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时教学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思维过程第1题,审题目→,构思维,第2题,答案1C2B,第3题,答案1C2D,组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八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考点1 流域内协调发展
命题视角:流域内协调发展(2022·江苏卷)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下图为“埃布罗河流域位置及其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支流大坝调节流量季节分配的主要目的是( )A.灌溉 B.航运 C.防洪 D.发电2.多座大坝调节了埃布罗河下游的流量,这有利于下游地区种植( )A.茶叶 B.水稻 C.咖啡 D.甜菜
选答案 → 正确答案:________
(目的)该支流大坝调节流量季节分配
据材料,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据海陆分布和经纬度,该流域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炎热干燥→夏季农业严重缺水→建坝用以调节流量季节分配→利于农业灌溉
(已知条件)多座大坝调节了埃布罗河下游的流量(有利影响)利于下游地区种植业发展
埃布罗河下游→地形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据图,建坝后夏季月平均流量明显增大→夏季灌溉水源充足→可发展水稻种植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多座大坝,这些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从某支流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也可以看到,在建坝前流量冬季较大,夏季较少,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但在建坝后流量相对较为平稳,同时建坝后的径流总量较建坝前的径流总量减少;西班牙北部内陆地区主要为旱作农业,农业对水源的需求较多,河流径流量减少,说明此部分水源可能用于农业灌溉,A项正确。建坝后该河流整体流量减小,不利于航运的开展,B项错误。大坝若起到防洪作用,应在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但埃布罗河整体流量在建坝后均下降,故其大坝主要的功能并非防洪,C项错误。发电主要看流量及落差,从材料可知,埃布罗河的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并非用于发电,D项错误。故选A。第2题,
大坝调节下游的流量,使得河流季节流量变化较小,可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茶树适宜种植排水条件较好的坡地,下游地势平坦,且茶树对水源的整体要求并不高,A项错误。水稻种植业对水源的需求较大,而埃布罗河下游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水源较为缺乏,通过调节径流,可为水稻种植提供更稳定的水源,B项正确。咖啡属热带作物,对热量要求较高,该地相对纬度较高,不适宜咖啡种植,C项排除。甜菜喜温凉,适合种植在中高纬地区,该埃布罗河下游位于亚热带地区,其气温相对较高,不适宜甜菜种植,排除D选项。故选B。
[答案] 1.A 2.B
1.流域内部协调发展背景流域内部协调发展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要素,使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内部协调发展的实施,因此流域内部协调发展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要素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2.流域内部协调发展的方向(1)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2)不同河段开发重点。
(3)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与目的。
3.流域协调开发的措施
(2023·威海一中模拟)黄河下游滩区是指黄河大堤与生产堤内临河黄泛区,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黄河滩区“十年九淹”的现象制约了滩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滩区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嫩滩应发挥的主体功能是( )A.生产功能 B.生活功能C.生态功能 D.三者兼顾2.滩地居民外迁、生产堤拆除有利于黄河下游( )A.提高滩地土地利用率B.降低主河槽汛期水位C.减少滩地泥沙来源D.增加河流汛期流速
解析:第1题,结合黄河下游滩区剖面图可知,嫩滩位于主槽两侧,水位高时位于水下,水位低时位于水面上,属于湿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嫩滩应发挥的主体功能是生态功能,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第2题,滩地居民外迁、生产堤拆除可以使主河道加宽,有利于黄河下游降低主河槽汛期水位,B项正确;拆除生产堤会淹没滩地,降低滩地土地利用率,A项错误;滩地泥沙来源与生产堤无关,与上游水土流失有关,C项错误;河道加宽,河流汛期流速降低,D项错误。故选B。
(2023·锦州二模)白鹤滩水电站(位置见下图)位于金沙江下游,是我国仅次于三峡的第二大水电站,2022年12月20日全部发电机组投产发电。大坝在建设中应用了“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的闭环智能控制理论,利用物联网、无线传输、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数字化在线采集、实时传输、存储与动态分析的智能制造技术,项目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据此,完成3~5题。
3.白鹤滩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①生态脆弱,不易修复②地形复杂,地质不稳③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④地形崎岖,交通不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与传统大坝建设方式相比,在大坝建设中采用智能制造技术的优势是( )A.获取信息及时,提高建设效率B.数据分析量大,延长施工工期C.提高人员等带来的不确定因素D.工程管理复杂,提高施工难度
5.关于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对当地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避免地质灾害,减少经济损失B.改善航运条件,利于轮船通行C.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减污降碳D.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解析:第3题,该地地势起伏大,地形条件复杂,地质不稳定,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区生态脆弱,工程建设易产生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交通不便,物质运输困难等,故①②④符合题意。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并不是修建水电站的困难,故③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第4题,据材料可知,大坝在建设中应用了“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的闭环智能控制理论,利用物联网、无线传输、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数字化在线采集、实
时传输、存储与动态分析的智能制造技术,说明相关数据的采集、实时传输、存储与动态分析,信息获取速度更快、更精确、全面、高效、大坝建设的相关管理更合理、有序,能够有效降低因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最终有利于大坝质量的提高,故A项正确;延长施工工期、提高人员等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提高施工难度都不是优势,故B、C、D项错,本题选A。第5题,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增加了水电供应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因火电带来的污染,推进减污降碳,故C项正确;修建水库不能减少地质灾害,故A项错;由于地势落差较大,所以不会改变航运条件,故B项错;水电站修建后会影响鱼类洄游,一定程度破坏生态平衡,故D项错,本题选C。
答案:3.B 4.A 5.C
考点2 资源跨区域调配
命题视角:资源跨区域调配(2022·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材料二 下图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分布略图。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表。
(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3)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
[思维过程]第(1)题,
组答案 →
(设问词)说出;(限制词)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关键词)主要原因
读图,南方电网范围内西部煤炭、水能等常规能源丰富,东部城市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东部地区夏季制冷耗电量大,而西部地区冬季用电量较大→电力负荷季节差异明显,互补性强
组答案 →
(设问词)指出;(限制词)根据表中信息;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关键词)合理性
对比表中信息→广东抽水蓄能装机比例低,调容比例幅度宽→抽水蓄能调节负荷升降速度快,调峰能力强→有必要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组答案 →
(设问词)分析;(限制词)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关键词)有利影响
抽水蓄能电站→调峰作用强→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西电东送规模扩大→输电线路利用率提高→输电成本降低→能源综合效益提高;输电更加平稳→提高电网安全运行;高峰期火电使用减少→节能环保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电网中的西部地区分布着煤炭、珠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有很多水电站,能源资源分布广;而东部城市多,工业发达,耗能高,能源需求量大;夏季为雨季,水力发电量大,西部电力负荷小,而东部夏季制冷耗电量大,电力负荷大。第(2)题,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抽水蓄能调节负荷升降速度较快、调峰能力强,利用谷电廉价的电能转化为水能,在用电高峰时,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提升了谷电时电能的价值,由图中可看出水电仅占10%,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占比虽大,但调节速率慢。第(3)题,抽水蓄能利用谷电廉价的电能转化为水能,在用电高峰时,又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抽水蓄能可以增加西电东送的总电量,经过电能与水能的相互转化,提高能源综合效益;由图可知,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建在东部用电需
求多的地区,可以减少输电量,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抽水蓄能可以补充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减少火电的使用,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运行安全。
[答案] (1)西部常规能源丰富,东部能源需求量大;东西部电力负荷季节差异明显。(2)抽水蓄能调峰能力强、速度较快,谷电转为峰电,提升价值;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调节速率慢。(3)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电东送电量,提高综合效益;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首先,分析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区域差异。其次,从社会经济需求的层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分析
(2023·唐山三模)近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大力发展绿氢(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制备的氢气)产业,规划中的“西氢东送”工程西起乌兰察布,终点位于北京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下图)。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据此,完成1~2题。
1.乌兰察布发展绿氢产业的优势在于当地的( )A.原料品质高B.市场需求量大C.能源成本低D.土地资源丰富2.建设“西氢东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助力京津冀地区( )A.优化工业空间布局B.促进产业一体化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D.实现“双碳目标”
解析:第1题,绿氢的原料是水,水质对于电解后生成的氢气影响很小,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当地的氢气主要输送至北京,说明当地的市场需求量较小,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绿氢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制备的氢气,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电力能源成本低,C项正确;绿氢产业是电解水,占用土地面积较小,D项错误。故选C。第2题,京津冀地区的工业空间布局、产业一体化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有关,与“西氢东送”关系不大,A、B项错误;能源利用率与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水平等有关,与“西氢东送”关系不大,C项错误;“西氢东送”可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当地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D项正确。故选D。
(2023·海口一模)滇中是全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此国家启动滇中引水项目(下图)引金入滇。水源工程从金沙江无坝引水,经引水渠沉沙后,通过地下泵站进入总干渠,沿途输水过程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状况差异化分配水量。据此,完成3~5题。
3.该工程采用无坝引水是为了( )A.实现全程自流 B.增加输水水量C.提升输水水质 D.减少生态扰动4.总干渠沿途分配水量最多的城市是( )A.楚雄 B.昆明C.通海 D.蒙自5.从水源供需方面考虑,该工程建成后输水量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3题,采用无坝引水,说明选线充分发挥了高差优势,可以实现金沙江到引水渠的自流引水,但是引水渠沉沙后,需通过地下泵站进入总干渠,没有实现全程自流,A项错误;无坝引水并不能增加输水量,B项错误;水源在引水渠沉沙,引水渠提升水质,无坝引水不能提升水质,C项错误;采用无坝引水,避免了建坝对生态的扰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D项正确。故选D。第4题,由材料可知,沿途输水过程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状况差异化分配水量。选项中的4个城市中,昆明为云南省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口密度最大,需水量最大,故需要分配的水量最多,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第5题,从水源供需方面考虑,滇中地区春季降水量最少,干旱情况最为严峻,需水量大,需要加大输水量,A项正确;夏秋季节降雨较多,冬季降雪量较多,缺水情况较春季程度较轻,B、C、D项错误。故选A。
答案:3.D 4.B 5.A
考点3 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命题视角一:产业转移(2022·山东卷)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据此,完成1~2题。1.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A.缩短加工时间B.保证产品品质C.降低生产成本D.加强文化交流
2.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自身技术更新B.增加当地就业机会C.共用当地基础设施D.提高服装生产效率
[解析] 第1题,自带原材料并不能对生产加工环节产生影响,不会缩短加工时间,A项错误。自带原材料,可以保障原材料的品质,有利于保障产品的品质,B项正确。自带原材料,会加大企业的运输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C项错误。自带丝绸、刺绣等原料,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但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D项错误。所以选B。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可知,“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携手的相关企业是与其生产工序密切相关的企业,可以促进工业联系,提高服装的生产效率,D项正确。对于自身技术的更新影响较小,A项错误。能够促进当地就业、共用基础设施,但不是携手相关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原因,B、C项错误。所以选D。
[答案] 1.B 2.D
命题视角二:产业转型升级1.(2022·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东莞依托区位优势(图1),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但2008年后多个行业的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图2),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生产系统集成)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生产系统集成环节技术含量高,企业主要由当地相关企业衍生。
(1)简述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2)说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的益处。(3)阐述工业机器人生产系统集成环节的企业在当地衍生的有利条件。
(设问词)简述;(限制词)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词)有利影响
使用工业机器人→减少劳动力使用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增强产业竞争力;使用工业机器人→扩大该地的机器人市场→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设问词)说明;(限制词)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关键词)益处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有利于各个环节生产的专业化→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在东莞集聚→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生产技术革新→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组答案 →
(设问词)阐述;(限制词)工业机器人生产系统集成环节的企业在当地衍生;(关键词)有利条件
东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制造业类型众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较旺盛;据材料,东莞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产业发展较早,制造业基础雄厚→可为机器人生产提供设备、人才与技术支撑;据材料,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当地政策与产业服务平台为工业机器人生产提供扶持,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解析] 第(1)题,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需要结合生产成本和产业链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从而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增强产业竞争力;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扩大该地的机器人市场,从而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第(2)题,工业集聚的好处需要结合生产成本和信息交流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有利于各个环节生产的专业化,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结合所学可知,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信息
交流,促进生产技术革新,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第(3)题,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结合所学可知,东莞所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制造业类型众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较旺盛;结合材料可知,“东莞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产业发展时间较早,制造业基础雄厚,相关制造产业可以为机器人生产提供设备、人才与技术支撑;结合材料可知,“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说明当地政策与产业服务平台为工业机器人生产提供扶持,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答案] (1)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2)利于各环节专业化发展;利于降低成本;利于技术交流与创新。(3)本地制造产业具有多样、旺盛的市场需求;本地相关制造产业提供设备、人才与技术支撑;当地政策与产业服务平台提供扶持。
1.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1)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移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2)要注意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落后的承接区。(3)明确产业转移的类型: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地区转出的产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4)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区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或转嫁污染;承接区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
2.掌握产业转移的规律(1)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2)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3)污染严重的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4)生产要素流动方向:资金、技术主要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原料等一般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
(2023·茂名二模)数字经济是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载体的经济活动,分为服务型和制造型。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企业分布中心整体靠东且不断西移,但制造型数字产业企业一直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据此,完成1~2题。1.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企业分布中心西移的原因不包括( )A.中上游政策支持力度大B.中上游市场需求潜力大C.下游区位条件相对较差D.下游企业数量增长较慢
2.影响制造型数字产业企业一直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关键因素是( )A .国家政策 B.产业基础C.市场规模 D.海陆交通
解析:第1题,中上游政策支持力度大,可吸引数字产业企业向中上游的西部地区转移,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着中上游的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上游数字产业的市场需求潜力大,吸引数字产业企业向中上游的西部地区转移,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长江下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数字产业的区位条件优越,C项错误,符合题意;长江下游的数字产业发展较早,水平较高,目前企业数量增长缓慢,竞争较为激烈,导致数字产业企业向中上游的西部
地区转移,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2题,材料没有关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制造型产业对基础设施、协作条件等要求较高,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型数字产业企业发展较早,水平较高,产业基础好,使得该类企业一直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B项正确;随着西部长江中上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中上游市场规模扩大、交通条件改善,故市场规模和海陆交通不是导致该类企业一直集中分布在长江下游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关键因素,C、D项错误。故选B。
(2023·湛江二模)木质家具行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生产环节分散且生产设备多样。木质家具行业同时又是劳动力密集型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传统行业,生产及管理过程往往因缺乏智能制造赋能技术而导致各环节信息孤岛林立、生产效率低、订单差错率高、工艺品控和订单流转高度依赖工人及管理人员经验。我国木质家具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下表示意智能制造赋能技术在家具制造业的赋能场景。据此,完成3~5题。
3.与传统木质家具生产技术相比,智能制造赋能技术的主要特征是( )A.投资规模大,产出见效周期长B.生产流程复杂,用工成本较高C.原料利用率低,木材消耗量大D.技术要求高,生产环节联系紧密4.我国木质家具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有( )①行业技术人才缺乏 ②企业资金投入不足③政府扶持政策较少 ④产品个性化要求过高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5.我国木质家具行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是( )A.引进同行企业资金B.培养智能技术人才C.开发家具替代材料D.开拓智能家居市场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智能制造赋能技术,依赖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对技术要求较高,生产环节联系紧密,协同生产,D项正确;智能制造赋能技术投资规模较大,但产出见效周期较短,排除A项;智能制造赋能技术,生产工艺较为先进,生产流程复杂,但使用工业机器人,用工成本较低,排除B项;技术水平较高,因此原料利用率较高,排除C项。
故选D。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传统木质家具行业以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规模较小,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②正确;传统木质家具信息孤立,高度依赖工人以及管理人员经验,技术较为落后,人才缺乏,导致其转型升级面临困难,①正确;木制家具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政府政策持扶持积极态度,排除③;传统木质家具个性化要求较低,排除④。因此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第5题,根据上题可知,我国木质家具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为缺乏技术人才,因此,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培养智能技术人才,B项正确;引进同行企业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木质家具行业转型升级,但不是关键因素,排除A项;开发家具替代材料对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影响较小,排除C项;目前,智能家居市场需求量较大,木质家具转型升级的关键不是开拓市场,排除D项。故选B。
答案:3.D 4.A 5.B
微专题8 “一带一路”建设
1.“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2.“一带一路”产生的影响
(2023·江苏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矿产资源丰富,油气资源储量大,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埃塞俄比亚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我国是该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我国服装企业纷纷在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区投资建厂。下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地理位置及我国工业园分布。
(1)我国是埃塞俄比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试分析埃塞俄比亚与我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2)指出我国服装企业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的主要目的。(3)推测我国服装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建厂过程中面临的自然障碍。(4)从产业联系角度,简述我国服装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矿产资源丰富,油气资源储量大,我国经济较发达,科技水平较高,资源需求量大,合作前景广阔;埃塞俄比亚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我国工业基础好,制造业发达,经济互补性强;中埃关系友好,合作历史悠久,合作领域广泛。第(2)题,企业为
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建厂等方式,实现生产地转移。我国服装企业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从而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其次还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利润;开拓国外市场,推动商品出口等;一带一路双方国家政策的支持。第(3)题,我国服装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建厂过程中面临的自然障碍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生态环境等分析。该地位于东非大裂谷沿线,地质条件复杂;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分为干湿两季,干季炎热干燥,湿季降水量大;位于东非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脆弱等。第(4)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我国服装企业在埃塞俄比
亚投资建厂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即带动与服装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从中国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为其提供技术人才,推动埃塞俄比亚的产业转型升级;参与全球服装产业分工,融入国际服装产业的生产、销售链条等。
答案:(1)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埃塞俄比亚油气资源储量大,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合作历史悠久,合作领域广泛。(2)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中国工业园的政策支持,地价低;拓宽海外市场。(3)当地气候干旱,气温较高,中国员工难以克服恶劣环境;生态环境脆弱;热带草原湿季降水多;海拔高,空气稀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1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pptx、1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1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获奖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区域联系,区域协调发展,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环境安全与区域发展——山(水)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2对区域的影响,思维过程,答案4A5D,答案1D2C,答案3C4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