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材料题,民族交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材料题
26.【答案】(16分)
(1)制度:西周:分封制;汉朝: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郡国并行制)。(答对西周与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各2分,共4分)
(2)宋朝:①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②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
元朝: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中央集权;②巩固国家统一。(指出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举措,一点2分,两点4分;指出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举措2分;积极作用任答一点计2分,合计8分)
趋势:①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②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趋势任答一点计2分,答两点计4分,合计4分。)
27.【答案】(16分)
(1)变化:①由人口稀少、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②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③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原因: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变化一点计2分,任答两点计4分;原因一点计2分,任答三点计6分,合计10分)
(2)特点:①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②贸易范围较广;③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特点一点计2分,任答三点计6分,合计6分)
28(1)图1为南北朝形势图,图2为战国形势图,图3为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2)趋势一民族交融趋势加强说明:春秋时期戎狄蛮夷在与中原各国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他们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南北朝时期,北方内迁民族学习汉族典章制度,接受儒家文化,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宋金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
趋势二经济重心南移说明:战国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趋势三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说明:从经济发展、局部统一、民族交融、民心所向等角度予以说明即可。
【解析】
【详解】(1)据图1中北周、北齐、后梁、陈等政权可知为南北朝时期;据图2中存在赵、魏、韩等关键词可推知为战国前期;据图3中临安为都城可知为南宋,据兴庆为都城可知为西夏,据燕京为都城可知为金,因此图3可总结为金、西夏、金形势图。
(2)第一小问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从战国时期到南北朝再到宋金时期,民族关系上的趋势为民族交融趋势加强;经济上的趋势为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上的趋势为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第二小问说明,要从三个时期的变迁体现趋势,且要史论结合,才有说服力,如说明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可这样说明:春秋时期戎狄蛮夷在与中原各国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他们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南北朝时期,北方内迁民族学习汉族典章制度,接受儒家文化,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宋金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其中“产生了”“更加”“更为”“促进了”“更为”“进一步”等词前为史实,后为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C
D
D
A
C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B
D
C
B
C
B
A
21
22
23
24
25
A
D
C
C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道法一下第9课我和我的家课件pptx、道法一下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案docx、家庭称呼歌mp4、幸福的一家mp4、我家是动物园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