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前模拟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前模拟生物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单选题
1.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是通过观察和分离细胞结构后创立的
B. 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创立并完善的
C. 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 使动物和植物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
2. 小麦种子吸水萌发时,淀粉大量水解,新的 RNA 和蛋白质不断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麦种子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 新的蛋白质的合成需要mRNA、 tRNA、 rRNA
C. 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高于干燥种子
D. 淀粉的水解产物经斐林试剂检测后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3. 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最早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并建立了细胞学说
B.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提取出脲酶,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C. 罗伯特森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看到细胞膜的暗一亮--暗结构
D. 斯帕兰札尼用将肉块放在金属笼子中让鹰吞下,取出后肉块消失,证明存在物理性消化
4. 将正常线粒体各部分分离,结果见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蛋白质含量没有②上丰富
B. ③中含有少量的染色体
C. ④上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D. 线粒体是每个细胞的“动力车间”
15. 某同学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几个装片时,现视野中的细胞具有如下特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1号装片中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B. 2号装片中的细胞可能来自于植物组织
C. 3号装片未观察到线粒体可能是因为未染色
D. 4号装片中的细胞肯定含有叶绿体
6. 如图是细胞膜局部结构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为人成熟红细胞膜,则葡萄糖进入其内的方式是①
B. 若该图为肌细胞膜,则细胞呼吸产生的CO₂经②方式排出
C. 若该图为洋葱根尖细胞膜,则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须要a的参与
D. 若该图为淋巴细胞膜,则抗体分泌出细胞的同时会使其膜成分更新
7.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等一系列代谢活动的总称。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¹⁴C-葡萄糖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可在线粒体等结构中检测到放射性
B. 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可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过程
C. 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都可叫做酒精发酵
D. 人体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人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
8. 取小白鼠(XY型,2n=40)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³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有丝分裂周期后形成两个相同的精原细胞,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交叉交换、实验误差和质DN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2装片标号
观察到的现象
1
不具有细胞核
2
具有细胞壁
3
观察到细胞核,未观察到线粒体
4
具有液泡
A. 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³H的Y染色体
B.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³H的染色体共有40条
C.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含³H的X染色体
D. 一个精细胞中最多可能有20条含³H的染色体
9. 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参与果酒、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B. 果酒、果醋发酵过程中都需要不断通入空气
C. 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又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D. 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开盖放气
10.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里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剂进行消毒
B. 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部位灼烧灭菌
C. 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 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
D. 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干热灭菌
11.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通过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在基因工程中依次叫做基因表达载体、 目的基因
B. 由④培育至⑤过程中,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 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枯萎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花粉中不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D. 在⑤幼苗中检测到抗枯萎病基因不能说明已经成功培育了新品种
12. 下列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 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 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3C. 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 紫草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13.下图为 10-23型酶与靶R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并发挥作用的模式图,图中字母表示相应的核苷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 10-23 型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 10-23 型酶能够降低切割 Y与R间的氢键所需活化能
C. 10-23 型酶发挥作用的过程伴随着氢键的形成
D. 图示 10-23型酶作用模型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14. 下列关于杂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纯合子相交一定是杂合子
B. F₂的表现型比为3: 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 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单体分开
D. F₁所产生雌配子总数与雄配子总数的大小关系一般不会影响3: 1的出现
二、多选题
15.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 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不存在对照
B. 在“用过氧化氢酶探究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快的实验组的pH就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 pH
C. 小鼠吸入¹⁸O₂,则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H₂¹⁸O,呼出的CO₂可能含有¹⁸O
D. 在“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若层析分离结果显示某相邻两条色素带间距很小, 说明此二者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小
16. 现有两个临时装片,材料分别取自菜青虫和卷心菜,在显微镜下对这两个装片进行观察。下列观察结果和对应的判断,正确的有( )
A. 若发现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卷心菜
4B. 若发现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
C. 若发现细胞中含有纤维素,可判断该细胞来自卷心菜
D. 若发现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
17. 某种野生型细菌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代谢物,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科研人员利用菌株A和菌株B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侧,中间由过滤器隔开。过滤器允许培养液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几小时培养后,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各组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均需灭菌处理,灭菌后立即倒平板
B. 实验二证明菌株A、B相互为对方提供了必需的代谢物
C. 菌株A、B可能通过接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D. 培养菌株A、B的培养基一般需将pH 调至酸性
18. 图1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可观察到多个复制泡, 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DNA在交界处形成复制叉结构(如图2)。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DNA复制时一条子链连续合成,另一条则需先形成短链(图
2)后再连接成长链片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 DNA 复制可多起点进行,提高了复制效率
C. DNA复制时, 子链的合成均从3’端向5’端延伸
D. DNA中G/C 含量越高,形成复制泡时消耗的能量越多
519. 果蝇的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红色)、A(黄色)、a(棕色)控制, 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对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 即A⁺>A>a,且A⁺A⁺个体在胚胎期致死; 只有基因B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表现为黑色。研究人员欲判断B、b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选择一只红色雄蝇与一只黑色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₁中红色:棕色=2: 1, 再从F₁中一只红色雄蝇与F₁中多只棕色雌蝇交配,统计F₂的表型及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₁中棕色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代中, 出现棕色个体的概率为3/4
B. 若F₂表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 黑色=1: 2: 1, 则B、b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C. 若F₂表型及比例为红色: 棕色: 黑色=2: 1: 1, 则B、b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D. 若F₂表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 黑色=1: 2: 1, 则B、b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
三、综合题
20. 中国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让人们认识了CCR5基因,CCR5是T淋巴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大多数的HIV 都是通过与CCR5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的。少数CCR5一△32的突变体可以不被 HIV 毒株侵染。CCR5-△32是指CCR5基因的32个碱基缺失的突变,缺失了与G蛋白信号通路相关的胞外第三环结构,从而使CCR5蛋白无法正常穿膜表达于细胞膜上,进而使HIV―lgp120不能与CCR5―△32有效结合,使HIV―1不能进入宿主细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CR5基因的32个碱基缺失的现象称为 ;在自然界中CCR5基因可能存在多种变异类型,这体现了此种变异具有 的特点。若人体某基因发生了该种变异但合成的蛋白质没有改变, 则原因可能是 。
(2)T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HIV 的识别受体,其成分是 ;HIV 能够进入Т细胞,这说明细胞膜 的能力是有限的。
(3)HIV的遗传物质是 。在宿主细胞中,遗传信息由RNA传递给 DNA的过程称为 。
(4)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患者感染HIV后, 免疫系统会行使 功能,感染后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变化是 。
21. 在充满 N₂与CO₂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 CO₂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请回答问题。
6
(1)6~8h间,光合速率 (大于、小于)呼吸速率,容器内的( O₂含量 。
(2)9~10h间, 光合速率迅速下降, 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 ; 10h时不再产生ATP 的细胞器是 ;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 O₂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 此时另一细胞器即 停止ATP的合成。
(3)若在8h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请推测呼吸速率会出现的变化及其原因 。
22. 基因定点整合可替换特定基因,该技术可用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苯丙酮尿症是由PKU基因突变引起的,将正常PKU基因定点整合到PKU 基因突变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替换突变基因,可用来研究该病的基因治疗过程。定点整合的过程是: 从染色体DNA上突变 PKU基因两侧各选择一段DNA序列HB1和HB2, 根据其碱基序列分别合成HBl和HB2, 再将两者分别与基因HSV-kl、HSV-tk2连接, 中间插入正常PKU基因和标记基因neγ,构建出如图所示的重组载体。重组载体和染色体DNA中的HBl和HB2序列发生交换,导致两者之间区域发生互换,如图所示。
(1)构建重组载体时,常用的工具酶有 。该实验用小鼠胚胎干细胞作为
7PKU基因的受体细胞以培育出转基因小鼠,除了胚胎干细胞能大量增殖外,还因为胚胎干细胞 。
(2)为获得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可将小鼠囊胚中的 取出,并用 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细胞会贴附在培养瓶的表面生长, 这种现象称为 。
(3)用图中重组载体转化胚胎干细胞时,会出现PKU基因错误整合。错误整合时,载体的两个HSV-tk中至少会有一个与neγ一起整合到染色体DNA上。已知含有neγ的细胞具有G418的抗性, HSV-kl、 HSV-tk2的产物都能把DHPG转化成有毒物质而使细胞死亡。转化后的胚胎干细胞依次在含有G418及同时含有G418和DHPG 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在双重选择下存活下来的是 的胚胎干细胞,理由是 。
(4)将筛选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培育成小鼠,从个体生物学水平检测,若小鼠 , 说明PKU基因成功表达。
23. 下图1为某植物 2n=24花粉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部分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显微照片。图2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的变化。请回答:
(1)制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时,通常的流程为解离→ → →制片。
(2)图1的②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个核DNA分子,⑤细胞处于减数第 次分裂的 期。
(3)图2中AB段对应图1中的细胞 (填序号), 该时期细胞完成 ; CD段变化的原因是 。
(4)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细胞 (填序号), 图2中的
8段。
24. 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果蝇基因组需要研究 条染色体,雄果蝇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在 (填“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后期可能含有两条 Y染色体,该细胞的名称为 。
(2)研究人员用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F₁均为野生型,F₂野生型与亮红眼的比为3:1, 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 说明亮红眼是一种位于染色体上的 突变。
(3)红眼突变型果蝇还有朱红眼、朱砂眼和猩红眼等类型,朱红眼(a)、朱砂眼
(b)和猩红眼(d),三个基因分别位于Ⅱ号、X和Ⅲ号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或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关系,以4种突变型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根据亮红眼与朱红眼果蝇杂交, F₂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接近于9:7,可知控制果蝇亮红眼与朱红眼的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 定律。
②亮红眼与朱砂眼果蝇杂交,F₁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③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杂交,F₁、F₂中没有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亮红眼基因与猩红眼基因是 (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9
试题解析
1. D
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它们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提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的基本结构;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宏观水平进入到了微观的细胞水平。但他们没有分离出细胞和进一步完善细胞学说。
是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得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分离出细胞,A错误; 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由魏尔肖完善了细胞学说,B错误;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达到了细胞水平,并没有达到分子水平,C错误;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体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使动物和植物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联系起来, D正确。
熟悉细胞学说的创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2. A
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 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 自由水对于物质运输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代谢越旺盛, 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大,抗逆性越差。
A、小麦种子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淀粉,A错误;
B、蛋白质合成时 mRNA 是模板,tRNA 能识别密码子并携带氨基酸,rRNA 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正确;
C、与干燥种子相比,萌发的种子细胞代谢旺盛, 自由水含量多,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大,C正确;
D、淀粉的初步水解产物麦芽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后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
3. B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科学史的相关知识,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A、最早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是虎克,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
B、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提取出脲酶,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B正确;
C、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后,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清晰看到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C错误;
D、斯帕兰札尼用将肉块放在金属笼子中让鹰吞下,取出后肉块消失,证明存在化学性消化,D错误。
10杂交后代
亮红眼×朱红眼♀
亮红眼子×朱砂眼♀
亮红眼×猩红眼♀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F₁
57♂:66♀
0
77♀
63
0
114:110♀
F₂
116♂:118♀
90♂: 92♀
75♂: 79♀
110♂:109♀
0
227♂:272♀
4. A
题图分析,①指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间隙,②指线粒体内膜,③指线粒体基质,④指线粒体外膜。线粒体DNA分布于线粒体基质中,因此将正常线粒体各部分分离后,含有线粒体 DNA的是③线粒体基质。
A、①指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间隙,不进行有氧呼吸,②指线粒体内膜,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据此可推测,①中蛋白质含量没有②上丰富,A正确;
B、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存在于线粒体基质③中,线粒体DNA是裸露的,没有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B错误;
C、④是线粒体外膜,与有氧呼吸无关,因而其上不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错误;
D、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真核细胞的“动力车间”,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线粒体,其能量供应来自细胞质基质,D错误。
5. D
原核细胞和部分真核细胞不含细胞核;植物细胞、大多数原核细胞和真菌具有细胞壁;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不含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A、不具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 正确;
B、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所以2号装片中的细胞可能来自于植物组织,B正确;
C、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液染色才能看的见,能观察到有细胞核,说明是真核细胞,未观察到线粒体,可能是未染色,也可能是不含线粒体,C正确;
D、含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表皮细胞,所以4号装片中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D错误。
6. D
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主动运输方式,②表示协助扩散方式,③表示自由扩散方式。a代表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c代表蛋白质(载体蛋白)。
A、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图示方式①为主动运输,A错误;
B、人体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以自由扩散的方式排出,②为协助扩散,B错误;
C、洋葱根尖细胞膜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a的参与, C错误;
11D、淋巴细胞中的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是胞吐,因此抗体分泌出细胞的同时会使浆细胞膜成分更新,D正确。
7. A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用¹⁴C-葡萄糖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¹⁴C-葡萄糖被肝细胞吸收后可参与有氧呼吸过程,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¹⁴C-丙酮酸和少量的[H],之后¹⁴C-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¹⁴CO₂和[H], 因此可在线粒体等结构中检测到放射性,A正确;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可进入细胞内参与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的[H],B错误;对于微生物而言,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都可叫做酒精发酵,C错误;人体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人体在无氧环境中不能生存,所以不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D错误。
8. C
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精原细胞中,由于 DNA 的半保留复制,每个 DNA均为一条链被标记, 另一条链未被标记。
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一条含³H,一条不含,随后它们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所以最终形成的精子中可能有1条含³H的Y染色体,也可能有一条不含³H的Y染色体,A正确;
B、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精原细胞中,每个DNA均为一条链被标记,另一条链未被标记。精原细胞经过间期DNA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含³H的染色体共有 40条,B正确;
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但由于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DNA只有一条链含³H,所以即便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也只有一条X染色体含³H,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细胞均含20条含³H的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40条染色体,其中有20条含 ³H的染色体。20条只含³H的染色体,随机分向细胞两极,一个精细胞可能获得0~20 条含³H的染色体,D正确。
9. C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12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泡菜的制作原理 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A、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A错误;
B、果酒制作过程中需用酵母菌,前期需通入氧气,后期保持无氧环境进行发酵产生酒精,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整个过程中都要持续通入氧气,B 错误;
C、不同的微生物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不同,如酵母菌温度为18-30℃,醋酸菌为30-35℃, 细菌中性偏碱, 霉菌偏酸, C正确;
D、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开盖放气会影响乳酸菌发酵,因此不能开盖放气,D错误。
10. B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操作分为消毒合灭菌,其中消毒只是杀死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而杀菌是杀死所有微生物,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灼烧灭菌。
A、在防止杂菌污染,研究和应用微生物时应进行消毒和灭菌,实验室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A正确;
B、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即外焰部位灼烧灭菌,B错误;
C、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 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C正确;
D、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干热灭菌,D正确。
11. A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抗枯萎病新品种的培育过程,其中①为质粒,②为目的基因,③为基因表达载体,④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⑤为抗枯萎病新品种的幼苗。
A、图中①是质粒,②是目的基因,③为基因表达载体,A错误;
B、④是重组细胞,由④培育至⑤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13
C、花粉是生殖细胞,只含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可能不含抗病基因,C正确;
D、⑤幼苗中检测到抗枯萎病基因标志着目的基因已经成功导入受体细胞,但这不能说明已经成功培育抗枯萎病新品种,还需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D正确。
12. B
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以及动物细胞用胰蛋白酶处理的原理都是酶的专一性;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细胞工程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即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成单个细胞,A 正确;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B错误;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紫草细胞的培养利用了细胞增殖的原理,D正确。
13. C
分析题图:10-23型脱氧核酶与靶 RNA结合并进行定点切割,切割位点在一个未配对的嘌呤核苷酸(图中R所示)和一个配对的嘧啶核苷酸(图中Y所示)之间,可能将靶RNA切割成长度不等的多个核糖核苷酸链。
A、10-23 型酶能与靶 RNA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且其组成成分中含有碱基
T,说明该酶是D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
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10-23 型酶切割的是Y与R所在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
C、10-23 型酶与靶 RNA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并发挥作用,故 10-23 型酶与靶RNA的结合伴随着氢键的形成,C正确;
D、题图所示 10-23 型酶作用模型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D错误。
14. D
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而杂合子自交后代有杂合子和纯合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一般情况下, 同种生物产生的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
A、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纯合子相交的后代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A错误;
B、F₂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
C、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
D、F₁所产生雌配子总数与雄配子总数的大小关系一般不会影响3:1的出现,D正
14
确。
15. AB
实验的对照可以是空白对照、 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等不同形式。酶的最适pH或者最适温度都需要通过预实验检测大致范围,再通过正式实验确定具体数值,而不是只通过少数几个实验数据就能得到结论的。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元素的转移途径找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关系。光合色素的分离实验原理是,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使色素扩散速度产生差异,从而分离色素。
A、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存在自身对照,即细胞质壁分离前和分离后以及分离后复原状态的对照,A错误;
B、在“用过氧化氢酶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快的实验组的pH仅代表在实验的各个pH值中,该组最接近最适pH值,但不能说明这个值就是最适pH值, B错误;
C、小鼠吸入¹⁸O₂,通过呼吸作用的多次循环,可以进入 H₂O和 CO₂中,所以其尿液中可检测到 H₂¹⁸O, 呼出的CO₂可能含有¹⁸O,C正确;
D、在“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的原理是依据溶解度差异使不同色素的扩散速度不同,若层析分离结果显示某相邻两条色素带间距很小,说明此二者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小,D正确。
故选AB。
16. ACD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
A、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因此若发现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卷心菜,A正确;
B、植物的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因此若发现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还是卷心菜,B错误;
15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同点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有中心体
低等植物有中心体,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
相同点
①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②细胞质中共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因此若发现细胞中含有纤维素,可判断该细胞来自卷心菜,C正确;
D、中心体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若发现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D正确。
故选ACD。
17. ABD
题图1分析,将菌株A 和菌株B单独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时都没有产生菌落,而将两者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时产生了菌落。图2中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形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加压力或吸力后,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几小时培养后,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没有产生菌落,说明二者混合后能生长菌落不是互相提供物质的结果,可能是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
A、培养基配制好应先灭菌,然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A错误;
B、若菌株A、B相互为对方提供了必需的代谢物,那么实验二中培养液(其中包含两种菌株的代谢物质)可以通过过滤器自由流通,那么 A、B菌株可以利用对方提供的必须代谢物繁殖,经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应该有菌落产生,与题图不符,因此实验二证明菌株A、B混合培养有菌落出现的原因不是相互为对方提供了必需的代谢物的结果,B错误;
C、实验一中A、B菌株之间可以相互接触,就产生了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繁殖的菌株,实验二中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无相应菌株产生,说明菌株A、B可能通过接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导致产生了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繁殖的新菌株,C正确;
D、细菌需要在中性偏碱性的环境中生长, 因此,培养菌株A、B的培养基一般需将pH 调至中性、微碱性,D错误。
故选 ABD。
18. C
DNA 的复制特征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A、图示为真核生物核DNA复制过程,核中DNA复制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复制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A 正确;
B、图1中复制泡的大小不同,说明不同起点起始复制的时间不同,多起点复制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部位的复制,大大提高了 DNA 复制的效率,B正确;
C、DNA边解旋边复制,据图2可知, 子链复制方向为5'→3', C错误;
16D、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和T配对,形成两个氢键,G和C配对时,形成三个氢键,复制过程中解旋时需要破坏氢键,DNA 中 G≡C含量越高,含有的氢键越多,氢键断裂消耗的能量越多,D正确。
19. ABC
由题意知, A⁺AB 、A⁺aB 为红色, AAB 、AaB 为黄色, aaB 为棕色, bb为黑色, 红色果蝇 (A⁺AB 、A⁺aB )与黑色果蝇 ( bb为黑色)杂交, F₁中红色(A⁺AB 、A⁺aB ): 棕色(aaB 为棕色)=2: l, 说明亲本都含有a基因、 雄蝇不含有b基因, 因此亲本基因型是雄蝇为A⁺aBB, 雌蝇为A⁺abb。
A、F₁中红色(A⁺AB 、A⁺aB ):棕色(aaB 为棕色)=2:1, 说明亲本都含有a基因、雄蝇不含有b基因, 因此亲本基因型是雄蝇为A⁺aBB,雌蝇为A⁺abb,F₁中棕色基因型为aaBb, 相互交配, 后代基因型为1/4aaBB、 1/2aaBb、 1/4aabb, 棕色个体的概率为3/4,A 正确;
BC、 由于A⁺、A、 a位于2号染色体上, 如果B、 b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即两对等位基因连锁,F₁中红色雄蝇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 ab=l: l或aB: A⁺b=l: l, F₁中棕色雌蝇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 aB: ab=l: l,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aBB: A⁺aBb: aaBb: aabb=l: l:1: 1, 分别表现为红色、 红色、棕色、 黑色, 红色: 棕色: 黑色=2: 1: 1或A⁺aBb: aaB : A⁺bb=1: 2: 1, 分别表现为红色、 棕色、 黑色, BC正确;
D、子一代中红色雄性萤火虫的基因型是 A⁺aBb,多只棕色雌性萤火虫的基因型是aaBb,如果B、b不在2号染色体上, 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A⁺a: laa)(3B : 1bb) =3A⁺aB : 1A⁺abb: 3aaB : laabb, 分别表现为红色、 黑色、 棕色、黑色, 红色: 棕色: 黑色=3: 3: 2, D错误。
故选 ABC。
20. 基因突变 不定向性 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糖蛋白(或蛋白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RNA 逆转录 防卫(和监控、清除) 先上升后降低
1、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监控、清除。
2、基因突变的特点:不定向性、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
3、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精准改变目标DNA序列的技术,其原理是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1)CCR5基因的 32个碱基缺失属于碱基对的缺失,称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在自然界中CCR5基因可能存在多种突变类型; 由于一种氨基酸
17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所以发生基因突变但是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变。
(2)T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 HIV 的识别受体,其成分是糖蛋白,HIV能够进入T细胞,这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是有限的。
(3)HIV的遗传物质是 RNA。在宿主细胞中 HIV 通过逆转录把遗传信息由 RNA传递给 DNA。
(4)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患者感染HIV后,免疫系统会行使防卫(和监控、清除)功能,感染后患者体内会先发生免疫反应,增加T细胞的数量来应对病毒,能杀死大部分病毒,但是由于HIV的寄生作用,T细胞会死亡,所以T细胞的数量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
本题考查基因编辑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艾滋病的致病原理,掌握基因突变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 (1) 大于 上升
(2) 光照强度 叶绿体 线粒体
(3)呼吸速率下降,相关酶的活性因降温而下降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在充满N₂和CO₂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光合速率:0~2h,光合速率上升;2~8h,光合速率保持相对稳定; 8~10h,光合速率急剧下降。
细胞呼吸: 0~8h, 呼吸速率逐渐升高; 8~10h, 呼吸速率保持相对稳定; 10~12h,呼吸速率有所下降。
(1)
由图可知,6~8h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容器内的O₂含量上升。
(2)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而呼吸速率未有明显变化, 因此可以排除温度变化的原因; 呼吸作用可以不断释放二氧化碳,题干中“CO₂充足”,因此二氧化碳不可能导致光合速率急速下降,因此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第10h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所以不再产生 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₂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线粒体停止ATP的合成。
(3)
由于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活性,若在其他条件和上述操作都不变的前提下,8h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会导致细胞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变慢,与此同时,与光合
18
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也会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也逐渐下降。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呼吸作用的场所、产生 ATP的场所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利用变量的方法分析光合作用强度的问题的能力。
22. 限制酶和DNA 连接酶 具有全能性 内细胞团细胞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贴壁生长 正确互换整合 正确互换整合后的染色体上只有只有neγ,无HSV-k1、 HSV-tk2,具有 G418抗性,故能在含有 G418 和DHPG的培养液中生长,错误互换整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DNA上含有ner和至少1个HSV-tk, 而HSV-kl、 HSV-tk2的产物都能把DHPG 转化成有毒物质, 故在含有 G418和 DHPG 的培养液中错误整合的细胞死亡 尿液中霉臭味显著降低
DNA 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构建重组载体时,首先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再用DNA 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形成重组载体。胚胎干细胞简称 ES 或EK 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因此获取的胚胎干细胞应取自囊胚的内细胞团。结合题图可知,正常互换后的染色体DNA上只有neγ,而无HSV-kl、HSV-tk2;错误整合时,载体的两个HSV-tk中至少会有一个与ner一起整合到染色体DNA上,故由于正确互换后的细胞染色体上有neγ,无HSV-kl、 HSV-tk2,故对 G418有抗性,可在含 G418的培养液中正常生活,而错误互换后的染色体DNA上由于含有至少1个HSV-tk,而HSV-kl、 HSV-tk2的产物都能使细胞死亡,故错误互换的细胞不能生存,据此分析。
(1)构建重组载体时,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 连接酶。实验用小鼠胚胎干细胞作为 PKU 基因的受体细胞,除了胚胎干细胞能大量增殖外,还因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2)为获得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可将小鼠囊胚中的内细胞团细胞取出,并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细胞会贴附在培养瓶的表面生长,这种现象称为贴壁生长。
(3)已知含有neγ的细胞具有G418的抗性, HSV-k1、 HSV-tk2的产物都能把DHPG转化成有毒物质而使细胞死亡,据分析可知,正确互换后的染色体上只有只有neγ,无HSV-kl、 HSV-tk2, 错误互换后的细胞中染色体DNA上含有neγ和至少1个HSV-tk, 因此,转化后的胚胎干细胞依次在含有G418及同时含有G418和DHPG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在双重选择下存活下来的是正常互换整合的胚胎干细胞,原因是正确互换后的染色体上只有只有neγ, 无HSV-kl、 HSV-tk2, 具有 G418抗性,故能在含有G418及同时含有G418和DHPG 的培养液中生长,错误互换后的细胞
19
中染色体DNA上含有neγ和至少1个HSV-kk, 而HSV-kl、 HSV-tk2的产物都能把DHPG 转化成有毒物质, 因此在含有G418和 DHPG 的培养液中死亡。
(4)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尿液中有霉臭味,将筛选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培育成小鼠,若PKU 基因成功表达,则从个体生物学水平检测,小鼠尿液中霉臭味显著降低。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明确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及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本题难点在于序列交换后细胞的筛选。
23. (1) 漂洗 染色
(2) 12 48 二 后
(3) ①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着丝粒分裂
(4) ③ BC
1、根据减数分裂过程特点可判断图1中的①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⑤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2、图2中AB段的变化是DNA复制导致的,CD段的变化是由着丝粒分类导致的。
(1)制作减数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2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含有48个核DNA分子,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3)图2中AB段DNA复制,细胞处于间期,对应图1中的细胞①,该时期细胞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从2个变成1个,故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4)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图1中的细胞③, 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 对应图2中的BC段。
24. 5 减数分裂 次级精母细胞 常 隐性 两 基因的自由组合 EeXBXᵇ 等位基因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用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F₁均为野生型,F₂野生型与亮红眼表现型之比为3:1,且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说明该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表格分析,亲本为亮红眼×朱红眼♀,F₂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在雌雄性中都接近于9:7,是9:3:3:1的变形, 说明
20
控制亮红眼和朱红眼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双显性个A E 表现为野生型,其他基因型都表现为突变型:亲本为亮红眼( C×朱砂眼♀杂交,因为朱砂眼基因(b)在X染色体上,F₁雌雄性表现型完全不同,根据子二代的分离比接近于9:7, 可推知亲本亮红眼で的基因型为eeXBY, 朱砂眼♀的基因型为EEXᵇXᵇ,F₁野生型为EeXᵇXᵇ,突变型为EeXᵇY。
(1)由于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和XY 两条性染色体,所以果蝇的基因组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雄果蝇的体细胞或精原细胞中都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经过DNA复制后,Y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点分裂时,形成两条Y染色体, 故有丝分裂后期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不一定含有 Y染色体,故减数分裂后期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2)研究人员用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 F₁均为野生型, F₂野生型与亮红眼的比为3:1,说明亮红眼为隐性性状,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即与性别无关,故说明亮红眼是一种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
(3)①根据亮红眼与朱红眼果蝇杂交,F₂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接近于9:7,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果蝇亮红眼与朱红眼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亮红眼与朱砂眼果蝇杂交,子一代雌性都为野生型,雄性均为突变型,与性别有关, 且子二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接近于 7:9, 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由题意,朱砂眼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故亮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子一代雌性是双杂合子,即F₁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BXᵇ。
③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杂交,F₁、F₂果蝇中没有出现野生型,说明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均不含有野生型基因,e基因是d的等位基因(e基因是d基因的新的突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能够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显隐性关系,能够根据后代雌雄性的表现型是否存在差异判断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
2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前模拟卷(PDF版附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无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