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模拟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模拟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1%),B符合题意.,5×2198 ×100%≈3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5页,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2分)
1.(2.5分)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2.(2.5分)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以下出土文物的制作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青铜面具 纯金手杖 圆形玉璧 动物石刻
3.(2.5分)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类观:烧碱、纯碱都属于碱类物质
B.微粒观: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4.(2.5分)化学实验是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取用液体 滴加液体 检验氢气纯度 振荡试管
5.(2.5分)天地共迎冬奥,空间站“变”出奥运五环。2月3日的天宫课堂,航天员王亚平表演的“魔术”里,五环的其中一环先加入碳酸钠溶液,然后加入溴百里酚蓝试剂,呈现出鲜亮的蓝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B.指示剂变色属于化学变化
C.溴百里酚蓝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蓝
6.(2.5分)现有甲醇(CH3OH)和甲醛(CH2O)的混合物共23g。完全燃烧后生成33gCO2.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
A.13.5gB.9gC.18gD.11g
7.(2.5分)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EGCG(分子式为C22H18O11)是茶多酚的一种主要成分。下列有关EGCG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EGCG属于氧化物B.EGCG由51个原子构成
C.EGCG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EGCG由三种非金属组成
8.(2.5分)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B.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 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铁粉
D.
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9.(3分)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0.(3分)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银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D.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为蓝色
11.(3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四种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8:32
12.(3分)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二、填空题(共3题;共10分)
13.(3分)高速铁路可以加快出行步伐。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标示的物质中为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动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原理是 。
②修建铁路所需的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特征
B.物质用途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固体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③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①金刚石可以用作切割大理石
②使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③草木灰可以用作钾肥
C.生活经验
D.节约资源
①常用钢刷擦洗铝制品
②食品包装中抽真空防腐
③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①提倡使用太阳能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农业灌溉采用滴灌
A.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
B.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
C.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
D.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
14.(4分)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
(1)(2分)人文冬奥——反对运动员使用违禁药品。乙基性烯醇(C20H32O)是一种违禁药品,它是由①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② ;
(2)(1分)绿色冬奥一首 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自冷制冰技术。制冰时,液态二氧化碳蒸发为气态,分子间间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1分)科技冬奥——火炬“飞扬”外壳选用碳纤维,呈现出“轻”“固”“美”的特点,如图是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序号) 。
A.“C”表示一个碳分子
B.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C.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4
D.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15.(3分)人在呼吸过程中,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 、
含量增加; 的含量减少。
三、计算题(共1题;共8分)
16.(8分)抗疟疾老药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疗效。二氯喹啉是合成磷酸氯喹的重要中间体,其化学式为C9H5Cl2N。请计算:
(1)(2分)二氯喹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3分)二氯喹啉中Cl、N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3)(3分)二氯喹啉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岀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023-2024学年深圳市福田区八校联考期中模拟小测
九年级化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则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故符合题意;
B. 氦气通电时发出粉红色的光,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出现白雾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 煮沸能使硬水软化,是因为煮沸时能除去大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B、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根据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会吸收热量进行分析。
D、根据煮沸能使硬水软化进行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青铜面具主要成分是铜,铜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 纯金手杖主要成分是金,金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圆形玉璧,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动物石刻,只是在石材上雕刻各种图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A符合题意;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是不变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O2,臭氧是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纯碱为盐分析;
B、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根据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使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倒置,防止液体腐蚀橡胶乳头,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在容器口正上方滴加,不能插入容器内,更不能碰容器壁,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是首先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然后靠近火焰,移开开拇指点火,符合题意;
D、需振荡试管时,不能上下振荡,液体会溅出,振荡方向应该为左右来回轻轻振荡即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滴管不能倒置分析;
B、根据滴管垂直悬空滴加液体分析;
C、根据燃烧听响声进行氢气验纯分析;
D、根据振荡试管左右振荡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物质的名称与俗名;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不同的指示剂变色过程,是酸碱指示剂和酸、碱等发生了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溴百里酚蓝遇到酸碱性溶液可以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不是变蓝色,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
B、酸碱指示剂和酸、碱等发生了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根据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分析。
D、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甲醇(CH3OH)和甲醛(CH2O)的化学式可知,在混合物中m(C):m(O)=12:16=3:4。
混合物燃烧生成33gCO2,所以,m(C)=33g×1244×100%=9g。
设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为x 。则:m(C)m(O)=9gx=34x=12g所以,混合物中m(H)=23g-9g-12g=2g,即为燃烧后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则m(H2O)=2g÷1×218×100%=18g。
即完全燃烧后生成33gCO2,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8g。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EGCG化学式(C22H18O11)可知,EGCG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EGCG是由EGCG分子构成的,每个EGCG分子含有原子总数=22+18+11=51个,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EGCG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2):(1×18):(16×11)=132:9:88,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符合题意;
D. 根据EGCG化学式(C22H18O11)可知,EGCG是由碳、氢、氧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D、根据EGCG是由碳、氢、氧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铁粉,相等质量的镁和铁,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铁,不符合题意;
B. 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溶液pH从小于7到等于7,至大于7,不符合题意;
C. 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沉淀质量在加入氢氧化钠一定质量之后开始增加,至氯化铜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D.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9.【答案】D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0.【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 铜比银活泼,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银和硫酸铜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C. 澄清石灰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符合题意;
D. 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稀盐酸先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待铁锈完全反应后,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一开始铁锈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后产生气泡,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描述物质实验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1.【答案】B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从图示看:该反应中有三种化合物,一种单质;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因为产物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是1:3,则物质的质量比为=(12×2+1×):(32×3)=28:96.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类题,直接给出了对应的原子,我们可以先写出对应的化学式,然后对方程进行配平来做题,切记,一定要将方程配平,否则像B.D两项就无法判断。
12.【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蜡烛燃烧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该实验能证明分子的运动,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用火材梗来来测定不同火焰的温度,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证明白磷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氧气,不能证明是否达到着火点,故该操作不正确,符合题意;
D、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的特性,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白纸条上的不同点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分子的运动来解答;
B、根据蜡烛火焰上的木条碳化的程度来确定外焰、内焰、焰心的火焰的温度来解答;
C、根据磷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来解答;
D、根据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13.【答案】①;隔绝氧气和水;AD
【知识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①图中标示的物质中为金属材料的是钢轨,铁制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易生锈,故动车表面喷漆可以防止外壳生锈,其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②氧化铝和四氧化三铁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分析】根据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分析;根据铁生锈的实质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
14.【答案】(1)3;15:2:1
(2)变大
(3)C;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乙基性烯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质量比为240:32:16=15:2:1;
(2) 制冰时,液态二氧化碳蒸发为气态,分子间间隔变大;
(3) “C”表示一个碳原子 ,A错误;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B错误; 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4 ,C正确; 碳原子核外2个电子层,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D正确。
【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变化分析;
(3)根据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分析。
15.【答案】二氧化碳;水;氧气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人在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人在呼吸过程中,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和水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分析】根据人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6.【答案】(1)198
(2)71:14
(3)解:二氯喹啉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5×2198 ×100%≈35.9%;
答:二氯喹啉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二氯喹啉中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5+35.5×2+14×1=198,故填:198;
(2)二氯喹啉中Cl、N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5.5×2):(14×1)=71:14,故填:71:14;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罗定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微粒结构属于阴离子的是,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