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
展开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几类物质的概念。
①纯净物:由同种(选填“同种”或“不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提示:√。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
提示:√。SiO2为酸性氧化物、Fe2O3为碱性氧化物,二者均不能与水反应。
(3)酸一定能电离出H+,但电离出H+的不一定是酸。( )
提示:√。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才是酸,如NaHSO4为盐。
(4)盐中的阳离子一定是金属阳离子。( )
提示:×。盐中的阳离子也可能是NH eq \\al(\s\up1(+),\s\d1(4)) 。
(5)溶于水形成溶液能导电的物质一定为电解质。( )
提示:×。SO2、NO2、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也能导电,但它们都是非电解质。
(6)由NaHA是正盐知H2A是一元酸。( )
提示:√。由NaHA是正盐说明H2A只能电离出一个H+,是一元酸。
2.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1)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根据题意,铜铜绿ACu(OH)2BCu,铜被腐蚀生成铜绿,铜绿溶于盐酸生成铜盐,然后加碱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CuO,最后氢气还原CuO得到Cu。(1)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所以Cu2(OH)2CO3属于碱式盐。(2)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3)上述转化过程中,①铜→铜绿发生了化合反应;②铜绿→A是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及CO2、H2O,A为铜盐,是复分解反应;③A→Cu(OH)2是铜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复分解反应;④Cu(OH)2→B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是分解反应;⑤B→Cu是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则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
答案:(1)C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①
命题角度1:物质的组成
【典例1】(2020·浙江7月选考)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不正确的是( )
A.干冰:CO2
B.熟石灰:CaSO4·2H2O
C.胆矾:CuSO4·5H2O
D.小苏打:NaHCO3
【解析】选B。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A正确;熟石灰成分为Ca(OH)2,CaSO4·2H2O为生石膏,B错误;胆矾为五水合硫酸铜晶体,C正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D正确。
命题角度2:物质的分类
【典例2】(2021年广东适应性测试)书法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书法之美尽在笔墨纸砚之间(如图所示的王羲之的“平安贴”)。下列关于传统文房四宝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墨汁是一种水溶液
B.宣纸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C.砚石的成分与水晶相同
D.制笔用的狼毫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解析】选D。墨汁是胶体不是溶液,A错误;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错误;砚石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两者成分不同,C错误;狼毫是动物毛发,成分是蛋白质,D正确。
【误区警示】常见的混合物
(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2)液态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水玻璃、盐酸、浓硫酸、石油、植物油、胶体。
(3)固体混合物:合金、碱石灰、漂白粉、铝热剂、玻璃、水泥、高分子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方法
命题点1:物质的组成(基础性考点)
1.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沼气、液化石油气都是清洁能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类
B.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
C.碘酒、“84”消毒液、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
D.生活中常用的淀粉、蔗糖、葡萄糖的组成元素相同
【解析】选B。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都属于烃类,A项正确;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O3,B项错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碘酒、“84”消毒液、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C项正确;淀粉、蔗糖、葡萄糖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D正确。
命题点2:物质的分类(综合性考点)
2.下列表格中各项都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选C。胆矾是CuSO4·5H2O属于盐,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Fe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烧碱是碱,小苏打是盐,BaSO4是电解质,干冰是酸性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C正确;氯水可导电,氯水是混合物而不属于电解质,氨气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变化及转化关系(命题指数★★★★★)
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主要表现在颜色、熔沸点、硬度、状态、气味、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密度、光泽和延展性等。
②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2)物质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即没有化学键断裂和形成。
②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即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也就是结构发生变化,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2.化学反应类型的五种分类:
(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与数目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按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按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4)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5)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OH溶液导电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
提示:√。电解质溶液导电一定存在电子的得失,此时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2)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
提示:×。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
(3)硅胶、P2O5、CaCl2·6H2O均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
提示:×。CaCl2·6H2O不能作食品干燥剂。
(4)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
提示:×。石油中含有碳、氢元素,水中含有氢、氧元素,二者无法直接转化。
(5)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生成Fe3+。( )
提示:√。H+、Cu2+、S、I2均为弱氧化剂,只能将铁氧化成+2价。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提示:×。海水淡化、海水晒盐都是物理变化。
2.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生石灰;②固体氢氧化钠;③变色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作指示剂);④五氧化二磷;⑤无水氯化钙;⑥浓硫酸;⑦碱石灰。
(1)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全部
(2)上述②④⑤⑥四种干燥剂中,其主要化学成分所属的类别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硅胶中无水氯化钴(CCl2)呈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CCl2·6H2O,该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下列气体中,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CO2 B.HCl C.NO2 D.NH3 E.NO
(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后易失去干燥能力,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1)纯净物应只含有一种物质,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①生石灰②固体氢氧化钠④五氧化二磷⑤无水氯化钙。(2)②固体氢氧化钠属于碱,④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⑤无水氯化钙属于盐,⑥浓硫酸的主要成分硫酸属于酸。(3)硅胶中无水氯化钴(CCl2)呈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CCl2·6H2O,该变化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固体氢氧化钠属于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A.CO2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错误;B.HCl 溶于水显酸性,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错误;C.NO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显酸性,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错误;D.NH3溶于水显碱性,可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正确;E.NO可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正确。(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后易失去干燥能力,其原因为CaO+H2O===Ca(OH)2。
答案:(1)C (2)B D C A (3)化学变化 (4)DE (5)CaO+H2O===Ca(OH)2
命题角度1:物质的变化
【典例1】(2021年广东适应性测试)“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下列诗文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掬月水在手,弄花香满衣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选A。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选项中渔火表明物质燃烧反应,生成新物质;其余选项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规律方法】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命题角度2:物质的转化
【典例2】(2020·江苏高考)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解析】选C。A项,Cl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漂白粉,错误;B项,NaCl与CO2不反应,错误;C项,氧化性Cl2>Br2>I2,则Cl2可以与NaBr反应生成Br2,Br2可以与NaI反应生成I2,正确;D项,电解MgCl2溶液得Mg(OH)2,电解熔融MgCl2得Mg,错误。
1.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三馏:蒸馏、分馏为物理变化,干馏是化学变化。
(2)四色: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3)五解:潮解是物理变化,分解、裂解、水解、电解是化学变化。
(4)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是物理变化,氧化、氢化、水化、风化、钝化、皂化、碳化、催化、硫化、酯化、硝化、裂化、卤化、油脂硬化是化学变化。
2.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
命题点1:物质的变化(基础性考点)
1.(2021年湖南适应性测试)化学与生活、环境和能源密切相关,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垃圾焚烧发电,废物利用
B.风力发电,发展新能源
C.环境消毒杀菌,阻断病毒传播
D.稻草发酵肥田,发展绿色农业
【解析】选B。A项:垃圾焚烧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项: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未涉及化学变化;C项:杀菌消毒一般需要用到消毒剂使病菌的蛋白质变性,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D项:稻草发酵涉及稻草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其中生成了新的物质。
2.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表演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解析】选B。A.刺绣并未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A;B.将熔化的铁水泼向空中,铁水会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迸溅出火花,故选B;C.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选C;D.用提花机织出图案并未生成新物质,故不选D。
命题点2:物质的转化(综合性考点)
3.(2021·潍坊模拟)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
【解析】选B。A项,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生成三氧化二铁,不能一步实现,错误;B项,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放出氧气,能够一步实现转化,正确;C项,氧化铜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铜,直接加热蒸干得不到无水氯化铜,需要在氯化氢氛围中蒸干,错误;D项,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不能一步实现,错误。
【加固训练—拔高】
1.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解析】选B。A项,转化关系为,正确;B项,Al2O3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错误;C项,转化关系为正确;D项,转化关系为,正确。
2.(2021·合肥调研检测)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能一步实现如图所示各步转化关系的是( )
【解析】选C。Al2O3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不能实现转化③,A项错误;SiO2不能直接转化为H2SiO3,不能实现转化②,B项错误;Fe可与稀H2SO4一步反应为FeSO4,而FeSO4可与浓硫酸一步反应为Fe2(SO4)3,C项正确;S不能直接转化为SO3,不能实现转化②,D项错误。
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命题指数★★★★★)
1.分散系:
(1)组成。
(2)分类。
①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标准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
②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
如烟属于固气分散系;雾属于液气分散系;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3)三种分散系比较。
2.胶体及性质:
(1)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I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②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③聚沉:搅拌、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
④电泳。
⑤渗析。
3.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eq \(=====,\s\up7(△)) Fe(OH)3(胶体)+3HCl。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
提示:√。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
(2)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
提示:√。胶体不带电。
(3)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 ml 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 )
提示:√。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
(4)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胶体一般没有杀菌的作用。
( )
提示:√。胶体能净水是由于其吸附能力,一般没有杀菌的作用。
(5)胶体不一定是液态,可能为固态。( )
提示:√。胶体可以是气溶胶和固溶胶。
(6)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
提示:√。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涉及胶体的聚沉。
【加固训练—拔高】
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1%的K2CO3溶液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液体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所得红色透明液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保持其性质不变。
【解析】(1)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的直径在1~100 nm,所以该分散系属于胶体,其分散质是金颗粒。(2)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3)若将所得红色液体继续加热,则会发生聚沉,不能保持其性质不变。
答案:(1)胶体 金颗粒 (2)一条光亮的“通路”
(3)不能
命题角度1:胶体的性质与用途
【典例1】胶体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①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④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⑤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⑥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⑦明矾和FeCl3可用作净水剂
⑧ O3、H2O2均可用于水的净化杀菌
A.①④⑧ B.③④⑦ C.②⑤⑧ D.②⑧
【解析】选D。①土壤胶体中胶粒带有电荷,对离子有吸附和交换作用,可起到保肥的效果;②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属于乳浊液,静置后分层,油层在水层的上面,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③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④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胶体的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继续滴加的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铁发生酸碱中和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沉淀溶解;⑤血液透析的原理是利用渗析净化血液胶体;⑥静电除尘的原理是电泳现象;⑦明矾、FeCl3净水的原理是生成胶体,胶体吸附杂质而净水;⑧O3、H2O2的净水是利用强氧化性氧化细菌蛋白质而杀菌。
命题角度2:胶体的制备及鉴别、分离
【典例2】(2021·周口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系的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B。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A项正确;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B项错误;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C项正确;该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在题干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Z烧杯中液体均可用作自来水的净化
B.向含1 ml FeCl3的X的溶液中加入沸水最终得到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
C.向Z中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得到棕黄色溶液
D.将Z中红褐色透明液体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棒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阴极颜色变深
【解析】选B。X、Z烧杯中液体分别为FeCl3溶液、氢氧化铁胶体,均可用作自来水的净化,故A正确;胶体粒子为一定数目粒子的聚集体,向含1 ml FeCl3的X的溶液中加入沸水最终得到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NA,故B错误;C.向Z中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氢氧化铁胶体的聚沉,后发生氢氧化铁的中和,可观察到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得到棕黄色溶液,故C正确;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接通直流电源,向阴极移动,阴极颜色变深,故D正确。
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2.Fe(OH)3胶体的制备:
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eq \(=====,\s\up7(△)) Fe(OH)3(胶体)+3HCl。
命题点1:胶体的性质和用途(综合性考点)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反射而形成的
C.利用胶体电泳的性质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微粒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D.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
【解析】选B。A.明矾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铝胶体,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A正确;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B错误;C.胶体中胶粒带电荷,可利用电泳进行电镀,C正确;D.静电除尘器吸附带电的飘尘而将飘尘除去,D正确。
2.(2021·济南模拟)目前,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可将水形成像棉花糖一样的气凝胶的冰,该冰称为“气态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冰具有丁达尔效应
B.“气态冰”与普通冰化学性质相同
C.18 g“气态冰”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等于22.4 L
D.构成“气态冰“的分子为极性分子
【解析】选C。A.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可将水形成像棉花糖一样的气凝胶的冰,该冰称为“气态冰”,气溶胶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气态冰”的分子为水分子,与普通冰的构成微粒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B正确;C.“气态冰”是气凝胶的冰,不是气体,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 L·ml-1,故C错误;D.构成“气态冰“的分子为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故D正确。
命题点2:胶体的制备与鉴别、分离(基础性考点)
3.有关胶体的制备和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 Fe(OH)3 胶体中的 FeCl3 溶液
C.为了加快反应,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制备 Fe(OH)3 胶体,加热过度没有影响
D.不可以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制备 Fe(OH)3 胶体
【解析】选D。A. 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依据为分散质的直径,小于1 nm为溶液,1~100 nm为胶体,大于100 nm为浊液,A错误;B.溶液、胶体都可以透过滤纸,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B错误;C. 为了加快反应,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制备 Fe(OH)3 胶体,加热过度会出现胶体的聚沉,C错误;D.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电解质可以使胶体聚沉,从而无法制备胶体,D正确。
【加固训练—拔高】
1.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
①胶体的吸附 ②盐类的水解
③焰色反应 ④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FeO eq \\al(\s\up1(2-),\s\d1(4)) 的还原产物是Fe3+,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因此,K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了①、②、④的变化过程。
2.向含有c(FeCl3)=0.3 ml·L-1、c(FeCl2)=0.15 m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D.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解析】选D。A.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故A错误;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容易吸附带正电的阳离子而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故B错误;C.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故C错误;D.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氯化钠,离子方程式:Fe2++2Fe3++8OH-===Fe3O4+4H2O,故D正确。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与盐酸混合,生成单质硫并沉淀出来。若将硫代硫酸钠溶液先与界面活性剂(不参与反应)均匀混合于烧杯中,再加入盐酸并立刻搅拌、静置后无沉淀产生,得到含硫单质的胶体(硫分散在体系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界面活性剂减缓了硫生成的速率
B.加入界面活性剂后生成的单质硫颗粒直径约为1~100 nm
C.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中,盐酸作氧化剂
D.用光束照射烧杯中液体,将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解析】选C。A.加入界面活性剂,反应变慢,故A正确;B.该分散系是含硫单质的胶体,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则单质硫颗粒直径约为1~100 nm,故B正确;C.反应前后HCl中各元素没有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剂,故C错误;D.该分散系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能观察到光亮的“通路”,故D正确。
1.(2020·天津等级考)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钟南山 C.侯德榜 D.张青莲
【解析】选A。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著)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A项正确。
2.(2020·浙江7月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5Cl和37Cl是两种不同的元素
B.单晶硅和石英互为同素异形体
C.HCOOH和HOCH2CHO互为同系物
D.H与Na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主族
【解析】选D。35Cl和37Cl是Cl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属于同种元素,A项错误;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而单晶硅为硅单质,石英是SiO2,两者不属于同素异形体,B项错误;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的有机化合物,HCOOH和HOCH2CHO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物,C项错误;H和Na在元素周期表中均处于第ⅠA族,D项正确。
3.(2019·江苏高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解析】选B。A项,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可以用作化肥,不是因为其受热分解,错误;B项,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加入稀硫酸可以除去Fe2O3是运用了稀硫酸的酸性,正确;C项,SO2漂白纸浆是运用了SO2的漂白性,不是其氧化性,错误;D项,电解Al2O3获得铝,不是因为Al2O3具有两性,错误。
4.(2019·江苏高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
【解析】选B。A项,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错误;B项,MgCl2与Ca(OH)2反应生成Mg(OH)2沉淀,煅烧Mg(OH)2生成MgO固体,正确;C项,S与O2燃烧只能生成SO2,错误;D项,NH3、CO2和NaCl溶液反应生成NaHCO3,方程式为NH3 + CO2 + NaCl + H2O===NaHCO3↓+ NH4Cl,错误。
1.化学分类法的两个方面: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1)丁达尔效应: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2)电泳:用于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和静电除尘。
(3)聚沉:用于解释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卤水点豆腐等。选项
碱
盐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胆矾
食盐
铜
酒精
B
纯碱
CaCO3
NH3·H2O
Fe
C
烧碱
小苏打
BaSO4
干冰
D
KOH
CuSO4
氯水
氨气
A
B
C
D
刺绣
打树花
剪纸
织锦
用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图案
将熔化的铁水泼向空中,迸溅出火花
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
用提花机织出图案
甲
乙
丙
丁
A
NaOH
Na2O2
Na2O
Na
B
Al(OH)3
NaAlO2
AlCl3
Al2O3
C
H2O
CO2
CuO
O2
D
SO2
H2S
FeS
S
选项
Y
Z
W
A
Al2O3
NaAlO2
Al(OH)3
B
SiO2
H2SiO3
Na2SiO3
C
Fe
FeSO4
Fe2(SO4)3
D
S
SO2
SO3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
直径大小
<1__nm
1~100__nm
>100__nm
分散质微
粒成分
离子或
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
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
或半透明
不均匀、
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
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
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
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散质能否
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
胶、气溶胶
悬浊液、
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
蔗糖溶液
Fe(OH)3
胶体
泥水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新人教版,共21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2.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2.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变化(含解析),共21页。
新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学案: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常见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Fe3胶体的制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