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数学模型-----半角模型含解析答案
展开1.如图1,在菱形ABCD中,AC=2,BD=2,AC,BD相交于点O.
(1)求边AB的长;
(2)求∠BAC的度数;
(3)如图2,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60°角的顶点放在菱形ABCD的顶点A处,绕点A左右旋转,其中三角板60°角的两边分别与边BC,CD相交于点E,F,连接EF.判断△AEF是哪一种特殊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AB上(均不与顶点重合),且∠BCD=120°,∠ECF=60°.
(1)如图1,若AB=AD,求证:;
(2)如图2,若AB=2AD,过点C作CM⊥AB于点M,求证:①AC⊥BC;②AE=2FM;
(3)如图3,若AB=3AD,试探究线段CE与线段CF的数量关系.
3.在等腰中,CA=CB,点D,E在射线AB上,不与A,B重合(D在E的左边),且∠DCE=∠ACB.
(1)如图1,若∠ACB=90°,将沿CD翻折,点A与M重合,求证:;
(2)如图2,若∠ACB=120°,且以AD、DE、EB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的值;
(3)∠ACB=120°,点D在射线AB上运动,AC=3,则AD的取值范围为 .
4.思维探索:
在正方形ABCD中,AB=4,∠EAF的两边分别交射线CB,DC于点E,F,∠EAF=45°.
(1)如图1,当点E,F分别在线段BC,CD上时,△CEF的周长是 ;
(2)如图2,当点E,F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上,CF=2时,求△CEF的周长;
拓展提升:
如图3,在Rt△ABC中,∠ACB=90°,CA=CB,过点B作BD⊥BC,连接AD,在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EDA=30°,连接AE,当BD=2,∠EAD=45°时,请直接写出线段CE的长度.
5.(1)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FAG=45°,请直接写出 DG,BF 与FG 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2)如图,在 Rt△ABC 中,∠BAC=90°,AB=AC,E,F 分别是 BC 上两点,∠EAF=45°,
①写出 BE,CF,E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②若将(2)中的△AEF 绕点 A 旋转至如图所示的位置,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若不成立,直接写出新的结论 ,无需证明.
(3)如图,△AEF 中∠EAF=45°,AG⊥EF 于 G,且GF=2,GE=3,则 = .
6.(1)问题背景: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再证明,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 ;
(2)探索延伸:
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 仍然成立(填“是”或“否”);
(3)结论应用:
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45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同时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地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
(4)能力提高:
如图4,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点M,N在边BC上,且∠MAN=45°.若BM=1,CN=3,则MN的长为 .
评卷人
得分
一、解答题
参考答案:
1.(1)2;(2) ;(3)见详解
【分析】(1)由菱形的性质得出OA=1,OB=,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答案;
(2)得出△AB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
(3)由△ABC和△ACD是等边三角形,利用ASA可证得△ABE≌△ACF;可得AE=AF,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出即可.
【详解】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
∴△AOB为直角三角形,且.
∴;
(2)∵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
由(1)得:AB=AC=BC=2,
∴△ABC为等边三角形,
∠BAC=60°;
(3)△AEF是等边三角形,
∵由(1)知,菱形ABCD的边长是2,AC=2,
∴△ABC和△ACD是等边三角形,
∴∠BAC=∠BAE+∠CAE=60°,
∵∠EAF=∠CAF+∠CAE=60°,
∴∠BAE=∠CAF,
在△ABE和△ACF中,
∴△ABE≌△ACF(ASA),
∴AE=AF,
∵∠EAF=60°,
∴△AEF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图形的旋转.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
2.(1)证明见解析;(2)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分析】(1)先根据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可得,最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2)①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证;
②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角的和差可得,从而可得,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由此即可得证;
(3)如图(见解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从而可得,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可得,最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又,即,
,
在和中,,
;
(2)①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
,
,即,
在中,,
是直角三角形,且,
即;
②,
,
在中,,即,
,
,
,
,
,
,
在和中,,
,
,
即;
(3),证明如下:
如图,在AB上取一点G,使得,连接CG,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
,
,即,
点G一定在点F的左侧,
,
,
在和中,,
,
,
即.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3),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3.(1)证明见解析;(2)或2;(3).
【分析】(1)先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再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2)如图(见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从而可得,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分和两种情况,分别利用余弦三角函数即可得;
(3)先判断出AD取得最大值时点D的位置,再利用余弦三角函数求解即可得.
【详解】(1)由翻折的性质得:,
,
,
,
,,
,
在和中,,
;
(2)如图,将沿CD翻折,点A与F重合,连接EF,
,
,
由翻折的性质得:,
同(1)的方法可证:,
,
,
以AD、DE、EB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以DF、DE、EF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是直角三角形,
因此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时,
在中,,
则,
②当时,
在中,,
则,
即,
综上,的值为或2;
(3),
,
如图,当点D在射线AB上运动至的位置时,
在中,,即,
解得,
,
,
,
,
,
,
要使点E在射线AB上,且点D在E的左边,则,
即AD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余弦三角函数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3),正确判断出AD取得最大值时点D的位置是解题关键.
4.思维探索:(1)8;(2)12;拓展提升:CE=﹣1.
【分析】思维探索:(1)利用旋转的性质,证明△AGE≌△AFE即可;
(2)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到AD,交CD于点G,证明△AEF≌△AGF即可求得EF=DF﹣BE;
拓展提升:如图3,过A作AG⊥BD交BD的延长线于G,推出四边形ACBG是矩形,得到矩形ACBG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C=AG,∠CAG=90°,在BG上截取GF=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AF,∠EAC=∠FAG,∠ADF=∠ADE=30°,解直角三角形得到DE=DF=4,BE=2,设CE=x,则GF=CE=x,BC=BG=2﹣x,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思维探索:
(1)如图1,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GB=DF,AF=AG,∠BAG=∠DAF,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BAD=90°,
∵∠EAF=45°,
∴∠BAE+∠DAF=45°,
∴∠BAG+∠BAE=45°=∠EAF,
在△AGE和△AFE中
∴△AGE≌△AFE(SAS),
∴GE=EF,
∵GE=GB+BE=BE+DF,
∴EF=BE+DF,
∴△CEF的周长=CE+CF+EF=CE+BE+DF+CF=BC+CD=8,
故答案为:8;
(2)如,2,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到AD,交CD于点G,
同(1)可证得△AEF≌△AGF,
∴EF=GF,且DG=BE,
∴EF=DF﹣DG=DF﹣BE,
∴△CEF的周长=CE+CF+EF=CE+CF+DF﹣BE=BC+DF+CF=4+4+2+2=12;
拓展提升:如图3,过A作AG⊥BD交BD的延长线于G,
∵BD⊥BC,∠ACB=90°,
∴∠ACB=∠CBG=∠G=90°,
∴四边形ACBG是矩形,
∵AC=BC,
∴矩形ACBG是正方形,
∴AC=AG,∠CAG=90°,
在BG上截取GF=CE,
∴△AEC≌△AGF(SAS),
∴AE=AF,∠EAC=∠FAG,
∵∠EAD=∠BAC=∠GAB=45°,
∴∠DAF=∠DAE=45°,
∵AD=AD,
∴△ADE≌△ADF(SAS),
∴∠ADF=∠ADE=30°,
∴∠BDE=60°,
∵∠DBE=90°,BD=2,
∴DE=DF=4,BE=2,
设CE=x,则GF=CE=x,BC=BG=2﹣x,
∴DG=2+2﹣x,
∴DG﹣FG=DF,
即2+2﹣x﹣x=4,
∴x=﹣1,
∴CE=﹣1.
【点睛】本题以正方形为背景,结合旋转,三角形全等,解直角三角形进行综合性考查,熟知常见的全等模型,旋转性质,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正方形,矩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1)FG=BF+DG;(2)①EF2=BE2+FC2,理由见解析;②仍然成立;(3)15
【分析】(1)把△AG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BP,可使AD与AB重合,再证明△AFG≌△AFP进而得到PF=FG,即可得FG=BF+DG;
(2)①根据△AF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GB,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CF≌△ABG得到BG=FC,AG=AF,∠C=∠ABG,∠FAC=∠GAB,根据Rt△ABC中的AB=AC得到∠GBE=90°,所以GB2+BE2=GE2,证△AGE≌△AFE,利用EF=EG得到EF2=BE2+FC2;
②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得AB与AD重合,点E的对应点是G,同上的方法证得GC2+CF2=FG2,再设法利用SAS证得△AFG≌△AFE即可求解;
(3)将△AEG沿AE对折成△AEB,将△AFG沿AF对折成△AFD,延长BE、DF相交于C,构成正方形ABCD,在Rt△EF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正方形的边长,即可求得AG的长,从而求得答案.
【详解】(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AD,∠ADC=∠ABC=90°,
∴把△AG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BP,使AD与AB重合,
∴∠BAP=∠DAG,AP= AG,
∵∠BAD=90°,∠FAG=45°,
∴∠BAF+∠DAG=45°,
∴∠PAF=∠FAG=45°,
∵∠ADC=∠ABC=90°,
∴∠FBP=180°,点F、B、P共线,
在△AFG和△AFP中,
,
∴△AFG≌△AFP(SAS),
∴PF=FG,
即:FG=BF+DG;
(2)①FC2+BE2=EF2,证明如下:
∵AB=AC,∠BAC=90°,
∴∠C=∠ABC=45°,
将△AF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GB,
∴△ACF≌△ABG,
∴BG=FC,AG=AF,∠C=∠ABG=45°,∠FAC=∠GAB,
∴∠GBE=∠ABG +∠ABC =90°,
∴GB2+BE2=GE2,
又∵∠EAF=45°,
∴∠BAE+∠FAC=45°,
∴∠GAB+∠BAE=45°,
即∠GAE=45°,
在△AGE和△AFE中,
,
∴△AGE≌△AFE(SAS),
∴GE=EF,
∴FC2+BE2=EF2;
②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得AB与AD重合,点E的对应点为点G,
∴△ACG≌△ABE,
∴CG=BE,AG=AE,∠ACG=∠ABE=45°,∠BAE=∠CAG,
∴∠GCB=∠ACB +∠ACG =90°,即∠GCF=90°,
∴GC2+CF2=FG2,
∵∠BAE+∠EAC=∠BAC=90°,
∴∠CAG+∠EAC=90°,
又∵∠EAF=45°,
∴∠GAF=90°-∠EAF=45°,
∴∠GAF=∠EAF=45°,
在△AFG和△AFE中,
,
∴△AFG≌△AFE(SAS),
∴GF=EF,
∴FC2+BE2=EF2;
(3)将△AEG沿AE对折成△AEB,将△AFG沿AF对折成△AFD,延长BE、DF相交于C,
∴△AEG△AEB,△AFG△AFD,
∴AB=AG=AD,BE=EG=3,DF=FG=2,∠EAG=∠EAB,∠FAG=∠FAD,∠B=∠D=90°,
∵∠EAF=45°,
∴∠EAB+∠FAD=∠EAG+∠FAG=∠EAF=45°,
∴∠BAD=90°,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设AG =,则AB=BC=CD=,
在Rt△EFC中,EF=3+2=5,EC=BC-BE=,FC=CD-DF=,
∴,
故,
解得:(舍去),,
∴AG=6,
∴.
故答案为:1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同时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知识的迁移能力,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6.(1);(2)是;(3)210海里;(4)
【分析】(1)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再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等量代换即可得;
(2)如图(见解析),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再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等量代换即可得;
(3)先根据方位角的定义、角的和差分别求出,从而可得,再根据航行速度与时间分别求出海里,海里,然后利用题(2)的结论即可得;
(4)过点C作CE⊥BC,垂足为点C,截取CE,使CE=BM.连接AE、EN,根据(2)中的结论计算即可.
【详解】(1)在和中,
,
即
在和中,
故答案为:;
(2)是,证明如下:
如图,延长CD至点M,使得
,
在和中,
,即
在和中,
故答案为:是;
(3)如图,延长AE、BF,相交于点C,连接EF,过点B作轴于点N
由题意得:
,
舰艇甲从A处向正东方向以45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2小时至E处
轴,(海里)
舰艇乙从B处沿北偏东的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2小时至F处
,(海里)
则由(2)的结论可得:(海里)
故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为210海里;
(4)过点C作CE⊥BC,垂足为点C,截取CE,使CE=BM.连接AE、EN,
由(2)可知,CE=BM=1, NE=MN,
NE=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题目的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答时,注意类比思想的应用.
中考数学半角模型--正方形中的角含半角(90°含 45°)问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半角模型--正方形中的角含半角(90°含 45°)问题(含答案),共13页。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数学模型-线段求最值模型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数学模型-线段求最值模型含解析答案,共8页。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数学模型-----手拉手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数学模型-----手拉手含解析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发现问题】,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