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类与环境第2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类与环境第2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1页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类与环境第2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2页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类与环境第2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3页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类与环境第2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4页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类与环境第2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5页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类与环境第2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6页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类与环境第2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7页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类与环境第2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8页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备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定位,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随堂训练,目标素养,知识概览,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了解其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形成环保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2.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
    自主预习一、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1.温室效应(1)根本原因: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2)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能捕获热能,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大气捕获的太阳能更多,导致全球变暖。
    2.全球变暖(1)含义: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2)全球变暖对生物圈稳态的影响①最直接的影响是使极地和高山冰川开始融化,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大规模变化,气候带北移,湿润区与干旱区重新配置;某些物种的生长、繁殖及分布区域受到影响,从而加剧物种消亡。②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地势较低的沿海城市可能要内迁,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碱化或沼泽化。
    3.防治措施自1997年各国政府签订《京都议定书》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二、臭氧减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1.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2.臭氧减少的原因人类使用的氟利昂、哈龙等含氯氟烃类气体进入臭氧层,会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平流层中臭氧减少。
    3.臭氧减少的危害(1)紫外辐射能造成细胞死亡。(2)增加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导致白内障。(3)抑制大豆、瓜类等植物的生长。(4)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影响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进而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稳态。
    4.防治措施国际上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对策和措施,如《保护臭氧层行动世界计划》,对氟利昂和哈龙等的生产和使用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三、全球各地普降酸雨1.含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了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从而形成酸雨,pH小于5.6。2.危害:伤害陆地植物,导致土壤酸化,水体酸化、有毒金属释放,腐蚀金属和建筑物等。
    3.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采取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量、开发无污染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等措施。
    四、荒漠化不断扩大1.含义:指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是由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2.产生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3.变化趋势:不断扩大。4.措施:制定公约,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五、土壤及水体污染严重1.土壤污染(1)含义:是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2)主要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化肥等。(3)特点: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4)措施:综合治理工业“三废”,控制劣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
    2.水体污染(1)含义: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原有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2)现状:全球水体污染严重。
    预习检测1.判断题。(1)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2)温室效应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  )(3)与水体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时间更长。(  )(4)酸雨的形成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烧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有关。(  )
    2.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的排放量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不可再生 ④减少酸雨危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
    解析:据题中信息“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的排放量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可以推断,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减少酸雨危害和空气污染,同时缓解温室效应。生物柴油是用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所以属于可再生资源。
    3.下列是关于水体污染治理的措施,其中错误的是(  )A.大规模围湖造田B.严格控制污染源C.清理河道淤泥D.建立污水处理厂答案:A解析:大规模围湖造田,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环境。
    4.酸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的危害不包括(  )A.伤害陆地植物B.延缓森林中有机物质的分解C.硫酸沿食物链富集并危害人体D.杀死水生生物,破坏营养结构答案:C
    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①全球变暖 ②粮食短缺 ③臭氧减少 ④荒漠化 ⑤酸雨蔓延 ⑥土壤及水体污染严重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答案:C
    重难归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及危害
    1.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提示:(1)原因:氮、磷等元素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必需元素,水体中氮、磷含量过多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2)危害:藻类大量繁殖,死亡后被分解者分解,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鱼类等动物死亡,死鱼腐烂后又加剧水体污染,使生物大量死亡。
    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目的是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辐射强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臭氧层的破坏。
    典例剖析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氮、磷等元素)的浓度(相对值)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氮、磷等元素)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项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氮、磷等元素)的浓度增加,B项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氮、磷等元素)的增加,植物的数量也随之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项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氮、磷等元素)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项正确。
    规律总结 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①若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③若是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①若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学以致用下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若没有丙,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答案:D
    解析: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可以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项正确。丙为消费者,可摄食浮游植物等生物,若没有丙,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B项正确。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很多分解者属于异养需氧微生物,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可增加污水的溶氧量,加速分解者分解有机物,C项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污水中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D项错误。
    1.下列有关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B.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湿地D.来自电厂的废料不属于水体污染物答案:A
    2.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D.广泛应用节能技术答案:A
    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地球海平面上升等,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不利于减缓全球变暖,A项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可以减少依赖于燃烧化石燃料的发电,广泛应用节能技术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间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风能发电和应用节能技术这三项措施都有利于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辐射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A.SO2的排放B.氟利昂、哈龙等含氯氟烃类气体的排放C.CO2的排放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答案:B
    4.人类的下列活动中,不会引起水体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河道B.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湖泊C.原油大量泄漏进入海洋D.植树造林、退耕还湖答案:D解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原油泄漏等都会引起水体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则有利于改善水质。
    5.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与臭氧含量变化无关B.全球变暖可减缓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C.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最有效措施D.给汽车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可防治水体污染答案:C

    相关课件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保护生态多样性意义重大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保护生态多样性意义重大课文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定位,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随堂训练,目标素养,知识概览,生物多样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定位,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随堂训练,目标素养,知识概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教学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定位,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随堂训练,目标素养,知识概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