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68973/0-16992894074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68973/0-16992894074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68973/0-169928940747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28份)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9页。
章末过关检测(六) 自然灾害(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1~3题。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A.干旱B.洪涝C.台风D.冰雹2.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①春季多阴雨 ②冷空气势力强大 ③农事活动较早 ④梅雨提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3.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读图,回答4~6题。4.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A.台风灾害B.寒潮灾害C.地震灾害D.洪涝灾害5.在防灾减灾中,了解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 )A.灾前准备内容B.灾害监测内容C.灾后恢复内容D.灾害救援内容6.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 )A.城镇的居住区内B.乡村的空旷地带C.城镇的商业街中D.城镇的空旷地带某学校组织学生去浙江省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需提前做好各方面物质和思想准备,包括宿营地的选择。理想的宿营地应该是可以防风防雨,山洪难达的较高处,且此地坡度不能太大,不会受到落石或滑坡的威胁等。读图,回答7~8题。7.学生活动期间需防范的自然灾害有( )①洪水 ②台风 ③寒潮 ④干旱 ⑤地震 ⑥滑坡 ⑦泥石流A.①②⑥⑦ B.①②④⑥⑦C.①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最适合在活动期间搭帐篷宿营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如图为东南亚沿海地区常见的警示牌,提醒居民向高处避险。据此完成9~10题。9.该警示牌提醒的灾害最可能是( )A.海啸B.强风C.洪水D.猛兽10.引起该灾害的常见原因是( )A.气温骤降B.陆地地震C.河水泛滥D.海底地震下图示意1949~1959年日本(北海道除外)各个月份出现崩塌灾害的百分率。据此完成11~12题。11.影响图中各月崩塌百分率高低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地质C.降水D.气温12.8月崩塌低谷(低于6月、7月和9月)的原因是( )A.受寒潮的影响B.受低气压的影响C.受台风的影响D.受高气压的影响某中学组织野外考察,下图为学生绘制的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 )A.aB.bC.cD.d1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素的是( )A.①B.②C.③D.④如图为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的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地理信息系统B.乙是地理信息系统C.丙是遥感技术D.甲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6.有关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②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④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2020年12月11日至14日,强冷空气自西向东给我国中东部地区制造了大风降温,局地降温达10℃左右,西安等近20个省会级城市气温创新低,局地寒冷程度堪比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四九。图1为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材料二 图2阴影区域是寒潮高发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1)寒潮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恶劣天气。(3分)(2)受此次寒潮影响,总体而言,南方降温幅度较北方________。(3分)(3)评价寒潮灾害对图2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简述图2阴影区域农业生产中预防寒潮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18.木兰溪是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的河流,下游地区严重洪灾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启了全流域综合整治,木兰溪从“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变成了“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分析木兰溪下游地区易出现重度洪灾的自然原因。(10分)(2)说出木兰溪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新加坡平均海拔约为15m,最长的河流不足16km。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如图中甲处)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河流及附近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甲河修复前后景观。(1)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4分)(2)说明将甲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6分)(3)指出将甲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的积极作用。(2分)20.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冷冻害发生频次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害频次高的主要原因。(4分)(2)简述冷冻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分)(3)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章末过关检测(六) 自然灾害1~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有干旱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台风而言,干旱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第2题,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雨带移到该地,多阴雨天气,会出现低温的状况。若冷空气势力强大,会对纬度较低的华南地区产生影响。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类活动。我国的梅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第3题,图中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现实。答案:1.A 2.A 3.B4~6.解析:第4题,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故C正确,A、B、D错误。第5题,在防灾减灾中,了解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灾前准备内容,故A正确,B、C、D错误。第6题,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的空旷地带,便于灾害来临时汇聚群众,保证群众的安全,故D正确,A、B、C错误。答案:4.C 5.A 6.D7~8.解析:第7题,读材料可知,某校组织学生去浙江省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浙江省地处沿海,可能有台风;某山区可能有滑坡、泥石流;夏季有洪水,但没有寒潮,故需防范的自然灾害有①②⑥⑦。第8题,根据题干可知,浙江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山区容易发生洪水,图中①地离河边太近易发生洪灾;②地位于山谷谷口,容易发育成河流,是暂时性洪流必经之地,有危险;④地位于陡崖下方,可能有落石或崩塌,有危险;③地地势平坦,距河远,即使发生山洪,也不会造成威胁。答案:7.A 8.C9~10.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有大浪,B、D错误。沿海地区不容易发生洪水灾害,C错误。结合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处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易引发海啸灾害,A正确。第10题,东南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发生于海底的地震会引起海底地形急剧升降等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引发海啸,D正确。答案:9.A 10.D11~12.解析:第11题,地形、地质在一年中的各个月份没有变化。降水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日本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读图可知,崩塌百分率高的月份为降水多的月份。气温与崩塌关系不大。第1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崩塌主要与降水有关,8月日本受高气压的影响,降水少。答案:11.C 12.D13~14.解析:第13题,图中a、b、d三处植被覆盖率较高,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而c处大量砾石伴随流水形成泥石流现象。第14题,土壤含水量越高、坡度越陡、风化程度越高,引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越大。答案:13.C 14.A15~16.解析:第15题,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处理信息结果的作用,遥感技术具有提供影像的功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提供定位信息的功能。由题干可知,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的处理结果,说明甲是地理信息系统,A项对,D项错;②⑥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说明乙为遥感技术,B、C项错。故选A项。第1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遥感技术不能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①错;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影像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②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其定位功能,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③对;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是遥感技术的功能,④错。故选B项。答案:15.A 16.B17.解析:第(1)题,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寒潮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剧烈降温等恶劣天气。第(2)题,据图可知,受此次寒潮影响,总体而言,南方降温幅度较北方大。第(3)题,寒潮灾害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不利影响: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农作物减产;有利影响:减少病虫害、缓解土壤旱情等。第(4)题,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寒潮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农作物品种、发展大棚种植等。答案:(1)大风 雨雪 剧烈降温(2)大(3)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农作物减产 减少病虫害 缓解土壤旱情(4)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农作物品种、发展大棚种植。(任答2点即可)18.解析:第(1)题,洪涝灾害出现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与气候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防洪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堤防工程、分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库等。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沿海多台风,多暴雨;上游支流多、汇水量大;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河道曲折、排水不畅;入海口处海水的顶托作用。(2)河道整治、修建防洪堤、修建水库、裁弯取直、修建分洪设施等。19.解析:第(1)题,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新加坡的热带雨林气候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地势低平加之海潮顶托作用导致排水不畅。人为原因是新加坡城镇化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大,下渗减少,汇流快,地表径流量大。第(2)题,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系统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改建后的河道笔直且为混凝土建筑,对流水的阻碍小,水流速度快;拓宽了河道,加大了泄洪量,泄洪能力提高,可以有效防御洪涝灾害。第(3)题,将渠道化的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其积极作用可从水质、水生生态系统以及河流修复后衍生的其他作用等角度分析回答。首先,将渠道化的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增强,河流水质得到净化;其次,河流修复后,营造了美丽的滨水景观,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答案:(1)降雨丰富,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面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快;海潮顶托。(2)将弯曲的天然河道改造为笔直的河道,混凝土河道对流水阻碍小,提高水流速度;拓展河道宽度,加大泄洪量,有效防御洪涝灾害。(3)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造滨水景观,提升了河流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20.解析:第(1)题,基于图示信息,分析P区域冷冻害频次高的主要原因。从纬度位置看(宏观),P区域纬度较低(亚热带的南部),靠近北回归线,热量充足,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农作物,且主要为亚热带品种,抗冷冻害的能力弱;从地形位置看(微观),P区域位于三条山脉形成的“U”形地形分布格局之中,寒潮南下时,冷空气在此堆积,气温低。第(2)题,简述冷冻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首先要对“农业生产”这一关键词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影响农业生产的有农田基础设施、农作物、土壤等多个方面,冷冻害形成的积雪等会破坏农田基础设施;冷冻害形成的低温会冻死、冻伤农作物而导致农业减产。第(3)题,预防农业生产冷冻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从灾前监测、预防等方面考虑,因此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及时得到预警信息;进而提前采取搭建温室大棚等措施预防寒潮。答案:(1)纬度较低(亚热带的南部),靠近北回归线,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农作物;主要为亚热带品种,抗寒能力弱。P区域位于三条山脉形成的“U”形地形分布格局中,寒潮南下时,冷空气在此堆积,气温低。(2)破坏农田基础设施;农作物受冷冻害导致农业减产等。(3)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注意收听天气预报中的天气预警;提前搭建温室大棚,预防寒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