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恒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恒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3*16=48 分)
第 I 卷(选择题)
“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 封建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如图漫画描绘的场景发生于北宋初年,图中主人公此举的目的是( )
A.改善君臣关系 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民族交融D.完善福利制度 3.宋初,沿袭唐朝后期制度,史称“宋承唐制”。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省长官,“品 高位重”,常“缺而不置”。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崇文抑武的需要B.皇权专制的要求C.分割相权的创设D.唐朝政体的完善
魏晋实行租调制、隋唐实行租庸调制,两者实施的基本前提是()
A.国家统一B.均田制的实施C.土地私有制发展D.政府财政充足5.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 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下图是我国某一税收制度的演变图。由此可推知,该税收制度的这一改变
A.利于政府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为唐末藩镇割据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C.利于缓解社会上土地兼并的现象D.为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供了制度保障
下面是汉代中央官制示意图,这一制度( )
A.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B.推动了“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
C.加强了皇帝的权力D.形成了察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推恩令”,又“置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诸侯王自置属吏和亲掌国政的权力均被剥夺,改由朝廷所委任的王国相负责行政事 务。相不对国王负责,而对朝廷负责,且负有监察国王的使命。此举( )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C.导致分封制度彻底消亡D.扩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区域
西周立国强调“敬天保民”,而秦始皇在建立政权后则强调“赖宗庙之灵”。这一治国理念 的变化( )
A.埋下了秦始皇集权暴政的隐患B.奠定了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C.打击了礼乐文化的社会影响力D.凸显了秦始皇对神灵的蔑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种现象与制度相关( )
A.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C.分封制D.君主制
京剧中红色脸谱的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 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下图为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此图可以反映出( )
A.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B.江浙土地开发促进了人口大量增加C.东汉以后南方人才比重持续地增长D.北宋时期南方上缴赋税超过了北方
在与外族的对抗中,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该时期与下列形势图匹配的是
B.C.D.
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对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力B.按德才标准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品级依据C.最终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局面D.中央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官负责选拔官吏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
的家谱。东晋南朝,家谱发展迅速,出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谍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 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A.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形势.B.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C.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D.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有学者认为,历史素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特定时空点上的历史素材,第二类是 有关特定时段或特定空间内的历史素材,第三类是不受时空限定的历史素材。下列属于第 三类历史素材的是( )
公元前 140 年,汉武帝继位
汉武帝当政时,人口增殖,经济富庶,国家强盛C.西汉社会积聚了多种矛盾:贫富分化、土地兼并D.司马迁感慨“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52 分)
朝代
中央
地方
秦朝
确立皇帝制度和①制
推行②
汉朝
设立中朝(内外朝).
颁布“推恩令”;设立③
隋唐
确立三省六部制
实行科举制
宋朝
实行④、⑤、三司、台谏并立
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设⑥制约知州
元朝
设立中书省
推行⑦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某高 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⑦处的内容。(7 分)
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1 分)
试以宋朝为例,谈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建设的得与失。(2 分)
材料实际上“选举”一词很早就被使用,古代选举兼指选士与选官,如三代(夏商 周)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汉代的“乡举里选制”“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考察、培养、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它透露着机会平等性、选拔人才的一切以考试为尺度的客观性、组织考试的独立性、社会的稳定性和考试内容的标准化等。这在当时情形下确实难能可贵,由于“家天下”观念和伦理道德,很多被委任的官吏即使不是由人民投票产生的,也能为官清廉公正。这种制度至少给很多平民“布衣”打开了一条通往上层社会的通道,因此,中国古代的很多官吏也是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演变趋势,(4 分)并分析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庸调制是唐前期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对作为自耕农的成丁课以定税的 税制。它规定,每成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丁户逃亡,租 庸调制地位日降。唐中期“安史之乱”(755-763 年),造成了经济大破坏,国家赋税收入大减。随着大理财家刘宴对财政大力整顿,增加了财政收入,也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商品货币关 系的扩大。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正月,正式颁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以“量出制入” 为征课原则,“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以产为征课对象,以货币计 税,夏秋两征,钱粮和绢帛同缴。
——摘编自瑶喜臣《试论租唐调制到两税法的变革》《旧唐书》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创行两税法的条件及措施。(6 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税收制度的变化。(4 分)
材料二 北魏太和九年,正式确立均田制,与此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是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与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庸的制度化,这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整理自李羡於《论均田制的兴衰及其与租庸调制的关系》材料三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
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正式确立均田制”发端于中国古代史上哪一重大改革?(2 分)并简析“庸”的含义及作用。(2 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 系。(4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 宋代是新儒学完全建立并蓬勃发展的时期,宋代儒学家把佛教的心性义理之学
与道教的“太极”思想糅入儒学,在此基础上,正式衍生出理学。到南宋后期,程朱理学被朝廷尊为官方学术,获得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1)“诸家之学,并起争鸣”是指历史上哪一时期哪一思想活跃繁荣局面(2 分)?这一时期儒法墨三家代表人物和各自核心主张是什么(6 分)?
(2)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2 分),并说明其产生的不同影响(2 分)。
依材料指出宋代“新儒学”产生的思想基础(1 分),并概括程朱理学有哪些核心主张(2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恒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19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x、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恒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19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