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攻破文言文阅读断句题 课件
展开1. 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题的出题方式。2. 知晓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陷阱。3. 关联教材和高考真题,掌握解题技巧。
1. 客观选择题 2. 主观判断题2023年断句题的题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先前的客观选择题变成了主观断句题,难度增大;但在空格处指定了三处可断,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文言文断句题是高考语文的稳定考点。对文言文进行断句需要在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语法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因此断句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一步: 通读全文,弄懂大意。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大致了解。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把可以确定断开的地方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随后通过对比、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锁定目标。第三步:借助“特征”和方法,巧妙断句。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借助名词或代词断句。名次或者代词通常是做主语或者宾语。
一、凭借名(代)词断句
【注】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后面再出现就只有名而无姓。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中的“哙曰”不再提姓。
【对点训练①】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孙)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刘)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权不得已召瑜还及备西攻刘璋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备留关羽守江陵,鲁肃与羽邻界,羽数生疑贰,肃常以欢好抚之。(节选自《资治通鉴》)[答案] (刘)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权不得已召瑜还/及备西攻刘璋/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解析]语段中,可根据代词“汝”“吾”、名词“备”“蜀”“山”“天下”“权”等所在位置来断句。
[参考译文] 孙权不听刘备的劝告,派孙瑜率领水军驻扎在夏口。刘备不允许孙权的军队过境,并对孙瑜说:“如果你要去攻取蜀地,我将披头散发隐入山林,也不能让我在天下人面前失信。”孙权迫不得已,只好把孙瑜召回。等到刘备向西进攻刘璋时,孙权说:“刘备狡猾,竟敢在我面前这样耍阴谋!”刘备留下关羽防守江陵,鲁肃与关羽防区相邻,关羽多次产生疑虑,而鲁肃则经常以友好的态度安抚关羽。
倪岳,字舜咨,上元人。父谦,奉命祀北去,母梦绯衣神入室,生岳,遂以为名。谦终南京礼都尚书,溢文僖。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逐代为尚书诏召国师领占竹于四川,岳力谏,帝不从。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B.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C.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D.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充当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二、凭借谓语中心词断句
【注】要善于识别兼语句和连动句。1. 兼语句:兼语短语(前一个动作的宾语兼做后一个动作的主语)处于句子核心位置。如:我陪他上街。/ 大家选他当代表。2. 连动句:多项谓词性词语连用组成连谓短语,做谓语。如:他俩站着不动。/ 他看书看累了。
【对点训练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也去。(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B.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C.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D.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解析]动词“受为”的宾语是“弟子”,A项错误;动词“食”与后面的“太牢”关联,不能分开,B项错误;动词“乘”的宾语是“车”,不能分开,C项错误。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也去。(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处)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解析]动词“归”“食”“步”“罪”、形容词“静”“正”都要注意搭配的对象。
[参考译文] 宣王说:“唉!君子怎么可以欺侮呢,我是自讨没趣!希望先生接受我做您的弟子。颜先生如果和我交往,吃的一定是牛、羊、猪肉,外出一定是以车代步,先生的夫人和儿女都能衣着华丽。”颜斶谢绝宣王的盛情邀请,说道:“璞玉生在山上,一经雕琢就受到损伤,这并非说雕琢后的玉就不宝贵,而是说璞玉的天然本质被破坏了。士人生活在乡野,一旦被举荐为官就能得到俸禄,他的身份地位并不是不尊贵显达,但是他精神和身体都受到损害。我情愿回归山林,饥而后食,粗茶淡饭也像吃肉一样有滋有味;安闲散步,也会有乘车的舒适之感;不犯什么罪过,权当是地位尊贵;清心寡欲而行为正直,正可自得其乐。”说完,拜了两拜,辞别而去。
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表示人物的对话,而且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因此,可以利用文言文的这个特点进行断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三、凭借对话(引文)断句
【对点训练③】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解析] 根据两个“曰”可以看出,这是“从者”和“襄子”的对话,首先在“从者曰”“襄子曰”前后断句;再具体看“从者”所说的话,根据内容可在“长子近”后断句;接着看“襄子”所说的话,根据内容,“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是“民”的行为,可在中间断开;“其谁与我”意为“谁能帮助我”,句意完整单独成为一句。
[参考译文] 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国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逃到哪里去呢?”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竭地修好城墙,又让他们拼死为我守城,谁能帮助我?”随从说:“邯郸城里储藏粮食与兵车、财物的仓库都很充足。”赵襄子说:“搜刮民财使仓库充实,又由此引来战争使他们送命,谁能帮助我?还是逃去晋阳吧!这是先主所嘱咐的避难之所,是尹铎宽厚对待百姓的地方,百姓一定和谐。”于是逃往晋阳。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初中丞相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 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八月,沛公将数万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A.初/中丞相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B.初/中丞相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C.初/中丞相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D.初/中丞相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一些议论性语段,借助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更容易。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矣、因、于、与、则、者、之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1.“乎”有时用在句中相当于“于”,不能断开。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也”有时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可不断。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做句子的成 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若“而”连接两个句子, 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4.“夫”有时做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不断。 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5.“焉”有时用作疑问代词,其后不断。 如: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6.“者”表示间断停顿,或“者也”连用时,其后不能断。 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对点训练④】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解析]可根据虚词“者”“也”在句中的位置来断句。需要注意的是,一是“以”字,“以……”表示原因,中间不能随意断开,前文有“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提示;二是“而”字,“而”字起连接作用。
[参考译文]魏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酒兴正浓的时候,魏惠王向鲁恭公敬酒。鲁恭公很高兴,离开自己的座席,正色道:“从前,舜的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了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君主。’……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疏远了南之威,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的君主。’楚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大湖,下临彷徨之水,唯觉山水之乐而忘乎所以,于是发誓不再登强台,他说:‘后代一定有因为沉迷游乐场所而致使国家灭亡的君主。’现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仪狄酿的美酒;您左边的白台、右边的闾须,都是像南之威一样的美女;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像强台一样的游乐处所。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引以为戒吗?”魏惠王听后连连称赞谏言非常好。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A.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C.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判断句式:……者,……也 / ……也反问句式:不亦……乎 / 何……之有 / 岂……哉 / 安……哉(也)、孰与……乎被动句式:为……所…… / 见(受)……于……固定句式:况……乎 / 奈……何 / 何(以)……为 / 得无(无乃)……乎 / 如(若)……何
文言文中还常常会遇到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先补出被省略部分,然后才能正确断句。
【对点训练⑤】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8处) 郦生[注]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桀亡秦》) [注] 郦生:指郦食其。
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解析]语段中,“此所谓探虎口者也”为判断句,前后要断开;“夫陈留……也”为判断句,前后要断开。
[参考译文] 郦食其便谈起了六国合纵连横的史事经验。刘邦非常高兴,赏给郦食其吃的,问道:“现在该采取什么计策?”郦食其说:“您聚集乌合之众,收拢散乱士兵,总共还不过万人,就想以此去直接攻打强秦,这就是所说的用手去摸老虎的嘴!陈留是天下的要冲之地,有四通八达的要道,现在城内又贮存着许多粮食,我和陈留的县令十分友好,请让我去陈留,劝他归属您的门下。假如他不听我的劝告,您就率军攻打陈留,我在城里做内应。”刘邦于是派郦食其前往陈留,他自己率军紧随其后,随即攻下了陈留。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晏 平 仲 婴 者 莱 之 夷 维 人 也 事 齐 灵 公 庄 公 景 公 以 节 俭 力 行 重 于 齐 既 相 齐 食 不 重 肉 妾 不 衣 帛(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古人写文章是非常讲究辞采的,经常使用顶真、排比、对偶、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讲求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可以把这些特点作为我们断句的依据。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点训练⑥】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7处) 上(唐太宗)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解析]语段中,“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与“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都是对偶的句子。
[参考译文] 唐太宗神采奕奕,英明果断,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见到有人奏事,必定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自认为贤能,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谄媚侍奉隋炀帝以保持自己的富贵,炀帝被杀后,虞世基等人也被诛杀了。你们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限6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 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选自《史记·平准书》)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从这以后,天下处于战国时代,互相争斗,尊崇欺诈和武力而轻视仁义道德,推崇先占有财富而后讲究辞让。所以平民百姓中富有的人有的累积上万财富,而贫穷的人有的连糟糠都吃不饱;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弱小的诸侯国,使他们称臣服从,而弱小的诸侯国有的断绝了祖宗的祭祀,国家也灭亡了。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意思成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2022·哈尔滨市高三检测)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四年,西幸,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选自《宋史·刘综传》)A.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B.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C.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D.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典例剖析】[2023·新课标全国Ⅱ卷改编]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其序号填写在答题线上。 夫为人 A 所 B 陷 C 而欲胜 D 敌 E 不亦难乎 F 臣故曰无术焉 G 苻坚之类 H 是也。[原文语境] 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参考译文] 我看《苻坚载记》说:“(淝水之战时,)秦各军都溃败,只有慕容垂一军得以保全。苻坚率领残兵千余骑来到慕容垂的营地。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苻坚,未成功。”由此可见秦军的混乱。而慕容垂一军独能保全,说明苻坚被慕容垂所困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了。既为人所困,还想战胜敌人,不就难了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的就是苻坚这一类的人。
【对点训练⑦】[2023·全国乙卷改编]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其序号填写在答题线上。君遇之 A 无礼 B 彼若有时 C 反 D 国 E 而起兵 F 即恐为曹伤 G 君 H 不如杀之。[原文语境]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
BFG[解析]“之”代重耳,“无礼”是君对重耳的态度,句意完整,在无礼的后面B处断开;“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句意完整,中间不断开;“即”句首连词,“为曹伤”为被动句,句意完整,在“即”前F处断开;“君”做“不如杀之”的主语,故在G处断开。
[参考译文] 过去晋公子重耳出逃在外,路过曹国,曹君趁他脱去上衣时偷看他的骈肋。釐负羁和叔瞻在曹君前侍奉。叔瞻对曹君说:“我看晋公子不是凡庸的人。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曹君不听。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B.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C.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D.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解析】“学”是“兵法”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可排除A、B项;“言”是“兵事”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可排除D项。
高考语文一轮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三:熟悉方法,正确断句 课件+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三:熟悉方法,正确断句 课件+试卷,文件包含2021年文言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三熟悉方法正确断句课件pptx、2021年文言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三熟悉方法正确断句试卷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1.4《文言文断句题》(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1.4《文言文断句题》(含详解),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四文言文断句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技巧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技巧 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高考真题,文言文断句步骤,看文言断句六标志,看词性,练一练,看虚词,看对话,看句式,看对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