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波某学校在西北地区的敦煌研学时,拍摄到了“太阳能塔”,如下图所示。这是一种最新的能源生产概念,由许多台大型太阳能反射镜将太阳光反射集中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并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建设太阳能电站的原因是( )
A.人口较多,用电量大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C.科技发达,用电量大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提高作物产量D.误伤途经的飞鸟
3.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所带的20个指南针短时间内指示的方向都不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强烈影响指南针指向
B.太阳能反射镜干扰指南针磁场
C.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
D.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端某城市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逐月变化柱状图”。读图,完成4~5题。
4.如图所示,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5.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月份(6月),却不是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大的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
A.伏旱的影响B.台风的影响
C.昼夜长短的影响D.梅雨的影响
下图为地球不同纬度间太阳辐射的收入与长波辐射支出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纬度地区热量支出小于收入
B.低纬度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C.中纬度地区热量支出小于收入
D.两极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7.太阳辐射的吸收值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的原因是( )
①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②高纬度地区冰雪反射率大 ③低纬度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④高纬度地区晴天多降水少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一磁,就是太阳磁场;两暴,就是太阳的两类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如图1是“夸父一号”示意图,如图2是太阳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发出的可见光最弱
B.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②层
C.日环食时,肉眼能观测到的是③
D.发生黑子的圈层可以在平时用肉眼观测到
9.材料中提到的两种太阳活动发生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在全世界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如图1所示)在轨成功运行10个月后,于2022年8月31日正式公布成果——国际首次获得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以及在轨获取太阳Hα谱线、SiⅠ谱线和FeⅠ谱线的精细结构。其中Hα谱线是太阳活动在太阳低层大气中响应最强的谱线,对其探测的成果显著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图2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eq \(\s\up7(),\s\d5(图1))
eq \(\s\up7(),\s\d5(图2))
10.“羲和号”获得Hα波段光谱成像主要反映的太阳低层大气是指( )
A.色球和日珥B.光球和日冕
C.色球和耀斑D.光球和色球
11.下列年份中在高纬度地区出现强烈极光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1957年B.1975年
C.1985年D.1995年
读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有关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高年要大于太阳活动低年
C.夜间,100~200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D.白天,100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0cm-3以上
13.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气候异常B.信鸽迷途
C.长波通信中断D.极光现象
二、综合题
14.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源泉。尽管太阳辐射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材料二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由材料一概括全球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极值区分布并分析其成因。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15.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________层,除此层之外太阳大气层还有________、________。
(2)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约为________年,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________。
(3)A、B、C三个测站中,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全部为正相关的是________,全部为负相关的是________,三测站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周期约为________年。
(4)除气候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还有哪些方面?
课时作业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3.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敦煌,由于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辐射强,故该地建设太阳能电站,D正确;该地位于我国内陆,人口稀少,当地的用电量小,A、C错误;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敦煌,纬度并不低,B错误。故选D。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工作原理是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汽,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D正确;反光板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表温度不会提高,A错误;这个过程主要是对太阳辐射加以利用,对飞机电子导航影响不大,B错误;太阳能光热电站与提高作物产量无关,C错误。故选D。第3题,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使地球发生磁暴现象,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太阳辐射、太阳能反射镜等均不会干扰磁场,A、B错误;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主要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不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D错误。故选C。
答案:1.D 2.D 3.C
4~5.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在夏季的时候也就是6、7、8三月的太阳辐射总量最多,12、1、2月的太阳辐射总量最少,即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小的季节是冬季,D正确,排除A、B、C。故选D。第5题,每年6月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迎来梅雨季节,阴雨天多,削弱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与昼夜长短无关,故D正确,C错误;台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7~9月,故B错误;伏旱发生在7~8月,故A错误。故选D。
答案:4.D 5.D
6~7.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高纬度地区热量支出大于收入,A错误;低纬度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B正确;中纬度部分地区热量支出小于收入,部分地区热量支出大于收入,C错误;两极地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D错误。故选B。第7题,太阳辐射吸收值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的原因是,一方面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另一方面高纬度地区冰雪反射率大,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少,低纬度地区无冰雪覆盖,反射率小,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多,①②正确。低纬度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会导致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弱;高纬度地区晴天多降水少,会导致吸收的太阳辐射多,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6.B 7.A
8~9.解析:第8题,我们看到的太阳光主要是来自于①光球层的可见光,A错误;日冕物质抛射发生于③日冕层,B错误;日环食发生时,太阳并未全部被月球挡住,看到的主要还是①光球层的可见光,C错误;发生黑子的圈层为光球层,可以在平时用肉眼观测到,D正确。故选D。第9题,太阳活动可以影响无线通讯信号,但不能严重影响有线电视信号,A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没有太大关系,B错误;太阳活动发生时,地球磁场受到扰动,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发生时,极光可能在两极高纬度地区被观测到,不是全世界各地出现极光现象,D错误。故选C。
答案:8.D 9.C
10~11.解析:第10题,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因此太阳低层大气主要指的是光球和色球,D符合题意。日冕位于太阳大气层最外围;日珥和耀斑属于太阳活动,不属于太阳大气分层。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第11题,由图2可知,在1957年附近太阳黑子数最多,为太阳活动峰年,耀斑、太阳风也随着黑子的增多而增强,从而产生强烈极光的可能性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10.D 11.A
12~13.解析:第12题,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约是260km,夜间约是360km,白天低于夜间,A错误;读图可知,当电离层电子浓度大约小于1011cm-3时,太阳活动高年与太阳活动低年的值相等,B错误;夜间,100~200km处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先减小后增大,C错误;白天,100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0cm-3以上,D正确。第13题,太阳活动影响降水从而导致气候异常;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导致信鸽迷途;太阳活动发出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高纬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形成美丽的极光,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12.D 13.C
14.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越高的地方,太阳辐射能越小。其原因是随着纬度升高,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第(2)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具有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总体上看是东少西多、南少北多。其中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晴朗天气多,因此大气削弱作用弱,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而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加之盆地地形,水汽不易向外扩散,使得该地区常年多云雾或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区。第(3)题,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大气状况和地面状况等。
答案:(1)空间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原因:太阳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分布规律: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
青藏高原最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四川盆地最少:地形闭塞,气候湿润,水汽充足,多云雾,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3)太阳高度(纬度)、大气状况、地面状况。
15.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第(2)题,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第(3)题,直接根据图示黑子数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A图两者变化一致,呈正相关;而B图两者的变化基本相反,呈负相关,C图先呈负相关,后来又呈正相关。降水量的变化与黑子数量变化周期相同,故都约为11年。第(4)题,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答案:(1)光球 色球层 日冕层 (2)11 太阳活动峰年 (3)A B 11 (4)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是,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