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测能力)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测能力),共11页。
第一单元(测能力)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卖弄/弄堂 应和/一唱一和 落地/大大落落B.高邈/礼貌 烘托/供不应求 肌肤/饥不择食C.着落/着急 空灵/空穴来风 模仿/一模一样D.嘹亮/瞭望 酝酿/书声琅琅 衰弱/披蓑戴笠2.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②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③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④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3.下列诗句中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2分)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春天的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将“江南”与“春天”互换位置)B.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虽然有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仍稳定保持价格。(在“大多数”前加“但是”)C.能否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措施。(删去“能否”)D.网上“晒旅游”这一行为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在句末增加“的心理”)5.下列各项中对本课四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观沧海》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诗人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B.《天净沙·秋思》通过叙写秋野萧瑟凄凉的景色,抒发了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C.《次北固山下》通过写北固山外江春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和同情之情。6.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句。(8分)(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联诗,现在可用来表示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这一联诗是:______,______。(4)《天净沙•秋思》中表达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7.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春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二、阅读(49分)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10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知背景】甲诗略。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8.【析场景】(5分)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赏写法】(5分)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济南的冬天老舍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0.选文③—⑤段描写了三幅图画,请仿照示例概括。(2分)阳光朗照下的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2)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句中加粗的两个“卧”字有何妙处?)12.小语梳理词频,发现③—⑤段文字用了十个“小”字(加阴影处)。他认为删去这些“小”字并不影响文意。你觉得可以删去这些“小”字吗?为什么?(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25分)春是春天的春鲍尔吉·原野①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禾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向往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②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③春是春分的春。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保定农谚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④春是春水的春。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⑤春是春草的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⑥春是春耕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⑦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⑧教员(温柔):春……⑨孩子(倔犟):春!⑩教员(端正):春天的春……⑪孩子(强烈):春天的春!⑫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13.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春美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本文内容回答)(3分)14.文章第二段文字主要描写了春雪。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4分)15.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春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16.本文第五段写的是春草,朱自清的散文《春》第三段同样写到了春草。请你比较一下,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6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17.文中以“春是……的春”开头,分别从春节、春雪、春分等方面来写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你认为“春”还是什么呢?请仿照文章写法,以“春是……的春”开头,再续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6分)三、作文(50分)18.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作文。还有一支春天的歌汪国真有片草地我们都走过/有朵小花我们都记着/有个愿望我们都曾有过/有段往事我们都珍藏着有过追求有过失落/有过平坦有过挫折/我们有过许多许多/还有一支春天的歌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支春天的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那一支春天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读音的把握。A项加粗字的读音分别是:nòng/lòng,hè/hè,luò/luō。B项加粗字的读音分别是:miǎo/mào,hōng/gōng,jī/jī。C项加粗字的读音分别是:zhuó/zháo,kōng/kōng,mó/mú。D项加粗字的读音分别是:liáo/liào,niàng/láng,shuāi/suō。故选D。2.答案:D解析:要求学生分析中心意思,整个语段主要在介绍“比拟”的修辞手法,先从实例写起,首句为②,④句中的“这”承接上文,然后引出①句中的“拟人”,再补充介绍③句中的“拟物”。排序为:②④①③,因此选D。3.答案:C解析:C项是对偶句。A“客路”是偏正关系,“行舟”是动宾关系。B完全不对仗。D“长安”与“万户”、“一片”与“捣衣”完全不对仗。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B项的修改有误,除了应在“大多数”前加“但是”外,还应将“稳定”二字移到“价格”后面。5.答案:C解析:《次北固山下》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选项“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错。故选C。6.答案:(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答案:示例: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8.答案: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整首诗的场景。从给出的甲诗场景中明确,答案要素包含了意象、环境、氛围特点以及诗人情感等。9.答案: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别手法。按照赏析题的答题方法,答题要素为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手法,并分析出诗人情感。“白云相送大江西”一句,表现了诗人的牵挂之情,和对朋友的赞赏、激励之意。既表明了自己思念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用白云暗喻友人清高飘逸、潇洒独行的品格,字里行间饱含激励之情。10.答案: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静卧着的山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①空,依据④段“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可概括为:薄雪覆盖下的山;②空,依据⑤段“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可概括为:城外静卧着的山。11.答案:(1)运用拟人的写法,描写了想象中的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山的热爱之情。(2)“卧”,运用拟人,把村庄和雪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村庄、矮屋顶上的薄雪的可爱,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气氛。照应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上次语句的能力。(1)依据“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可知,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依据“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可知,这是写出济南周围的小山对于济南人来说,显得活泼、可爱,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2)依据“卧”的本意可知,是躺着的意思。依据“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可知,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村庄、矮屋顶上铺着薄雪的情态,写出小村庄、矮屋顶上和薄雪的可爱之状,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气氛。12.答案:不可以。“小”字更能体现出济南小山的娇美、秀气、可爱,雪和村庄的精致,突出济南冬天天气的“温晴”,读来活泼亲切,更能表现出作者对济南小山及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作用的能力。不可以。依据③段“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可知,句中的“小”体现了济南小山的娇美的特点。④段“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句中的“小”体现了济南小山的秀气的特点。⑤段“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句中的“小”体现了济南城外小山可爱的特点。⑥段“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句中的“小”体现了济南冬天水的清澈透明的特点。文中的十个“小”字更能依据“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可知,这是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水,从而济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温晴”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小山及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13.答案:春,寄托了人们春节的希望,给人们带来春雪美景,是丰收的开始,展示了生命的力量,蕴含着开张奔放的活力,充满忙碌的气息,预示着生命的重新绽放。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找准相关的信息,确定具体语句,准确概括。根据第①段“春是春节的春……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向往的、采购的、赴约的……”可概括春给人们带来希望;根据第②段“春是春雪的春……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可概括春带来美丽的雪景;根据第⑤段“春是春草的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可概括春充满生命的力量;根据第⑥段“春是春耕的春……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可概括春充满忙碌的气息,是丰收的开始;根据第⑦段“春是春天的春……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可概括春充满奔放的活力,孕育着崭新的生命。14.答案: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作答即可。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时应从表达效果、表现内容、表达感情等角度分析作答。解析:本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注意找出具体句子,将修辞手法判断准确,然后赏析其妙处。例如:“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运用比喻,将“春雪”比喻成“厚礼”“厚被”,突出作者对春雪的喜爱和赞美;“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描写春雪的轻盈和晶莹剔透,表达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15.答案:对春的喜爱、赞美,对春的生命力量的激情呼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情感。借景抒情是散文常用的手法,要抓住不同景物的特征,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从而把握文章主旨。本文主要描写春雪、春水、春草等景象,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春之美;借景抒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充满对春回大地的深情呼唤。16.答案:朱自清的《春》从正面描写草的情态,而本文从书法角度侧面表现草的气势。《春》中的草绿、嫩、多;而本文中的草肆意奔放,洋溢着生命的激情。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抓住不同的比较点加以区别赏析。首先写法不同。《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直接描写小草的状态、颜色;本文中“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侧面表现了春草的气势。其次所写春草的特点不同。《春》中“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草软绵绵的”突出春草绿、嫩、多,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十分可爱;本文中“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表明这里的草除了密、绿以外,还覆盖面广,肆意生长,张扬奔放,充满生命的激情。17.答案:仿照句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首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写作特色,然后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体验拟写句子作答。本题要仿照前七个自然段对“春”的描写,再拓展一个角度仿写,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如:春是春雨的春。淅淅沥沥,飘飘洒洒,滋润了天地万物,催开了朵朵繁花。“春雨贵如油”,带给人们无限希望,令人充满无穷的幻想。春雨,似串串珍珠,如条条银丝,编制出春天最美的梦。18.答案:略解析:“春天的歌”可实可虚,可以是和春天有关的歌,可以是和春天有关的事。这事,可以是让人兴奋愉悦的,可以是让人忧郁感伤的,但高兴也好,难过也罢,都是记忆中让人难忘的。当然,因为是“一支”歌,选材时就要注意遴选,不可侧生旁枝。立意角度示范:(1)春天是一个甜蜜的季节,洋溢着温馨和幸福,可以选取生活中一个充满温馨的画面,借助对人物心理和细节的描写把这支歌唱得酣畅淋漓,幸福满满;(2)春天是希望的象征,它的歌也是充满希望的,可以选取生活中某一个人从逆境中奋起的事例加以演绎,让读者从中获得启发和教育;(3)春天的歌是一支梦想的歌,可以写自己为了梦想努力拼搏,以此展现青春的风采,深情吟唱青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