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一一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一一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一一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一一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一一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一一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下列物理量与测量仪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温度——温度计B.时间——停表
    C.长度——刻度尺D.质量——量筒
    2.(2分)如图所示,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 )
    A.1.5mB.2.5mC.4.5mD.5.5m
    3.(2分)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B.乙图:拨动粗细不同绷紧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不同
    C.丙图:因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间利用电磁波通话
    D.丁图: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2分)今年,我国多地小麦喜获丰收,大量采用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在收割过程中(如图);拖拉机装满麦穗后,驶离联合收割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收割过程,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是静止的
    B.收割过程,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是运动的
    C.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D.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5.(2分)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描述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A.甲B.乙C.丙D.乙和丙
    6.(2分)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7.2mm=7.2mm×10﹣3=7.2×10﹣3m
    B.15m=15×106=1.5×107μm
    C.2.5km=2.5km×104cm=2.5×104cm
    D.3.0×106cm=3.0×106×10﹣2m=3.0×104m
    7.(2分)小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所记录的数据:17.86cm、17.88cm、17.87cm、17.85cm、17.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 )
    A.17.84cmB.17.87cmC.17.842cmD.17.865cm
    8.(2分)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4.8km/h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9.(2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做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20s∼3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比甲车大
    D.在0∼40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多选)10.(2分)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 )
    A.B.
    C.D.
    (多选)11.(2分)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先用小槌敲响M,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 )
    A.此时M和N发声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B.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不相同
    C.M发出的声音具有能量
    D.M和N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相同
    (多选)12.(2分)小强同学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并将数据依次记录在表格中。实验后他想让与地平线成60°的太阳光竖直向下照亮井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表示反射角的是∠i
    B.实验时的反射光线是绕O点逆时针转动的
    C.实验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图乙中平面镜与地平线的夹角θ为75°
    二、非选择题(13题—28题,共46分)
    13.(2分)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 cm;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14.(2分)早在公元前4世纪,墨家就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光的 ,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15.(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当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甲:v乙= ,当时间t= s时,两车相距12m。
    16.(2分)电影院的幕布表面比较粗糙,这是为了使放映机发出的光在幕布上发生 反射,该反射的每一条光线在反射时都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7.(2分)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18.(2分)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1)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
    (2)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白纸,使小球进入“洞”中。
    两种情况下小球的运动结果 (填“相同”或“不相同”)吗?这个过程说明了 。
    19.(2分)下表是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列车准点运行时,由曲靖到安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保留一位小数),这个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m/s.
    20.(2分)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 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乙记录的成绩为11.29s,则甲记录的成绩约为 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21.(2分)如图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 处降低噪声的。
    22.(2分)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表格,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 ;B: 。
    23.(2分)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在乙、丙图中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这段时间内速度与时间(v﹣t)(s﹣t)的大致图象。
    24.(2分)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
    25.(7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小明所在小组测量的结果记录见下表,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气泡做① 运动,判断的依据是:② ,速度为③ cm/s。
    (4)小组间交流时,小明发现,当玻璃管都竖直时,请结合你做过的实验,说出一条影响气泡运动快慢的原因可能是 。
    26.(5分)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聪明物理学习小组对“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器材】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
    【提出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伞面的材料有关;
    假设二: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伞面的面积有关;
    假设三: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
    【收集证据】如图所示,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同学们发现缺少一种测量工具:① ,完善实验器材后继续实验,获得以下数据:
    【得出结论】
    (1)分析数据3、4可得出结论是:② ;
    (2)通过表格信息还能得到: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与降落伞的③ 有关;
    【交流】针对上述猜想三,同学们发现所收集的证据并不完整,经大家讨论 ;
    【评估】每组实验都测量三次时间取平均值的目的是⑤ 。
    27.(5分)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FON是 角(选填“入射”或“反射”)。
    (2)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 。
    (3)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 的结论。
    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
    28.(5分)如图所示,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的速度向前方54m处的树洞奔跑,秃鹰在野兔正后方110m处以41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求:
    (1)野兔跑到洞口的时间;
    (2)秃鹰在上述时间内飞行的距离;
    (3)结合以上数据分析说明,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10小题为单选题,11-12小题为多选题,共24分)
    1.(2分)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下列物理量与测量仪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温度——温度计B.时间——停表
    C.长度——刻度尺D.质量——量筒
    【分析】对每个选项分别分析,明确每种测量工具的用途,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A、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
    B、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
    C、长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
    D、量筒是测量物体体积的仪器,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常用测量仪器的作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
    2.(2分)如图所示,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 )
    A.1.5mB.2.5mC.4.5mD.5.5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由图知,所以在2.5m左右。
    故选:B。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3.(2分)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B.乙图:拨动粗细不同绷紧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不同
    C.丙图:因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间利用电磁波通话
    D.丁图: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4)减弱噪声的途径:①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用柔软多孔的物质来吸收声波﹣﹣吸声;③在传播过程中,用真空玻璃等办法来隔断声波的传播﹣﹣隔声。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拨动粗细不同绷紧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也不同;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传播,故C正确;
    D.结合减弱噪声的途径可知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
    4.(2分)今年,我国多地小麦喜获丰收,大量采用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在收割过程中(如图);拖拉机装满麦穗后,驶离联合收割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收割过程,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是静止的
    B.收割过程,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是运动的
    C.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D.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AB、收割过程、向同一方向前进,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错误;
    C、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驶离过程,由于拖拉机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5.(2分)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描述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A.甲B.乙C.丙D.乙和丙
    【分析】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排列各不相同,固态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距离小,液态分子排列较松散,分子间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小,气态分子排列更松散,分子间距离更大,分子间作用力更小。
    【解答】解:A、分子排列规则且非常紧密;故A错误;
    B、分子间距离较大,移动较自由;故B正确;
    C、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运动自如;故C错误;
    D、乙和丙分别是液体和气体分子的模型;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物体在三种不同状态(固液气)时的分子模型形状。
    6.(2分)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7.2mm=7.2mm×10﹣3=7.2×10﹣3m
    B.15m=15×106=1.5×107μm
    C.2.5km=2.5km×104cm=2.5×104cm
    D.3.0×106cm=3.0×106×10﹣2m=3.0×104m
    【分析】本题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
    【解答】解:
    根据换算步骤可得:
    A、7.2mm=6.2×10﹣3m.此过程错误;
    B、15m=15×15×106μm=1.5×104μm.此过程错误;
    C、2.5km=6.5×104cm.此过程错误;
    D、6.0×106cm=8.0×106×10﹣6m=3.0×103m.此过程正确。
    故选:D。
    【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7.(2分)小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所记录的数据:17.86cm、17.88cm、17.87cm、17.85cm、17.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 )
    A.17.84cmB.17.87cmC.17.842cmD.17.865cm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平均值求取的时候,小数的位数还应该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17.7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应去掉。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L===17.87cm,A、C、D错误。
    故选:B。
    【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8.(2分)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4.8km/h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在s﹣t图像中,平行t轴的图像代表着静止不动;
    (2)根据题意派送车从出发点到派送点,又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所以乙图图像中0~10min为从出发点到派送点,10~13min为派送车在派送点停留,13~19min为派送车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
    (3)求某段路程或者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以用公式:v=。
    【解答】解:
    A、乙图图像中0~10min为从出发点到派送点,13~19min为派送车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故A错误;
    B、由图像知,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故B错误;
    C、0~10min,平均速度v==,故C正确;
    D、10~13min内,处于静止状态。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路程时间图像、平均速度的计算等运动的综合内容,学会看s﹣t图像是重点。
    9.(2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做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20s∼3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比甲车大
    D.在0∼40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分析】(1)由图可知,甲车在相等的10s内经过的路程都是300m,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等的10s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逐渐增大,说明做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各时间段内的路程,根据相等时间内经过路程的大小比较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AB、由图可知,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做加速直线运动;
    C、由图可知,甲车经过的路程s甲=900m﹣600m=300m,乙车经过的路程s乙=750m﹣450m=300m,二者相等,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乙两车经过的路程都是1200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大小的比较,运动性质的判断,把握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多选)10.(2分)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 )
    A.B.
    C.D.
    【分析】首先知道入射光线射到自行车尾灯上,要经过两次反射;其次,根据自行车尾灯是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两次反射的光路图;由作出的光路选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光线入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可以看到。
    只有选项A中最后的反射光线都与一开始的入射光线平行,BCD选项中最后的反射光线与一开始的入射光线不平行。
    故选:BCD。
    【点评】为保证安全,所有的交通工具的尾灯都设计成互相垂直的反射面,使光线入射到尾灯上,反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
    (多选)11.(2分)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先用小槌敲响M,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 )
    A.此时M和N发声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B.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不相同
    C.M发出的声音具有能量
    D.M和N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相同
    【分析】(1)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速度相同;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3)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解答】解:
    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速度相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B、音叉M将声音的能量传给音叉N的过程中,N的振幅小于M的振幅;
    C、声音具有能量,故C正确;
    D、M和N发出的声音频率均为440Hz,故D正确。
    故选:A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特征的判断以及声音的利用,难度不大。
    (多选)12.(2分)小强同学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并将数据依次记录在表格中。实验后他想让与地平线成60°的太阳光竖直向下照亮井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表示反射角的是∠i
    B.实验时的反射光线是绕O点逆时针转动的
    C.实验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图乙中平面镜与地平线的夹角θ为75°
    【分析】(1)垂直镜面的是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
    (2)(3)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和水平面成90°角,根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易求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然后根据数学关系求出平面镜与地平线的夹角。
    【解答】解:A、垂直镜面的是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OA为入射光线,故A错误;
    B、当图甲中入射光线AO绕O点逆时针转动时,此时反射角也变大,故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故C正确;
    D、当太阳光与地平线的夹角为60°时,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所以平面镜与地平线的夹角为15°+60°=75°。
    故选:CD。
    【点评】本类型题考查对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掌握情况,实验探究的关键是对相应的知识理解透彻,思路清晰。
    二、非选择题(13题—28题,共46分)
    13.(2分)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 2.00 cm;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110 s。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左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与2.00cm对齐;
    右图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偏过中线,而大盘指针在50s,即:110s。
    故答案为:2.00;1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和停表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4.(2分)早在公元前4世纪,墨家就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光的 直线传播 ,像是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分析】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当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倒立。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应记住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15.(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当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甲:v乙= 3:2 ,当时间t= 6 s时,两车相距12m。
    【分析】(1)从图像中分别找出甲、乙两车一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v=可求甲、乙两车的速度,进而可求其速度之比;
    (2)已知两车的速度,设当时间为t时,两车相距12m,据此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求解时间。
    【解答】解:
    (1)由图像可知,当s=24m时,t甲=4s,t乙=6s,
    则甲的速度为:v甲===6m/s乙===7m/s,
    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v甲:v乙=6m/s:4m/s=5:2;
    (2)设当时间为t时,两车相距12m,
    根据v=可得s=vt甲t﹣v乙t=12m,
    即:6m/s×t﹣6m/s×t=12m,
    解得,t=6s。
    故答案为:3:4;6。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读懂图像,并能从图像中获取相关信息加以计算。
    16.(2分)电影院的幕布表面比较粗糙,这是为了使放映机发出的光在幕布上发生 漫 反射,该反射的每一条光线在反射时都 遵循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表面粗糙的反射面,光线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这就是漫反射现象;表面光滑的反射面,光线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沿一定的方向集中射出,这就是镜面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表面比较粗糙,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故答案为:漫;遵循。
    【点评】此题考查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现象及其原理,要会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是一道基础题。
    17.(2分)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A、B、D 的音调相同, A、B、C 的响度相同。
    【分析】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解答】解: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由波形图可知,相同时间内A、B,即它们的振动频率相同;A、B、C偏离原位置相同。
    故答案为:A、B、D;A、B、C。
    【点评】读懂波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8.(2分)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1)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
    (2)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白纸,使小球进入“洞”中。
    两种情况下小球的运动结果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吗?这个过程说明了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和保持小球不动,使小球进入“洞”中,都是使小球进入“洞”中,(1)中小球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2)中小球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由此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相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9.(2分)下表是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列车准点运行时,由曲靖到安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54.9 km/h(保留一位小数),这个速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m/s.
    【分析】由列车时刻表读出曲靖到安顺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列车从曲靖到安顺运行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曲靖到安顺的路程:
    s=541km﹣157km=384km,
    列车从曲靖到安顺的时间:
    t=5h41min+24h﹣22h41min=7h,
    列车从曲靖到安顺的平均速度:
    v==≈54.9km/h=15.25m/s<20m/s。
    故答案为:54.9;小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会看列车时刻表,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要细心解答,避免出错。
    20.(2分)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 甲 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乙记录的成绩为11.29s,则甲记录的成绩约为 11.58 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烟属于光信号,光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运动员和发令枪在起点,计时员在终点;
    当发令枪冒烟和发声时,甲计时员看到烟信号(光传播100m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和运动员听到声音信号(运动员离发令枪距离很近,时间也非常短暂)几乎是同步的,而乙计时员要比运动员晚听到枪声,晚听到的时间等于100m除以声速。
    【解答】解: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当发令枪冒烟和发声时,所以甲计时员记录的成绩较准确;
    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0.29s,
    所以乙计时员听到的声音时间比运动员晚了0.29s,
    乙计时员其实是提高了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6.29s),
    则甲记录的成绩为:11.29s+0.29s=11.58s。
    故答案为:甲;11.58。
    【点评】通过解答本题要明白:甲计时员看到冒烟的时间和运动员听到枪声的时间基本上是一样的,乙计时员听到枪声的时间要比运动员晚,晚的时间其实就是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
    21.(2分)如图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甲 是乐音的波形,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 传播 处降低噪声的。
    【分析】(1)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2)减弱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乙声音是无规则振动。
    由于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故是从噪声的传播处减弱的。
    故答案为:甲;传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乐音和噪声,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基础题。
    22.(2分)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表格,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 纸的张数n ;B: 总厚度L/mm 。
    【分析】当一个物体的长度太小无法测量时,可以测量n个相同物体的长度后除以n得一个物体的长度;要注意课本的页码数不是课本的张数,一张纸是两页。
    【解答】解:
    要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可以测量多张纸的总厚度L,L与n之比是一张纸的厚度,
    所以表中第一个空代表纸的张数,第二个空代表纸张的总厚度;B:总厚度L/mm。
    故答案为:纸的张数n;总厚度L/mm。
    【点评】本题考查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难度不大。
    23.(2分)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在乙、丙图中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这段时间内速度与时间(v﹣t)(s﹣t)的大致图象。
    【分析】由图可知男女同学的速度大小,图象上,让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路程),可得v﹣t图象或s﹣t图象,进而表示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
    【解答】解:由图知,女同学追赶并超过了男同学。
    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二人的v﹣t ;
    由图知一开始女同学是落后于男同学的,二人的s﹣t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物体描述的方法,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t图象和s﹣t图象的画法是本题的关键。
    24.(2分)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在作图过程中,特别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首先做出法线,后确定镜面位置。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首先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
    故答案为: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25.(7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小明所在小组测量的结果记录见下表,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气泡做① 匀速直线 运动,判断的依据是:② 气泡沿着玻璃管做直线运动,且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 ,速度为③ 5 cm/s。
    (4)小组间交流时,小明发现,当玻璃管都竖直时,请结合你做过的实验,说出一条影响气泡运动快慢的原因可能是 气泡大小、管子粗细 。
    【分析】(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将表一中的数据在s﹣t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3)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保持不变,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不变的,根据实验数据求出气泡的速度。
    (4)根据实验的装置可以提出影响气泡上升的快慢可能的因素。
    【解答】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如图所示。
    (3)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又因为气泡的运动的路线是直的。速度v==。
    (4)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玻璃管的粗细等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1)v=;(2)见解析;气泡沿着玻璃管做直线运动;5;(4)气泡大小。
    【点评】此题考查到了速度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另外还涉及到用描点法画s﹣t图象,综合性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26.(5分)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聪明物理学习小组对“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器材】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
    【提出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伞面的材料有关;
    假设二: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伞面的面积有关;
    假设三: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
    【收集证据】如图所示,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同学们发现缺少一种测量工具:① 停表 ,完善实验器材后继续实验,获得以下数据:
    【得出结论】
    (1)分析数据3、4可得出结论是:② 在伞面材料和伞的总质量相同时,降落伞伞面的面积越大,在空中滞留时间越长 ;
    (2)通过表格信息还能得到: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与降落伞的③ 伞面材料 有关;
    【交流】针对上述猜想三,同学们发现所收集的证据并不完整,经大家讨论 1200 ;
    【评估】每组实验都测量三次时间取平均值的目的是⑤ 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
    【分析】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时,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
    (1)(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
    [交流]猜想三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重物的总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伞的材料和伞面面积相同,改变质量的大小;
    [评估]秒表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解答】解:【收集证据】①实验中需要测量降落伞降落所用的时间,故需要用到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
    ②根据3和4的实验数据可知,在伞的总质量,伞面面积越大;
    ③根据7和2的实验数据可知,在伞的总质量,伞的材料不同,即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伞的材料有关;
    ④[交流]猜想三需要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是否有关,需要控制伞的材料和伞面面积相同,所以表格中横线位置应填1200;
    ⑤[评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故答案为:①停表;②在伞面材料和伞的总质量相同时,在空中滞留时间越长;④1200。
    【点评】本题是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和什么有关的实验,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难度不大。
    27.(5分)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FON是 反射 角(选填“入射”或“反射”)。
    (2)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
    (3)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的结论。
    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不足: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改进: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 。
    【分析】(1)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反射角。
    (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
    【解答】解:(1)由图可知,∠FON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光路是可逆的;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的不足: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故答案为:(1)反射;(2)在反射现象中;(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改进: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8.(5分)如图所示,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的速度向前方54m处的树洞奔跑,秃鹰在野兔正后方110m处以41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求:
    (1)野兔跑到洞口的时间;
    (2)秃鹰在上述时间内飞行的距离;
    (3)结合以上数据分析说明,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分析】(1)根据t1=得出野兔跑到洞口的时间;
    (2)根据s=v2t1得出秃鹰在上述时间内飞行的距离;
    (3)得出秃鹰此时离村洞路程,与(2)中路程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解:(1)野兔跑到洞口的时间t1===3s;
    (2)秃鹰在上述时间内飞行的距离s=v2t3=41m/s×3s=123m;
    (3)秃鹰此时离村洞路程s′=s1+s8=110m+54m=164m>s,所以在野兔跑到时,能安全逃入。
    答:(1)野兔跑到洞口的时间为3s;
    (2)秃鹰在上述时间内飞行的距离为123m;
    (3)结合以上数据分析说明,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次数
    1
    2
    3
    4
    5
    ∠i

    20°
    30°
    40°
    60°
    ∠r

    20°
    30°
    40°
    60°
    站次
    车站
    到达日
    到时
    发时
    停留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昆明
    当日
    始发站
    21:04
    ..
    ..
    0公里
    2
    曲靖
    当日
    22:37
    22:41
    4分钟
    1小时33分钟
    157公里
    3
    宜威
    第二日
    00:07
    00:13
    6分钟
    3小时3分钟
    258公里
    4
    六盘水
    第二日
    03:25
    03:35
    10分钟
    6小时21分钟
    389公里
    5
    安顺
    第二日
    05:41
    05:44
    3分钟
    8小时37分钟
    541公里
    6
    贵阳
    第二日
    07:02
    07:12
    10分钟
    9小时58分钟
    638公里
    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L0/m
    平均值L/m
    1
    2
    3
    路程s/cm
    时间t/s
    0
    0
    10
    2
    20
    4
    30
    6
    40
    8
    50
    10
    次数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cm2
    伞的总质量/g
    滞留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1
    纱布
    1200
    100
    8.6
    8.5
    8.7
    8.6
    2
    棉布
    1200
    100
    9.3
    9.5
    9.4
    9.4
    3
    防水布
    1200
    130
    10.7
    10.8
    10.9
    10.8
    4
    防水布
    1500
    130
    13.1
    13.4
    13.4
    13.3
    5
    纱布
    130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次数
    1
    2
    3
    4
    5
    ∠i

    20°
    30°
    40°
    60°
    ∠r

    20°
    30°
    40°
    60°
    站次
    车站
    到达日
    到时
    发时
    停留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昆明
    当日
    始发站
    21:04
    ..
    ..
    0公里
    2
    曲靖
    当日
    22:37
    22:41
    4分钟
    1小时33分钟
    157公里
    3
    宜威
    第二日
    00:07
    00:13
    6分钟
    3小时3分钟
    258公里
    4
    六盘水
    第二日
    03:25
    03:35
    10分钟
    6小时21分钟
    389公里
    5
    安顺
    第二日
    05:41
    05:44
    3分钟
    8小时37分钟
    541公里
    6
    贵阳
    第二日
    07:02
    07:12
    10分钟
    9小时58分钟
    638公里
    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L0/m
    平均值L/m
    1
    2
    3
    路程s/cm
    时间t/s
    0
    0
    10
    2
    20
    4
    30
    6
    40
    8
    50
    10
    次数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cm2
    伞的总质量/g
    滞留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1
    纱布
    1200
    100
    8.6
    8.5
    8.7
    8.6
    2
    棉布
    1200
    100
    9.3
    9.5
    9.4
    9.4
    3
    防水布
    1200
    130
    10.7
    10.8
    10.9
    10.8
    4
    防水布
    1500
    130
    13.1
    13.4
    13.4
    13.3
    5
    纱布
    130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3月觉悟监测八年级理综考试卷 -初中物理(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3月觉悟监测八年级理综考试卷 -初中物理(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3月觉悟监测八年级理综考试卷-初中物理原卷版docx、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3月觉悟监测八年级理综考试卷-初中物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