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4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5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6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7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8页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关键能力·课堂探究,随堂演练·强化落实,大气圈,生物圈,水汽输送,类型及主要环节,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程 标 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 习 目 标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结合材料,分析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________、岩石圈、________中,通过蒸发(蒸腾)、________、降水、________、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3.循环过程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_________作用下大量________,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___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__________,或沿地面流动形成__________,或渗入地下形成________。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判断】(1)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3)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________。2.促进水资源的更新
    3.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1)不断塑造着________。(2)成为________联系的主要纽带。(3)对到达地表的____________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____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4.影响着全球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判断】(1)江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2)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3)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学法指导】 简图表示水循环的类型(1)图中①②③④为海陆间循环环节。(2)图中③⑤为陆地内循环环节。(3)图中①⑥为海上内循环环节。
    【知识拓展】 根据水体的“来龙去脉”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和过程就某一水体而言,可以从来源(收入)和去向(支出)的角度分析。例如,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支出包括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下渗。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是一定的,在蒸发(蒸腾)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如果地表径流增多,则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反之,如果下渗增多,则地表径流减少。
    【易错辨析1】 外流区域只有海陆间循环一种类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外流区域以海陆间循环为主,也存在陆地内循环。 【易错辨析2】 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更新,因而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知识链接】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示意
    探究点一 水循环的过程[精讲点拨]1.图解水循环的领域及过程
    【技法点拨】 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1)联系的圈层不同。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2)发生领域不同。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3)过程和环节不同。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4)参与水量不同。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
    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3)降水的条件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众多的地下水。
    [核心探究]【情境材料】模拟水循环小实验实验过程:(1)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少量的水,盖满底部即可,把一个装有沙子的小瓶放入水中。(2)把一块塑料纸盖在器皿上用橡皮筋扎紧,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石头要放在装沙袋小瓶的正上方。(3)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
    【思考交流】1.[综合思维]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什么现象?这现象是怎么表现的?  2.[地理实践力]过一小时后,观察器皿内和塑料纸会有什么变化?
    提示:海陆间水循环。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水汽蒸发,实验中的沙就是“陆地”,水就是“海洋”。
    提示: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在放置石块处降落到小瓶中的沙上。
    [学以致用]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解析:根据图示的因果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 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 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解析: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
    3.为了减少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 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解析:对浅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导致河川径流量减小,会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会降低,对城市河流下游地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探究点二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精讲点拨]1.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1)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水位提高,可增加蒸发量和降水量。(2)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3)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4)城市绿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轻城市内涝灾害。(5)人工增雨:增大降雨量,缓解旱情。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不利影响(1)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3)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4)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核心探究]【情境材料】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所示。
    【思考交流】1.[综合思维]列举出“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2.[综合思维]分析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3.[地理实践力]除了图中所示的措施外,请你再为建设“海绵校园”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
    提示:下渗、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
    提示: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蓄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大空气湿度。
    提示:兴建排水沟、放置雨水收集桶、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完善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任答两条即可)
    [学以致用]白城市是东北地区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公园绿地和水面、广场游园绿地、城市公园、科普公园、幸福植物园、都市采摘园将遍布在全市各个城区。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东麓平原区,当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和“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说法。下图示意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回答4~6题。
    4.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最直接的是(  )A.水汽输送 B.降水C.下渗 D.蒸发
    解析:海绵城市工程建设会使该地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进而间接减少蒸发,故该工程最直接的影响环节是下渗。
    5.白城市利于海绵城市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C.降水集中,多暴雨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
    解析:该地区“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说明该地排水设施不完善,排除B;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不利于下渗,排除C;季节性冻土的存在不利于下渗,排除D;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平原区,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利于下渗,故选A。
    6.海绵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效益有(  )①减轻洪涝灾害 ②增加空气的湿度 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 ④减轻风沙影响 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海绵城市建设使植被覆盖率增加,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增强,可减轻洪涝灾害,减少水分的散失,增加空气湿度,①②③对;植被的增加可起到削减风力的作用,④对;海绵城市建设只能缓解水资源短缺情况,而不能解决,⑤错。故选D。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A.a→e→c→g B.e→b→c→dC.c→a→b→d D.d→a→b→c
    解析:海陆间循环环节主要有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陆地)和径流(地表和地下)。图中a是水汽输送,b是降水(海洋和陆地),c是径流,d是海水蒸发,e是陆地蒸发(植物蒸腾),g是降水(陆地)。因此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d→a→b→c。
    2.水循环中的(  )A.a环节的主要动力是季风B.b环节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输送
    解析:由上题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属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为海水蒸发。
    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图1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2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1中(  )A.①代表蒸发 B.③代表降水C.④代表地下径流 D.⑤代表水汽输送
    解析: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A错误;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B错误;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C正确;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
    4.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①增加 B.②增加C.③增加 D.⑤增加
    解析: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砂石覆盖,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A错误;②是地表水转为大气水,代表环节是蒸发。砂石覆盖能减少蒸发,B错误;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覆盖砂石,有利于雨水的下渗,C正确;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覆盖砂石,利于雨水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
    5.水循环(  )A.只能使外流区的一部分水体不断更新B.促使物质不断从陆地向海洋单向迁移C.可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D.使水资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取之不尽
    解析:水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得到更新,不只是外流区,A错误;水循环促使化学物质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双向迁移,B错误;可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C正确;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才能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以达到循环利用。不合理利用下,会造成水资源枯竭,D错误。故选C。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什么?(2)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哪一环节?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哪一环节?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环节关系最密切?(4)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用水习惯提出建议。
    答案:(1)主要对G(地表径流)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涵养水源。(2)D(降水)。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3)能够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C(水汽输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G(地表径流)环节关系最密切。(4)家禽、家畜集中圈养;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课件

    高中第一节 水循环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水循环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相互联系的水体,咸水淡水,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相互联系的水体,河流丰水期,洞庭湖,河流枯水期,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水循环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水循环作业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演练精准突破,核心素养综合探究,地理思维科学建模,学业质量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一节 水循环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水循环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学习,自然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动态平衡,更新周期,地表形态,海陆间,太阳辐射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