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81641/0-16995916100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81641/0-16995916100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81641/0-169959161011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小丹同学面向正北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那么,现在的时间应该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无法判断
2.诗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前后两句各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A.竹排、山B.山、竹排C.山、河岸D.竹排、河岸
3.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小梦同学用二胡演奏了优美的乐曲。 关于二胡演奏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胡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手触摸发声的弦,弦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声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4.岸边的柳树,在水中的“倒影”和在地上的树影,这两者的成因是( )
A.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B.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C.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折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高速路部分路段两侧设置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和光都能传播信息,但声音在真空中比光传播速度大
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的原理与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相同
6.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分子在不停运动 B.乌云遮住月亮 C.树木在不断生长 D.气温上升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8.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科学家通过特殊的显微镜,将病毒放大约百万倍,才能便于清晰观察。你认为新冠病毒的直径与下列哪个数据最接近( )
A.0.1kmB.0.1mC.0.1mmD.0.lμm
9.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立竿见影
B.在河岸上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1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经过6s,甲在乙前面0.6m处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B.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不遵循反射规律;
C.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反射光线的速度小于入射光线的速度.
13.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图中属于噪声波形图的是 图;和乙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
14.利用回声测量海水的深度是利用声来传递 ,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 。
15.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先前发射升空的“天宫二号”完成了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后为节省燃料,会打开两侧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将 能转化为 能.
16.图1所示的秒表读数为 ,图2物体的长度为 cm。
17.A、B两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同一地点一起向东运动,如图是它们运动时的s-t图像,若以B物体为参照物,则A物体在水平向 运动。
1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蝉噪”和“鸟鸣”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人们耳朵里的;人们能够区分“蝉”和“鸟”的叫声,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1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 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 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 m/s,所用的时间是 s.
20.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像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 米/秒;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丙、乙两车相距0.5米,则丙的速度 甲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将耳朵贴在有水的钢管的一端,在另一端敲了一下,我们听到了3次的响声,这三次响声是从 、 、 传来的.
2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23.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24.小红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并且 (填“远离”或“靠近”) 玻璃板.
25.如下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6.一列长400m的火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4km的隧道,求:
(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秒
(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
27.一个物体沿着长是1.2米的斜面滑下用了0.3秒,然后又用0.4秒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了2米,最后停下来.试计算该物体:
(1)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
(2)在桌面上的平均速度;
(3)这两段路程中的速度平均值;
(4)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评卷人
得分
三、作图题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题
评卷人
得分
五、计算题
参考答案:
1.A
【详解】小丹同学面向正北面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说明阳光是从他的右侧射过来的,他的右侧是东方,所以现在是上午,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小小竹排江中游”描述了竹排是运动的,竹排相对于山,河岸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以“山”为参照物;“巍巍群山两岸走”描述的是群山在“跑”,说明山是运动的.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以“竹排”为参照物.故答案为B.
3.C
【详解】A C.二胡声是由二胡的弦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故A错误,C正确;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故B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岸边的柳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柳树在水面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在地上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5.D
【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高速路部分路段两侧设置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与蝙蝠在夜间能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物体的位置如果发生了变化,就说它做了机械运动,分子在不停运动、树木在不断生长、气温上升都不是机械运动;B中乌云遮住月亮,乌云和月亮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选B.
【点睛】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7.C
【详解】A.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 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 次声波和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不能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故D错误.
8.D
【详解】病毒的直径一般在几十到几百纳米,0.1μm=100nm,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根据题意知的,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即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声音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只有A正确,故选A.
10.C
【详解】A.立竿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河岸上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解答: A 、由图象知甲乙的 s ﹣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 v 甲= =0.2m/s ,乙的速度 v 乙 ==0.1m/s , v 甲 > v 乙 ,故 A 错误.BC、读图可知,经过 6s ,甲运动了 1.2m ,乙运动了 0.6m ,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 1.2m ﹣ 0.6m=0.6m 处,故 B 错误 ,C正确; D 、因为 v 甲 > v 乙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D错误,.
12.C
【详解】.当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一条直线上,A错
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循反射规律,B错
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C对
反射光线的速度等于入射光线的速度,D错
13. 丁 丙、丁
【详解】[1]由图可知,甲、乙、丙图中的声音的波形图有规律,所以是乐音,丁图中的声音无规律,所以是噪声。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波形图的上下幅度表示振幅。丙和丁与乙图上下幅度相同,表示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
14. 信息 超声波
【详解】[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回声测量海水的深度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
[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15. 静止 太阳 电
【分析】(1)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目前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太阳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详解】(1)“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是静止的;
(2)太阳能电池板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6. 337.5s 2.45
【详解】[1]由图1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介于5和6之间,读数为
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由于小表盘指针超过半刻度,所以大表盘读数为37.5s,所以秒表的读数为
[2]由图2可知,刻度尺中1cm长均匀分成10格,每格代表0.1c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起始位置位于5.00cm处,末端位于7.45cm处,则物体的长度
17.东
【详解】由图得,A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内,A的路程大于B的路程,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依题意得,A、B两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同一地点一起向东运动,以B物体为参照物,则A物体在水平向东运动。
18. 空气 音色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蝉噪”和“鸟鸣”通过空气传到人们耳朵里的。
[2]不同物质由于材料或者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音色来判断物体。因此人们能够通过音色区分“蝉”和“鸟”的叫声。
19. 4 25
【详解】[1]物体的速度: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在最后100m内的速度是4m/s,物体在最后100m内的运动时间:
20. 0.05 相反 小于
【详解】[1]如图,乙经过0.6米时,用时12秒,速度为
[2]运动6秒时,甲通过的路程0.6米,乙通过的路程0.3米,甲和乙运动方向相反时相距
0.3m+0.6m=0.9m
即甲和乙运动方向相反时相距0.9米。
[3]若运动12秒时,丙、乙两车相距0.5米,丙通过的距离为0.1米或1.1米,取1.1米的距离计算速度为
甲的速度为
即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21. 钢管 水 空气
【详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在敲击钢管时,声音既通过钢管传播,又通过水和空气传播,又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先听到由钢管传过来的声音,其次听到由水传过来的声音,再听到由空气传过来的声音,共三次响声.
【点睛】重点是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虽然在其它介质中的声速我们不会全记住,但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的特征.
22.
【详解】分析:先过入射点作法线,然后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的大小.
解答:解:因为法线与镜面垂直,而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因此入射角等于60°.
过入射点作垂直于平面镜的法线,然后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其大小为60°.如图所示:
23.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4. 便于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到平面镜距离 大小 不能 虚 不变 远离
【详解】试题分析: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选择两段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蜡烛像的大小不变.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蜡烛远离平面镜,蜡烛像也远离平面镜.故答案为(1)便于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关系;(2)到平面镜距离;(3)大小;(4)不能;虚;(5)不变;远离.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25. 漫 不能 在
【详解】[1]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2][3]因为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因为F与E此时不在同一平面内,而此时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
【点睛】漫反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现象预判与分析
26.(1)110s;(2)90s
【详解】试题分析:(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t1=s1/v=(4000m+400m)/40m/s=110s;
(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t2=s2/v=(4000m-400m)/40m/s=90s.
考点:速度和路程的计算
27.(1)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4m/s;
(2)在桌面上的平均速度是5m/s;
(3)这两段路程中的速度平均值4.5m/s;
(4)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4.57m/s.
【详解】解:(1)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v1==4m/s;
(2)在桌面上的平均速度v2==5m/s;
(3)这两段路程中的速度平均值v==4.5m/s;
(4)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4.57m/s;
答:(1)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4m/s;
(2)在桌面上的平均速度是5m/s;
(3)这两段路程中的速度平均值4.5m/s;
(4)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4.57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5,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茶场管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