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纳米材料在光的照射下促进有机物合成或降解的过程称为“光触媒技术”。下图是利用“光触媒技术”净化甲醛(CH2O)原理的微观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A.实现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变
B.反应物中有一种是氧化物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醛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1
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D.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3.为比较4种金属X、Y、Z、W的金属活动性,小刚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Y>W>X>ZB.Y>W>Z>XC.Y>X>W>ZD.X>Y>W>Z
4.X、Y、Z三种金属,取Y过量放入X (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Y、Z。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B.Y>Z>XC.Y>X>ZD.X>Z>Y
5.验证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小明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实验①②,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
B.若要用实验④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X可以是Cu,Y为AgNO3溶液或X为Ag,Y为CuSO4溶液
C.该实验可以简化为将铜丝分别放入盛有Al2(SO4)3溶液和AgNO3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D.通过实验①②③即可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Ag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因为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以显示不同的化合价,所以同种元素在同种化合物中一定显示相同的化合价
C.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
D.因为铁比铜活泼,所以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铜不能
8.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常温下甲能与氧气反应,乙、丙不能,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乙表面有银析出,丙无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A.乙>甲>丙B.甲>乙>丙C.丙>乙>甲D.甲>丙>乙
9.下列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划燃含硫火柴产生的气体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先加水溶解再过滤
C.如图实验,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其容积的 1/5
D.将铁片、锌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验证铁、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0.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二、判断题
11.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
12.用稀HCl验证Fe、Cu、Ag金属活动性( )
13.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 )
14.把黄铜制品放入稀盐酸中,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
15.铁、铜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中,表面均无现象( )
三、填空题
16.黄金、黄铜(铜锌合金)、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都是金黄色固体。
(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时有明显划痕的是 。
(2)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工业上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第一步的反应为:4FeS2+11O28X+2Fe2O3.则X的化学式为 。
(4)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17.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同学们运用该模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分离出氧气。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填字母代号)。已知氮气的沸点是-196℃,氧气的沸点是-183℃,则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最先蒸发出来的是 。
(2)按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气球的作用是 ,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装置的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注射器活塞位于3mL刻度处(反应前后气球都是瘪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3)该方法是利用混合物中物质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 的前提下,将氧气进行转化,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氯气含量的目的。
18.厉害了,我的国!国人为之骄傲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成功。燃料、金属材料在火箭发射和日常生产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2)为比较Mn、Pd(钯)、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将Mn片、Pd片、Cu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片和Cu片没有变化。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Pd片加入到 溶液中,观察现象。
(3)为了解决能源危机,科研工作者们致力于开发新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范畴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氢燃料客车D太阳能电池路灯
19.比较铝、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设计如图实验。
(1)使用铝片前打磨的目的是 。
(2)把B试管中的稀盐酸换成 溶液即可用B试管和C试管中的现象比较出铝、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
(3)C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能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具有 性(填物理性质)。
(2)实验B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白磷的作用是 。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试管中,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 mL刻度线处。
(3)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实验,你得出的镁、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4)实验D中,将实验C所得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四、综合应用题
21.金属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材料,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 含碳量较高。
(2)我国首架大型客机C919中使用了大量的铝镁合金,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用以下试剂对铝、铁、铜三种金属材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填序号)。
A.Cu、FeCl2溶液、AlCl3溶液B.Fe、AlCl3溶液、CuSO4溶液
C.Cu、Fe、AlCl3溶液D.Al、Fe、Cu、稀盐酸
(4)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溶液仍有颜色,则溶液中一定含的溶质是 (写出化学式)。
22.材料:人类要在月球居住,首先离不开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的含氧钛铁矿,成分为TiO2、Fe2O3的混合物,若将这些矿石利用CO来还原可以提炼单质钛和铁,若用氢气还原,可以得到淡水.若将这些矿石通电,还可以从中分离出氧气.
(1)月球土壤中存在天然的铁、金、银、等多种金属矿物颗粒.若从铁、金(Au)、银混合金属中回收某些金属,将混合金属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可以回收得到的金属组合是 。
A Fe B Au、Fe C Ag、Au D Fe、Ag
(2)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相对原子质量为2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嫦娥一号”发射的火箭推进器中装有液态肼(用A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A=N2+4H2O,则肼(A)的化学式为
A N2H2 B N2H4O2 C NH2 D N2H4
(4)现利用CO来还原TiO2、Fe2O3的混合物提炼单质钛和铁,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写出A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任意一个) .
②用CO还原钛铁矿,生成钛和铁的混合物,可用什么简单的物理方法将两种物质分开 .
③就操作顺序问题两位同学出现了分歧.小亮认为先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然后再通CO,小月提出反对,她的理由是 .
(5)在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对“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产生了兴趣,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并请你一同参与.
查阅资料:
A钛的硬度与钢铁差不多,而它的质量只有同体积钢铁的一半,钛的密度虽然比铝稍大一点,可它的硬度却比铝大两倍.
B钛属于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但在常温下钛的抗腐蚀性很强.即使把钛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初.
C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在人体内能抵抗分泌物的腐蚀且无毒.
活动与探究:
①钛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哪一种强?
【提出假设】: .
【设计实验】: .
若钛的活动性比铁强,以上实验出现的现象是: .
②钛是比较活泼的金属,为什么耐腐蚀性却很强?可能的原因是: .
③若要比较铝片和钛片的硬度,你的方法是: .
思考与应用:“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的用途”请你根据资料C判断钛的用途: .
(6)若冶炼2310t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Fe2O376%的上述含氧钛铁矿的质量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23.将锌粉加入到一定质量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溶液和固体。
(1)写出会导致溶液质量变小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所得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试分析所得固体的成分。
(3)若向反应后的滤渣、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试分析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A
B
C
D
方案
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证明碳与氧化铜能发生反应
证明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
证明燃烧的条件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B
CaO固体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过量稀硫酸
D
CO2
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干燥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
【详解】A、该过程通过消耗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实现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变,故A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醇不属于氧化物,氧气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C、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中的单质置换生成另外一种单质。该反应中生成物中没有单质,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种类保持不变,所以该反应中甲醛和氧气的质量比为,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O和CO2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错误;
C、铜属于不活泼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A。
3.A
【详解】首先根据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其中Y、W可以和盐酸反应,说明Y和W金属活动性强于X和Z,所以排除CD项;然后根据Y能置换出W的硝酸盐中的W,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强于W,Y>W;又X能置换出Z的硝酸盐,说明X>Z;综合以上分析得到:Y>W>X>Z。故选A。
4.A
【详解】X、Y、Z三种金属,取Y过量放入X (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Y、Z,说明Y能与Z(NO3)2反应,Y比Z活泼,Y与X (NO3)2不反应,X比Y活泼,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Z。故选A。
5.D
【详解】A、铝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通过实验①②,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故A说法正确;
B、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活动性弱的金属不能置换出活动性强的金属。X是Cu,Y为AgNO3溶液,Cu能置换出Ag或X为Ag,Y为CuSO4溶液,Ag不能置换出Cu,用实验④能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故B说法正确;
C、该实验可以简化为将铜丝分别放入盛有Al2(SO4)3溶液和AgNO3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Cu能置换出Ag,不能置换出Al,可以验证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C说法正确;
D、通过实验①②③即可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Al>Ag,不能比较Cu 和Ag的活动性,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6.B
【详解】A.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压强减小,但是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故错误;
B.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根据反应现象可以证明碳与氧化铜反应,故正确;
C.根据控制变量方法的要求可知,探究锌和铁的活动性强弱时,铁和锌的状态应该相同,故错误;
D.该实验中铜片上和水中的白磷温度相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没有具体的分子、原子种类,不能比较大小,错误;
B、同种元素在同种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相同的化合价,例如硝酸铵中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分别为+5、-3,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正确;
D、铁比氢活动性强、铜比氢活动性弱,所以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铜不能,错误;
故选C。
8.B
【详解】由题意可知,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而乙、丙则不能,说明甲的活泼性大于乙、丙;如果把乙和丙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说明了金属的活泼性是:乙>银>丙,由此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丙,所以B正确;
故选B。
9.C
【详解】A、含硫火柴燃烧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不正确;
B、先加水溶解,因为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而氯化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把二氧化锰过滤出来。然后再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把氯化钾溶液中的氯化钾蒸发出来。B不正确;
C、如图实验,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其容积的 1/5。C正确;
D、铁片、锌片分别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铁、锌都比铜活泼,无法比较铁、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0.A
【详解】A、过量的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溶液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1.错误
【详解】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能将铜从硫酸铜中置换出来。
故题干中说法错误。
12.错误
【详解】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Cu、Ag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所以用稀HCl不能验证Fe、Cu、Ag金属活动性,故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13.正确
【详解】铝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符合客观事实,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14.正确
【详解】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把黄铜制品放入稀盐酸中,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正确。
15.正确
【详解】金属活动性表中,活动性,故铁、铜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中,均不反应,表面均无现象,故填:正确。
16. 纯铜片 Zn+H2SO4=ZnSO4+H2↑ SO2 Fe+CuSO4=FeSO4+Cu
【详解】(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有明显划痕的是纯铜片,是因为纯铜片硬度比黄铜片小。
故填:纯铜片。
(2)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故填:Zn+H2SO4═ZnSO4+H2↑。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铁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硫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包含在8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22个,反应后应该是22个,其中16个包含在8X中,则X的化学式为SO2。
故填:SO2。
(4)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故填:Fe+CuSO4═FeSO4+Cu。
17.(1) a 氮气/N2
(2) 缓冲气压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20%
(3)气体杂质
【详解】(1)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过程中只是利用沸点不同将氧气和其它其它分离,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分离转移,故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a。氮气的沸点是-196℃,氧气的沸点是-183℃,则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沸点较低的先蒸发出来,故最先蒸发出来的是氮气。
(2)①铜粉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玻璃管中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膨胀,当温度冷却,气球中的气体进入玻璃管,气球变瘪,则按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气球的作用是调节压强,使反应充分,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氧气被反应完,利用倒吸进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等于氧气体积,测定氧气的含量,如果有气体生成,则装置内压强变化较小,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进行转化,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18. 天然气; 硫酸铜等; BCD。
【详解】(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2)由题意可知,将Mn片、Pd片、Cu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片和Cu片没有变化。说明了Mn的金属活动性大于Pd、Cu,为了比较Pd、Cu金属活动性,可以将Pd片放入铜盐的溶液中,例如硫酸铜等来观察现象。
(3)风力发电、氢燃料客车、太阳能电池路灯,都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19.(1)除掉铝片表面致密的氧化层
(2)氯化铝/硫酸铝/硝酸铝
(3)Fe+2AgNO3=Fe(NO3)2+2Ag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详解】(1)铝片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打磨可以去除氧化膜使铝直接与酸反应;
(2)把B试管中的稀盐酸换成氯化铝(或硫酸铝或硝酸铝)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再通过C试管中铁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的现象,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3)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与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20. 纸花变红 挥发 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20(18.5) Mg>Fe>Cu 铜(Cu) 硫酸镁和硫酸亚铁(MgSO4和FeSO4)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无色酚酞溶液润湿的纸花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能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润湿的纸花变红;该实验可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故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150mL×1/5=20mL刻度线处或50mL-150mL×21%=18.5mL刻度线处;
(3)实验C中,铁与硫酸镁不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与硫酸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镁比铁活泼,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Fe>Cu;
(4)实验D中,将实验C所得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②中硫酸铜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滤渣中一定含铜,可能含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镁不参与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硫酸亚铁和硫酸镁。
21.(1)生铁
(2)4Al+3O2=2Al2O3
(3)BD
(4)Zn(NO3)2、Fe(NO3)2
【详解】(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钢的含碳量是0.03%-2%,生铁的含碳量是2%-4.3%。故填:生铁;
(2)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其原因是,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化学方程式;
(3)A、铜与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铝溶液都不反应,不能达到目的;
B、铁与氯化铝溶液不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铝>铁>铜。能达到目的;
C、铜、铁与氯化铝溶液都不反应,不能达到目的;
D、铝、铁与稀盐酸都能反应,且铝反应的更剧烈,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铝>铁>铜。能达到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BD。
(4)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Cu(NO3)2
反应生成铜与硝酸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溶液仍有颜色,说明锌粒的量不足,说明Fe(NO3)2溶液有剩余,或Cu(NO3)2和Fe(NO3)2溶液都有剩余。则溶液中 一定含有生成的硝酸锌,剩余或没反应的硝酸亚铁,可能有剩余的硝酸铜。故填:Zn(NO3)2、Fe(NO3)2。
22. C D D 2CO+TiO2Ti+2CO2(或3CO+Fe2O33CO2+2Fe) 用磁铁吸引 CO与玻璃管内空气混合加热可能爆炸 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把钛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 钛表面生成黑色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常温下钛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相互刻画 作人造骨 4211.8吨
【详解】(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题目中铁、金、银的活动性为:Fe>(H)>Ag>Au;若将混合金属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可以回收得到的金属组合是Ag、Au;
(2)A、因为He-3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由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可得,核外电子数应为2,故A错误;B、因为其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2=3;故B错误;C、核内质子数为2的H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中质子数的数值应为2,故C错误;D、原子结构为核内2个质子,核外2个电子,该结构示意图符合该特点且核外电子排布正确,故D正确;
(3)由反应2H2O2+A=N2+4H2O可知,反应后有氢原子:8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2个,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可推出:A中有氢原子个数为:8-4=4个,氮原子个数为:2-0=2个,故A的化学式应为:N2H4;
(4)①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将二氧化钛、氧化铁还原为钛、铁,反应的方程式是:2CO+TiO2=Ti+2CO2;②由于铁能被磁铁吸附,所以可用磁铁吸附将生成的钛和铁分开;
③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物时,小月认为先通一段时间CO排空,然后再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小亮认为这样做不好,他的理由是:会有CO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5)①比较钛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哪一种强,可以假设钛比铁强,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设计实验,并推测反应现象,所以:
提出假设: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设计实验:把钛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
若钛的活动性比铁强,以上实验出现的现象是:钛表面生成黑色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②钛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耐腐蚀性却很强的原因可能是钛的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③若要比较铝片和钛片的硬度,方法是:相互刻;
“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的用途”,钛具有“亲生物”性,在人体内能抵抗分泌物的腐蚀且无毒,可以制人造骨;密度小,硬度大,可以用于飞机、飞船等航空工具;
(6)设需含氧化铁76%的上述含氧钛铁矿的质量为x
3CO+Fe2O32Fe+3CO2
160 112
76%x 2310t(1-3%)
x=4211.8t
23.(1)
(2)固体为银和铜的混合物或银、铜和锌的混合物。当加入锌与硝酸铜恰好反应时,滤液只有硝酸锌,过滤所得固体为银和铜,当锌粉过量时,滤液只有硝酸锌,过滤所得固体为银、铜和锌。
(3)向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没有锌粉,向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没有硝酸银,则滤液与滤渣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1)滤液为硝酸铜和硝酸锌溶液,滤渣为银;(2)滤液为硝酸铜和硝酸锌溶液,滤渣为银和铜;(3)滤液为硝酸锌溶液,滤渣为银和铜。
【详解】(1)将锌粉加入到一定质量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时,锌粉既能与Cu(NO3)2溶液反应,又能与AgNO3溶液反应。锌粉与Cu(NO3)2溶液反应方程式为,反应时一个锌原子置换出一个铜原子,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大;锌粉与AgNO3溶液反应方程式为,反应时一个锌原子置换出两个银原子,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固体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减小,故导致溶液质量变小的反应为锌粉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化学方程式为;
(2)将锌粉加入到一定质量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锌粉先与AgNO3溶液反应,当AgNO3溶液反应完后,锌粉继续与Cu(NO3)2溶液反应,其反应后滤液及滤渣有以下五种情况:(1)锌粉特别少,不足以将AgNO3反应完,滤液为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溶液,滤渣为银;(2)锌粉恰好将AgNO3反应完,滤液为硝酸铜和硝酸锌溶液,滤渣为银;(3)锌粉的量将AgNO3反应完,又与部分Cu(NO3)2溶液反应,滤液为硝酸铜和硝酸锌溶液,滤渣为银和铜;(4)锌粉的量恰好将Cu(NO3)2溶液反应完,滤液为硝酸锌溶液,滤渣为银和铜;(5)锌粉过量,滤液为硝酸锌溶液,滤渣为银、铜和锌;若所得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该溶质一定是硝酸锌,所得固体的成分银和铜的混合物或银、铜和锌的混合物;
(3)向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没有锌粉,向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没有硝酸银。结合第(2)题中五种情况可知,满足题干要求的滤液与滤渣的成分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1)锌粉恰好将AgNO3反应完,滤液为硝酸铜和硝酸锌溶液,滤渣为银;(2)锌粉的量将AgNO3反应完,又与部分Cu(NO3)2溶液反应,滤液为硝酸铜和硝酸锌溶液,滤渣为银和铜;(3)锌粉的量恰好将Cu(NO3)2溶液反应完,滤液为硝酸锌溶液,滤渣为银和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复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