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命题:余谦 审核:汪林霞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雪便有着多重感受,许多关于雪的故事与想象,镶嵌在我们的记忆中,闪烁着无法抹去的色彩。晶莹剔透的雪花在诗词文章中纷飞了千百年。雪是触发文人感悟兴会,驰骋意气。它也是中国人树立的自身理想,是 ① (kè)守本性,永不违志;是直面困苦的意志,在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不 ② ;是君子气节,在屈辱面前,不委曲求全,不卑躬屈膝;
是名利之外的坦荡、不矫揉造作,不见风使舵。雪一旦成为记忆,或许就成为永恒。
1. 文中加点字“剔”的读音正确的是( )
A. tīB. tìC. yìD. dī
2.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 格B. 恪C. 络D. 刻
3.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 自惭形秽B. 咄咄逼人C. 无动于衷D. 妄自菲薄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雪是引起文人感悟兴会、驰骋意气。
B. 雪是触动文人感悟兴会、驰骋意气。
C. 雪是触发文人感悟兴会、驰骋意气的媒介。
D. 雪是触发文人驰骋意气、感悟兴会途径。
【答案】1. A 2. B 3. D 4.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剔透:tī tòu,明澈的样子。现多比喻玉石等雕琢物;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恪守:kè shǒu,指谨慎而恭顺地遵守、严格遵守;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联系②处前“在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可知,在苦难面前我们不应过分的看清自己应该勇敢面对,应用“妄自菲薄”一词,②处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雪是触发文人感悟兴会,驰骋意气”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驰骋意气”后加“的媒介”;
故选C。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上古时期,古琴便被儒雅君子列为“琴、棋、书、画”四大雅好之首。
②琴由于和文人雅士的艺术审美活动联系在了一起。
③古琴,亦称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④因此,操琴弄曲,或聆听琴曲以心解心,就成了衡量一个人修养的标准之一,成了抒发心志的寄托。
⑤《诗经》中就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记载。
A. ①④③②⑤B. ③⑤②④①C. ①⑤③②④D. ③⑤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③句总起介绍古琴,为领起句。⑤句引用《诗经》句子来说明古琴历史悠久。①句说明上古时期古琴的地位。②句承接①句,说明古琴与古代文人君子紧密联系。④句中“因此”总结全段文字,总结说明古琴在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句子排序为:③⑤①②④。
故选D。
6. 学校创办“读书名言”文化长廊,下列与“读书重要性”无关的是( )
A.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C.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D.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书堆的像小山一样,要想有出路,我们必须勤奋读书,这才是真正的途径;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你就像坐着一叶小舟,只有经历千辛万苦,不断努力才能到达彼岸,走像成功。只在劝学励志,与“读书重要性”相去甚远;
B.“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意思是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读破万卷书才能实现通神的创作境界。说明了读书的重要;
C.“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意思是小鸟如果想展翅高飞,那就先要学会如何振动自己的翅膀;人如果想上进,就要先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
D.“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意思是不要让青春年华在消遣中白白地流逝,人生只有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指年轻时更应发奋学习,说明了读书的重要;
故选A。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②嘶。
【注】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②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和”字,是唱和之意,点出作品题材特点,是词人对弟弟苏辙寄诗的回应。
B. 首颔两联,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
C. 颈联言僧死辟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见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体化。
D. 尾联回忆当年驴蹇人闲,道路崎岖,如今僧死壁坏,了无痕迹,作者顿觉人生空幻,产生了人生无常的怅惘之感。
8. 从本诗中,你可以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诗中以“雪泥”,“鸿爪”喻人生,表明人生充满偶然,世事无常,我们要有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应乐观地对待人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意思是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回忆当年旅途艰辛,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展示出诗人内心强大和达观的人生底蕴;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意思是: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前两联巧用比喻与顶真,作者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通过表现人生的遭遇多为偶然、无常,启发我们应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越巂①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②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③,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④。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⑤,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
【注】①越巂(xī):地名。②汉昭烈:刘备。③举措烦扰:军事行动混乱无章。④恩若平生: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⑤得臣:楚国大将成得臣。
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然( ) (2)绝( ) (3)涕( )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
(2)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11. 结合本文和《出师表》,谈谈你对诸葛亮在任用人才方面的看法。
【答案】9. ①. 对,正确 ②. 断绝 ③. 眼泪
10. (1)现在天下没有平定,而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
(2)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
11. 《出师表》中,诸葛亮任人唯贤,向后主推荐了许多忠义之士。本文中,诸葛亮未能有识人之明,错用马谡,但他纪律严明,严守军纪,斩马谡后善待其亲属,值得称赞。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诸葛亮还认为不这样。然:对,正确。
(2)句意:(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绝:断绝;
(3)句意:为他痛哭流涕。涕:眼泪。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
(1)定:平定;而:表转折,却;戮:杀;岂:表反问,难道。
(2)所以:表原因;制:控制,制服;明:严明。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出师表》原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等语句可知,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推荐的文臣武将是忠诚善良、坚贞可靠、德才兼备,且受到先帝赏识的,诸葛亮了解蜀汉人才的能力特点,并能够恰当的使用人才;
联系本文“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可知,诸葛亮没有听从先主的建议,任命马谡为参军,结果痛失街亭。
结合“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可知,诸葛亮未能有识人之明,错用马谡,但他纪律严明,严守军纪,斩马谡后善待其亲属,值得称赞。
【点睛】参考译文:
起初,越嶲太守马谡,才气和抱负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诸葛亮对他很器重。昭烈帝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他实际的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还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做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从白天直到黑夜。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是让马谡统领各军在前线,同张邰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军事行动混乱无章,放弃水源上山驻扎,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蜀军溃散。诸葛亮前进没有据点,就攻取西县把一千多人家带回汉中。把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亲自吊丧,为他痛哭流涕,抚养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蒋琬对诸葛亮说:“古时候(晋国同楚国交战),楚国杀了领兵的得臣,晋文公喜形于色。天下没有平定却杀了智谋的人,难道不惋惜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能够制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现在天下分裂,交战才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
(三)默写。(6 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②.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 杏花疏影里 ④. 吹笛到天明 ⑤. 一抹晚烟荒戍垒 ⑥. 半竿斜日旧关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浊、燕、然、勒、疏、荒、戍、垒、斜”等字的写法。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②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③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由此可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⑤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现。
⑥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一一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3. 文章围绕李先生的“认真”这一特征叙事。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内容。
14. 选文多次写李叔同的仪表,有什么作用?
15. 请简要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16. 文中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一一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13. (1)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2)学一样,像一样,活像一个西洋人,是彻头彻尾的留学生。(3)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
14. (1)反复表现他对仪表的讲究,突出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艺术家。通过不同时代的仪表特征,彰显他不同时代的思想与生活。由始至终,对仪表的讲究,突现他认真的性格。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敬仰与怀念。
15. “轻轻”、“慢慢”写出了李叔同先生坐下前谨慎小心的情态,体现了他生怕压着小虫子的心理,不仅表现出他做事的认真,还凸显出他作为出家人的悲悯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16. ①李先生在福建泉州圆寂了,而作为学生的“我”再也无法与老师续师生之缘,表达了对老师去世的遗憾和难过;②老师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教导永远记在学生心中,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无限怀念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②段中“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可概括为: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第二空,结合③段中“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由此可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可概括为:学一样,像一样,活像一个西洋人,是彻头彻尾的留学生;
第三空,结合⑤段中“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可概括为: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④段“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可知写李先生讲究仪表,意在突出李叔同先生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
根据第④段“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可知李叔同先生不同时期的服装,代表不同时期的思想与生活,着装是他思想的外在体现;
根据②段“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③段“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④段“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这不同时代的着装,均突出表现李叔同先生的性格特征:认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
“轻轻”写出他摇动椅子的动作轻柔,“慢慢”写出他坐下时小心谨慎,突出李先生怕吓着虫子,耐心等待小虫离开藤椅的情状,体现了他生活中害怕压着小虫的心理,表现了他做事非常认真,恪守佛家不杀生的戒律,做一个极度认真的僧人,表达了作者的敬爱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第⑤段“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有一次他到我家”可知,作者与李叔同先生在其生前有很深的交往和友情;本句“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说明李先生在福建泉州圆寂后,作为学生的“我”再也无法与老师交往交流了,表达对老师去世的悲痛和遗憾。根据①段点明“最大特点是‘认真’”和②③④⑤段典型事例的描述,可知“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说明老师虽然去世了,但他认真的特点永远记在“我”的脑海之中,突出了老师对“我”的影响之深,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深切怀念和缅怀。
(二)(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射以观德
董改正
①智者善喻。论及理想,扬雄喻之以射:“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确为至论。
②礼、乐、射、御、书、数,射为六艺之一。在古代,射并非射箭御敌这样简单,它由功用而形而上到修身的高度。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虽然君子之争在射,但更在“礼”,揖让而上场,互礼而下场,然后登堂喝酒。习射与修养密不可分。
③哲学家王阳明对于“射”更有超拔的论述:“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志”与“体”,身正与志端,理想与“标的”,在古人“射”的范畴里,是表里相生、虚实相对的。为了论述他的观点,王氏将修德与习射进行了对比,认为它们皆发自于心。心躁,则德必浅,体必斜,视必涣散,气必馁,色必骄矜。一个身斜走神气馁骄傲的人,能射中是极为意外的;与之相反,心端然,则体必正,容必肃,气必舒,视必专注,具备这些,射不中是极为意外的。
④射之内涵其实在“德”,在心。扬雄以射道喻人生理想,要说明的亦为射向理想靶的道路看似万千,其实发乎心,发乎德。修身、矫思,都是要通向“立义”修德。修身,必修向义;矫思,必矫向义。人生的目标必须为“德”之所肯,修养必须唯德是从,思想必须以德涵养。德的重要由此可见。
⑤德与才孰轻孰重,自古就有论辩,但历史证明,德比才更重要。因为德决定着箭矢的目标,决定着实现目标的方式。德才兼备谓之圣,如果不能尽善尽美,则必选择德。德厚,则目标必不害己,必不害人。智伯无德,导致三家分晋,司马光在论及此事时认为这是“才胜德”的结果。有才而无德,祸人害己,南朝宋废帝刘昱是典型代表。他天才绝艳,“凡诸鄙事,过目则能,锻银、裁衣、作帽,莫不精绝。未尝吹篪,执管便韵”。但是他“天性好杀”,喜欢箭射大臣肚脐,十五岁便人死国灭。
⑥实现目标的方式有多种,德为正途。神童蔡伯俙四岁即为太子伴读,才不可谓不高,路径不可谓不捷,但他选择实现目标的方式却令他最终射不远。皇宫门槛高 每出门,蔡伯俙弓身以为桥,以便太子。太子登基,却任另一个神童伴读晏殊为相,原因是治理国家,“无真才不兴”,其实更有言外之意:德之不修。
⑦修德与靶的相辅相成。若废帝刘昱自小的教育得当,他的目标必然不会是大臣的肚脐;若他自小的目标不是“好杀,一日无事,辄惨惨不乐”,那么他必会修德。钱学森抛却厚禄一心回国,是德的加持;某青年大肆宣称国外空气香甜,是德之缺失。
⑧“德才”的选择往往令人纠结,尤其是为人父母教育子女之时,往往因为更可观、更直接的“唯财是举”“唯贵是举”,而忽略德的涵养和引领,殊不知,人生的大弓必须以德修养才能正,人生的内核必须有“德驱动器”才能自正自新,人生的目标必须在德的涵养下、指引下,才能有光明的属性。人生目标之实现,譬如六艺之射,矫思修身,射以观德。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②③段均运用了道理论证,其作用是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B. 南朝宋后废帝刘昱和神童蔡伯俙之所以无德,是因为他们所定的目标不正确。
C. 第⑧段中加点的两个“往往”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去。
D. 因为德决定着箭矢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所以德比才更重要。
18. 阅读文章①一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答案】17. B 18. 首先,引用扬雄“射”喻理想的话,指出“修身”“矫思”“立义”之间的关系;接着引用孔子的话阐述“习射”与“修养”之间的关系;然后,引用王阳明关于“射”的论述,论述了“射”与“心(矫思)”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射之内涵其实在“德”,在心。进而提出中心论点——人生的目标必须为“德”之所肯,修养必须唯德是从,思想必须以德涵养。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结合⑤段中“德与才孰轻孰重,自古就有论辩,但历史证明,德比才更重要。因为德决定着箭矢的目标,决定着实现目标的方式。德才兼备谓之圣,如果不能尽善尽美,则必选择德。德厚,则目标必不害己,必不害人。智伯无德,导致三家分晋,司马光在论及此事时认为这是‘才胜德’的结果。有才而无德,祸人害己,南朝宋废帝刘昱是典型代表。他天才绝艳”,⑥段中“实现目标的方式有多种,德为正途。神童蔡伯俙四岁即为太子伴读,才不可谓不高,路径不可谓不捷,但他选择实现目标的方式却令他最终射不远”可知,智伯和南朝宋废帝刘昱之所以无德,是因为他们所定的目标不正确,而神童蔡伯稀之所以无德,是因为他实现目标的方式不正确;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结合①段中“智者善喻。论及理想,扬雄喻之以射:‘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确为至论”可知,首先引用扬雄“射”喻理想的话,指出“修身”“矫思”“立义”之间的关系;
结合②段中“礼、乐、射、御、书、数,射为六艺之一。在古代,射并非射箭御敌这样简单,它由功用而形而上到修身的高度。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虽然君子之争在射,但更在‘礼’,揖让而上场,互礼而下场,然后登堂喝酒。习射与修养密不可分”可知,接着引用孔子的话阐述“习射”与“修养”之间的关系;
结合③段中“哲学家王阳明对于‘射’更有超拔的论述:‘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志’与‘体’,身正与志端,理想与‘标的’,在古人‘射'的范畴里,是表里相生、虚实相对的。为了论述他的观点,王氏将修德与习射进行了对比,认为它们皆发自于心。心躁,则德必浅,体必斜,视必涣散,气必馁,色必骄矜。一个身斜走神气馁骄傲的人,能射中是极为意外的;与之相反,心端然,则体必正,容必肃,气必舒,视必专注,具备这些,射不中是极为意外的”可知,然后,引用王阳明关于“射”的论述,论述了“射”与“心(矫思)”之间的关系;
结合④段中“射之内涵其实在‘德’,在心。扬雄以射道喻人生理想,要说明的亦为射向理想靶的道路看似万千,其实发乎心,发乎德。修身、矫思,都是要通向‘立义’修德。修身,必修向义;矫思,必矫向义。人生的目标必须为‘德’之所肯,修养必须唯德是从,思想必须以德涵养。德的重要由此可见”可知,最后提出中心论点——人生的目标必须为“德”之所肯,修养必须唯德是从,思想必须以德涵养。
(三)(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认识传统中医
【材料一】
①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守护着华夏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医有三大基本治疗方法:灸熨、针刺和汤药。所谓灸熨,即艾灸法和药物热敷法;针刺则是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汤药就是用水煎服的中药。不管是艾灸还是针刺,中医的治疗方法都坚持阴阳平衡的原理。
②中医学理论发源于先秦。精气、五行和阴阳三大学说,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精气是生命的本源,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则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事物对立的两面。阴阳平衡是最佳状态,如果遇到此消彼长的情况,就需要通过艾灸、针刺或汤药来调和。精气、五行和阴阳三者构成了中医关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基本观点,也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③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讲求医疗的整体性,与西医推行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医的整体医疗理念要求医生辨证施治,在医治时把握辨病位、辨病因、辨病机等原则。历史上,名医华佗给两个同样头疼发热的病人开出了截然相反的药方,就是这种方法的最佳诠释。
④传统中医学的众多理念深入人心,历久弥新,在西医风行的今天,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医学领域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
【材料二】
①《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中写道:“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②“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如果天气变冷,我们都知道加衣服,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这也是养生中的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最本质、最朴素的理念,玄不玄呢?一点也不玄!
③但我们如果深入去想,我们可以给自己身体加衣服避贼风,那服用扶正的药物不就是给我们的五脏加衣服吗?我们通过加衣服来避贼风!我们远离寒凉食品,不就是让我们五脏来避寒邪吗?都是很普通的道理,源于生活最简单、最本质、最朴素的东西。但就是这些道理的运用,能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保护,能让我们健康生活,这就是中医,就是医道。
④《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写道:“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⑤如此简单的养生之道,我们现代人有又多少人能做到呢?如果我们浮躁的心静了下来,将事物看淡了,物质方面的追求减少了,名利也看轻了,自然能够“乐其俗”,谁还胡在乎吃“鲍鱼”还是吃“排骨”,还会在乎穿“貂皮”还是穿“棉衣”,因为只要能保暖,就能起到避贼风的作用,心境达到了一定高度,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能健康长寿。
⑥这些《内经》中的原话,非常质朴,就好像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过来人的经历,我们虚心听取的时候,会感到自己平时对生命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心态是如何浮躁,会发现我们经常舍本逐末,当疾病来临、生命终结之时,又希望能够一下子除掉疾患,又希望能够立时起死回生,我们为什么不早点学习中医里面的养生之道,让我们自己的心能够安宁,让自己的身体能够健康,让我们对待周围的环境不要那么极端?
⑦借用《内经》原话:“嗜欲不能劳其目,邪淫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就是医道!
19.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的治疗方法中,艾灸和针刺都坚持阴阳平衡的原理。
B. 中医之所以讲求医疗的整体性,这与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客观事实密不可分。
C. 材料二第③段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中医的医道是生活中最简单、最本质、最朴素的东西。
D. 材料二中引用了许多《内经》中的话,使材料更有说服力。
20. 中医是如何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保护,让我们能健康生活的?请结合材料,具体阐述。
【答案】19. B 20. (1)通过灸熨、针刺、汤药等治疗方法,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从而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2)遵循治疗的整体性,根据个体情况辩证施治,整体提高我们的健康指数。(3)由身到心,倡导人们去除浮躁,淡泊名利,提升精神境界,养心养生,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结合材料一③段中“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讲求医疗的整体性,与西医推行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形成鲜明的对比”的内容可知,“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一观点是中医持有的,并不是客观事实;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材料一①段中“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守护着华夏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医有三大基本治疗方法:灸熨、针刺和汤药。所谓灸熨,即艾灸法和药物热敷法;针刺则是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汤药就是用水煎服的中药。不管是艾灸还是针刺,中医的治疗方法都坚持阴阳平衡的原理”可概括为:通过灸熨、针刺、汤药等治疗方法,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从而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结合材料一③段中“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讲求医疗的整体性,与西医推行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医的整体医疗理念要求医生辨证施治,在医治时把握辨病位、辨病因、辨病机等原则。历史上,名医华佗给两个同样头疼发热的病人开出了截然相反的药方,就是这种方法的最佳诠释”可概括为:遵循治疗的整体性,根据个体情况辩证施治,整体提高我们的健康指数;
结合材料二⑥段中“这些《内经》中的原话,非常质朴,就好像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过来人的经历,我们虚心听取的时候,会感到自己平时对生命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心态是如何浮躁,会发现我们经常舍本逐末,当疾病来临、生命终结之时,又希望能够一下子除掉疾患,又希望能够立时起死回生,我们为什么不早点学习中医里面的养生之道,让我们自己的心能够安宁,让自己的身体能够健康,让我们对待周围的环境不要那么极端?”可概括为:由身到心,倡导人们去除浮躁,淡泊名利,提升精神境界,养心养生,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四、名著阅读(10分)
21. 下列对《儒林外史》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代表着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B. 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
C. 小说通过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表现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D. 人物形象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虚构人物形象,加以艺术的锤炼,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A.有误,《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C.有误,小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D.有误,《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加以艺术的锤炼,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故选B。
22. 请结合《儒林外史》相关内容,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示例:王冕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不与权贵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名著人物形象。要在阅读相关原著的基础上,了解该文学形象的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概述其人生经历,言之有理即可。
王冕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灵魂式的人物。王冕自幼丧父,靠给人放牛为生,他刻苦学习,成了有名的画家,并拥有渊博的知识。他一生都千方百计的拒绝入仕为官,就算是皇帝朱元璋征召他做大官,他依然选择归隐山林。性情恬淡品行高洁。原著第一回文末写道:“王冕隐居在会稽山中,并不自言姓名。后来得病去世,山邻敛些钱财,葬于会稽山下。”就这样,王冕最后以隐居会稽山而终的方式,结束了其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示例:王冕才华横溢,例如他不满二十岁就学通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或者他见雨后荷花之美,决心学画,三个月便画工精湛,能以卖画为生。他孝敬母亲,例如他放牛得到的腌肉腊肉都带给母亲吃:或者谨遵母亲遗愿,不去做官:或者母亲死后,为她居丧三年。他心怀大义,例如他见到因黄河决堤而逃荒的百姓,心中过意不去;或者朱元璋向他寻求收服人心的方法,他劝朱元璋以仁义服人:或者得知明朝八股取士,为将来读书人会重视功名富贵,轻视学问品德而悲哀。他淡泊名利,例如他不求官爵、不交朋友,终日闭门读书:或者厌恶时知县依仗知府的势力虐待百姓,拒绝时知县的邀请,躲避外逃:或者明朝皇帝朱元璋派人授予他官职,他听到传言后,提前逃走,归隐会稽山,终老而死。
23. 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请结合《儒林外史》试举一例进行赏析,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在范进中举这一情节中,胡屠户一巴掌治好了范进的疯病,众人一同回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一细节,作者写来不动声色,却细腻地描绘出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之后,乡人亲友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唯恐逢迎不及的画面。由此,作者深刻揭露出古代读书人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的不同形貌,对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示例:《儒林外史》中说,天长才子杜慎卿过江来南京,同友人徜徉雨花台岗上,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挑粪工,委实悠闲,神态从容,自在风雅,用来对比那些一味追求功名利禄之人,讽刺了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
五、写作(5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暖花开,柳舞莺啼,那是美妙的青春旋律;朔风卷雪,枭鸟怪鸣,那是黯淡的青春音符。成功它并不平凡,是暴风雨后的彩虹;失败也并不简单,是千锤百炼的锻造。在你青春潋滟的波光中,一定有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有五彩缤纷的人生梦想,有敢为人先的探索追寻……
请以“_______,我的青春旋律”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答案】例文
梦想,我的青春旋律
甜与酸的岁月,苦与蜜的季节
——题记
六月,阳光很好,微风荡漾,可他注定了就是个别离的季节,带着无穷尽的幻想,独自一人穿行在茫茫人海中,自顾自的怜惜,自顾自的感叹,漫无目的的穿行在陌生又熟悉的大街小巷,耳边偶尔会响起熟悉的旋律“最后一个夏天,我们就要说再见,只想静静躲在房间翻照片。”见见清晰又渐渐远去,踏着明媚的阳光,找寻遥不可及的方向,探索模糊的未来。
我喜欢独自一人在窗台仰望星空,深远,寥廓,充满幻想,像十六岁的青春,无边无际。然而,我怕黑,却仍旧喜欢夜里寂静的感觉,或许这很矛盾,我也会觉得奇怪,可是就是喜欢这种感觉,独自仰望,没有童话故事里如雨飘落的流行,也没有漂浮不定的漫天萤火,有的仅仅是四周望不尽的黑暗,以及淡淡的粲然,可是转念一想,有首歌不是这么唱么“这一天,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
于是梦想起航了,我站在青春的路口,像是光芒微弱的萤火,前方,仍是望不到重点的暮光,身后,是已踏过的黎明与光亮。
这一刻,我真的好害怕,好想转身回到过往,只是,我知道,青春是条单行线,流年也不会倒转,便只能一路向前,于是,我就借着微弱的绿光,在未知的航线上探索,就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也要扬起27°的嘴角对自己说我很好,黑自己一个灿烂的微笑,因为我知道,成长就是要学着一个人坚强。
继续站起来向前,一路上经历了许多,懂得了许多,也学会了许多,时光会渐渐将稚嫩与无知冲洗而去,于是,青春年华的我们拥有着最干净明媚的笑颜。
所有的阴晴风雨,每一次心情的多云转晴,就像阳光穿透乌云露出明媚的阳光,最终温暖着无与伦比的侧脸。
在原地打转的青春年华,怀念过往,回不去,幻想未来,到不了,思绪凌乱无从说起。只是,今天,我仍旧一个人穿行在喧嚣的人群间,不同的是,脸上多了几分坚定与灿烂,我想,我会带着不变的微笑,走向没有预约的明天。
亲爱的自己,不畏未来,不念过往,握紧今时。
【解析】
【分析】
【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从题目中的提示性材料来看,这里的“青春旋律”是指那些激励自己奋进,不懈地追求梦想,快乐成长等方面的内容。补写题目是本文写作的关键,所填写的内容应该是充满激情和阳光的、富有正能量的事物,可供填写的词语或者短语:担当、拼搏、奋斗、奉献、尽责任、练本领、追逐梦想、眺望远方、锐意进取、人格修为、成就美德等等。“我”则表示这是一篇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文章,所叙写的事件一定要发生在自己身上。创作本文,应从关注自己的成长的角度,表现出××在我的青春里发挥的正面影响和作用,展现自己的青春风采。
体裁上看,较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如补题为:成长,我的青春旋律。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可记叙一件或几件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来展开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未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地点(背景)
表现
上海沪学会
(1)
日本留学
(2)
南京高等师范、杭州师范
由留学生变成“教师”
虎跑寺
(3)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