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十三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十四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时作业
展开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宰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宰相的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明朝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宰相,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朱元璋设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时称“殿阁大学士”。其主要目的是( )
A.削弱地方势力
B.应对繁忙政务
C.掌握决策大权
D.打击宦官专权
解析: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长,故选B项;殿阁大学士是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设置的辅政官员,主要服务于中央,与地方势力无关,排除A项;殿阁大学士是顾问机构,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排除C项;明世宗嘉靖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排除D项。
答案:B
3.位于江苏南京牛首山南麓的郑和墓,墓前有7层28级台阶。28级台阶象征墓主( )
A.每次率28只宝船航行
B.到过28个国家
C.远航历时28年
D.受到皇帝28次奖赏
解析: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答案:C
4.山东半岛海防要地鳌山卫始建于明朝,建卫后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人物中,谁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 ( )
A.李自成
B.郭守敬
C.戚继光
D.郑和
解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与抗倭将领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其余三项和抗倭并无直接关系,可排除。
答案:C
5.明朝时,为有效管辖黑龙江流域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设置行都指挥使司
B.设置奴儿干都司
C.封授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称号
D.双方签订和议,恢复扩大贸易关系
解析:A、C两项是明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措施,可排除;B项是明朝所设的管理黑龙江流域的机构;D项反映的是明朝和鞑靼的关系。
答案:B
课堂建构
课时评价作业(十二)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对应课时评价作业第34页)
(一)基础巩固
1.下图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是( )
唐朝
宋朝
元朝
D.明朝
解析:图片信息显示,皇帝之下为六部,并没有宰相这一职位,可知是在明太祖废除宰相之后,因此选D项。
答案:D
明朝中后期逐渐形成了一般奏疏的处理流程:“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之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这一运作流程
( )
A.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内阁权力
B.有效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C.标志着中央政治体制的完善
D.无形中削弱了司礼监的地位
解析:由材料中的表述可知,内阁有主张必须经过文书官、太监等人方能到达御前,而不是直接内阁和皇权对接,这种流程在事实上起到了牵制内阁权势的作用,故选A项;“有效防止”决策失误的说法错误,任何的制度都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的失误,都达不到“有效防止”的作用,排除B项;中央体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形成标志着中央政治体制的完善,明清时期是中央政治体制的空前强化阶段,排除C项;司礼监主要负责各种流程和仪式,对皇权产生的威胁较小,且材料中的司礼监也只是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权力地位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
答案:A
3.明朝倭寇成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的消极影响
解析:明朝实行的“海禁”导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这是严厉禁止海外贸易造成的消极后果,所以选D项。
答案:D
4.郑和下西洋时,在爪哇岛上被麻喏八歇国西王误杀170人。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并请求赔偿六万两黄金。郑和将实情上报禀明政府,最终放弃赔偿要求,这就是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的“麻喏八歇国六万两黄金”的故事。这反映了明朝( )
A.实行薄来厚往的贡赐贸易
B.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
C.秉持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
D.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解析:郑和将西王赔偿的请求上报明朝政府后,明朝政府最终放弃赔偿要求,这反映了明朝政府秉持着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所以至今流传着这个故事,故选C项;题干所述为西王误杀郑和下西洋的人员,属于政治事件,不属于贡赐贸易的范畴,排除A项;题干中是关于明朝对外开放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外国交往过程中的赔偿问题,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其前提条件,排除B项;题干中的事件反映的是明朝政府秉持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放弃了赔偿要求,这不属于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D项。
答案:C
5.下列关于明末清初相关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B.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
C.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D.1644年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顺政权
解析: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因此D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表述均正确。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图一 改制前 图二 改制后
材料二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架构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明朝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要仔细分析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图一中皇帝下面有宰相,而图二中皇帝直统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太祖时期废除宰相所致;第二小问要从废宰相的目的入手来回答。第(2)问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是指不能完全否定君主专制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据史实回答即可。
答案:(1)时间:明太祖时期。原因: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二)拓展提高
7.“(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表明 ( )
A.内阁取代宰相
B.六部参与决策
C.君主专制加强
D.内阁独揽大权
解析:题干中“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说明明朝废除宰相后,皇帝亲掌六部,加强了皇权,故选C项;材料“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说明内阁是秘书机构没有取代宰相,排除A项;材料“朝廷之事皆分六部”说明六部具有执行权不是决策权,排除B项;材料“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表明内阁没有最终决策权,排除D项。
答案:C
8.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朝内阁大学士 (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答案:D
9.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七下西洋;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
解析:明成祖统治时期,不断地南征北战,且派郑和七下西洋,造成国力耗费巨大,而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地停止北征、营建工程和西洋宝船,实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可见明朝统治政策的调整,旨在缓解财政压力,故选A项;B项只能体现手段而非目的,C、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
答案:A
10.“秉烛苦读之时,少年戚继光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以及他一生的理想: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下列哪项不是戚继光的事迹 ( )
A.奉命到东南沿海抗倭
B.在登州九战九捷
C.扫平了广东、福建的倭寇
D.与俞大猷合作重创倭寇
解析:本题考查对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1561年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不是在登州。故选B项。
答案:B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材料“行使多以外国银钱”表明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故A项正确。
答案:A
12.明朝,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与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内阁阁臣地位的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其对明朝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官制的发展
趋势。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基本特点”,据材料“仍元制,设中书省……遂设四辅官”得出;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材料“革中书省……置殿阁大学士”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地位变化”,据“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得出结论;第二小问“参政优势”,据“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提炼;第三小问“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明朝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缓冲皇帝和国家机器的矛盾。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央各部的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答案:(1)基本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说明:①传承了宋朝殿阁制和元朝中书省制;②革中书省(废宰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2)地位变化: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优势:大多具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顾全大局,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积极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各部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达标测试,共6页。
人教统编版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训练题,共8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