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第2节不同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第3节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第1节不同种群组成群落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第2节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第3节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章末核心素养整合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章末核心素养整合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共19页。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知识体系构建专题归纳突破知识体系构建专题归纳突破专题一 群落的结构 【典型例题1】 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长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D解析: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长有较多其他植物,因此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专题二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归纳 2.与群落演替有关的4个易错点(1)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物种会取代另一些物种,主要是优势种的取代,如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高大的乔木取代灌木,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地衣等存在。(2)群落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按照不同于自然发生的进程演替。(3)演替并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演替的终点。(4)演替并非最终都形成森林。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演替所处地的气候条件,如干旱地区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典型例题2】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某地曾经是一个大型湖泊,一千年前气候变化导致湖水逐渐退去,暴露出湖底沙丘,沙丘上逐渐出现沙柳等先锋植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虎甲、穴蛛和蝗虫等,从而形成先锋群落。随着沙丘暴露时间的延长,先锋群落逐渐被圆柏林、黑栎林、黑栎—山核桃林所取代,最后发展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沙丘暴露后所进行的演替属于 演替,原因是 。 (2)该地发展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后,群落中不仅有高大的乔木,还存在沙柳等低矮的草本和灌木植物,这种分层现象与 有关,形成了群落的 结构,其意义是 。 (3)研究发现,该地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中曾生活着A、B、C三种动物,A以B和C为食,三种动物的数量在很长时间内能够维持稳定。某个时期盗猎人员大肆猎杀A,导致A在此地灭绝后,C的数量急剧增加,而B却很快在此地灭绝,据此判断B和C之间存在 关系。试用“收割理论”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4)生态学家认为,在气候变化相同的条件下,若人为地向该地沙丘引入一些先锋植物,则该地发展为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可能不需要一千年的时间,这说明 。研究此地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为 提供借鉴。 答案:(1)初生 湖底沙丘是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 (2)对光的利用 垂直 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竞争 A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从而避免出现B或C占绝对优势的局面,A灭绝后,C在和B的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数量急剧增多,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和资源,从而导致B灭绝 (4)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沙漠治理解析:(1)湖底沙丘是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因此在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能够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由题意可知,A捕食B和C,三者数量在很长时间内能够维持稳定,A灭绝后,C的数量急剧增加,而B很快灭绝,说明B和C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从而避免出现B或C占绝对优势的局面,A灭绝后,C在和B的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数量急剧增多,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和资源,从而导致B灭绝。(4)在气候变化相同的条件下,若人为地向该地沙丘引入一些先锋植物,则该地发展为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可能不需要一千年的时间,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研究此地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为沙漠治理提供借鉴。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知识体系构建专题归纳突破知识体系构建专题归纳突破专题一 群落的结构 【典型例题1】 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长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D解析: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长有较多其他植物,因此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专题二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归纳 2.与群落演替有关的4个易错点(1)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物种会取代另一些物种,主要是优势种的取代,如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高大的乔木取代灌木,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地衣等存在。(2)群落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按照不同于自然发生的进程演替。(3)演替并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演替的终点。(4)演替并非最终都形成森林。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演替所处地的气候条件,如干旱地区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典型例题2】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某地曾经是一个大型湖泊,一千年前气候变化导致湖水逐渐退去,暴露出湖底沙丘,沙丘上逐渐出现沙柳等先锋植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虎甲、穴蛛和蝗虫等,从而形成先锋群落。随着沙丘暴露时间的延长,先锋群落逐渐被圆柏林、黑栎林、黑栎—山核桃林所取代,最后发展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沙丘暴露后所进行的演替属于 演替,原因是 。 (2)该地发展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后,群落中不仅有高大的乔木,还存在沙柳等低矮的草本和灌木植物,这种分层现象与 有关,形成了群落的 结构,其意义是 。 (3)研究发现,该地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中曾生活着A、B、C三种动物,A以B和C为食,三种动物的数量在很长时间内能够维持稳定。某个时期盗猎人员大肆猎杀A,导致A在此地灭绝后,C的数量急剧增加,而B却很快在此地灭绝,据此判断B和C之间存在 关系。试用“收割理论”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4)生态学家认为,在气候变化相同的条件下,若人为地向该地沙丘引入一些先锋植物,则该地发展为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可能不需要一千年的时间,这说明 。研究此地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为 提供借鉴。 答案:(1)初生 湖底沙丘是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 (2)对光的利用 垂直 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竞争 A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从而避免出现B或C占绝对优势的局面,A灭绝后,C在和B的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数量急剧增多,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和资源,从而导致B灭绝 (4)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沙漠治理解析:(1)湖底沙丘是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因此在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能够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由题意可知,A捕食B和C,三者数量在很长时间内能够维持稳定,A灭绝后,C的数量急剧增加,而B很快灭绝,说明B和C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从而避免出现B或C占绝对优势的局面,A灭绝后,C在和B的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数量急剧增多,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和资源,从而导致B灭绝。(4)在气候变化相同的条件下,若人为地向该地沙丘引入一些先锋植物,则该地发展为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可能不需要一千年的时间,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研究此地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为沙漠治理提供借鉴。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