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课件第1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课件第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课件第3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课件第4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课件第5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课件第6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课件第7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课件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说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部分,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赋税制度,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一)必备知识科举制的形成、发展、特点及影响;三省六部的职能、分工、作用;了解魏晋到唐赋税制度的变化,掌握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内容、特点、影响。
    (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图片和史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科举制、两税法等制度的利弊进行辩证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学科素养1.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隋唐制度变化的原因及对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时空观念: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解读印证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隋唐时期制度的多样化特点,体现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作用,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一、选官之变——新创科举制1.如何变——科举制形成和发展2.为何变——科举制出现的背景3.是何新——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二、中枢之变——新立三省六部制1.如何变——三省六部制沿革2.为何变——三省六部制出现的背景3.是何新——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影响三、赋税之变——新行租庸调制和两税法1.如何变——租调制到租庸调制到两税法2.为何变——两税法出现的背景3.是何新——两税法的特点及影响
    导入与设问:隋唐盛世得益于制度创新,阅读教材,指出隋唐时期制度有那些变化,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从课文标题“变化与创新”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使课程结构和线索更加明显。
    学生活动: 让学生通过表格梳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设计意图: (怎么变?) 通过表格梳理历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便于让学生总结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解决了如何变的问题。同时也更加直观清晰地显示出隋唐选官制度的创新之处。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设计意图:(为何变?) 通过讲述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的发展变化,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利弊,了解九品中正制终被科举制取代的原因,以及科举出现的背景。科举制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设计意图:(是何新?) 运用史料分析科举制的创新表现在公平性、公开性、开放性,让学生深刻理解科举制使中国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有哪些创新之处?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科举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莫过于由它所造成的畸形发展的读书做官道路和根深蒂固的官本位主义。科举制度的推行,特别是八股取士,还带来了学用脱节、轻视实际才能的弊端。 ——(21世纪)黄留珠《创新与流弊:千年科举制度面面观》
    曾经十分痛恨八股科举(注: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都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并为废除科举冲锋陷阵的梁启超,在戊戊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耳闻目睹日本、欧美等国借鉴科举而实行文官考试之效用,痛定思痛,于是在1910年感叹道:“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未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注:科举制废于1905年)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明)顾炎武:《日知录》
    设计意图: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但是我们应看到科举制的弊端,我们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科举制的利弊。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联系所学知识,梳理西汉到隋唐中央官制的演变。
    设计意图: (怎么变?为何变?) 回归教材,讲述三省六部制的沿革。指出皇帝设立新机构制约相权,皇权加强。
    设问:与秦汉中央官制相比较,三省六部制有哪些新的发展及作用?
    设计意图: (是何新?) 以图说史,通过对比凸显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三省六部制使得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分开,决策机构相互制约,行政机构分工细化,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 ——《汉书·高帝纪》
    税谓收其田入也。 ——《汉书·食货志》
    田租、户调、力役、杂税等
    设计意图: (怎么变?是何新? ) 通过表格,结合教材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梳理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化,概况出两税法的特点。
    问题:1、结合教材40页“史料阅读”,概况两税法的实行背景?2、结合教材41页“问题探究”,分析两税法实行的利弊?
    设计意图: 运用史料解读两税法实行的背景以及相关评价,了解两税法的实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其税产原则为以后各代所奉行,有利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提高中央集权。但两税法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我们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两税法的利弊。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设问:结合我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中的“变动”与“不变”的内涵加以解读。。
    设计意图: 制度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制订实行的,是需要根据时代而变化的,但坚持推行一项制度时,要坚持其内在精神和用意。在古代中国大一统格局下,其本原精神就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相关课件

    历史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创立,选官制度,隋唐科举制,1演变,2特点,3影响,知识总结,品德门第,官位世袭,地方推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选官制度之群英荟萃,一选官制度,中枢机构之臻于至善,二中枢机构,赋税制度之因时制宜,三赋税制度,鉴往知来之盛世中华,盛世乾坤,鉴往知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