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实事求是的观点。
初步学习运用数据、表格、图像等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思路清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习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呢?
比较NaCl和KNO3哪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质量大,大家来讨论一下还需要限定哪些条件呢?
学生:(议论纷纷)
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
加入此种溶质,观察溶质的量有没有减少。
学生甲:需相同温度。
乙:需相同的水量。
丙:要明确溶解状态。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引出溶解度打基础。
体会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
学生:溶解度。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大声朗读)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建立溶解度概念
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
学生甲:(很快找出答案)36.0。
乙:不对,应该是36.0 g,溶解度有单位,单位是g。
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表扬乙,肯定甲)乙同学回答得很准确,溶解度有单位。“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踊跃发言)
甲:在20 ℃时,36.0 gNaCl在100 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乙: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
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为g。
及时小结,纠正偏差。
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巩固练习(投影)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
1、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 ,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18.0gNaCl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g。
(B)36.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g
(C)20℃时,36.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
(D)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
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
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
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
(投影)
①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
②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85 ℃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
③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4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
④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归纳)
亲自动手,自主参与,乐于探究。
教师: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巩固练习(投影)
教师: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也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
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气体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实。(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然后打开,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甲: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
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
丙: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跃。
教师: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为什么打开后产生气泡,而不打开时没有。
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
学生:不打开时,无明显现象,打开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学生:打开后,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刚才一位同学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
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加以肯定,给予激励性评价)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 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贴近生活)
学生:水中溶解的空气。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理解更透彻,并能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的想象。
教师小结: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
教师: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解决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问题来了!
巩固练习:(投影)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肯定学生的种种措施)
整理与归纳:(师生共同进行)
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获得哪些信息?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投影)
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关注生活。
课后练习:导学稿[检测反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有机合成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分析,课时分配,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通过预习提问,新授课,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