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高效整合3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高效整合4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共49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导研案导练案导学案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1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________,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________、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北汉军阀割据中央集权2.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文官转运司禁军(2)分散机构权力三司参知政事通判(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枢密院3.影响(1)积极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2)消极影响: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知识点2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的表现(1)辽朝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契丹族燕云十六州岁币(2)西夏和北宋达成和议①北宋与西北________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②双方最终达到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____”。党项族岁赐2.财政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军费官僚知识点3 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范仲淹发起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的改革,史称“__________”。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2.原则、目的:1069年,开始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_________的目的。庆历新政富国强兵3.内容和影响农业贷款征兵制知识点4 南宋的偏安1.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________”。2.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________,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靖康之变临安3.宋金关系“岳家军”绍兴和议岁贡南北对峙1.【社会情境】 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现象思考: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后果?提示:军队数量猛增。出现“冗兵”局面,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2.【生活情境】 北宋初年官职变革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思考:该职官名称是什么?提示:通判。3.【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议(1)从消极方面看:两宋时期的宋辽和议、宋夏和议、宋金和议,对两宋政府来说都是接受屈辱条件以求得苟安,也给宋朝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从积极方面看:和议本身是民族间友好和睦的表现,和议之后,双方减少了战争,客观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交融。4.【图示解史】 北宋三冗、两积局面5.【图解历史】 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他宽大的胸怀和强烈的责任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用以自勉的著名格言。6.【名师指津】 教材P55“学思之窗”上述言论出自变法反对派之口,或有夸大之处,但是否也反映了变法的某些缺陷?提示:是。例如:在变法的过程中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7.【社会情境】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思考: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谈谈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8.【生活情境】 岳飞民间故事“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满江红》等岳飞抗金的故事广为流传。思考:从岳飞民间故事中,我们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提示: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害怕武将拥有兵权威胁统治以及主动向金求和的史实,另一方面反映人民对为国为民、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的推崇。导研案关键能力·合作探究探究主题一 事防曲制——宋代治国理政的措施[史料实证]——北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举措、特点史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子语类》史料二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朱弁《曲洧旧闻》[导读] 史料一论述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产生的弊端,即造成“州郡遂日就困弱”的现象,北宋“三冗”“积贫积弱”问题严重,以至“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史料二阐述了军事改革的积极作用,则“无外乱”“无内变”。[探究](1)史料一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指什么措施? (2)根据史料一、二,评价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提示:(1)措施:派文官管理地方;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设诸路转运司,负责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缴朝廷。(2)积极: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消极:强干弱枝的做法,造成地方贫困,无力维持地方稳定和抵御外族侵扰;军事改革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历史解释]——宋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1)中央分化事权(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唯物史观]——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探究主题二 以史为鉴——辩证认识王安石变法[史料实证]——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特点史料一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续资治通鉴长编》史料二 王安石变法四年之中,前法尚未真正落实和巩固,后法就接踵而至。……有些地方预支青苗钱是发放实物,而归还时却要求交纳现钱,由于物价上的差异,农民可能受双重损失;有些州、县以多贷款为有功,难免出现强迫贷款的情况。——摘编自朱柏铭、郑备军《改革·经验·教训——王安石变法理财得失谈》[导读] (1)史料一重点阐述了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理念——理财为先。首先解决宋朝的财政危机,稳定统治秩序。(2)史料二则重点阐述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问题——急于求成、用人不当等。[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首要措施,并说明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2)根据史料二,概括王安石在推行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提示:(1)首要措施:理财。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2)问题:急躁冒进;用人不当;农民利益受损。[历史解释]——多角度认识王安石变法(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2)从内容看:主要是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之间的利益再分配。(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4)从性质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5)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6)从综合评价来看:这场变法在当时取得了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错综复杂的统治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家国情怀]——忧患意识的现实启示(1)自古及今,忧患意识是历代有识之士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范仲淹作为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杰出人物,其忧国忧民的思想自然成为后人研究的典范。(2)范仲淹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天下的兴亡而殚精竭虑,身体力行。(3)对范仲淹天下观中忧患意识的思考能够激起人们安而不忘危,乐而不忘忧的忧患意识,引导人们增强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为善的道德氛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知识体系][必备术语]1.北宋初期,宋太祖采取措施削弱地方实权,包括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等,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2.北宋初期,宋太祖通过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从而加强了君权。3.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复杂尖锐,阶级矛盾、民族问题冲突不断,统治集团内外交困,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挽救统治危机。4.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5.宋金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导练案多维训练·创新应用[经典示例·触类旁通][典例] [2023·黑龙江牡丹江高一期末]宋代,在地方上除设立州、府、县的长官之外,又置通判以分州权,一州之内,“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说明( )A.通判位卑权重,加强了中央集权B.中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C.政府强干弱枝,维护了专制统治D.地方诸侯的残余势力被清除[尝试解答] ________A[通法悟道] [创新应用·随堂检测]1.[2023·广东清远市高一期末]下表所示为宋代州一级行政区划建制说明。表格内容反映了宋代(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皇帝地位的下降C.地方分离的倾向 D.疆域范围的拓展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宋朝通过“府、州、军、监”的一级行政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C项排除;宋朝君主专制有所强化,B项排除;宋朝疆域相对前朝有所缩小,D项排除。2.[2023·重庆八中期末考试]王安石变法实行中,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全然忘了“不愿请者,不得抑配”的规定。该做法( )A.表明青苗法违背农业生产规律B.导致变法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C.保证农民不违农时、从事生产D.说明变法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答案:B解析:王安石变法中为了推行变法,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这就使得下级官员有可能为了完成指标而侵害百姓的利益,B项正确;青苗法的设计是为帮助农民在青黄不接时贷款务农,从事生产,未违背生产规律,且材料未体现生产规律,排除A项;该做法有可能导致官员危害百姓的利益,“保证”一词说法绝对,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排除D项。3.1004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规定:“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于边境开展互市贸易。”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其价值在于( )A.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安定B.导致北宋统治危机加重C.辽获得财富有利于经济发展D.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辽宋“开展互市贸易”从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来看边境的和平会促进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材料要求从“统一多民族国家”角度而不是军事的角度,排除A项;和约使边境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与北宋统治危机加重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看不是从辽的角度看,排除C项。4.[2023·山西大学附中期中考试]《文姬归汉图》系南宋陈居中以东汉才女蔡文姬深陷匈奴的一段坎坷经历作为创作轴心的画作。画中汉、匈人物衣冠服饰分别符合宋、金特色,左贤王去卑盘腿朝南,居于画面上首,汉使则跪坐面北,居于下位。如下图。此作品( )A.反映出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B.体现了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C.旨在厘清汉与匈奴关系的演变D.蕴含对南宋偏安局面的讽谏之意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画中少数民族首领居于上位,汉朝使臣跪坐向北,结合所学可知,南宋中期,宋、金数度缔约议和,临安朝廷勉强维持偏安之局,画中场景仿佛暗示南宋胡、汉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主从异位”的变化,且画中人物服饰特点与宋、金相符。由上可知,此画托古喻今,蕴含着对当下局面的讽谏之意,因此D项正确;材料主旨显然不是文化交流,因此A项错误;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错误;凭一幅画无法厘清汉与匈奴关系的演变,且这并非作者本意,C项错误。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导研案导练案导学案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1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________,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________、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北汉军阀割据中央集权2.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文官转运司禁军(2)分散机构权力三司参知政事通判(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枢密院3.影响(1)积极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2)消极影响: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知识点2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的表现(1)辽朝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契丹族燕云十六州岁币(2)西夏和北宋达成和议①北宋与西北________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②双方最终达到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____”。党项族岁赐2.财政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军费官僚知识点3 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范仲淹发起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的改革,史称“__________”。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2.原则、目的:1069年,开始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_________的目的。庆历新政富国强兵3.内容和影响农业贷款征兵制知识点4 南宋的偏安1.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________”。2.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________,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靖康之变临安3.宋金关系“岳家军”绍兴和议岁贡南北对峙1.【社会情境】 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现象思考: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后果?提示:军队数量猛增。出现“冗兵”局面,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2.【生活情境】 北宋初年官职变革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思考:该职官名称是什么?提示:通判。3.【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议(1)从消极方面看:两宋时期的宋辽和议、宋夏和议、宋金和议,对两宋政府来说都是接受屈辱条件以求得苟安,也给宋朝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从积极方面看:和议本身是民族间友好和睦的表现,和议之后,双方减少了战争,客观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交融。4.【图示解史】 北宋三冗、两积局面5.【图解历史】 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他宽大的胸怀和强烈的责任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用以自勉的著名格言。6.【名师指津】 教材P55“学思之窗”上述言论出自变法反对派之口,或有夸大之处,但是否也反映了变法的某些缺陷?提示:是。例如:在变法的过程中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7.【社会情境】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思考: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谈谈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8.【生活情境】 岳飞民间故事“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满江红》等岳飞抗金的故事广为流传。思考:从岳飞民间故事中,我们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提示: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害怕武将拥有兵权威胁统治以及主动向金求和的史实,另一方面反映人民对为国为民、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的推崇。导研案关键能力·合作探究探究主题一 事防曲制——宋代治国理政的措施[史料实证]——北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举措、特点史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子语类》史料二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朱弁《曲洧旧闻》[导读] 史料一论述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产生的弊端,即造成“州郡遂日就困弱”的现象,北宋“三冗”“积贫积弱”问题严重,以至“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史料二阐述了军事改革的积极作用,则“无外乱”“无内变”。[探究](1)史料一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指什么措施? (2)根据史料一、二,评价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提示:(1)措施:派文官管理地方;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设诸路转运司,负责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缴朝廷。(2)积极: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消极:强干弱枝的做法,造成地方贫困,无力维持地方稳定和抵御外族侵扰;军事改革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历史解释]——宋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1)中央分化事权(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唯物史观]——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探究主题二 以史为鉴——辩证认识王安石变法[史料实证]——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特点史料一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续资治通鉴长编》史料二 王安石变法四年之中,前法尚未真正落实和巩固,后法就接踵而至。……有些地方预支青苗钱是发放实物,而归还时却要求交纳现钱,由于物价上的差异,农民可能受双重损失;有些州、县以多贷款为有功,难免出现强迫贷款的情况。——摘编自朱柏铭、郑备军《改革·经验·教训——王安石变法理财得失谈》[导读] (1)史料一重点阐述了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理念——理财为先。首先解决宋朝的财政危机,稳定统治秩序。(2)史料二则重点阐述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问题——急于求成、用人不当等。[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首要措施,并说明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2)根据史料二,概括王安石在推行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提示:(1)首要措施:理财。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2)问题:急躁冒进;用人不当;农民利益受损。[历史解释]——多角度认识王安石变法(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2)从内容看:主要是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之间的利益再分配。(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4)从性质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5)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6)从综合评价来看:这场变法在当时取得了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错综复杂的统治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家国情怀]——忧患意识的现实启示(1)自古及今,忧患意识是历代有识之士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范仲淹作为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杰出人物,其忧国忧民的思想自然成为后人研究的典范。(2)范仲淹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天下的兴亡而殚精竭虑,身体力行。(3)对范仲淹天下观中忧患意识的思考能够激起人们安而不忘危,乐而不忘忧的忧患意识,引导人们增强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为善的道德氛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知识体系][必备术语]1.北宋初期,宋太祖采取措施削弱地方实权,包括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等,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2.北宋初期,宋太祖通过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从而加强了君权。3.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复杂尖锐,阶级矛盾、民族问题冲突不断,统治集团内外交困,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挽救统治危机。4.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5.宋金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导练案多维训练·创新应用[经典示例·触类旁通][典例] [2023·黑龙江牡丹江高一期末]宋代,在地方上除设立州、府、县的长官之外,又置通判以分州权,一州之内,“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说明( )A.通判位卑权重,加强了中央集权B.中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C.政府强干弱枝,维护了专制统治D.地方诸侯的残余势力被清除[尝试解答] ________A[通法悟道] [创新应用·随堂检测]1.[2023·广东清远市高一期末]下表所示为宋代州一级行政区划建制说明。表格内容反映了宋代(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皇帝地位的下降C.地方分离的倾向 D.疆域范围的拓展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宋朝通过“府、州、军、监”的一级行政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C项排除;宋朝君主专制有所强化,B项排除;宋朝疆域相对前朝有所缩小,D项排除。2.[2023·重庆八中期末考试]王安石变法实行中,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全然忘了“不愿请者,不得抑配”的规定。该做法( )A.表明青苗法违背农业生产规律B.导致变法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C.保证农民不违农时、从事生产D.说明变法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答案:B解析:王安石变法中为了推行变法,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这就使得下级官员有可能为了完成指标而侵害百姓的利益,B项正确;青苗法的设计是为帮助农民在青黄不接时贷款务农,从事生产,未违背生产规律,且材料未体现生产规律,排除A项;该做法有可能导致官员危害百姓的利益,“保证”一词说法绝对,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排除D项。3.1004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规定:“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于边境开展互市贸易。”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其价值在于( )A.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安定B.导致北宋统治危机加重C.辽获得财富有利于经济发展D.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辽宋“开展互市贸易”从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来看边境的和平会促进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材料要求从“统一多民族国家”角度而不是军事的角度,排除A项;和约使边境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与北宋统治危机加重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看不是从辽的角度看,排除C项。4.[2023·山西大学附中期中考试]《文姬归汉图》系南宋陈居中以东汉才女蔡文姬深陷匈奴的一段坎坷经历作为创作轴心的画作。画中汉、匈人物衣冠服饰分别符合宋、金特色,左贤王去卑盘腿朝南,居于画面上首,汉使则跪坐面北,居于下位。如下图。此作品( )A.反映出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B.体现了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C.旨在厘清汉与匈奴关系的演变D.蕴含对南宋偏安局面的讽谏之意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画中少数民族首领居于上位,汉朝使臣跪坐向北,结合所学可知,南宋中期,宋、金数度缔约议和,临安朝廷勉强维持偏安之局,画中场景仿佛暗示南宋胡、汉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主从异位”的变化,且画中人物服饰特点与宋、金相符。由上可知,此画托古喻今,蕴含着对当下局面的讽谏之意,因此D项正确;材料主旨显然不是文化交流,因此A项错误;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错误;凭一幅画无法厘清汉与匈奴关系的演变,且这并非作者本意,C项错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