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4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这颗行星应该属于, 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下列城市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李锦春审题人:王后才
考试时间:2023年11月3日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
人类发现一颗1400光年外的行星(开普勒—452b,即地球2.0),可能是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它围绕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旋转,直径是地球的1.6倍,与地球相似指数为0.83,公转周期为385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这颗行星应该属于( )
A. 地月系B. 太阳系
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2. 要确认“开普勒—452b”行星是否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该行星是否( )
A. 有陆地B. 有液态水
C. 有卫星D. 体积适中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6月16日在斐济群岛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下图为地震中心及其周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
4. 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中心附近的船只上的渔民会感觉到( )
A. 上下颠簸B. 左右摇晃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海拔B. 电网供电C. 阴晴状况D. 交通流量
6.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 新疆乌鲁木齐B. 四川成都C. 黑龙江漠河D. 海南海口
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 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 )
A. 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B. 生物分解有机物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 火山喷发
8.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③臭氧可以大量吸收波长更长的太阳紫外线
④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9. 下列城市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 )
A. 广州(23°N)B. 新加坡(1°N)C. 北京(40°N)D. 莫斯科(55°N)
2023年6月20日,我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送入距地面700km的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对“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干扰最大的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B. 影响地球上农作物收成
C. 在荆州上空引发极光D. 能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11. “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在( )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大气外界
要想了解地球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就要学会读地质年代表。图为地质年代表部分年代的气候变化及动物发展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2. 古生代晚期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阶段的主要气候变化是( )
A. 变冷干B. 变暖干C. 变冷湿D. 变暖湿
13. 据图判断二叠纪时期相较于志留纪时期( )
A. 物种更丰富B. 大量金属矿形成C. 陆地面积扩大D. 海平面上升
“红灯停,绿灯行”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交通规则,交通信号灯颜色的选择也蕴藏着一些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4. 交通信号灯选择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原理是( )
A. 波长较短容易被吸收B. 波长较长容易被吸收
C. 波长较短不容易被散射D. 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
15. 下列现象与此原理相似的是( )
A. 日出日落时的霞光B. 晴天夜间温度低
C.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 燃烧秸秆抵御寒潮
图1为“我国西北地区蔬菜大棚的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1中的塑料薄膜可以( )
A. 增强①,对大气保温B. 阻挡②进入蔬菜大棚
C. 阻挡③,减少降温幅度D. 减少④,保持水分
17. 图2中( )
A. ④只出现夜晚,起保温作用
B. ③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 ②的大部分被大气直接吸收
D. ①在多云的白天作用更明显
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逆温发生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有人说逆温是霾的“帮凶”。下图示意某日某地出现逆温时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地此次逆温的逆温层是( )
A. ①B. ②C. ③D. ②③
19. 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 )
A. 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B. 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
C. 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D. 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
我国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在40~109mm之间,年蒸发量超过1000mm,沙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较大的沙山,也有许多当地俗称为“海子”的湖泊,成为中国最美的沙漠之一。下图表示8月9日(晴天)某湖表层水温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0. 根据图中两条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
A. ①线代表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B. ①线代表湖泊,气温日较差大
C. ②线代表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D. ②线代表湖泊,白天升温慢
21. 该湖区从沙漠吹向湖泊的风最强约出现在( )
A. 0时前后B. 7时前后C. 12时前后D. 17时前后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此时,上海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
23. 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 昆明B. 上海C. 三亚D. 成都
2023年6月,安徽省六安市成功入选“十四五”国家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公示名单,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亿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与“快排”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 )
A. 水汽输送量减少B. 地表径流量减少C. 下渗量减少D. 蒸发(腾)量减少
25. 下列措施不属于六安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措施的是( )
A. 路面硬化中推广使用渗水砖B. 城市建设大量占用湖泊
C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D. 合理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左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 )
A. ①代表下渗B. ②代表蒸发C. ③代表地表径流D. ⑤代表水汽输送
27. 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①减弱B. ②增加C. ④减少D. ⑤减少
28. 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
A. 降水增多B. 蒸发加剧C. 土壤含水量增多D. 地表径流增多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甲处的箭头表示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表示正确的是( )
A. 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 B为摩擦力C. C为风向D. D为地转偏向力
30. 其中乙点的风向是( )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
二.综合题(31~33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某地高空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图1中点A、B、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
A. B>A>⑤>④B. A>B>⑤>④C. B>A>④>⑤D. A>B>④>⑤
(2)若图1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
(3)结合图2及材料,若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下列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单项选择题)。
A. B. C. D.
(4)在下图中绘出夜晚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空气环流方向。
(5)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对“穿堂风”的影响。
3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是____,②的名称是____,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⑧____(填“增大”或“减少”)。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____环节(填名称);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填名称)。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循环。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光伏树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各种仿生树相结合,具有各种功能的多用途发电装置。光伏树下,可以遮阳避雨、休闲娱乐、充电停车、种植花卉蔬果,既能为人们活动提供丰富的共享空间,又能为城市提供绿色发展的电力能源,同时光伏树设计兼具储能及互联网功能。光伏树有利于实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智能化”。下左图为一光伏树图,下右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甲、乙两地为我国不同区域的两座城市。
(1)说出甲地到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的总体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2)说出光伏树发电储能效果的一年中冬夏季变化和一天中的昼夜变化。
(3)从太阳辐射的角度,分析甲地适合建设光伏树的优势条件。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2023级
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命题人:李锦春审题人:王后才
考试时间:2023年11月3日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
人类发现一颗1400光年外的行星(开普勒—452b,即地球2.0),可能是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它围绕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旋转,直径是地球的1.6倍,与地球相似指数为0.83,公转周期为385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这颗行星应该属于( )
A. 地月系B. 太阳系
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2. 要确认“开普勒—452b”行星是否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该行星是否( )
A. 有陆地B. 有液态水
C. 有卫星D. 体积适中
【答案】1. C 2.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光年是天体间距离的单位,据材料可知,开普勒—452b距地球1400光年,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约8分钟,太阳系半径约为30倍日地距离。可以得出,开普勒—452b在太阳系外,银河系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行星形成生命的条件是拥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生物呼吸的大气及液态水,最主要的是要有液态水存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上由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有液态水的存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6月16日在斐济群岛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下图为地震中心及其周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
4. 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中心附近的船只上的渔民会感觉到( )
A. 上下颠簸B. 左右摇晃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震源深度130千米,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地幔,属于上地幔,B正确,ACD错误。D故选B。
【4题详解】
由于地震波的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因此在船上的渔民,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而不能感受左右摇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叩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海拔B. 电网供电C. 阴晴状况D. 交通流量
6.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 新疆乌鲁木齐B. 四川成都C. 黑龙江漠河D. 海南海口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知,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B错误;同一地点,其海拔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A错误;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与交通流量无关,D错误;阴晴状况能在一周内有较大变化,且能影响太阳辐射,影响交通信号灯的供电量,从而影响信号灯亮度,C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应在天气晴朗干燥的太阳能丰富区使用效果最好。选项中的乌鲁木齐气候干燥、多晴天,太阳能丰富,最适合使用这种交通信号灯,A正确;而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位于海南岛的海口多云雨,纬度较高的漠河,其太阳能资源匮乏,不适宜使用这种交通信号灯,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 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 )
A. 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B. 生物分解有机物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 火山喷发
8.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③臭氧可以大量吸收波长更长的太阳紫外线
④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9. 下列城市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 )
A. 广州(23°N)B. 新加坡(1°N)C. 北京(40°N)D. 莫斯科(55°N)
【答案】7. C 8. C 9. B
【解析】
【7题详解】
一般认为,现代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正确;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无法被分解,A、B错误;火山喷发出来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汽、CO2、CO等,不包括氧气,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波长较短的紫外线,③错误;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因此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起到保温作用,①正确;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②正确;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④正确。故①②④正确,故选C。
【9题详解】
对流层的厚度取决于对流运动的强度,太阳辐射在地球各纬度分布不均,低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对流运动强,对流层厚度大,高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对流运动弱,对流层厚度小。在广州(23°N)、新加坡(1°N)、北京(40°N)、莫斯科(55°N)四个城市中,新加坡纬度最低,平均气温最高,对流层运动最强,对流层厚度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对流层平均厚度随纬度而不同,低纬度地区平均厚17~18km,中纬度地区平均厚10~12km,高纬度地区平均厚8~9km。
2023年6月20日,我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送入距地面700km的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对“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干扰最大的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B. 影响地球上农作物收成
C. 在荆州上空引发极光D. 能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11. “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在( )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大气外界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对“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干扰最大,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故A错误,D正确;极光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荆州上空不会引发极光,C错误;黑子引起气候异常,影响地球上农作物收成,但不是卫星运行干扰最大的太阳活动,B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根据题意,“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在700千米高度,在地球大气层的高层大气,C正确;对流层高度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A错误;平流层的高度为50-55千米左右,B错误;地球大气的上界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垂直分层自下而上有: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要想了解地球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就要学会读地质年代表。图为地质年代表部分年代的气候变化及动物发展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2. 古生代晚期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阶段的主要气候变化是( )
A. 变冷干B. 变暖干C. 变冷湿D. 变暖湿
13. 据图判断二叠纪时期相较于志留纪时期( )
A. 物种更丰富B. 大量金属矿形成C. 陆地面积扩大D. 海平面上升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古生代晚期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阶段为二叠纪至三叠纪,气候变化的特点是由冷变暖,由湿变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二叠纪较志留纪更冷,因此海平面下降,海洋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D错误,C正确;金属矿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B错误;古生代末期,即二叠纪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所以与二叠纪末期相比,志留纪时期物种更丰富,A与题意不符。故选C。
【点睛】根据生物进化分为五个阶段即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蕨类植物和两栖类动物时代、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
“红灯停,绿灯行”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交通规则,交通信号灯颜色的选择也蕴藏着一些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4. 交通信号灯选择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原理是( )
A. 波长较短容易被吸收B. 波长较长容易被吸收
C 波长较短不容易被散射D. 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
15. 下列现象与此原理相似的是( )
A. 日出日落时的霞光B. 晴天夜间温度低
C.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 燃烧秸秆抵御寒潮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红色、黄色、绿色三种颜色在可见光中波长都较长,而波长较短的颜色容易被散射,交通信号灯选择波长较长的颜色,能够保证即使在阴雨、大雾天气,人们也能够清楚地看见信号灯的颜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日出日落时出现的霞光属于大气的散射作用,霞光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出现,这时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红色光不容易被散射,穿过大气层照射到云层上,形成鲜艳夺目的彩霞,A正确;晴天夜间温度低、燃烧秸秆抵御寒潮是大气的保温作用,B、D错误;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是因为大气的直接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C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较大尘埃参与作用,对各种太阳辐射进行反射;2.散射——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微小尘埃参与作用,以蓝光、紫光为主,最容易发生散射;3.吸收——有选择性,臭氧、水汽、二氧化碳参与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图1为“我国西北地区蔬菜大棚的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1中的塑料薄膜可以( )
A. 增强①,对大气保温B. 阻挡②进入蔬菜大棚
C. 阻挡③,减少降温幅度D. 减少④,保持水分
17. 图2中( )
A. ④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B. ③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 ②的大部分被大气直接吸收
D. ①在多云的白天作用更明显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塑料薄膜不会对大气的削弱作用产生影响,A错误;图中②是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可见光,塑料薄膜对可见光不会有阻挡作用,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塑料薄膜可阻挡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减少降温幅度,C正确;④是大气逆辐射,塑料薄膜同样对大气逆辐射影响较小,且大气逆辐射与保持水分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④是大气逆辐射,无论是白天和还是夜晚都会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A错误;③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错误;②是太阳辐射,大气只能吸收小部分太阳辐射,C错误;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多云的白天云层厚度大,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D正确。故选D。
【点睛】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逆温发生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有人说逆温是霾的“帮凶”。下图示意某日某地出现逆温时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地此次逆温的逆温层是( )
A. ①B. ②C. ③D. ②③
19. 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 )
A. 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B. 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
C. 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D. 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
【答案】18. B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读图可知,该地此时①层和③层大气的温度上冷下热,没有出现逆温;②层大气的温度上热下冷,是逆温层。故选B。
【19题详解】
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的发展,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运动,因此,逆温现象可以通过抑制对流运动,减弱空气上升运动,从而减弱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进而抑制沙尘暴的产生,D正确。空气下沉运动不会促进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所以与减弱空气下沉运动无关,A错;对流运动增强才能增加大气降水频率,B错误;地面升温速率取决于其本身性质,C错误。故选D。
【点睛】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左右。这种大气层结构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减轻。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层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该层空气上下层流动减弱,从而空气污染加重。
我国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在40~109mm之间,年蒸发量超过1000mm,沙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较大的沙山,也有许多当地俗称为“海子”的湖泊,成为中国最美的沙漠之一。下图表示8月9日(晴天)某湖表层水温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0. 根据图中两条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
A. ①线代表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B. ①线代表湖泊,气温日较差大
C. ②线代表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D. ②线代表湖泊,白天升温慢
21. 该湖区从沙漠吹向湖泊的风最强约出现在( )
A. 0时前后B. 7时前后C. 12时前后D. 17时前后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沙漠由于水汽较少,云层较薄,因此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湖泊相较于沙漠而言,白天升温较慢,气温较低,夜晚散热较慢,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不会是①线,B错误;沙漠相对于湖泊,白天受太阳辐射升温快,温度较高,因此应为①线,C错误;由于湖水比周边陆地比热容大,白天气温上升较慢,夜晚气温下降较慢,气温日较差较小,对应的是②线,D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风是从沙漠吹响湖泊,说明湖泊相对于沙漠而言,气温较高;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沙漠气温较高,对应的应是①线,夜晚湖泊气温较高,应为②;因此沙漠吹向湖泊的风最强的时刻,应是湖泊气温高于沙漠最大的时刻,结合图片可知,应是7时前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湖陆地区,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湖面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湖面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晚陆地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湖面降温慢,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湖面,形成陆风。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此时,上海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
23. 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 昆明B. 上海C. 三亚D. 成都
【答案】22. D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在上海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上海此时为西北风,故D正确;故排除A、B、C,选择D。
【23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结合材料可得,此时昆明的等压线最为密集,故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
【点睛】风通常用风向和风速(风力和风级)来表示。 风速是指气流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风的前进速度,用米/秒或千米/小时表示。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
2023年6月,安徽省六安市成功入选“十四五”国家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公示名单,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亿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与“快排”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 )
A. 水汽输送量减少B. 地表径流量减少C. 下渗量减少D. 蒸发(腾)量减少
25. 下列措施不属于六安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措施的是( )
A. 路面硬化中推广使用渗水砖B. 城市建设大量占用湖泊
C.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D. 合理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水汽输送量受水汽来源、风向等因素的影响,海绵城市不会使水气输送量发生明显变化,A错误;海绵城市通过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量减少,C错误,B正确;与快排模式相比,海绵城市模式下水域面积增加,蒸发量随之增加,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渗水砖可以增加城市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A不符合题意;城市建设大量占用湖泊,使湖泊调水蓄水能力变弱,不利于海绵城市,B符合题意;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规定了六安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技术标准,C不符合题意;建设数量众多的生态停车场,会降低地面的硬化率,增加绿地的面积,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海绵城市的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是:增加地面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蒸发加大。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左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 )
A. ①代表下渗B. ②代表蒸发C. ③代表地表径流D. ⑤代表水汽输送
27. 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①减弱B. ②增加C. ④减少D. ⑤减少
28. 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
A. 降水增多B. 蒸发加剧C. 土壤含水量增多D. 地表径流增多
【答案】26 B 27. D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①从大气水变为地表水,故①为降水,A错误;②从地表水变为大气水,②为蒸发,B正确;③从地表水变化为地下水,③为下渗,C错误;⑤从地表水变为海洋水,⑤为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①为降水,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②为蒸发,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且砂石覆盖也会减少蒸发,B错误;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下径流(④)也会增加,而地表径流(⑤)减少,C错误,D正确。故选D。
【28题详解】
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砂石覆盖也能直接减少蒸发,B错误;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多,C正确;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下渗,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甲处的箭头表示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表示正确的是( )
A. 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 B为摩擦力C. C为风向D. D为地转偏向力
30. 其中乙点的风向是( )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
【答案】29. A 30. D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的相关知识。图中A垂直于等压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D方向相反,为风向和摩擦力,因B为高压指向低压,故B为风向,D为摩擦力,则C为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A正确。故选A。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风向的相关知识。由上题可知,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则气流向左偏,地转偏向力向左,此地处于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则乙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风向左偏,形成西北风。D正确。故选D。
【点睛】考察大气的水平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综合题(31~33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某地高空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图1中点A、B、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
A. B>A>⑤>④B. A>B>⑤>④C. B>A>④>⑤D. A>B>④>⑤
(2)若图1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
(3)结合图2及材料,若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下列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单项选择题)。
A. B. C. D.
(4)在下图中绘出夜晚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空气环流方向。
(5)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对“穿堂风”的影响。
【答案】(1)A (2)A (3)D
(4) (5)石质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前石质后林木)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从而增强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穿堂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A、B位于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的④、⑤;根据等压面可知,B处气流下沉,气压较高;A处气流上升,气压较低;⑤处气压大于④处,故图1中点A、B、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B>A>⑤>④。故选A。
【小问2详解】
若图1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气温较高的A代表城区,气温较低的B代表郊区。
【小问3详解】
石质地面的比热容比山林的比热容小,因此昼夜温差更大,AB错误;晴朗天气,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更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小问4详解】
夜晚,石质地面降温快,为冷源,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山林气流相对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在近地面,空气由石质地面流向山林,在高空,空气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绘图如下:
【小问5详解】
石质地面和林地的比热容不同,石质地面比热容较林地小,石质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前石质后林木)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从而导致房屋前地面气压降低,屋后气压升高,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气流由屋后向屋前的运动增强,即增强了“穿堂风”。
3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是____,②的名称是____,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⑧____(填“增大”或“减少”)。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____环节(填名称);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填名称)。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循环。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1) ①. 太阳辐射能 ②. 降水 ③. 减少
(2) ①. 地表径流 ②. 水汽输送
(3)陆地内 (4)C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为材料,设置了4个小题,涉及到水循环环节、能量、类型、意义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运动、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图中环节⑥为蒸腾,能量最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水汽输送、降水、蒸发、降水,⑤⑥⑦⑧分别为地表径流、蒸腾、下渗、地下径流。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下渗减少,⑧地下径流减少。
【小问2详解】
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黄河流域,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是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小问3详解】
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类型。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位于内陆地区,河流不能注入海洋,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
【小问4详解】
对水循环重要意义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①正确;使地球各种水体保持动态平衡,既不会使陆地径流增多,也不会使海洋蒸发减少,②③错误;水循环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统一系统,④正确。综上所述,故选C。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光伏树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各种仿生树相结合,具有各种功能的多用途发电装置。光伏树下,可以遮阳避雨、休闲娱乐、充电停车、种植花卉蔬果,既能为人们活动提供丰富的共享空间,又能为城市提供绿色发展的电力能源,同时光伏树设计兼具储能及互联网功能。光伏树有利于实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智能化”。下左图为一光伏树图,下右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甲、乙两地为我国不同区域的两座城市。
(1)说出甲地到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的总体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2)说出光伏树发电储能效果的一年中冬夏季变化和一天中的昼夜变化。
(3)从太阳辐射的角度,分析甲地适合建设光伏树的优势条件。
【答案】(1)变化特点:减少。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或降水、天气)。
(2)冬季发电储能效果差;夏季发电储能高;白天发电储能效果好;晚上发电储能差。
(3)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光伏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从甲向乙的方向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的总体变化特点是减少。甲属于青藏高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甲海拔高于乙,甲的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而乙降水多,阴雨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小问2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冬季白昼时间短,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发电储能效果差;夏季发电储能高;白天存在太阳,相对夜晚来说白天发电储能效果好;晚上发电储能差。
【小问3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海拔高的地区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较小,更多的太阳能量可以到达地面,有利于光伏发电的效率。甲地晴天较多,光伏电池板可以更长时间地接收到太阳能。大气中的尘埃会散射太阳光,降低光的透明度,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甲地的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这使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量能够到达地面,为光伏发电提供更多的能量来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