:C.划分有误,“夜郎”是地名,不能分开。应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春花图”的顺序应在“春风图”之前;B.《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头是通过对比得出结论;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正文内容没有直接联系;故选C。
4.答案:C
解析:(1)细腻:细致,精细,光滑。凉爽:清凉爽快。依据抒写的对象“春雨”,应该选用“细腻”,因为“春雨”给人的感受不是清凉爽快。可排除BD。(2)根据语境“夏天的雷”“猛烈”,第二空应选择“迅疾”,可排除A。(3)“秋天的风”可用“凉爽”形容。(4)根据关键词“呵护”可知“冬天的雪”是“慈祥”的。故选C。
5.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依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征进行判断。第一句“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很显然是比喻句,这样就排除了C项和D项,第二句根据“暖和安适地睡着”,可以确定是拟人句,这样就确定了答案为A。
6.答案:(1)秋风萧瑟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答案:(1)惠风和畅 莺飞草长 是生命的萌发
(2)明月朗照 五谷飘香 是生命的纯熟
解析:本题运用【仿写五相法】。一看话题是否相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对象、内容方面相关;二看句式结构是否相仿;三看修辞是否相同;四看感情基调是否相一致;五看字数是否相等或大致相等。在组织语言时,还要讲究创新,富有文采。本题在作答时要结合句子内容进行仿写。
8.答案:(1)每天;(2)拜见;(3)再
9.答案:(1)等长大后,登上泰山极顶。
(2)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
10.答案:因蔡元定读书广博、学问深厚,令人惊叹,所以朱熹称他为老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吾老友也”是朱熹“扣其学”后发出的感叹,联系上文“于书无不读”可知因蔡元定读书广博、学问深厚,令人惊叹,所以朱熹称他为老友。
11.答案:以日常生活小事来说理,以小见大,浅显易懂,使“我”终生难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应判断出王廷相的教导方式。阅读文章可知,王廷相通过“吏卒雨后穿新鞋行走,刚开始战战兢兢,后来浸湿了鞋子,便不再顾惜”这件生活小事,自然引出“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的道理对“我”进行教导。据此可看出王廷相以日常生活小事来说理。然后分析这种教导方式的妙处。考生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小事来劝谏的妙处以及文中“终身不敢忘”一句可知,这类说理方式以小见大,浅显易懂,使“我”终生难忘。
12.答案:B
解析:ACD.正确;B.有误,“又”字表达了作者漂泊的感伤。故选B。
13.答案: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徉;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的映照下火红一片。
14.答案:B
解析:文章第③段用“冷冽”“干涩”等词语,突出了冬雨的特点,并不是“表达负面感受”。故选B。
15.答案: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如“绿茵茵”从视觉角度表现树叶的颜色,“沙沙”从听觉角度写小草翻动的声音,“芳甜”则从嗅觉角度写空气的味道。
16.答案:第④段作者直接抒发对雨的渴望和赞美。用第二人称“你”,更进一步表达无法抑制的强烈情感。
17.答案:作者主要是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应从文中找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其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描写的。如用“裸露着铁锈红的筋骨,腰杆挺得笔直笔直的”来描写杉树,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用“嫩黄的,柔软的,又是毛茸茸的”来描写苔花,这是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来写的;用“扯着嗓子唱啊说啊,啾啾唧唧个没完没了”来描写鸟的鸣唱,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用“我低头闻闻,香得很”来描写结香,这是从嗅觉的角度来写的。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8.答案:使用了比喻、引用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柳枝儿刚刚抽芽时柔中带刚的姿态,表达了对柳枝儿的喜爱之情。
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首先应明确其使用的修辞手法。“活像一群活泼的小虫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和比喻、引用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19.答案:孩子象征着人生的春天。作者在描写并赞美初春美景的同时写到可爱的孩子们,并提醒他们珍惜孩童时光,脚踏实地地成长,表达了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
解析:文章前面描写了初春各种各样的自然景物,最后两段话锋一转,写到孩子。由初春的美景自然地想到人生的春天,而孩子象征着人生的春天。以写孩子结束全文,提醒他们珍惜孩童时光,脚踏实地成长,同时也表达了对孩子们的祝愿。
20.答案:同:都描写了春风的和煦温柔和芳香,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都从触觉和嗅觉角度进行了描写。异:《春》还从听觉角度表现春的活泼和生机。
解析:解答此类型的题目,要认真对比,从中找出内容和手法的异同之处,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知,它们都描写了春风的和煦温柔和芳香,并且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都从触觉和嗅觉两个角度进行了描写。不同之处在于,《春》除了触觉和嗅觉,还从听觉的角度进行了描写,表现了春的活泼和生机。
21.答案:
发现身边的风景
当我们在校园中行色匆匆,总与同学一起抱怨学习生活枯燥无味的时候,怎么会看见花坛中一簇簇的小花已鲜艳了枝头?当我们在家中总嫌作业太多、心情烦躁的时候,怎么会看见疲惫的母亲依然在辛苦劳作?当我们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抱怨路太堵误了时间的时候,怎么会看见警察叔叔紧张而凝重的表情和额头上的汗珠?
我们总在生活中抱怨种种不如意,但在声声抱怨中,我们又遗失了多少美丽的风景呢?
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风景一定是至美的。那些街边石缝中的花花草草需要我们放慢脚步、平静心情,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那阵阵的花草之香需要我们用轻松愉悦的心情去享受!
谁说亲情不是一道风景呢?我们要用宁静且充满爱的心灵去感受它。劳作时的母亲是儿女眼中的风景,那丝丝白发是其奔波与操劳的见证。这样的风景不就在我们身边吗?
还有那些辛苦工作的交警、环卫工人,他们对社会的那份责任心不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那些坚毅的眼神,那些向前弯曲的脊背,那一双双忙于指挥交通、清扫街道的手,都是我们身边美丽的风景啊!
大自然中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社会中充满爱与责任的一切也都是美丽的风景。其实并不是我们身边没有风景,而是我们丢失了发现风景的眼睛。当我们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能够感受美的心灵去观察世界时,我们会顿悟——原来身边处处有风景。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前半部分给出的“发现”一词,指看到以前未见过、未注意的事物或发现以前不知道的规律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体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体现出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思考。“发现”之后的横线上所补内容应与题目给出部分融为一体,力求给人以新颖感。可以写成记叙文,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段,通过叙事,写出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还可写成散文,通过自身所见,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