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原卷版+解析版) ,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燃烧B.胆矾研碎C.酒精挥发D.铁水铸锅
【答案】A
【详解】A、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水铸锅,只是形状和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下列图标表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是禁止吸烟标志,不符合题意;
B、是可循环使用标志,不符合题意;
C、是节约用水标志,符合题意;
D、是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铝元素:ALB.氦气:HeC.5个硫离子:D.氧化镁:
【答案】B
【详解】A、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铝元素表示为Al,故A错误;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氦气表示为He,故B正确;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个硫离子表示为5S2-,故C错误;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示+2价,氧元素显示-2价,故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药品B. 闻气体的气味
C. 蒸发食盐水D. 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详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进入鼻孔,错误;
C、蒸发食盐水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正确。
故选D。
5.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作燃料B.铜的导电性好——作导线
C.金刚石硬度大——作钻探机钻头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答案】A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性质和用途对应不正确;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故选项性质和用途对应正确;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作钻探机钻头,故选项性质和用途对应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可作保护气,故选项性质和用途对应正确。
故选A。
6.我国的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等材料制成,如图是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属于非金属元素B.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C.“31”表示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D.氮化镓的化学式是GaN
【答案】D
【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镓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31,不是中子数,不符合题意;
D、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负电荷,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符合题意。
故选D。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B.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D.瓜果飘香—分子在不停运动
【答案】B
【详解】A、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说法正确;
B、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说法错误;
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缘故,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压缩,故说法正确;
D、瓜果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带有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故说法正确;
故选:B。
8.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水
C.净水时用明矾杀菌消毒
D.海水淡化可采用蒸馏法
【答案】C
【详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项正确;
B、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 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该项正确;
C、明矾是水净化过程中的絮凝剂,能够加速悬浮物质沉降,该项错误;
D、海水淡化主要除去的是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蒸馏法能够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和不可溶性杂质,蒸馏法可以淡化海水,该项正确。
故选C。
9.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请你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变化与守恒:酒精灯火焰上罩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可推测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B.模型与推理: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
C.宏观与微观: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CO2与水是否反应,将集满CO2的试管倒扣于水槽,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即可证明CO2与水反应
【答案】D
【详解】A、依据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推测酒精中含有氢元素,故说法正确;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故说法正确;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变,故说法正确;
D、集满CO2的试管倒扣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液面上升,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可能是因为CO2溶于水导致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0.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氮元素质量分数:
C.空气中气体含量:
D.硫元素化合价:
【答案】B
【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O、Si、Al,错误;
B、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将化学式变形得Na0.33N、NaNO2、NaNO3,分子相同,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小的,在该化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则氮元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N3、NaNO2、NaNO3,正确;
C、空气组成按体积计算:氮气(N₂)占比78%,氧气(O₂)占比21%,稀有气体占比0.94%,二氧化碳(CO₂)占比0.03%,水蒸气和杂质占比0.03%。空气中气体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N2、O2、CO2,错误;
D、钾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K2S中硫元素显-2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S属于单质,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显+4价。硫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依次是SO2、S、K2S,错误。
故选B。
11.大蒜素(C6H10S2O)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易挥发。新鲜大蒜头中的蒜氨酸(C6H11NSO3)受撞击后,转化为大蒜素。下列有关大蒜素和蒜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组成元素种类相同B.大蒜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5
C.挥发性是大蒜素的化学性质D.17.7g蒜氨酸中含有硫元素质量为3.2g
【答案】D
【详解】A、大蒜素由C、H、S、O元素组成,蒜氨酸由C、H、N、S、O元素组成,则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种类不同,故A错误;
B、根据大蒜素(C6H10S2O)化学式计算可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6):(1×10)=36:5,故B错误;
C、大蒜素的挥发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则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17.7g蒜氨酸中含有硫元素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12.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
C.D.
【答案】C
【分析】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小球和小球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
【详解】A、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含有两种分子,表示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D、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蜡烛燃烧是否生成CO2,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将少量品红加入到热水中
C.探究MnO2对H2O2分解是否有影响,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
D.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
【答案】C
【详解】A、将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干冷烧杯上产生水珠,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不能证明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要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应设置对照试验,先将少量品红加入到热水中,再将相同质量的品红加入冷水中,观察品红扩散的速率,不符合题意;
C、探究MnO2对H2O2分解是否有影响,应设置对照试验,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符合题意;
D、要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需要氧气浓度较高,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木条继续燃烧则是空气,木条立即熄灭则是呼出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与b点对应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相等
B.红磷燃烧过程中,容器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
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红磷耗氧量较多
D.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无法将容器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答案】A
【详解】A、a点与b点的氧气体积分数相等都为16%,但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无气体生成,则图中a点与b点对应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不相等,故A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过程中,开始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当反应完全后,逐渐冷却后,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逐渐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蜡烛燃烧后氧气体积分数为14%,红磷燃烧后氧气体积分数为10%,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有剩余,且红磷耗氧量较多,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减少到14%时,蜡烛停止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减少到10%时,红磷燃烧停止,所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无法将容器内的氧气完全消耗,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A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图B是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图C是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
D.图D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答案】B
【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最终气体体积减小约五分之一,故A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氧气的质量从0开始增大,一段时间后,氯酸钾分解完,氧气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正确;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故C错误;
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B。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小题6分,第17小题9分,第18小题12分,第19小题13分,第20小题9分,21小题6分,共55分。
16.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序号为10的元素 ;
②在地壳里含量居第一位的金属元素 ;
③n个氯离子 ;
④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2)说出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
①Ca2+ ;
②2O 。
【答案】(1) Ne Al nCl- Na+、Cl-
(2) 一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2个氧原子
【详解】(1)①序号为10的元素是氖元素,表示为Ne;
②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在地壳里含量居第一位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表示为Al;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n个氯离子表示为nCl-;
④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Na+、Cl-;
(2)①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a2+表示为一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O表示为2个氧原子。
17.“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的思维方法。
(1)铜由铜原子构成,因而化学上的“Cu”能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 。
(2)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熔点是-57℃,沸点是-78.5℃,干冰在室温环境中由于温差太大,吸收大量的热使分子间的距离迅速增大,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
①干冰由 构成。
②干冰是优良的制冷剂,可用来保藏易腐烂的食品,其原因是 (填字母)。
A.干冰是固体 B.干冰升华时吸热
C.干冰升华后无残留 D.干冰比空气重
③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黑色粉末,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足球烯是近些年科学家们发现的一类物质,因形状像足球而得名,其中一种化学式是C60(如图3)。
①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因此金刚石可以用作 。石墨很软,有滑腻感、优良的导电性,因此石墨可以用于 。
②金刚石、石墨等物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
③下列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B.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C.它是一种单质
【答案】(1)铜(单质或这种物质)
(2) 二氧化碳分子 BC
(3) 钻头或切割玻璃 铅笔芯或润滑剂或电极 碳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 ABC
【详解】(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表示三个意义,即表示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以及这种物质,故“Cu”能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
(2)①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②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易于保藏食品,并且干冰升华后无残留,故可用来保藏易腐烂的食品,与干冰的状态和密度无关;故选BC;
③根据题意,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黑色粉末,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色粉末是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①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于钻头、切割玻璃等;
石墨很软,有滑腻感故可做铅笔芯;有优良的导电性故可做电极等;
②碳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是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③A、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C60可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故A正确;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0=720,故B正确;
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60属于单质,故C正确;
故选ABC。
18.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质之一,我们应该多角度进行研究。
(一)水的组成以及构成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水里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b试管中生成的气体用 来检验。
(2)图2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写粒子符号)。
(3)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水的电解B.水的蒸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二)水的净化和保护
(4)下列做法符合爱护水和保护水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D.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5)自来水厂常用明矾作絮凝剂,明矾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则 ,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
(6)硬水中含有较多的 (填离子符号),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请设计实验证明某水样是硬水,并完成实验报告。
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使用久的水壶内壁会形成水垢,可用厨房中的 (填名称)浸泡除去。
【答案】(1) 增强水的导电性 带火星木条
(2)H、O
(3)AC
(4)BD
(5) 2
(6) Ca2+、Mg2+ 取样后,加少量肥皂水,振荡 泡沫很少,可观察到有浮渣 煮沸 食醋
【详解】(1)电解水实验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水里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电解水生成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据图1可知,b试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氧气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带火星木条。
(2)由图2可知,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符号为H、O。故填:H、O。
(3)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因此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填AC。
(4)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的污染。不有利于保护水资源。A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能防止水的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符合题意;
C、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的污染,不有利于保护水资源。C不符合题意;
D、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有利于节约用水。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D。
(5)化合物KAl(SO4)m·12H2O中,K为+1价、Al为+3价、SO4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3)+(-2)×m=0。解得:m=2;
Al为+3价,OH根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
(6)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符号为Ca2+、Mg2+。
设计实验证明某水样是硬水,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取样后,加少量肥皂水,振荡。
实验现象 : 泡沫很少,可观察到有浮渣。
实验结论: 该水样为硬水。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水壶内壁会形成水垢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反应,可用来清除水垢。
19.某化学小组制取气体时,常选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A、C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装置A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当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的原因是 。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欲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可以将仪器②换成 ,与A装置相比,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方案优点有 。
A.安全 B.节约能源 C.不用检查气密性 D.环保,污染少
(4)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d”或“e”)端通入,用此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氧气的方法是: 。
(5)已知:在常温下,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得硫化氢气体,在常温下制得.该气体易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由上述信息推知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从A到E中选,填序号)。
【答案】试管 长颈漏斗 KCl+O2 刚开始气体中含有空气 H2O2H2O+O2 分液漏斗 ABD 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e管口,复燃则满 B D
【详解】(1)①是试管,②是长颈漏斗;
(2)因图A是固体加热装置,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则可用氯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KCl+O2;当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是因为刚开始气体中含有空气,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则说明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氧气纯净。
(3)B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适合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的发生装置,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欲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可以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与A相比,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有:安全、节约能源、环保,污染少;故选ABD;两种装置都需要检查气密性。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d端通入,用此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e管口,复燃则满。
(5)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可由硫铁矿(固体)和稀硫酸(液体)反应,在常温下制得选择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发生装置;硫化氢易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选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故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
20.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探究合成氨,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1)合成塔中 N2和 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其化学符号表达式是 。
(2)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元素种类B.分子种类C.原子种类
(3)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4)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在 1.01×105 Pa 时,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 T <-33.35℃。
(二)氨气的用途:青藏线铁路为保持冻土路基夏季不融化,需在秋冬季将空气中的“冷”储存至路基,创新了“热棒”技术。“热棒”全长 7 米,地面上的长约 2 米,剩下的“热棒”插入路基(如下图),利用钢管内氨的汽化和液化,实现路基与空气的热量交换。
(5)热棒主体采用碳素无缝钢管,碳素无缝钢管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热棒钢管外壁需喷涂保护层,其目的是 。
(7)氨的汽化和液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8)秋冬季热棒工作时,氨在 A 端发生的变化是 。(填“汽化”或“液化”)
【答案】(1)
(2)B
(3)N2和H2
(4)-195.8
(5)混合物
(6)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生锈
(7)物理
(8)液化
【详解】(1) N2和 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均不变,但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选B。
(3)由流程可知,合成塔中需要通入氮气和氢气,而氨分离器中又得到了氮气和氢气,则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氮气和氢气。
(4)若想将氨气从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由表中数据可知,氨气的沸点比氮气、氢气的高,则可控制温度,高于氮气、氢气的温度,但低于氨气的温度,使氮气、氢气变为气体分离出去,但氨气仍为液体,则最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195.8℃≤ T <-33.35℃。
(5)碳素无缝钢管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6)热棒钢管外壁需喷涂保护层,可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生锈。
(7)氨的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只是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8)由于需在秋冬季将空气中的“冷”储存至路基,则需将氨气液化,因为液化吸热。
21.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图中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已不完整,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55,则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中氧原子右下角数字为 ;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该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4
(2)72:11
(3)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为,
则该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详解】(1)设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中氧原子右下角数字为x,则12×12+1×22+16x+65=455,解得x=14。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72:11。
(3)见答案。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水样为硬水
物质
H2
N2
NH3
沸点/℃(1.01×105Pa)
-252
-195.8
-33.3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3期)专题06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原卷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 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是,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06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原卷版+解析),共35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6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原卷版+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