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过关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过关练习专题07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过关练习专题07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4分,第1题3分】,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50分)
一、单选题(17分)
(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为确保安全,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处通常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的标识是
A.B.C.D.
【答案】C
【分析】面粉加工厂、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可燃物与明火接触发生爆炸,因此要张贴严禁烟火标识。
【详解】A、该标识是爱护水资源标识,不符合题意;B、该标识是有毒品标识,不符合题意;C、该标识是严禁烟火标识,符合题意;D、该标识是可回收物标识,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沼气B.氮气C.汽油D.面粉
【答案】B
【分析】爆炸是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
【详解】A、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B、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C、汽油是可燃性液体,易挥发,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D、面粉是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故选B。
(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可燃冰”开采中,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空洞B.酸雨C.温室效应增强D.白色污染
【答案】C
【详解】A、臭氧空洞是冰箱制冷剂泄漏导致的,选项错误;
B、酸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选项错误;
C、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增强,选项正确;
D、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形成的,选项错误;
故选C。
(2022·上海·中考真题)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A.缓解温室效应B.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C.使其充分燃烧D.减少参加反应的氧气量
【答案】C
【详解】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使燃料充分燃烧。故选:C。
(2022·四川资阳·中考真题)2022年4月2日,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开始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35亿度。燃气发电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化学反应为甲烷的燃烧,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使甲烷完全燃烧应提供适当过量的空气
B.甲烷燃烧需要点燃,说明甲烷燃烧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C.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有变化
D.图示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B
【详解】A、燃烧需要氧气,为使甲烷完全燃烧应提供适当过量的空气,A正确;
B、燃烧可以通过点燃来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温度,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错误;
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总个数都为3,没有变化 ,C正确;
D、图示可知该反应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反应,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B。
(2022·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第二中学中考真题)如图,“纸火锅”是用纸做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点燃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纸不是可燃物,所以不会燃烧B.纸被水浸湿,导致纸的着火点降低
C.因没有充足的空气,所以纸不会燃烧D.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答案】D
【详解】A、纸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B、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C、纸与空气充分接触,不是因为没有空气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D、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纸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D。
(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答案】D
【详解】A、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白磷2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空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不符合题意;
B、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气球可以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通入氧气,可使白磷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升高水温,最多只能达到10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D。
(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详解】A、乒乓球是可燃物,可以燃烧,A说法不正确;
B、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B说法不正确;
C、铜片导热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滤纸碎片燃烧说出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说法不正确;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为了防止天然气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
A.a处B.b处
C.c处D.以上各处都可以
【答案】A
【详解】A.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报警器安装最合理位置是最上面a处,故A正确;
B. b处高度低于一般成年人身高,不容易察觉天然气泄漏,故B错误;
C. c处高度更低,更不容易察觉天然气泄漏,故C错误;
D. 根据以上分析,a处最合理,故D错误。
故选:A。
(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常州的焦尾琴是四大古琴之一,面板材料取自尾部烧焦的桐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桐木能够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B.向灶膛扇风可加快桐木燃烧速度
C.桐木烧焦时部分桐木转化为木炭D.浇水可降低桐木的着火点而灭火
【答案】D
【详解】A、桐木能够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灶膛扇风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从而使桐木燃烧更充分即加快桐木燃烧速度,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木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会生成木炭,因此桐木烧焦时部分桐木转化为木炭,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浇水可降低温度至桐木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其熄灭,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降低,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022·辽宁鞍山·中考真题)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C
【详解】A、酒精灯的灯芯是活动的,且酒精是易燃的物质,所以不能用嘴来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A错误;
B、油的密度小于水,会漂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所以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B错误;
C、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C正确。
D、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导致火势更大,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C。
(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某中学有两名学生回到住所,闻到屋内充斥着燃气味道,他们赶紧关闭阀门后立即点燃炉灶检测,燃气罐瞬间燃爆,两人都被严重烧伤。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首先应立即
A.拨打电话向消防救援站报警
B.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C.打开门窗通风
D.拨打电话请燃气部门人员上门维修
【答案】C
【详解】燃气泄漏首先是开窗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浓度。切记不可打开电源开关、室内拨打电话,更不能点燃明火,以免因电打火或明火引燃气体,造成火灾或爆炸,故选C。
(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小明在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B.隔绝氧气
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以上原理都有
【答案】B
【详解】灭火的原理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选B。
(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大力发展经济
C.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D.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答案】D
【详解】A、脱硫煤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题意;
C、可燃冰即固态甲烷和水的结合物,甲烷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会固定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D。
(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答案】B
【详解】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符合题意;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D
【详解】A、做粉尘爆炸实验鼓入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燃着的蜡烛只是给面粉燃烧提供热量,并不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故与空间大小有关,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为了防止面粉爆炸发生意外事故,所以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A.汽油B.柴油C.氢气D.煤油
【答案】C
【详解】A、汽油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硫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不符合题意;
B、柴油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硫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是最理想的燃料,符合题意;
D、煤油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硫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二、填空题(14分)
(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等形式,抵消生产生活中产生的CO2,从而达到CO2相对“零排放”。回答下列问题:
(1)“碳中和”的“碳”是指______。
(2)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会加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3)转化法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将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甲醇(CH3OH)和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践行“碳中和”理念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1)二氧化碳或CO2(2)温室效应
(3)CO2+3H2 SKIPIF 1 < 0 CH3OH+H2O(4)多种绿色植物
【解析】(1)“碳中和”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主要为煤、石油、天然气,过度使用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
(3)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CO2+3H2 SKIPIF 1 < 0 CH3OH+H2O;
(4)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消耗空气中二氧化碳,多种绿色植物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碳中和。
(2022·湖北黄石·中考真题)某中学开展“低碳校园”活动,小明同学为了制作展板对碳的知识进行整理,并搜集有关的科技资料。
(1)图1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用a---f 中的字母回答:
①CH4对应的点是______;
②b点对应物质充分燃烧后可得到______点对应的物质。
(2)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在其表面发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请回答:
③该反应中存在______种氧化物;
④生成物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 a d
(2) 2或二或两 50% SKIPIF 1 < 0
【解析】(1)①CH4中H是+1价,设C的化合价是x, SKIPIF 1 < 0 ,则C的化合价是-4价,则对应的点是a;
②b点对应物质是碳,碳充分燃烧后可得到二氧化碳,其中O是-2价,设C化合价是y, SKIPIF 1 < 0 ,二氧化碳中C是+4价;二氧化碳是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则对应是d点;
(2)③分析微观示意图,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填:2或二或两;
④分析微观示意图,生成物丙是CH4O,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SKIPIF 1 < 0 ;
⑤分析微观示意图,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催化下反应产生CH4O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KIPIF 1 < 0 。
(2022·天津·中考真题)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 9.2 g 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
【答案】(1)石油
(2) SKIPIF 1 < 0
(3) SKIPIF 1 < 0
(4) 10.8 13.6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3)根据题意,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醇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9.2g乙醇中的氢元素质量为 SKIPIF 1 < 0 ,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SKIPIF 1 < 0 ,故填10.8;
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SKIPIF 1 < 0 ,氧元素的质量为 SKIPIF 1 < 0 。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 SKIPIF 1 < 0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SKIPIF 1 < 0 。水中的氧元素质量为 SKIPIF 1 < 0 ,则氧气的质量为 SKIPIF 1 < 0 ,故填13.6;
三、简答题(5分)
(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的省油灯如图所示,省油灯用棉线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省油灯燃烧需满足哪些条件?
(2)如不慎将燃着的油灯碰倒并导致桌面起火,你该如何处理?
【答案】(1)可燃物(油)、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油的着火点(点燃)
(2)用沙土覆盖灭火(合理即可)
【详解】(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空气(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省油灯燃烧需满足油灯里有可燃物油、与空气接触、达到油的着火点(点燃)。
(2)油密度小于水,当不慎将燃着的油灯碰倒并导致桌面起火,可用沙土覆盖火焰灭火,或直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环境污染使人类的生存遭受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答一种即可)
(2)温室效应增强导致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请写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答一点即可)
(3)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请写出“白色污染”的危害。(答一点即可)
【答案】(1)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氧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答一点,合理即可)
(2)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因乱砍滥伐不断减少;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答一点,合理即可)
(3)长期堆积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生存;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等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答一点,合理即可)
【详解】(1)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氧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
(2)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3)废弃塑料的大量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生存;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等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实验题(5分)
(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可控的火是福,不可控的火是祸。下图是利用对比法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2)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3)磷燃烧的生成物有毒。与图1装置相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与空气(氧气)接触
(3)环保,无污染
【解析】(1)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为可燃物,均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由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均为可燃物,温度均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中白磷隔绝氧气,故还可以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空气(氧气)接触;
(3)白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图1装置是未封闭体系,图2装置是封闭体系,则与图1装置相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环保,无污染。
(2022·河南·中考真题)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写出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均匀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案】(1) SKIPIF 1 < 0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1)试管中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2)均匀微热燃烧管,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五、计算题【4分,第(1)1题3分】
(2022·福建·中考真题)氢能的清洁性备受关注,但电解法制氢也会因消耗电能而相当于有碳排放。
(1)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计算64gCH4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理论上,64gCH4与耗电1kW·h制得的H2燃烧放出的能量相当。某省电解制氢每耗电1kW·h相当于排放500gCO2,若该省使用电解法制得的H2替代甲烷作燃料,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减少碳排放。
【答案】(1)解: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x=176g
答:生成CO2的质量为176g。
(2)不利于
【详解】(1)见答案。
(2)理论上,64gCH4与耗电1kW·h制得的H2燃烧放出的能量相当,由于64gCH4燃烧释放出176g的二氧化碳,而解制氢每耗电1kW·h相当于排放500gCO2,若该省使用电解法制得的H2替代甲烷作燃料,不利于减少碳排放。
六、科普阅读题(5分)
(2022·山西·中考真题)阅读材料
火山喷发
2022年1月14日,位于南太平洋的汤加岛屿发生火山大喷发,其威力之大,令世界担忧。卫星照片显示,此次火山喷发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的能量,火山灰、蒸汽和气体在太平洋蓝色的海面上升腾而起,喷发的火山柱直径约5千米,高约20千米,呈蘑菇状笼罩在火山上空,导致空气有毒,石油泄漏,海鸟死亡,甚至几公里外都能闻到异味,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大量火山灰弥漫在空中,地表温度骤降,对植被产生较大影响。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由于地壳板块的移动,岩石(如石灰石)被推入熔岩下,变成岩浆,释放出大量气体,炽热的岩浆在火山下方流动,当蒸汽穿过岩石时,喷发点就会积聚压力,岩石受压破裂,气体迅速释放导致剧烈的喷发。
阅读分析,解答问题:
(1)火山喷发产生的有害气体有什么?______(写1种)。
(2)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火山喷发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气体的原因。______。
(3)火山灰弥漫在空中,引起地表温度骤降的原因是什么?______。地表冷却对农作物会产生什么影响?______。
(4)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来自哪一种能源?地热能如果这种能源被开发利用,可缓解人类面临的什么问题?______。
【答案】(1)SO2或H2S(2)CaCO3 SKIPIF 1 < 0 CaO+CO2↑
(3) 火山灰阻挡了太阳光/太阳光不能照到地面(合理即可) 冻伤农作物/温度太低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合理即可)
(4)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热能,地热能被开发利用,可缓解人类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
【解析】(1)由题干“几公里外都能闻到异味”推测,火山喷发含有的有害气体含硫化氢,地底化石燃料等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任填一种即可。
(2)石灰石受热大量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3)火山灰弥漫在空中,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在地表,导致地表温度骤降,地表冷却造成农作物冻伤,不能正常生长。
(4)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热能,地热能被开发利用,可缓解人类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过关练习专题12 化学与生活(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过关练习专题11 盐 化肥(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过关练习专题10 酸和碱(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