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永吉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永吉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
    永吉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
    永吉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永吉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永吉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6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下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大小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若Ⅴ和Ⅵ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Ⅶ代表无机盐
    B.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Ⅴ和Ⅲ
    C.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属于Ⅳ和Ⅴ
    D.干旱环境下的植物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Ⅴ
    2、壳多糖是已知的含氮多糖,其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的外壳中。下列关于壳多糖和其他多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糖均含有C、H、O这三种元素B.糖原只分布在动物的肝脏细胞中
    C.纤维素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D.壳多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
    3、水分子中氢原子以共用电子对与氧原子结合。由于氧具有比氢更强的吸引电子对的能力,使氧的一端稍带负电荷,氢的一端稍带正电荷。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水分子间也可相互吸引,形成氢键,易于形成和断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
    B.氢键的存在,使水具有较低的比热容(1kg的物质温度上升1℃所需的能量),因此水能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与细胞的新陈代谢程度有关,有利于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
    D.结合水与细胞中的蛋白质、多糖相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无法参与生物化学反应
    4、下面四幅图表示生物体内四种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丙的元素组成一定与图甲相同,图甲中碱基排列顺序表示遗传信息
    B.人体中由乙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多样性与其结构多样性相适应
    C.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核糖,不可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
    D.图丁表示二糖,推测在动物体细胞中所有的单糖、二糖和多糖均可相互转化
    5、下列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描述且正确的是( )
    ①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水生植物丽藻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使细胞中K+浓度比池水高
    ③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④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
    C.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该细胞器不一定只存在动物细胞中
    D.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7、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最容易注意到的一个结构就是细胞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光学显微镜下除了能观察到细胞核外,还能观察到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染色质等结构;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
    ③科学家利用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代谢;
    ④核膜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8、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可通过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RagC进出细胞核需经过0层磷脂分子
    B.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进而影响了激活型RagC和无活型RagC的跨核孔运输
    C.可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分离开来,从而研究线粒体的功能
    D.二甲双胍的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线粒体的相关蛋白质的活性
    9、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1ml/LNaCl溶液和1m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
    10、钠钾泵位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钠钾泵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空间结构的变化,导致其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钠钾泵还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钠钾泵既能协助Na+、K+跨膜运输,又能催化ATP水解
    B.钠钾泵的磷酸化导致空间结构发生改变,Na+被排出细胞
    C.钠钾泵的去磷酸化过程为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
    D.钠钾泵有利于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差
    11、如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Na+和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钾泵同时具有物质运输和催化功能
    B.主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不止ATP一种来源
    C.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
    D.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对其吸收葡萄糖没有影响
    12、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表面存在两种形式的葡萄糖载体——SGLT1和GLUT2,其工作机理如图1所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的这两种载体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据图1分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以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从肠腔吸收葡萄糖
    C.据图1分析,肠腔吸收Na+与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的运输方式不同
    D.据图2分析,当葡萄糖浓度高于20mM时,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
    13、反应底物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如图为蔗糖水解反应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已知H+能催化蔗糖水解。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E1和E2表示活化能,X表示果糖和葡萄糖
    B.H+降低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值等于(E2-E1)
    C.蔗糖酶使(E2-E1)的值增大,反应结束后X增多
    D.升高温度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14、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混合后再调节各组混合液的pH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继续反应,淀粉含量将明显下降
    D.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无法推测出淀粉酶的最适pH为7
    15、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C.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D.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
    16、将标记的32P注入活细胞内,随后迅速分离细胞内的ATP,测定其放射性,下图代表ATP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ATP中的“A”,ATP脱去④⑤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④和⑤之间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总是与放能反应相关联
    C.ATP中磷酸基团⑤很快就会被32P标记,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变
    D.代谢旺盛的细胞(如癌细胞)中ATP末端磷酸基团被取代的速率加快
    17、某兴趣小组对不同氧浓度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以及产物展开研究,如图为测得的培养液(以葡萄糖为底物)中CO2和酒精的产生量。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将葡萄糖部分氧化分解,并合成少量ATP
    B.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氧浓度为c时,培养液中有1/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有氧呼吸
    D.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的线粒体内膜上产生了大量[H]和ATP
    18、图1表示细胞呼吸过程,图2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换相对值的情况,图3表示氧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些植物细胞中可以同时发生图1所示的所有过程
    B.图2中在氧浓度为d时,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过程②产生CO2和H2O
    C.图3中的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的氧浓度为d时一致
    D.图3能表示氧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
    19、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透气的“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有利于伤口细胞的有氧呼吸,促进伤口愈合
    B.微创手术后用氧气置换用于增大腹腔空间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抑制厌氧菌的繁殖
    C.西瓜的育苗期适当进行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D.污水净化池底微管增氧技术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
    20、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是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B.可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该实验中,需设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
    D.若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可以通过比较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之间的差异,确定细胞的呼吸方式
    二、读图填空题
    21、图甲为伞藻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乙为伞藻细胞核模式图,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示的结构④主要成分______,核糖体除了位于⑦所在的位置之外,还可位于______(填序号)上。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图甲的______(填序号)结构中。
    (2)图乙细胞核中合成RNA后经过______(填数字)进入细胞质并与核糖体结合。③所示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
    (3)细胞核只存在于伞藻的“假根”中,细胞质主要存在于伞藻的“帽”中,当伞藻的“帽”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重胞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与细胞质的体积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假说.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22、蜂蜜中富含维生素、氨基酸与蛋白质、果糖与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蜂蜜中淀粉酶活性是衡量蜂蜜品质的重要指标。蜂蜜加工过程中,酶活性常常发生变化。科学家以新鲜椴树蜂蜜为实验材料,经过不同加工条件处理后,在相同条件下检测蜂蜜中的淀粉酶活性(淀粉酶活性以淀粉酶值表示,即1g蜂蜜中的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催化1%淀粉溶液的毫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说明酶具有______。
    (2)本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在_______条件下会下降。
    (4)在测定淀粉酶值时,是将一定体积的、加工后的蜂蜜与淀粉溶液及其它试剂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根据淀粉的水解情况判定淀粉酶值。有人质疑“实验中淀粉的水解可能是由于淀粉溶液本身不稳定而自发水解,不一定与蜂蜜中的淀粉酶有关”。针对此质疑,在测定淀粉酶值时,设计的对照组实验为_______。
    (5)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蜂蜜产品淀粉酶值应在8以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加工蜂蜜的一条具体建议是_______________。
    23、如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内细胞呼吸相关物质代谢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在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被消耗,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丙酮酸在不同场所被分解时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在O2充足时几乎不产生酒精,有人认为是因为O2的存在会抑制图中酶1的活性而导致无酒精产生,为验证该假说,实验小组将酵母菌破碎后高速离心,取__________(填“含线粒体的沉淀物”或“上清液”)均分为甲、乙两组,向甲、乙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立即再向甲试管中通入O2,一段时间后,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检测。
    三、填空题
    24、植物的根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K+。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外的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
    (2)细胞外的K+能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离子通道是由____复合物构成的,其运输的特点是_____(答出1点即可)。
    (3)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若Ⅴ和Ⅵ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Ⅶ代表糖类或核酸,A错误;B、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蛋白质(Ⅴ)和水(Ⅲ),B正确;C、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无机盐和糖类,属于Ⅳ和Ⅶ,C错误;D、不管环境是否干旱,植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Ⅲ),D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A、多糖均含有C、H、O这三种元素,此外几丁质属于含氮多糖,还有氮元素,A正确;
    B、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B错误;
    C、纤维素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C正确;
    D、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胞壁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也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D正确。
    故选B。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中水的相关知识。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B错误;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这与细跑的代谢强度和所处环境有关,有利于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C正确;细胞内结合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无法参与生物化学反应,D正确。
    4、答案:D
    解析:A、图丙为核苷酸,其元素组成与图甲(DNA片段)相同,均为C、H、O、N、P,图甲中碱基排列顺序表示遗传信息,A正确;
    B、人体中由氨基酸(乙)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与其结构多样性相适应,B正确;
    C、由图可知,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核糖,核糖不作为能源物质,C正确;
    D、图丁表示二糖,动物体内的二糖是乳糖,多糖是糖原,单糖是葡萄糖、五碳糖,构成糖原的单糖是葡萄糖,所以在动物体细胞中不是所有的单糖、二糖和多糖均可相互转化,D错误。
    故选D。
    5、答案:A
    解析:①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属于细胞膜的功能,①正确;
    ②水生植物丽藻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使细胞中K+浓度比池水高,体现了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②正确;
    ③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属于细胞膜的功能之一,③正确;
    ④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属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④错误。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C
    解析:A、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细胞器甲为线粒体,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
    B、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而溶酶体无关,B错误;
    C、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产生水,核糖体是动植物细胞等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C正确;
    D、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丙)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甲),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①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是染色体而非染色质,①错误;
    ②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并不一定都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②正确;
    ③科学家利用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遗传,③错误;
    ④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结构是核孔,④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RagC进出细胞核通过的是核孔,经过0层磷脂分子,A正确;
    B、据图分析,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ATP合成减少,进而直接影响了无活型和激活型RagC的跨核孔运输,B正确;
    C、不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故可用差速离心法将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分离开来,C错误;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二甲双胍的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线粒体的相关蛋白质的活性,D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有关知识。施肥过多使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引起“烧苗”现象,A项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与细胞壁分开,B项正确;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不断吸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项正确;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NaCl在溶液中可电离Na+和Cl-,葡萄糖在溶液中不能电离,在摩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NaCl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较葡萄糖溶液中的多,故其渗透压更高,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C、K+运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钠钾泵的去磷酸化只提供了Pi,此过程不能为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
    11、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钠钾泵可作为载体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同时催化ATP的合成;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其能量来源于膜两侧钠离子的浓度差所产生的势能,故主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可来源于ATP和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所产生的势能;分析题图可知,钠离子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分析题图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量来源于膜两侧钠离子的浓度差所产生的势能,不需消耗ATP,但呼吸抑制剂会抑制钠钾泵的功能,间接影响钠离子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而影响葡萄糖的吸收,故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对其吸收葡萄糖有影响;故选D。
    12、答案:A
    解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A正确;据图1分析,葡萄糖通过SGLT1运输时,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Na+浓度差提供的动力势能,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通过GLUT2运输时,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肠腔通过SGLT1吸收葡萄糖时,同时伴随着Na+的吸收,该过程中Na+是从高浓度往低浓度运输,以协助扩散方式吸收,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也是顺浓度梯度扩散,和上述过程中Na+的运输方式相同,C错误;据图2分析,当葡萄糖浓度高于20mM时,可以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随着葡萄糖浓度进一步提高,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靠提高协助扩散的速率来增加葡萄糖的吸收,D错误。
    13、答案:C
    解析:A、根据分析E1和E2分别表示在没有催化剂和加入H+后从常态转变为活跃态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X是蔗糖水解的产物,果糖和葡萄糖,A正确;
    B、从图中看出E1和E2分别表示在没有催化剂和加入H+后从常态转变为活跃态需要的能量,所以H+降低的反应活化能值等于E2-E1,B正确;
    C、蔗糖酶具有高效性降低的活化能E2-E1的值更大,但由于底物的量有限,所以X产物的量不变,C错误;
    D、酶促反应存在最适温度,所以升高温度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D正确。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实验中需要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分别调节pH,然后再将pH相等的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再进行相应的因变量的检测,这样获得的数据更有说服力,A错误;
    B、分析柱形图可知,pH为3条件下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基本相等,而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B错误;
    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继续反应,由于酶已经失活,则淀粉含量将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
    D、分析柱形图可知,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并不是最适pH为7,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参与细胞信号传递,体现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正确;如果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将会使该位点无法磷酸化,进而影响细胞信号传递,B错误;由题图可知,进行细胞信息传递的蛋白质需要磷酸化才能起作用,而ATP水解为其提供了磷酸基团和能量,故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C正确;温度会影响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D正确。
    16、答案:A
    解析:A、ATP中的“A”代表腺苷,是图中的结构①和②,而①代表的是腺嘌呤,ATP脱去④⑤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④和⑤之间特殊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需要获取能量,因此与放能反应相关联,B正确;
    C、ATP中远离腺苷的特殊的化学键容易断裂和生成,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变,故磷酸基团⑤很快就会被32P标记,C正确;
    D、细胞癌变后细胞代谢增强,ATP和ADP的转化加快,即ATP末端磷酸基团被取代的速率加快,D正确。
    故选A。
    17、答案:D
    解析:A、氧浓度为a时,酒精产生量与CO2产生量相同,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不彻底分解,其中的大部分化学能转移到酒精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
    B、当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故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正确;
    C、氧浓度为c时,产生酒精的量为6ml,由分析可知,有3m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同时产生6mlCO2;而此时产生CO2总共产生量为15ml,则有氧呼吸产生CO2为15-6=9ml,说明有1.5ml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故葡萄糖用于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比例为1.5/(3+1.5)=1/3,C正确;
    D、当O2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H]和ATP,但大量[H]是在线粒体内膜被消耗的,D错误。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A、植物细胞中图1所示的过程中③④不能同时进行,A错误;
    B、图2中在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只有有氧呼吸过程,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过程②产生CO2和H2O,B正确;
    C、图3中的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的氧浓度为c时一致,C错误;
    D、人体内细胞进行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图3中的为有氧呼吸和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过程,D错误。
    19、答案:A
    解析:A、选用透气的“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A错误;
    B、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后腹腔内缺少氧气,易受厌氧菌感染,可用氧气置换用于增大腹腔空间的二氧化碳,以抑制厌氧菌繁殖,B正确;
    C、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C正确;
    D、污水净化池底微管增氧技术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D正确。
    故选A。
    20、答案:B
    解析:A、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正确;
    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设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互为对照,C正确;
    D、若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可以通过比较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之间的差异,确定细胞的呼吸方式,若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生成量,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氧气消耗量

    相关试卷

    2024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四)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四)生物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婀栧崡鐪侀暱娌欏競闀块儭涓2023-2024瀛﹀勾楂樹笁涓婂鏈熸湀鑰冿紙鍥涳級鐢熺墿璇曞嵎docx、婀栧崡鐪侀暱娌欏競闀块儭涓2023-2024瀛﹀勾楂樹笁涓婂鏈熸湀鑰冿紙鍥涳級鐢熺墿绛旀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原卷docx、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生物试卷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