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测能力)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测能力)01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测能力)02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测能力)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测能力)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测能力),共9页。

    第六单元

    (测能力)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护(pì) 雕像 耳墨斯(hè)

    B.星宿(xiù) 较量 躇步蹈(cǐ)

    C.伤(zhōng) 凯歌 人优天(qǐ)

    D.汲(gài) 爱慕 天地崩(zhuì)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机器人会更加神通广大,将在更多领域造福人类。

    B.他的一番话有理有据,大家十分佩服,不由得随声附和起来。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亟待整顿。

    D.现在雾霾越来越严重,呼吁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这不是杞人忧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B.《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春秋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

    C.《天上的街市》中作者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伊索寓言》记载了古希腊作家伊索所编的讽刺权贵的寓言,这些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故事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B.本则寓言的寓意是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

    C.“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与“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中的“得一人”意思是相同的。

    D.《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②因此,在寒食节那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③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等风俗。

    ④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⑤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A.⑤⑥④①②③ B.④⑥①②③⑤ C.④⑤⑥①③② D.⑤①②③⑥④

    6.理解性默写。9分)

    (1)谭嗣同的《潼关》中写高云簇拥的孤城寂寥、辽远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境相同。

    (3)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以积极向上的豪迈之情赞颂秋天美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词(其一)》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2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15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①李商隐: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②青女:即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③素娥:即月里的嫦娥。④婵娟:姿态美好。

    7.下列选项中对于这两首诗内容、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夜雨寄北》中“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了太多苦涩与无奈。

    B.《夜雨寄北》中“夜雨涨秋池”的环境,让诗人更感到孤独凄凉。

    C.《霜月》中“霜”“征雁”点明了初秋时节寒凉、萧瑟的环境特点。

    D.《霜月》中“月中霜里斗婵娟”反映了诗人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愿望。

    8.请简要描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展现的画面。

    9.你比较了李商隐的这两首诗,发现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具体解释李商隐在两首诗中所用的虚实结合的手法。6分)

    10.《夜雨寄北》一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9分)

    点绛唇·有怀苏州

    [宋]吴文英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

    【注释】①南桥:苏州城内古桥,词人旧居附近。②吴城:即苏州。③心期:这里指词人本想早归或已拟定回苏州之日。④将:携带。

    11.以下各项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见月兴怀,月色令词人追思当年苏州美好的回忆。

    B.“一枕啼秋雨”抒写梦醒后的伤感,泪水像秋雨一般湿透了枕头,比喻贴切新奇。

    C.“心期误”,言人事多变。本想早归或已拟定回苏州之日,但人事蹉跎,竟不能如愿。

    D.“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词人回忆梦中场景:身在秋天的苏州,看大雁飞过青山。

    12.“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并请指出这句词的抒情方式。6分)

    三、综合应用22分)

    13.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出来的《西游记》部分“取经路线及对应故事”图,请补全空缺处内容。8分)

    14.班级计划展开以“走进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活动,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6分)

    15.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描绘了哪个神话?请先欣赏,然后填上你认为正确的故事名称。4分)

    16.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浓缩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下面,请你在空格中填入相应的神话故事名称,使每一行前后四个字各为一个成语。4分)

    茶余饭____________薄西山

    庖丁解____________中豪杰

    精益求____________阔天空

    横七竖____________市蜃楼

    三、作文(50分)

    1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题目一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_______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题目二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鱼虫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在600—800之间;②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庇护(bì);C项,中伤(zhòng),优—忧;D项,概—溉。

    2.答案:B

    解析: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含贬义,用在此句不合语境。

    3.答案:B

    解析:吕不韦是战国末期人。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吾穿井得一人”中的“得一人”是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中的“得一人”是指从井中挖出一个人。这两处意思是不一样的。

    5.答案:B

    解析:这是一段介绍寒食节的文字,第④句总说,介绍什么是寒食节,所以放最前面;然后按寒食节的时间、起源、习俗展开,所以⑥①②③排在一起;第⑤句总结。故选B。

    6.答案:(1)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7.答案:C

    解析:C.理解有误。从“霜月”“无蝉”可以看出此时不是“初秋时节”而是“深秋时节”。故选C。

    8.答案:诗人设想了一幅与妻子未来相聚的画面,两人共同秉烛夜谈,为烛剪去烛芯,聊起巴山夜雨时的场景。

    9.答案:在《夜雨寄北》中,妻子寄来的家书,以及巴山的夜雨使秋水涨满水塘,是眼前实景,而作者想象的与家人剪烛夜话则是虚写。在《霜月》中,蝉声消退,雁群当空,楼高接水,这是诗人眼前实景,而诗人想象的青女、嫦娥在月宫中争奇斗艳的景象则是虚写。两首诗中,实写都写眼前的无奈、凄凉,虚写都写愿望的美好、温暖,虚实结合、相互对比,体现了作者在现实中的痛苦与彷徨,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10.答案: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思亲之情。

    11.答案:D

    解析:D.“词人回忆梦中场景”说法错误。这两句是作者真实地遥望秋空,看到大雁带着萧瑟的秋意飞去,远处的青山已沉没在暮霭之中,并不是梦中的场景。故选D。

    12.答案:想回苏州却不能如愿的遗憾、怅惘(或对苏州的思念、眷念)。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13.答案:①流沙河;②三打白骨精;③大战红孩儿;④火焰山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能力。观察表格,要求填写出地点对应的情节或是根据情节填写出对应的地点,这就要求学生对原著内容记忆深刻。①“木叉奉法降悟净”,讲述的是流沙河中妖怪抢唐僧,八戒执九齿钉耙与之河妖三次相斗,均不能取胜,悟空虽智计百出,却也江郎才尽。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共取西经。所以地点是流沙河。②《西游记》的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白虎岭,所以填写的相应情节是三打白骨精。③“火云洞”洞主是红孩儿,所以相应的情节是大战红孩儿。④“三调芭蕉扇”是唐僧一行路经火焰山,与铁扇公主间发生的故事,所以地点是火焰山。

    14.答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轻轻撩开神话故事的面纱,静静体会神话故事的韵味。下面我宣布,“走进神话故事”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15.答案:图一:嫦娥奔月;图二:女娲补天;图三:后羿射日;图四:共工怒触不周山

    16.答案:后羿射日;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八仙过海

    17.例文

    一棵树的故事

    一个周末,我去森林里玩儿,据说那里有原始次生林。

    走了一段时间,我感觉太累了,就想找个地方休息。环视四周,不远处有一片树木,地面上有很多粗大的树桩,还有很多碗口粗的绿树。没多想,我就坐在树桩上,背靠着一棵树休息。

    “喂,你好吗?”好像有人说话,我吓了一跳,站起来:“谁?谁在说话?”

    只见我背靠的那棵树,枝条簌簌作响,仿佛在给我招手:“是我,是我在跟你说话啊!我心里苦啊,我想跟你说说话。”枝条轻抚着我,好像想让我靠近点。

    “你知道吗?我出生在1998年6月7日,那天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摆脱了黑暗!‘嗨,你好呀,小家伙!’我循声望去,原来是草爷爷。‘草爷爷,你好。这是什么地方呀?’‘这是一片大森林,有好多好多的草,好多好多的树,有的还同你一样小呢!’爷爷和蔼地对我说。‘噢!’我恍然大悟。‘快看,快看,树苗苗。’我抬头望去,原来是一群鸟儿。他们叽叽喳喳地飞过我的头顶。我兴奋地向他们招手。‘宝贝,你终于出来了。’一棵大树和蔼地对我说。‘你是谁呀?’‘我是你的妈妈呀!我已经400多岁了。’我高兴极了,拍着手叫道:‘噢,噢,我有妈妈喽,我的妈妈400多岁喽!’……”

    听到这里,我对那棵树说:“这不是挺好的吗?你为什么还说心里苦呢?”

    “唉,好景不长啊!这几年来,我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差。太阳成天被一层厚厚的云笼罩着,透不出一丝光来。我的妈妈——一棵400多岁的大树,她的体质在不断下降,还有草爷爷,他也快不行了。就连我出生时见到的那几只鸟儿,也已无影无踪了。最近,来了一种像你一样的两条腿的动物,他们拿着一种带锯齿的东西,用力地在别的树身上划几下,树就死了。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听到这里,我的脸很烫,觉得人类很对不起这些树儿、鸟儿、草儿……

    “果不其然,妈妈就在我20岁生日的前几天被人类残忍地砍死了。草爷爷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昔日美丽的大森林,现在只剩下我们这些小树了。就在此刻,人类正开着专门杀我们的机器过来了,下一个死去的可能就是我了,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妈妈能活400岁,而我却只能活20岁……”

    我侧耳倾听,真的,远处是电锯的轰鸣……

    解析:(1)【写作指导】写好这篇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审清题意,明确内涵。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贵”,这个词表明了文章的态度。“真”表明是真人、真事、真情感。解析关键词,我们就会发现对于“真”的解读直接影响我们对半命题作文题目前面“________”的解读。例如:表现真诚,那我们就可以填“友谊”“交往”等;表现认真,那我们就可以填“读书”“考试”等。这是一道鼓励学生吐露心声、抒写真情的半命题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看法。②精心选材,补全文题。一般来说,第一个涌入脑海的词语我们要抛弃掉,因为这容易和他人撞车。我们要尽可能选择别人想不到而自己又能驾驭的材料,补写文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补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③要写有“我”之文。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真实地书写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从自我理解的角度抒写出来才能写出好文章。

    (2)【写作指导】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首先,要创造一个奇遇,在这个奇遇里,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鱼虫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然后联系现实,现实中人和动物植物相处得如何?在这样的基础上,动植物会给你说什么呢?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最后注意描绘场面,让自己的作文充满画面感。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测能力)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