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复习题
展开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成功登陆月球,在完成采取月球土壤任务后,将一面五星红旗进行展示。据此完成1~2题。
1.研究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与月壤的形成紧密相关的是( )
①风化作用强 ②侵蚀作用强 ③天气变化无常 ④昼夜温差大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2.与地球上的土壤相比,月壤( )
A.水分含量高B.矿物质含量多
C.空气比例高D.有机质丰富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分布着大面积的柽柳灌丛,柽柳能在重度盐碱地上正常生长,改善土地盐碱化的同时保肥效果较好。科研人员在黄河三角洲某实验样地对不同密度的柽柳林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数据如表。读表,完成3~4题。
(注: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3.关于柽柳林保肥效果,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密度柽柳林保肥效果最好
B.中密度柽柳林保肥效果最差
C.中密度柽柳林保肥效果最好
D.高密度柽柳林保肥效果最差
4.不同密度柽柳林保肥效果差异较大,其影响原因主要有( )
①生长密度影响光照条件 ②生物量影响枯枝落叶量 ③生长过程消耗土壤养分 ④不同地貌影响淋溶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下表示意武夷山不同地区土壤类型及相应的区域背景资料。据此完成5~7题。
5.与①相比,②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排水条件好,淋溶作用强
B.针叶林植被,生物总量少
C.坡积物较多,矿物质丰富
D.降水量较少,生物生长慢
6.造成③④两地土壤颜色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母质
C.植被D.地形
7.对比表中四地的环境资料,推测土壤肥力最高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我国一些地区由于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形成了一层犁底层。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十分紧实的土层(如图),它是在犁的长期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能破坏犁底层结构。据此完成8~9题。
8.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
①农作物易倒伏 ②犁底层变薄 ③土壤透气性弱 ④表土水分降低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9.华南水稻耕作区,较少采取深耕破坏犁底层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层较浅,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
B.耕作层较浅,有利于水稻吸收养分
C.犁底层结构紧实,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D.犁底层结构紧实,降低土壤的水分下渗
古人对各地土壤的差异深有认识,如明代的《广志绎》:“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清代的《皇朝经世文》:“江南水田冷,宜火粪(草木灰);江淮以北,宜苗粪(绿肥)。”据此完成10~12题。
10.“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说明,与“北土”比,“南土”( )
A.透水性好、持水性好
B.透水性差、持水性差
C.透水性差、持水性好
D.透水性好、持水性差
11.造成“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地貌
C.岩石D.水文
12.“江南水田冷,宜火粪;江淮以北,宜苗粪”,从现代科学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施放草木灰可以增加土壤微量元素
B.施放草木灰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C.种植绿肥可降低成土母质风化速度
D.种植绿肥使地表营养物质量减少
中国南沙群岛多为珊瑚礁岛,大部分岛屿呈椭圆形,土壤发育于大小不同的礁盘上。如图示意其中珊瑚礁岛土壤剖面中磷(大多来自地表的鸟粪等有机物)的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其他热带湿润地区相比,南沙群岛土壤黏粒含量普遍较低,质地较粗。这是由于南沙群岛( )
A.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B.土壤由珊瑚礁发育形成
C.土壤形成和发育时间短
D.地表大量鸟粪堆积
14.据图可知,此处土壤剖面中属于淀积层的是地表以下( )
A.0~10厘米处
B.30~40厘米处
C.50~60厘米处
D.80~90厘米处
二、综合题
15.读“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________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原土壤指草原、湿草原和森林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土壤,广泛分布于温带、暖温带以及热带的大陆内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在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下图为草原土形成图。
(1)指出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的省区。
(2)分析草原土的形成过程。
(3)推测草原开垦后,草原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
课时作业13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2.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作用都很弱,故昼夜温差极大,风化作用强,①④正确;月球表面接近真空,且没有液态水的分布,因此月球没有风,无法形成风力侵蚀及流水侵蚀等侵蚀作用,②错误;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且没有风,无法形成对流和云雨天气,无法形成类似地球上的天气,③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由于月球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风化程度高,岩石中的矿物质能够大量进入土壤中,故其矿物质含量更多,B正确;由于月球没有水和空气分布,A、C错误;月球上没有动植物,无法形成有机质,D错误。故选B。
答案:1.C 2.B
3~4.解析:第3题,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有机碳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高。结合表格数据可知,中密度柽柳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6.0,高密度柽柳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4.0,低密度柽柳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0,由此可以得出,中密度柽柳林对土壤的保肥效果优于低密度和高密度柽柳林,其次是高密度柽柳林,最后是低密度柽柳林。故选C。第4题,结合所学可知,中密度柽柳林生长空间适宜,光照条件好,植物生长茂盛,枯枝落叶多,为土壤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质。低密度柽柳林生物量小,枯枝落叶较少,土壤中的有机质少。高密度柽柳林植物光合作用不充分,生长过程中争夺土壤养分,不利于养分积累,因此①②③正确。不同密度的柽柳林均生长在黄河三角洲,地貌类型相同,④错误。故选A。
答案:3.C 4.A
5~7.解析:第5题,结合材料可知,②地坡度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因此淋溶作用较强,A正确;②地水热条件较好,生物总量并不少,B错误;坡积物较多会导致土壤有机质累积,C错误;②地降水并不少,且热量充足,因此生物生长较快,D错误。故选A。第6题,结合图中可知,紫色土主要是由于成土母岩层为紫色砂砾岩,红壤的成土母岩层为花岗岩,因此形成了颜色不同的土壤,B正确;③和④的气候、植被和地形具有相似性,A、C、D错误。故选B。第7题,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四地中红壤和紫色土区域植被较稀疏,所以土壤肥力也应相对较低,C、D错误;黄壤地区坡度较陡,土壤易被侵蚀,养分易流失,所以土壤肥力比草甸土地低,故草甸土土壤肥力最高,A正确,B错误。故选A。
答案:5.A 6.B 7.A
8~9.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浅翻作业利于形成犁底层,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十分紧实的土层,作物根系不易穿过犁底层,根系较浅,抗倒伏能力较差,所以农作物易倒伏,①符合题意;浅翻作业利于形成犁底层,常年浅翻作业会加厚犁底层,②错误;由材料可知,犁底层十分紧实,所以土壤透气性弱,对农业生产不利,③符合题意;犁底层十分紧实,土壤水分不易下渗,表土水分会增加,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9题,题干中指出,华南水稻耕作区,较少采取深耕破坏犁底层,所以耕作层较厚,A、B错误;犁底层结构紧实,可减少水分下渗,并不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8.B 9.D
10~12.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和题意可知,江南泥土,较为潮湿,江北沙土,较为干燥,江南泥土由于含水量高,空气含量较少,其透气透水性差,持水性较好,江北沙土则完全相反,沙土透气透水性较好,但由于空隙较大,持水性差,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1题,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耕地类型是旱地,土壤含水量较低,表现为沙土,南方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土壤含水量较高,因此有“江南泥土,江北沙土”之说,故造成“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A正确;地貌、岩石、水文的差异不是其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第12题,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讲,南方水田中,施放草木灰对提高土壤的温度作用不大,草木灰不含有机质,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微量元素,促进土壤酸碱平衡,A正确,B错误;成土母质和土壤有本质区别,种植绿肥,可能会加快成土母质的风化速度,C错误;种植绿肥可以增加有机质,使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以达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D错误。故选A。
答案:10.C 11.A 12.A
13~14.解析:第13题,由材料知,中国南沙群岛多为珊瑚礁岛,大部分岛屿呈椭圆形,土壤发育于大小不同的礁盘上,因此土壤主要由珊瑚礁发育形成,土壤黏粒含量较低,质地较粗,B正确。南沙群岛形成时间早,土壤形成和发育的时间较长,C错误。地表植被主要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黏粒含量、质地粗细关系不大,A错误。大量鸟粪堆积会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会使土壤质地较粗,D错误。故答案选B。第14题,由图可知,30~40厘米深处土壤剖面中磷的含量最高,应为接受上层土壤的淋溶物质形成,属于淀积层,B正确;A、C、D选项所示土壤深度处磷的含量较低,不是淀积层,A、C、D错误。故答案选B。
答案:13.B 14.B
15.解析:第(1)题,图中F处风化壳最深,且表层为砖红壤风化壳,判断该处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D为干旱地区,结合图中纵坐标可判断a为蒸发量,b为气温,c为降水量。第(2)题,A处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区,D为干旱的荒漠环境,只有E、G处,降水较多,气温较高,风化壳较深,有一定植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A处因为气温极低,即使降水量增多,也很难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第(3)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第(4)题,由图中B地气温和降水数据即可判断出,该地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在其环境下发育的土壤为灰化土。第(5)题,由D处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和对应的极薄风化壳可判断,该处为温带荒漠,那么制约性因素是“缺水”。第(6)题,由图可知,C、D两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地区,所以不能发育成森林植被,而F处为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所以风化壳最厚。
答案:(1)a
(2)E、G A
(3)枯枝落叶 淋滤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5)温带荒漠 缺水
(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高温、多雨、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
16.解析:第(1)题,由题干信息“在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可知,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的省份主要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长城以北的省份主要是内蒙古和陕西;贺兰山以东的省份主要是宁夏、甘肃等。第(2)题,草原土的主要成土过程有土壤表层的腐殖质累积过程和土壤深层的钙化过程,土壤表层的腐殖质累积过程与草原植被有关,草原的凋落物为草原土壤提供腐殖质,腐殖质不断累积,形成灰土层;钙化过程指碳酸钙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硅铝铁钙等化学元素在雨季,由淋溶土层向下移动,在剖面中下部淀积,形成富铁土和铁铝土。最终形成的草原土由上到下是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第(3)题,土壤有机质来源于腐殖质,而腐殖质主要来源于植被的凋落物,草原土的有机质主要来自于草类植被的凋落物,随着草原开垦,天然草类植被急剧减少,草原土壤有机质来源随之减少,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变得贫瘠。
答案:(1)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份。
(2)草原土的主要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化过程,草原土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草原的凋落物为草原土提供腐殖质,腐殖质不断累积,形成灰土层;钙化过程指碳酸钙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硅铝铁钙等化学元素在雨季随雨水淋溶,由淋溶土层向下移动,在剖面中下部淀积,形成富铁土和铁铝土。
(3)草原开垦后,天然草类植被急剧减少,草原土壤有机质来源随之减少,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变得贫瘠。
低密度柽柳林
中密度柽柳林
高密度柽柳林
密度(株/hm2)
约1100
约4100
约7100
根部土壤有机碳含量(g/kg)
约2.0
约6.0
约4.0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精品巩固练习,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优秀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优秀练习题,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测评,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