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5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69552/0-16993144332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5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69552/0-16993144333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5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69552/0-16993144333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5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5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共6页。
课时作业5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一、选择题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1.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2.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湖。下图为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此完成3~4题。3.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4.形成牛轭湖的主要自然作用是( )①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②水流惯性作用的影响 ③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图,完成5~6题。5.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有( )①侵蚀作用 ②固结成岩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b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a图中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向北流入长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90万年),黄山北麓发生较大幅度的地壳抬升。下图为青弋江的四个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推测青弋江发育过程是( )A.b-c-a-dB.c-b-d-aC.c-b-a-dD.b-c-d-a11.阶地形成过程中( )A.河流凹凸岸发育持续加强B.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C.青弋江河谷出现地堑发育D.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12.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被侵蚀掉,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见下图)。导致“豹头”被侵蚀掉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海浪搬运B.海浪侵蚀C.海浪堆积D.流水侵蚀二、综合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岸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并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交互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沙地貌类型。圈河流域位于图们江下游,地处敬信盆地南缘,距日本海较近。圈河临近日本海,入海口附近两岸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9m,以流动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为主。2009年,珲春政府在该地区沙丘基础上开发了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盈利方式的沙丘公园。下图示意2015年圈河入海口处河岸沙丘分布。(1)简述图示河段的河道形态特征。(2)分析河岸沙丘的形成过程。(3)说明图示河岸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14.里亚斯型海岸,以西班牙西北部的里亚斯发育最为典型,具有岛屿、半岛与海湾大致垂直于海岸线总方向的特征。下图为里亚斯型海岸景观图及形成示意图。简述里亚斯型海岸的主要形成过程。课时作业5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1~2.解析:第1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第2题,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答案:1.C 2.A3~4.解析:第3题,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读图根据“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知,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先后排序为①③②。故答案选B项。第4题,河水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水流惯性作用的影响,大量水流冲向凹岸,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凸岸流速缓,堆积作用强。最终导致河道天然裁弯取直,而弯曲的河道被废弃,积水成湖。由此判断②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答案:3.B 4.D5~6.解析:第5题,图示河流形成曲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①④正确;河流曲流的形成与固结成岩无关,②错误;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与该河流地貌关系不大,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6题,b图所示P坡较缓,且有沉积物,说明为堆积岸,即凸岸;T坡较陡且无沉积物,说明为侵蚀岸,即凹岸,与a图中的①③剖面线符合;②剖面线位于平直河道部分,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侵蚀岸和堆积岸,而材料中没有告知半球信息,故无法判断P和T哪侧为侵蚀岸,哪侧为堆积岸,②错误;④剖面线的PT均位于凹岸一侧,主要为侵蚀作用,与b图不符,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5.D 6.C7~9.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沿海地区海岸线的变迁。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贝壳堤的变化标志着海岸线的变化。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故在某一条贝壳堤形成过程中,只有贝壳堤所在地区的海岸线稳定少动,处于静水环境,才会利于死亡贝类遗体的堆积,故C正确,A、B、D错误。第8题,本题考查沿海地区海水运动对海岸线产生的影响。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故泥沙堆积不会形成新的贝壳堤,A错误;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而成,而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会使河口三角洲的面积有所减小,C错误;当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后,使得河水入海更通畅,不可能使河流改道,D错误;在贝壳堤外堆积后,会加大贝壳堤外陆地的形成速度,使得海岸线向海洋前进,从而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B正确。第9题,本题考查沿海地区海岸线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地出现多条贝壳堤,且位置不同,说明河流入海口的位置曾经发生多次变动,A、B错误;由于河流沉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该地区存在多条贝壳堤,说明该地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沉积量大,C错误,D正确。答案:7.C'8.B 9.D10~11.解析:第10题,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边流散,在出山口形成洪积扇,此时河流没有一个稳定的河道,辫状特点突出(b);随着气候变湿,降水增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河道,周边的辫状支流减少(c);河道稳定后,侧蚀加强,在冲积扇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a);最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d),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第11题,阶地的形成过程中,正是地壳抬升期,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蚀增强,侧蚀减弱,故凹凸岸不再持续发育,A错误;流速加快,河床沉积物变粗,B正确;地壳抬升,不是断裂下陷形成地堑,C错误;河流径流量减少缺乏依据,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10.A 11.B12.解析:该“金钱豹”岩石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可见,说明平时受海浪侵蚀强烈,导致“豹头”被侵蚀掉。答案:B13.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有河漫滩发育,说明该河段河道平坦,河道呈现弯曲的状态;由于地形平坦,水域面积较大,说明河道宽阔且水深较浅;据图可知,河道具有较多河汊、江心洲和边滩分布。(2)据图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地形较平坦,使得河流侧蚀较强,河道较为宽阔和弯曲;由于该河段地形平坦,河道弯曲,使得水流速度减慢,洪水期水量较大,搬运的泥沙较多,泥沙在河流凸岸处堆积形成河漫滩;冬春季节为枯水期,此时水位下降,造成河漫滩裸露在外,冬春季节该地区盛行西北季风,且风力较强,河漫滩的松散泥沙受到较强西北风的影响,受到风力的不断搬运作用,泥沙不断向河岸的东侧堆积,从而形成了河岸沙丘。(3)据图可知,河岸沙丘的主要沙源,即河漫滩位于上风向处,同时河漫滩位于河流的凸岸,受到河流堆积作用的影响,河漫滩不断扩大,沙源补给量大,且沙源较为丰富;根据材料可知,当地建设沙丘公园,人类在沙丘的活动更加频繁,可能造成地表植被的减少,同时也使地表泥沙更加疏松,从而加速了河岸沙丘的发育过程,造成了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答案:(1)河道平缓弯曲;河道宽浅,多汊流、江心洲、边滩分布。(2)该河段地形平坦,河道宽阔弯曲,水流速度减缓,洪水期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冬春季节,水位下降,河漫滩裸露,松散泥沙在强烈西北风的搬运作用下在河岸东侧堆积,形成河岸沙丘。(3)上风向的河漫滩位于凸岸处,面积不断扩大,沙源丰富;沙丘公园建成后,人类活动干扰增强,加速河岸沙丘的发育过程,面积不断扩大。14.答案:在沿海谷地、山脉与海岸接近垂直分布的海岸,由于地面沉降或海水上升,海水淹没与海岸呈直角的山谷而形成。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