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二分析概括形象题课件
展开精准突破二 分析概括形象题
1.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5角度”
2.人物形象作用人物形象作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形象的作用,作答时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人物关系”“主旨表达”等方面相勾连。
3.次要人物作用“5思考”
特别提醒: 小说中的“我”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一定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图示:
4.物象作用思考“5角度”(1)自身作用。物象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可丰富文章的内容。(2)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要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3)人物作用。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玉、竹等。(4)情节作用。一些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5)主题作用。物象可用来揭示深化的主题。
5.物象的意蕴分析高考对小说中的“物象”,除了考查作用外,还考查物象的内涵理解。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小说阅读《石门阵》第9题“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物象的意蕴有很多,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主题义等,一般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来思考。首先看文中有无揭示意蕴的提示性词语、句子。如果有,找出来既准又快;更多的情况下是没有,要靠读者品读、感悟。可以循着以下思路思考、发掘:
6.解答形象作用题“3步骤”第一步:定位形象角色,明确答题角度。形象定位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不分,进而造成思考角度偏差。①题干定位:有的题干中就明确了形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或物象,或者是特殊形象“我”。②读文定位:文中主要写谁,谁就是主要人物;谁最能表现文本的主题,谁就是主要人物;如果不属于主要人物则为次要人物。第二步:依据角度,从文中找对应的答案要点。定位准形象的角色之后,依据其作用思考角度,从文本中找对应的答案要点。第三步:按角度分条组织答案。按角度,分点作答,每个要点采用“先概括作用,再结合文本陈述分析”的模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雪 夜魏 巍雪夜。在前方,也有动听的锣鼓声。现在周仆正坐在知琴里的一个茅屋里,守着他那盏旧马灯,动情地听着远远近近的锣鼓声。这是各连的战士们,正在赶排节目,准备明天的庆功大会。几天以前,各兄弟军已经隐蔽地突然地迫近了“三八线”。一场新的搏战就要开始了。
二次战役结束以来的十多天里,周仆虽然忙碌,却特别愉快。整个师穿插成功,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本团虽然因为陆希荣的事件受到批评(陆希荣受到留党察看、降职到第六连担任连长的处分),但整个成绩是肯定的。红三连的事迹轰动了全师全军,整个部队充满着喜悦和欢腾。周仆正在准备明天庆功大会的讲话,电话铃叮叮地响起来。 他拿起耳机,是师长的声音。师长是询问派出的侦察组回来了没有。“千万不能大意。”师长说,“如果回不来,要再派一个侦察组去。这件事关系到全军的行动。”周仆连声答应:“现在雪下得很大,我量了一下,已经有一尺深了。我估计咱们最担心的事情,可能没有问题。”
“靠估计不行!”对方纠正道,“我刚才也到外面走了一下,雪是不小,但是风并不大。现在风比雪重要。能够厉厉害害地刮上半夜才好。”“请首长放心吧,”周仆说,“如果两个小时内他们回不来,我马上再派一个组去。”说完,他挂上了耳机。周仆原来的构思被打断了。他的心飞到了几十里外白茫茫的临津江畔。现在离新的战役发起只有两天时间,而这条江水还没有完全封冻。据报告,昨晚,江的两岸倒是结冰了,但江心仍激流翻滚。这正是全军上下所一致关心焦虑的问题。两个小时以后,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二营教导员李芳亭报告说:陆希荣在查哨时被特务打伤,倒在雪地里。周仆立刻打电话,命令团保卫股长前去搜查。过了一段时间,电话铃又急促地响起来。保卫股长请求周仆最好能够亲临现场。周仆匆匆沿着山径向靠近沟口的一簇人家走去。夜色被雪光照得相当明亮,但是雪很深,山径完全被大雪掩盖住了,没有走出几步,雪就灌到靴筒里。大雪仍在继续飘落,大朵大朵的雪片不断地飞到脸颊上。周仆赶到二营六连的驻地,陆希荣已经被抬到屋子里去了。大门口站着一簇人正在嘁嘁喳喳地低声议论。“特务捉住了没有?”周仆赶到跟前忙问。
“捉个鬼吧!”那个低矮粗胖的保卫股长冷笑了一声,“这是自伤。”“自伤?”周仆一惊,“确实吗?有根据吗?”“这种事别想瞒我。”保卫股长摸摸他的少白头,又冷笑了一声,“你去看看,连伤口都是黑的。”“的确是自伤。”医生也说。“要搞确实。”周仆说,“这种事可不能马虎。”“这还有什么不确实的?”保卫股长说,“他还事先伪造了特务的脚印,结果一直是他老先生自己的脚印。……这个怕死鬼还真是煞费心机哪!”周仆怒火上升,推开院门,大步闯到屋子里。
陆希荣长长的身子蜷曲在地上,正在大声小声地呻吟。一看政委进来,哼得更起劲了。“政委呀,政委呀,”他带着哭腔喊,“我这个人怎么这样倒霉呀!……眼看新的战役要打响了,我下定决心洗刷自己的错误,没想到狗特务一枪就把我扣倒在雪地上了!”周仆弯下腰往他的裤腿一看,果然腿肚子上黑乌乌的一片。“我,我真倒霉呀,政委,”他还在喊,“我真想不到呀!”“你真不觉得可耻!”周仆厉声地说,把门一关,就走了出去。“把他马上送卫生队!”他吩咐人们,“处分问题以后另外讨论。”
周仆叹了口气,若有所思地说:“看起来还是估计不足,想不到他会走这一步。”“这也难怪。”李芳亭说,“他感到他追求的一切都破灭了。前几天,他降了职来到六连,我就赶快跑去跟他做工作,他反而说:‘老李,你别再给我上政治课了,我一切都完了。你们都是前程远大的人,你们就好好干吧!’……瞧,这是什么话!”周仆点点头说:“确实,这是一个个人主义者的毁灭!”周仆回身向团部走,胸脯里像塞了一团脏东西似的恶心和难受。走了不远,忽听前面路边有人唤他。是侦察班长老牛的声音。周仆大步赶过去,见雪地里站着三个人,浑身上下都是雪,像三尊白皑皑的石膏像一般。
“你们可回来啦!”周仆抢上去同他们握手。一只只大手,全冻得像冰棍似的。“没问题啦,政委,没问题啦!”老牛兴奋地说。“江心也封冻啦?”“都冻住了!”“冻得结实不结实啊?”“结实极了!”老牛说,“我们在冰上爬到江心,生怕冰薄,后来我们站起来,跺了好几十脚也没事儿。正在这时候,哧地一声来了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了。我走过去一看,冰窟窿呼呼地朝外冒水,伸手往下一摸,冰层足有半尺来厚,当时真想背一块来给首长看!”
周仆高兴得哈哈大笑,从内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热爱,他真想用双手抱着来亲亲这些可爱的战士们。“你们到南岸去了没有?”周仆又问。“上啦,上啦。”老牛说。“好好,”周仆又亲热地握握他们的手,“你们赶快吃饭休息去吧!”周仆心中十分愉快,迈开快步向团部走去。敌人的夜航机在云层里时远时近地嗡嗡着,丢着照明弹。在照明弹的亮光里,可以看到大朵大朵的雪片,好像万万千千只白蝴蝶,得意扬扬地翩跹飞舞。各个连队赶排节目的锣鼓声,也显得更加起劲,更加动听了。(节选自《东方》,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仆与师长在电话中的对话,突出了两人的务实作风,也体现出师长对周仆不信任。B.周仆“叹了口气”“若有所思”,表明了周仆认为前几天对陆希荣的降职处罚不太妥当。C.周仆回团部时“恶心”“难受”,是陆希荣在新战役打响前被特务击伤而让他心情沉重。D.周仆两次与侦察组的战士握手,既是被他们的精神感动,也是对他们的欣赏与赞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体现出师长对周仆不信任”错误,师长再三叮嘱,反复强调,是因为侦察了解封冻情况这件事关系到全军的行动,很重要,不是对周仆不信任;B项,“表明了周仆认为前几天对陆希荣的降职处罚不太妥当”错,周仆“叹了口气”“若有所思”,是对陆希荣的失望;C项,“陆希荣在新战役打响前被特务击伤而让他心情沉重”错,周仆回团部时“恶心”“难受”,是因为陆希荣要挟组织、伪造特务暗杀以逃避战斗的行为让他反感、厌恶。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节选部分善于用自然环境来烘托人物,如结尾写大朵的雪片,好像白蝴蝶得意扬扬地翩跹飞舞,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B.小说的语言描写既刻画人物,如保卫股长的语言表现了他对陆希荣的厌恶;也推动情节发展,如周仆与师长在电话中的对话。C.“浑身上下都是雪,像三尊白皑皑的石膏像一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侦察组战士在恶劣环境中不辱使命的精神。D.小说节选部分讲了雪夜发生的几件事,其中的人物形象交相辉映,不仅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艺术手法的能力。B项,“推动情节发展”错误,周仆与师长在电话中的对话,主要突出侦察了解临津江封冻情况对下次军事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3.小说节选部分数次写到“锣鼓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本结构的能力。文本中写到“锣鼓声”有三处:一是开头“雪夜。在前方,也有动听的锣鼓声”,雪夜里锣鼓声是“动听”的,以周仆听到战士排练的锣鼓声渲染欢庆的气氛。二是“动情地听着远远近近的锣鼓声。这是各连的战士们,正在赶排节目,准备明天的庆功大会”,周仆“动情地听着”锣鼓声,以锣鼓声衬托人物愉快的心情。三是结尾“各个连队赶排节目的锣鼓声,也显得更加起劲,更加动听了”,以各个连队赶排节目的锣鼓声结束,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匀称、完整;“更加起劲,更加动听”暗示志愿军的此次军事行动也会像锣鼓声一样获得圆满胜利。
答案:①渲染气氛。以雪夜锣鼓声渲染欢庆的气氛。②衬托人物心情。以锣鼓声衬托周仆愉快的心情。③首尾呼应,暗示情节发展。以欢快的锣鼓声开头,以各个连队赶排节目的锣鼓声结束,前呼后应,结构匀称、完整,暗示志愿军的此次军事行动也会像锣鼓声一样获得圆满胜利。
4.魏巍善于塑造群体英雄形象,本小说塑造了侦察组成员感人的群体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令人动容的精神?小说又是如何表现这些精神的?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由“二次战役结束以来的十多天里,周仆虽然忙碌,却特别愉快”“本团虽然因为陆希荣的事件受到批评(陆希荣受到留党察看、降职到第六连担任连长的处分),但整个成绩是肯定的”可知,此处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周仆不计得失,以大局为重,为整个师的成功而喜悦,体现其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由“周仆匆匆沿
着山径向靠近沟口的一簇人家走去。夜色被雪光照得相当明亮,但是雪很深,山径完全被大雪掩盖住了,没有走出几步,雪就灌到靴筒里”的环境描写可知,凸显其坚持原则、尽忠职守的精神。再次,由“雪地里站着三个人,浑身上下都是雪,像三尊白皑皑的石膏像一般”“一只只大手,全冻得像冰棍似的”“伸手往下一摸,冰层足有半尺来厚,当时真想背一块来给首长看”等可知,作者运用比喻,将浑身是雪的侦察兵比作石膏像,把冻的手比作冰棍,突出侦察组战士在恶劣环境中英勇无畏、不辱使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最后,正面描写和环境烘托之外,还有人物形象的对比。陆希荣为个人利益要挟组织、伪造特务暗杀以逃避战斗,志愿军侦察班战士冒风雪去临津江侦察江面封冻情况,将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与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怯懦偷生的逃避主义与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进行对比,突出志愿军指战员的正面形象。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三概括分析题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三概括分析题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BFG,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三概括分析题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三概括分析题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续上表,解题思路,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19 注重挖掘分析,把控形象概括鉴赏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19 注重挖掘分析,把控形象概括鉴赏题课件PPT,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