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共22页。

    A.34mLB.35mLC.34.5mLD.34.25mL
    2.(2分)某显微镜的目镜上标着“10×”,物镜上标着“10×”,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20倍B.10倍C.100倍D.200倍
    3.(2分)观察月季花时,正确的顺序是( )
    A.从下到上B.从内到外
    C.从整体到局部D.从微观到宏观
    4.(2分)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图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 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了
    ③玻片向左上移动了
    ④高倍镜换成了低倍镜
    A.①②B.③①C.②④D.③④
    5.(2分)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过强,可选用( )
    A.平面镜、小光圈B.凹面镜、大光圈
    C.平面镜、大光圈D.凹面镜、小光圈
    6.(2分)实验课上,小明在低倍镜下看清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后,小红将显微镜轻移至自己面前观看,她应该( )
    A.缩小光圈B.移动玻片
    C.转动反光镜D.更换高倍镜
    7.(2分)安放好显微镜后,接着进行对光,下面对光操作中不属于必须步骤的是( )
    A.更换目镜B.调节光圈
    C.转动反光镜D.转动转换器
    8.(2分)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甲、乙B.甲、丁C.乙、丙D.乙、丁
    9.(2分)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如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A.装片、目镜B.装片、装片C.目镜、目镜D.目镜、装片
    10.(2分)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放置材料前,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A.清水、清水B.清水、生理盐水
    C.生理盐水、清水D.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11.(2分)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B.器官C.组织D.系统
    12.(2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B.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
    C.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的花最漂亮?
    D.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
    13.(2分)生物绘图时,对较暗部分的绘制方法是( )
    A.用直线条涂黑B.用斜线条涂黑
    C.用细点表示D.涂阴影
    14.(2分)用洋葱鳞片叶“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B.
    C.D.
    15.(2分)某小组的同学测量了三次某叶片的周长,结果分别为19.2cm、19.3cm、19.4cm,该叶片的周长为( )
    A.19.2cmB.19.3cmC.19.4cmD.19.5cm
    16.(2分)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有气泡影响观察,为找到更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 )
    A.擦拭目镜B.移动装片
    C.转动反光镜D.调节细准焦螺旋
    17.(2分)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物像不清晰应调节( )
    A.转换器B.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D.细准焦螺旋
    18.(2分)在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哪个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 )
    A.粗准焦螺旋B.遮光器
    C.转换器D.细准焦螺旋
    19.(2分)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 )
    A.25℃和0℃B.有空气和无空气
    C.温度和水分D.有光和无光
    20.(2分)“新冠肺炎的发源地在哪?”成了很多科学家一直探究的问题。有人认为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于美国,这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环节( )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实施实验D.得出结论
    21.(2分)关于实验设计的说法:
    ①要设计对照实验;
    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③求多组的平均值,可尽量减小误差;
    ④设计重复组或减少实验对象数量,可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
    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2分)在生物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B.使用刀片时,不能用手触摸刀口,但刀口可以向着他人
    C.实验结束后,废弃的药品随意倒入水槽或垃圾桶内
    D.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23.(2分)如图中,测量方式正确的是( )
    A.B.
    C.D.
    24.(2分)在单筒光学显微镜中,物镜和通光孔的作用分别是( )
    A.放大物像、调节光线强弱
    B.放大物像、透过光线
    C.调节清晰度、反射光线
    D.调节光线强度、调节清晰度
    25.(2分)测量一片树叶的表面积时,可以将这片树叶放在哪里进行测量( )
    A.装有液体的烧杯中,浸没在液体中
    B.有均匀方格子的纸上
    C.秤盘上称
    D.前三种方法均可
    26.(2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 )
    ①提出问题②制订计划③作出假设④表达与交流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③⑤②④⑥B.①③②⑤⑥④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②③
    27.(2分)医院的化验员用患者的血液制成玻片标本,这种标本属于( )
    A.涂片B.压片C.切片D.装片
    28.(2分)以下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①清洁载玻片和盖玻片;②盖上盖玻片;③将材料展平;⑤滴清水;⑥染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③⑤①⑥C.①④⑤③②⑥D.①⑤④③②⑥
    29.(2分)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B.
    C.D.
    30.(2分)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二、简答题(共40分)本卷非选择题必须用0.5c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31.(12分)下面表示四名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方法。试回答:
    (1)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2)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 和 。
    (3)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的 相平。
    32.(14分)光学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和研究生物体细微结构的一种重要仪器。下面是与显微镜构造和使用相关的问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上表为3台显微镜不同的镜头组合。为了方便寻找某一目标细胞,需要尽可能观察到数目更多的细胞 。
    (2)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 (填字母)。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易于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物镜
    D.易于染色
    (3)如图,要将视野中所示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移动装片。
    (4)在载玻片上写上一个小写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
    (5)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要略微转动 。
    (6)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0× ,看到的细胞数量变 。
    33.(14分)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10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10只蚂蚁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①: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 。
    预测②: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用10只蚂蚁而不是1只蚂蚁的目的是 。
    (5)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本实验设计中,该同学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和 。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十二中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0分)本卷有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将正确答案涂黑。
    1.(2分)如图,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时,水的凹面最低刻度为34mL,水的体积应为( )
    A.34mLB.35mLC.34.5mLD.34.25mL
    【答案】A
    【分析】(1)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刻度相垂直,以液面最凹处所对体积为准。
    (2)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
    【解答】解: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观察刻度时,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读数会偏高或偏低,水的体积应为34 。
    故选:A。
    2.(2分)某显微镜的目镜上标着“10×”,物镜上标着“10×”,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20倍B.10倍C.100倍D.200倍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解答即可。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某显微镜的目镜上标着“10×”,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
    故选:C。
    3.(2分)观察月季花时,正确的顺序是( )
    A.从下到上B.从内到外
    C.从整体到局部D.从微观到宏观
    【答案】C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和雄蕊(花药、花丝)组成。
    【解答】解:在观察月季花的结构过程中,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下萼片、雄蕊和雌蕊。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2分)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图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 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了
    ③玻片向左上移动了
    ④高倍镜换成了低倍镜
    A.①②B.③①C.②④D.③④
    【答案】B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如图所示:A图在视野的左上方,且A图比B图物像小,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图中A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所以要移到中央;③正确;
    B的图像比A的图像大,是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故选:B。
    5.(2分)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过强,可选用( )
    A.平面镜、小光圈B.凹面镜、大光圈
    C.平面镜、大光圈D.凹面镜、小光圈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中视野中光线强弱的调节作用.
    【解答】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用大光圈;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可以使视野变亮,使其变弱应用小光圈。
    故选:A。
    6.(2分)实验课上,小明在低倍镜下看清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后,小红将显微镜轻移至自己面前观看,她应该( )
    A.缩小光圈B.移动玻片
    C.转动反光镜D.更换高倍镜
    【答案】C
    【分析】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光圈和反光镜。当光线较强时,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在显微镜对光时。所以实验课上,小红将显微镜轻移至自己面前观看,说明对光的光线角度改变。此时,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2分)安放好显微镜后,接着进行对光,下面对光操作中不属于必须步骤的是( )
    A.更换目镜B.调节光圈
    C.转动反光镜D.转动转换器
    【答案】A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解答】解: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步骤如下: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使视野均匀白亮。
    故选:A。
    8.(2分)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甲、乙B.甲、丁C.乙、丙D.乙、丁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以及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解答即可.
    【解答】解:甲和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和丁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亮度越暗,但看到的数目较少,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多.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甲,这样甲和丁镜头组合放大的倍数是50倍,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故选:B。
    9.(2分)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如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A.装片、目镜B.装片、装片C.目镜、目镜D.目镜、装片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解答】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目镜,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不动就不在目镜,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污物移动;污物不动,污物移动在目镜上,在物镜上。
    故选:A。
    10.(2分)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放置材料前,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A.清水、清水B.清水、生理盐水
    C.生理盐水、清水D.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答案】B
    【分析】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同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原形.
    【解答】解: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吸水也不会胀破;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和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
    故选:B。
    11.(2分)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B.器官C.组织D.系统
    【答案】A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答】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无论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
    故选:A。
    12.(2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B.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
    C.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的花最漂亮?
    D.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解答】解:A、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是研究鼠妇生活行为;
    B、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因为对于研究蚯蚓的呼吸;
    C、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的花最漂亮,没有科学研究价值;
    D、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是研究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故选:C。
    13.(2分)生物绘图时,对较暗部分的绘制方法是( )
    A.用直线条涂黑B.用斜线条涂黑
    C.用细点表示D.涂阴影
    【答案】C
    【分析】根据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分析.
    【解答】解: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
    (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
    (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据此分析解答此题。
    根据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知:图中的阴影部分要点细点来表示。
    故选:C。
    14.(2分)用洋葱鳞片叶“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B.
    C.D.
    【答案】C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展、盖、染。
    【解答】解:由于细胞核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在用洋葱鳞片叶“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图中视野A为血细胞、D为叶表皮的气孔。
    故选:C。
    15.(2分)某小组的同学测量了三次某叶片的周长,结果分别为19.2cm、19.3cm、19.4cm,该叶片的周长为( )
    A.19.2cmB.19.3cmC.19.4cmD.19.5cm
    【答案】B
    【分析】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要计算其平均值。
    【解答】解: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数值分别为19.2cm、19.4cm。
    故选:B。
    16.(2分)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有气泡影响观察,为找到更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 )
    A.擦拭目镜B.移动装片
    C.转动反光镜D.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B
    【分析】使用显微镜时,可以通过使用较大光圈来增加视野的亮度;对光和观察时都要两眼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以备绘图;调焦时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应转动玻片标本来移动物像使之到达视野中央。
    【解答】解:A、擦拭目镜只能使除去目镜上灰尘,气泡在玻片标本上;
    B、移动装片可把气泡移出视野外,B正确;
    C、转动反光镜只以改变光线的强弱,C错误;
    D、调节细准焦螺旋只能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D错误。
    故选:B。
    17.(2分)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物像不清晰应调节( )
    A.转换器B.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D.细准焦螺旋
    【答案】D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显微镜各部件的作用。
    【解答】解:A、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调节转换器可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B、遮光器在载物台下紧靠载物台,调节光线强弱;
    C、粗准焦螺旋转动时,C错误;
    D、细准焦螺旋转动时,用粗准焦螺找到物像后,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D正确。
    故选:D。
    18.(2分)在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哪个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 )
    A.粗准焦螺旋B.遮光器
    C.转换器D.细准焦螺旋
    【答案】A
    【分析】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解答】解:A、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
    B、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B错误;
    C、转换器上有放大倍数大小不一的物镜。C错误;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D错误;
    故选:A。
    19.(2分)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 )
    A.25℃和0℃B.有空气和无空气
    C.温度和水分D.有光和无光
    【答案】C
    【分析】探究实验要设置唯一变量,其他影响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这样可以确定实验结果是否由设置的唯一的变量影响引起。
    【解答】解:唯一变量是指影响实验的某一个方面的因素,如水分的有无、空气的有无、湿润与干燥等等。
    故选:C。
    20.(2分)“新冠肺炎的发源地在哪?”成了很多科学家一直探究的问题。有人认为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于美国,这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环节( )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实施实验D.得出结论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法步骤等)、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其中作出假设是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所以有人认为疫情最早爆发于武汉;也有人认为病毒应该起源于美国。
    故选:B。
    21.(2分)关于实验设计的说法:
    ①要设计对照实验;
    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③求多组的平均值,可尽量减小误差;
    ④设计重复组或减少实验对象数量,可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
    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一般地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解答】解:①如果需要研究一个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则只需设置一个对照组;
    ②一般来说,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
    ③为尽量减小误差,设计重复实验,正确;
    ④实验材料要足够,否则太少会有偶然性。
    故选:A。
    22.(2分)在生物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B.使用刀片时,不能用手触摸刀口,但刀口可以向着他人
    C.实验结束后,废弃的药品随意倒入水槽或垃圾桶内
    D.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答案】A
    【分析】掌握好探究活动中所用器械的用法和注意事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否则易将酒精洒出。加热完毕或要添加酒精需熄灭灯焰时,如果是玻璃灯帽,放走酒精蒸汽,免得冷却后盖内造成负压使盖打不开,则不用盖两次。决不允许用嘴吹灭
    B、不要用手触摸刀口,刀口也不要向着他人
    C、实验结束后。对使用完的废气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防止污染环境。C错误
    D、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不能用手直接拿,D错误
    故选:A。
    23.(2分)如图中,测量方式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及其常用仪器正确操作方法。
    【解答】解: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要放正。如果刻度尺较厚。测量时,有刻度的位置终。
    故选:B。
    24.(2分)在单筒光学显微镜中,物镜和通光孔的作用分别是( )
    A.放大物像、调节光线强弱
    B.放大物像、透过光线
    C.调节清晰度、反射光线
    D.调节光线强度、调节清晰度
    【答案】B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显微镜各部件的作用.
    【解答】解: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
    通光孔:在载物台的中央,是光线通过的通道。
    故选:B。
    25.(2分)测量一片树叶的表面积时,可以将这片树叶放在哪里进行测量( )
    A.装有液体的烧杯中,浸没在液体中
    B.有均匀方格子的纸上
    C.秤盘上称
    D.前三种方法均可
    【答案】B
    【分析】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秤盘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方格纸可估算表面积.
    【解答】解:测量一片树叶的表面积时,可以将这片树叶放在方格纸上,不过半的忽略,再乘以格的数量。
    故选:B。
    26.(2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 )
    ①提出问题②制订计划③作出假设④表达与交流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③⑤②④⑥B.①③②⑤⑥④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②③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包括选择材料。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因此,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作出假设、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
    故选:B。
    27.(2分)医院的化验员用患者的血液制成玻片标本,这种标本属于( )
    A.涂片B.压片C.切片D.装片
    【答案】A
    【分析】(1)玻片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临时装片和永久装片,临时玻片只能临时观察使用的玻片,不能长久保存;永久装片能较较长时间保存的玻片。
    (2)玻片标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
    【解答】解: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进行化验观察。
    故选:A。
    28.(2分)以下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①清洁载玻片和盖玻片;②盖上盖玻片;③将材料展平;⑤滴清水;⑥染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③⑤①⑥C.①④⑤③②⑥D.①⑤④③②⑥
    【答案】D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解答】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所以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①清洁载玻片和盖玻片,⑤滴清水,③将材料展平,⑥染色。
    故选:D。
    29.(2分)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B.
    C.D.
    【答案】D
    【分析】一般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由于进光量减少,因此视野变暗。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视野就越小,视野也越暗,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而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小,视野最亮。
    故选:D。
    30.(2分)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实验设计原则。关键是控制单一实验变量。
    【解答】解: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故选:B。
    二、简答题(共40分)本卷非选择题必须用0.5c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31.(12分)下面表示四名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方法。试回答:
    (1)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 D (填字母)。
    (2)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全部浸入 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 容器底 和 容器壁 。
    (3)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取出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的 下表面 相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考查了对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的认识。
    【解答】解:(1)、(2),温度计不能触及容器壁和容器底,温度计要竖直,故操作正确的是D。
    故答案为:
    (1)D
    (2)全部浸入;容器底
    (3)取出;下表面
    32.(14分)光学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和研究生物体细微结构的一种重要仪器。下面是与显微镜构造和使用相关的问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上表为3台显微镜不同的镜头组合。为了方便寻找某一目标细胞,需要尽可能观察到数目更多的细胞 2 。
    (2)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 B (填字母)。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易于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物镜
    D.易于染色
    (3)如图,要将视野中所示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左 移动装片。
    (4)在载玻片上写上一个小写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q 。
    (5)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要略微转动 细准焦螺旋 。
    (6)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0× 暗 ,看到的细胞数量变 少 。
    【答案】(1)2。
    (2)B。
    (3)左。
    (4)q。
    (5)细准焦螺旋。
    (6)暗;少。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解答】解:(1)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2号:10×10=100(倍)。放大倍数最小的是2号显微镜。
    (2)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样反射的光线才能透过生物材料进入人的视野,光线不能透过生物材料,看不清物像。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图示中的物像偏左,物像会向右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左右相反,在载玻片上写上一个小写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
    (5)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只是转动转换器,视野中的光将会变暗。
    故答案为:
    (1)4。
    (2)B。
    (3)左。
    (4)q。
    (5)细准焦螺旋。
    (6)暗;少。
    33.(14分)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10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10只蚂蚁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糖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①: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 蚂蚁喜欢甜食 。
    预测②: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蚂蚁喜欢甜食 。
    (4)本实验设计用10只蚂蚁而不是1只蚂蚁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
    (5)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本实验设计中,该同学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实验法 和 观察法 。
    【答案】(1)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
    (2)糖;
    (3)①蚂蚁喜欢甜食;②蚂蚁喜欢甜食;
    (4)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5)实验法;观察法。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1)科学探究的三个要素依次是明确的目标、实验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所以
    (2)该实验研究蚂蚁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3)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说明蚂蚁不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
    (4)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
    (5)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本实验设计中。
    故答案为:
    (1)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
    (2)糖;
    (3)①蚂蚁喜欢甜食;②蚂蚁喜欢甜食;
    (4)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5)实验法;观察法。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1

    40×
    2
    10×
    10×
    3
    15×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订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1

    40×
    2
    10×
    10×
    3
    15×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关胶滴管的说法,正的, 骨组、血液等都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俗话说民以食天”, 绿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关于生物圈叙述,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