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Word版附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Word版附解析)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Word版附解析)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Word版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2·浙江慈溪期末)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已经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位于今天的( )
    A.陕西B.云南C.北京D.四川
    解析:B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位于今天的云南省元谋县,B项正确。
    2.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考古学看,我国史前玉器分布广泛,各地区的玉器业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既有交流,又有各自特点。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显著特征是( )
    A.多元一体B.满天星斗
    C.源远流长D.生生不息
    解析:A 据材料“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既有交流,又有各自特点”并结合图片可知,中华文明起源联系紧密且又各具特征,故选A项。
    3.(2022·浙江宁波期末)1921年10月,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下列选项中,属于仰韶文化元素的是( )
    A.打制石器B.粟壳遗存
    C.蛋壳黑陶D.宫殿建筑
    解析:B 根据所学可知,仰韶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B项正确;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项;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排除C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排除D项。
    4.(2023·浙江1月选考,1)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 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
    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D 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而夏文化存在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故良渚古城遗址不属于夏文化的遗存,排除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私有制产生,故②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故③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选D项。
    5.(2022·浙江杭州模拟)下图是一片刻有文字的龟腹甲,上面刻写了一些有关占卜的内容。这一实物史料最有可能出土自( )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浙江良渚古城遗址
    C.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
    D.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解析:D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刻在龟腹甲上的文字为甲骨文,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朝时期,所以这一实物史料最有可能出土自商朝的遗址,即河南安阳殷墟遗址,D项正确。
    6.(2022·浙江慈溪模拟)商王仲丁去世后,商朝连续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导致王朝衰落。而周朝在王位继承方面却相对稳定,这主要得益于( )
    A.禅让制B.礼乐制
    C.宗法制D.井田制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宗法制,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C项正确;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时期的选贤任能制度,排除A项;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排除B项;井田制属于土地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7.(2023·浙江台州一模)《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问政于箕子(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建议“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这反映了当时( )
    A.原始民主传统仍有一定影响
    B.重大事务采取集体决策
    C.贵族等级分封制已开始解体
    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
    解析:A 由题干中“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可知,箕子建议周武王有拿不准的事情要与不同级别、不同领域的人商议,反映出当时原始民主传统仍有一定的影响,故选A项;题干体现的是有事与不同的人士“谋”,是讨论和商议,而不是最终的决策,所以不能体现出重大事务集体决策,排除B项;周武王的时代贵族等级分封制正在盛行,并不是开始解体,排除C项;题干信息是箕子建议周武王遇事与大家商议,与分封制、宗法制无关,排除D项。
    8.(2022·浙江温州期末)《史记》在评论某一历史阶段时写道:“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该历史阶段是( )
    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
    解析:C 材料意思是平民之中富的人积累了万贯家财,而穷的人却只能吃糟糠;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各个诸侯国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使得贫富分化严重,C项正确;夏商和西周时期,未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局面,排除A、B两项;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建立并加强,未出现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局势,排除D项。
    9.刘向《书录》中载:“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意在说明( )
    A.礼乐制度渐趋完备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天下共主”局面丧失
    D.各国纷争华夏认同
    解析:C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说明当时诸侯势力坐大,王室衰微,故选C项;由“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可以看出,社会统治秩序被破坏,排除A项;“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反映出诸侯争霸的形势,可见天子已经无法控制天下,排除B项;由“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可以看出,社会价值观念混乱,不能体现华夏认同,排除D项。
    10.(2022·浙江杭州联考)西周时期,楚国国君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楚人是“帝高阳(颛顼)之苗裔兮”。这说明( )
    A.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B.争霸需求推动文化融合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华夏认同不断深化发展
    解析:D 从西周时期楚国国君自称蛮夷,拒绝接受中原文化,到战国时期,屈原提出楚人是“颛顼”的后代,说明华夏认同不断深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礼崩乐坏无关,排除A项;争霸需求推动文化融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宗法制度无关,排除C项。
    11.(2022·浙江杭州期末)商鞅变法时,曾作出这样的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一规定从根本上源于( )
    A.打击贵族的现实需要
    B.革新中国的家庭结构
    C.铁犁牛耕的不断推广
    D.地方行政区划的革新
    解析:C 商鞅变法这一规定其实是以法令形式将小家庭制固化,从而保证铁犁牛耕推广下形成的小农经济的稳定,C项正确;打击贵族是政治原因,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排除A项;固化小家庭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并非革新家庭结构,排除B项;固化小家庭制与地方行政区划的革新无关,排除D项。
    12.(2022·浙江慈溪期末)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 )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B.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C.以民为本,推行仁政
    D.恢复周礼,倡导仁义
    解析: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提倡“仁”,由此可知孔子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的手段是恢复周礼,倡导仁义,故D项正确;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礼法兼治,王霸并用是荀子的主张,故B项错误;以民为本,推行仁政是孟子的主张,故C项错误。
    13.(2022·浙江杭州期末)战国时期某重要学派针对当时的战乱动荡局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强凌弱、众暴寡”的阶级压迫,主张人人“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B.韩非C.庄子D.墨子
    解析:D 依据材料“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兼并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孟子、韩非、庄子,排除A、B、C三项。
    14.(2022·浙江嘉兴期末)秦国被称为“上首功之国”,规定即使是宗室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从宗室名籍中除名。这体现的治国思想属于( )
    A.儒家B.法家C.阴阳家 D.墨家
    解析: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主张实行军功授爵制,该思想属于法家的治国思想,B项正确;儒家思想在秦国没有受到重视,排除A项;阴阳家没有主张实行军功授爵制,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排除D项。
    15.(2022·浙江杭州期末)从战国时代的情势看,中国的统一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统一”现象说法有误的是( )
    A.各国通过兼并战争逐渐走向疆域统一
    B.各族同源共祖的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
    C.各国通过变法实现了文字货币的统一
    D.诸子百家学说有彼此吸收融合的成分
    解析:C 战国时期文字与货币并未统一,到秦朝才实现了文字货币的统一,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过不断地斗争和融合发展,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通过不断交流、碰撞,出现了彼此吸收融合的成分,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2022·浙江绍兴期中)汉族由先秦既已产生的华夏族发展演变而来,而今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的统治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一族即是一“国”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以周王“授土授民”的名义赐予,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一国之内则是各族混居,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就是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而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华夏民族的生长聚合,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
    ——摘编自王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
    材料二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具体又有夷、蛮、戎、狄等名称。……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族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最终到秦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指出商、西周的国家政治管理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实行的国家政治管理制度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变。
    解析:第(1)问制度,由材料一“旧式部族方国”得出内外服制;由材料一“以周王‘授土授民’的名义赐予,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得出分封制、宗法制。影响,由材料一“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得出,打破了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由材料一“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得出,建立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由材料一“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得出,为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基础;由材料一“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得出,“天下一体”观念的产生;由材料一“而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华夏民族的生长聚合,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得出,促进华夏族的形成。第(2)问,由材料二“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族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并结合所学得出,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逐渐融入华夏族;由材料二“秦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得出,华夏族发展壮大。
    答案:(1)制度: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
    影响:打破了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为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基础;“天下一体”观念的产生;促进华夏族的形成。

    相关试卷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19讲中古时期的世界(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19讲中古时期的世界(Word版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7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7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Word版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6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6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Word版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