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66696/0-1699242158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66696/0-16992421587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66696/0-16992421587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8页。
2023-2024学年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知识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间。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四种化石中最低级的是( )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B.恐龙化石C.甲化石 D.三叶虫化石2、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A.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B.甲化石—新生代C.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D.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3、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A.藻类化石—重要的成矿时期 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 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5、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6、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发,喷发产生了大量含有SO2的火山灰云。根据我国气象部门监测显示,当地时间28日该火山灰云已经离开主岛向东北方向扩散(图甲)。下面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7、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 )A.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B.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幔—岩石圈C.软流层—莫霍界面—地壳—岩石圈D.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8、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B.②是水圈,是各种水体组成的不连续圈层C.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薄、大洋部分较厚D.④是生物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当地时间2023年5月11日18时52分左右,北海道日高地区发生5.4级地震,最大烈度为4,震源深度约50km。地震发生时,北海道渔场大量渔船正在海上作业。完成下面小题。9、地震来临时,正在北海道渔场乘船捕鱼的船员( )A.先感受到左右摇晃,再感受到上下颠簸B.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再感受到左右摇晃C.只感受到左右摇晃D.只感受到上下颠簸10、地震来临时,该地作业渔船上的船员应当( )A.迅速将渔船驶向港口避难 B.就近躲避在舱角C.控制渔船缓慢向外海方向航行 D.有序乘小艇逃生从2022年2月份开始,科学家监测到太阳黑子的日平均相对数为65.71,是去年同期的9倍多。2022年4月20日,太阳大气表层释放出近五年最强耀斑,我国许多在轨卫星迅速调整轨道参数。监测表明,2022年随着太阳表面黑子数量急剧增多,太阳正进入第25个高峰年活动周期之中。图为太阳大气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常见太阳活动类型与太阳大气外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黑子—A层 B.耀斑—B层 C.日珥—C层 D.太阳风—日核层12、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大约是( )A.2011年 B.2021年 C.2023年 D.2033年13、2022年4月我国调整在轨卫星轨道参数的主要原因是( )A.发布新的地球和宇宙探测任务 B.在轨卫星技术升级C.减轻太阳活动对电子设备的干扰 D.在轨卫星常规年检二、材料分析题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发射升空,“神州十六号”3名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图为“天体系统层级结构示意图”。(1)神舟十六号所属天体系统的层次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2)推测建设中国空间站所用材料应具有的属性。(3)从气候角度,评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条件。三、读图填空题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5、图中D、F表示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界面,其中D表示___________,F表示____________。16、图中F处,地震波A的速度变化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面以上的C代表_______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__________。18、岩石圈范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读图题19、各种专题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掌握这种语言是建立区域分析能力,掌握地理事物规律的重要手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乙的冬季日照时数和丙的夏季日照时数。(2)描述图中夏季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3)甲、乙、丙、丁四地中日照时数冬季、夏季差异最小的是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生物进化顺序是由低级到高级,图中三叶虫最先形成,级别最低,三叶虫化石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的寒武纪时期,恐龙化石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时期,甲化石所在地层位于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和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中间,其形成的年代在寒武纪和中生代之间,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形成于新生代时期,D正确,排除ABC。故选D。2、答案:A解析:三叶虫化石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的寒武纪时期,A正确;甲化石所在地层位于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和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中间,其形成的年代在寒武纪和中生代之间,B错误;恐龙化石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时期,C错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形成于新生代时期,D错误。故选A。3、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所以甲化石是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此时陆地面积大大增加,联合古陆形成,B正确;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元古宙出现了藻类,A错误;联合古陆解体在新生代,鸟类出现在中生代,C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剧烈的地壳运动发生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4、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PAR强度为23-26;四川盆地PAR强度小于20;华北平原PAR强度为23-29;青藏高原PAR强度为32-38,故青藏高原光合有效辐射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5、答案:D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不是太阳活动,A错误;太阳辐射与地震、水旱灾害的关系不大,B错误;不是太阳辐射导致磁暴,是太阳活动导致磁暴,C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D正确。故选D。6、答案:D解析: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雨天气,多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少,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雨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光合有效辐射(PAR)乙比甲多,故D正确;乙纬度高会导致太阳辐射小,PAR少,不符合题意,A错误;植被不是影响光合有效辐射的主要因素,B错误;乙地比甲地地势高,是乙地光合有效辐射较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之上是上地幔顶部,再往上是莫霍界面,莫霍界面之上是地壳,故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D项正确。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的性质与特征。①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A项正确:②是水圈,水圈经水循环形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项错误;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C项错误;④是上地幔,不是生物圈,D项错误。9、答案:D解析: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无法在海水中传播,故地震来临时,正在北海道渔场乘船捕鱼的船员只感受到上下颠簸,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答案:B解析:由于地震发生时持续时间短,驶向港口、驶向外海时间花费较长,故不是合理的方法,AC错误:小艇抵御颠簸的能力更差,且从时间角度来说,乘小艇逃生也来不及,D错误;舱角相对稳固,可作为就近紧急避险地之一,B正确。故选B。11、答案:B解析: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12、答案:D解析: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太阳大气表层释放出近五年最强耀斑,我国许多在轨卫星迅速调整轨道参数”可知,2022年4月我国调整在轨卫星轨道参数与太阳活动强烈爆发有关。14、答案:(1)①③⑤(2)耐高温;耐低温;强度高;防辐射等。(3)利:晴天多、能见度高,便于卫星的发射和跟踪。弊:大风和扬沙天气多,不利于卫星发射,并危害航天发射设备。解析:15、答案:莫霍面 古登堡面解析:地球内部构造由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在D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由此可以判断,D是莫霍界面,界面以上为地壳,界面以下为地慢。F为古登堡面,经过该面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迅速下降。16、答案:完全消失(降速至0)解析:根据地震波波速大小判断是纵波还是横波,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可以判断A是横波,B是纵波。经过F面A波的变化为突然消失。17、答案:地壳 地幔解析:通过对地震波在地区内部的传播速度,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D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F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D面以上C为地壳,以下E为地幔。18、答案:地壳和上地幔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慢软流层顶部以上部分。19、答案:(1)700;800。(2)自东南向西北递增。(3)丁地解析:(1)据图可知,乙冬季日照时数的数值为700h;丙夏季日照时数为800h。(2)根据图中夏季日照时数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该区域夏季日照时数具有自东南向西北递增的特点。(3)据图可知,甲地冬季日照时数为700h,夏季为900-1000h;乙冬季为600h,夏季为700-800h;丙冬季为600-700h,冬季为800h;丁冬季为600h,冬季为700h,故在四地中丁地日照时数冬夏季节差异最小。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