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综合素养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983195/0-16996197748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综合素养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983195/0-16996197748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综合素养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983195/0-16996197748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提能作业(24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综合素养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综合素养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共13页。
综合素养测评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2022·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一期中)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狗的长耳与卷毛 B.豌豆的高茎与矮茎C.羊的白毛与短腿 D.人的身高与体重[解析] 狗的长耳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羊的白毛与短腿不是同一性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人的身高与体重,不是同一性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2.(2022·河北石家庄元氏县四中期中)已知一批胚基因型为AA与Aa的黄豆种子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等)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之比为( B )A.4∶4∶1 B.3∶2∶1C.3∶5∶1 D.1∶2∶1[解析] 自然状态下,黄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黄豆种子中,由于其数目之比为1∶2,所以AA的比例为1/3,Aa的比例为2/3。1/3AA自交后代全是AA,2/3Aa自交后代中,有1/6AA,1/3Aa,1/6aa,故它们之比为3∶2∶1。故选B。3.(2022·江苏徐州高一期中)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纯合个体所占比例是( B )A.5/8 B.3/5C.1/4 D.3/4[解析] 亲本是Aabb和AAbb,只要考虑A与a这一对相对性状个体间的自由交配(因为两个亲本都是bb)。无论雌性或雄性,都有Aa和AA两种类型,Aa∶AA=1∶1,这样亲本Aa占1/2,它所产生的配子A占1/4,a占1/4;AA占1/2,它所产生的配子占1/2。这样亲本产生的配子中A占3/4,a占1/4。无论雌、雄均有这两种,均为这样的比例。后代AA的概率为3/4×3/4=9/16,aa的概率为1/4×1/4=1 /16,Aa的概率2×3/4×1/4=6/16,但因为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AA所占比例是9/15,即3/5。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4.(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联考)豌豆的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有两株豌豆作亲本杂交,所得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3∶1∶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YyRr×YyrrB.F1的黄色皱粒豌豆中杂合子占2/3C.F1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黄色圆粒占3/8D.F1的所有植株共有6种基因型[解析] 由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YyRr×Yyrr,A正确;F1的黄色皱粒豌豆出现的比例为3/4×1/2=3/8,黄色皱粒杂合子的比例为1/2×1/2=1/4,故其中杂合子比例为1/4÷3/8=2/3,B正确;F1黄圆中,YyRr∶YYRr=2∶1其自交后代中黄圆所占比例应为2/3×9/16+1/3×3/4=5/8。5.(2022·山东泰安肥城市高一期中)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A正确;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D正确。故选C。6.(2022·山东潍坊安丘市高一生物期末)下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细胞②中B.①③中的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均为1∶1,且均含两个染色体组C.细胞②④均含两个染色体组,且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或精原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解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细胞②中,A正确;细胞①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其核DNA、染色体数之比为1∶1,③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有染色单体,其核DNA、染色体数之比为2∶1,B错误;细胞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含两个染色体组,且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C正确;细胞①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或精原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D正确。故选B。7.(2022·山东菏泽市高一期中)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16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解析] 根据①的杂交结果可知,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A正确;体色在雌雄中的表型一致,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在雌雄中的表型不一致,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若组合①的亲本为AAXBXB和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即A-XbY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若组合②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aaXbXb和aaXbY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故选C。8.(2022·河北石家庄元氏县四中期中)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成公鸡。已知鸡是ZW型性别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的染色体组成(ZW)并没有改变,所以其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WW型在胚胎时死亡),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C )A.1∶0 B.1∶1C.2∶1 D.3∶1[解析] 母鸡逐渐变为具有生殖能力的公鸡,但染色体组成仍为ZW,性反转公鸡产生配子为Z、W,正常母鸡产生配子为Z、W,后代中ZZ∶ZW∶WW=1∶2∶1,但是WW不能发育,所以后代中ZZ(雄性)∶ZW(雌性)=1∶2。即C正确。故选C。9.(2022·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一期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析]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能够进入到细菌体内。但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原因可能是时间偏长,噬菌体大量繁殖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A正确;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但这不会导致上清液带有放射性,B错误;不论离心时间多长,上清液中都不会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C错误;P是DNA的特征元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D错误。故选A。10.(2022·河北唐山一中高一期中)在含有四种碱基的DNA片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片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0.5B.b≥0.5C.胞嘧啶为a(1/2b+1)个D.胞嘧啶为b(1/2a-1)个[解析] 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原则。含有四种碱基的DNA片段中,b是腺嘌呤a所占的比例,在0~50%之间即b<0.5,A正确;B错误;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相等,G与C数目相等,该DNA中的腺嘌呤是a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是b,全部碱基是a/b,胞嘧啶数目是(a/b-2a)÷2=a(1/2b-1)个,CD错误。故选A。11.如图为DNA的复制方式模式图,图中“→”表示复制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图中DNA的复制为多起点双向复制B.除图示中的酶外,DNA复制还需DNA聚合酶等C.DNA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D.解旋含G—C碱基对较多的区域时,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多[解析] 题图中DNA的复制为单起点双向复制,A错误;DNA复制过程中除需要解旋酶外,还需要DNA聚合酶等,B正确;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时只能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相反,C正确;G—C碱基对含有三个氢键,A—T碱基对含有两个氢键,故解旋含G—C碱基对较多的区域时,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多,D正确。12.如图是果蝇眼睛色素的合成途径,没有色素时眼色为白色。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C )A.生物体的一种性状可以受多对基因的控制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遗传时必须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出现白眼果蝇的原因除了表观遗传外,还可能有其他原因[解析] 从眼睛色素的合成途径中可以看出果蝇的眼色由多对基因控制,A正确;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从图中看不出与眼色有关的基因是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还是多对染色体上,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酶的合成,使之不能形成色素,缺少相应的前体物质或某种环境条件使酶失去了活性或环境条件不适宜,均可影响有关基因的表达和色素的合成,D正确。13.mi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mi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或引起靶mRNA的降解,进而特异性地影响相应的基因表达。据材料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miRNA在转录阶段特异性地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B.不同miRNA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miRNA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含有8个氨基酸D.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产生,与细胞分化有关[解析] mi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或引起靶mRNA的降解,会影响翻译过程,A错误;不同miRNA的区别在于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miRNA不能翻译成肽链,C错误;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产生,与细胞分化有关,D正确。14.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甲 乙A.甲、乙两图中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甲图是个别碱基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乙图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的结果D.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常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解析] 甲、乙两图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甲图中部分基因发生了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B项错误;乙图中的右上角含s基因的黑色部分与左下角含w基因的白色部分已发生互换,且它们之间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该变异为易位,而不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的基因重组,C项错误。15.如图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分界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的某些个体由于某些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为不同物种,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且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乙、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且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相同;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但两个种群的部分基因库组成可能相同。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对不全得1分,共15分)16.(2022·江苏徐州高一期中)拉布拉多犬个性忠诚,智商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毛色有黑、黄、棕3种,分别受B、b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选育纯系黑色犬,育种工作者利用纯种品系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D )A.B、b和E、e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B.F2黑色犬中基因型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占1/9C.F2黄色犬与棕色犬随机交配,子代中可获得纯系黑色犬D.F2黑色犬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不能获得纯系黑色犬[解析] 由于黑色个体F1自由交配后代产生的个体中有三种毛色,并且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及变形,因此两对基因B、b和E、e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2中黑色犬的基因型有BBEE,BbEe,BBEe,BbEE四种,其中黑色纯合子BBEE占1/9,B正确;F2中黄色犬(B_ee和bbee)与棕色犬(bbE_)随机交配,其后代中不会出现BB和EE的个体,因此不能获得黑色纯种个体,C错误;F2黑色犬测交(与bbee杂交)其后代都含有b和e基因,因此不会出现BBEE个体,D正确。故选ABD。17.(2022·河北唐山一中高一期中)某种雄性蝗虫的染色体共有21条,包括10对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下图是该蝗虫细胞内部分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其中数字代表染色体(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BD )A.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1与5配对、2与6配对形成四分体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共21对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染色体3和4D.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有1/4的细胞含有X染色体[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所以不可能形成四分体,A错误;雄性蝗虫的染色体共有21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10对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共21条,B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染色体3和4,C正确;由于雄性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所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有1/2的细胞含有X染色体,D错误。故选ABD。18.如图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BCD )A.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B.若X是DNA,Y含有U,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C.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D.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必须加入DNA酶[解析] 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发生的是翻译过程,因此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若X是DNA,Y含有U,则Y为RNA,管内发生的是转录过程,因此不需要加入逆转录酶,而需要加入RNA聚合酶等;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发生的是翻译过程,因此不需要加入脱氧核苷酸;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发生的是逆转录过程,因此需要加入逆转录酶。19.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4为患者。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不考虑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BD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常染色体上B.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Ⅰ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C.该病易受环境影响,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D.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解析] 分析系谱图,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相应基因用A、a表示),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Ⅰ1、Ⅰ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B正确。由题意可知,该病是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不易受环境影响。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Ⅱ3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因此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为Aa,Ⅱ3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C错误。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Ⅱ4的基因型为XaY, Ⅰ1的基因型为XAXa,经过DNA复制,Ⅰ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D正确。20.(2022·湖北孝感市孝南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 A )A.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B.青霉素诱导细菌产生了变异C.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解析] 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细菌和抗药性低的细菌,能生存下来的细菌都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因为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不是诱导作用。A正确。故选A。三、非选择题(共55分)21.(11分)(2022·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一期中)某种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毛猪的基因型有__4__种。(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AAbb和aaBB__。②F1测交,后代表型及对应比例为__红毛∶棕毛∶白毛=1∶2∶1__。(3)若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D、d,D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d基因不抑制,如A_B_D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棕毛个体的比例为__6/64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49/64__。[解析] (1)由表格知: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因此红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而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②F1测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后代表型及对应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的D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只要有D基因,不管有没有A或B基因都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AaBbDd个体雌雄交配,后代中红毛个体即基因型为A_B_dd的个体。把Dd和AaBb分开来做,Dd×Dd后代有3/4D_和1/4dd,AaBb×AaBb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故子代中棕毛个体(A_bbdd、aaB_dd)的比例为1/4×3/16+1/4×3/16=6/64;红毛(A_B_dd)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9/16=9/64,所以白毛个体所占比例为1-9/64-6/64=49/64。22.(11分)(2022·山东潍坊安丘市高一生物期末)下图1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在某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及对应的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__,此时细胞名称为__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__。(2)图1中细胞__乙__处于图2所示分裂方式中的cd段。图1中丙细胞处于图2所示分裂方式中的__fg__段。(3)图1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细胞是__甲、乙__,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是图1的__乙__,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但无同源染色体的是图2中的__de__段。[解析] (1)图2中ef段所在的曲线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此时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减半(从2变为1),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于图乙和丙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故此时的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2)结合甲和乙曲线可知,cd段含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图2中cd段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图1中乙细胞处于图2所示分裂方式中的cd段。图1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对应图2所示分裂方式中的fg段。(3)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说明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故为图1中的甲、乙;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图1中的乙;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但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此时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图2中的de段。23.(11分)(2022·河北邯郸市九校联盟期中检测)下图所示为真核细胞核基因DNA复制过程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子代DNA乙、丙都含有亲代DNA甲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__半保留复制__。(2)子代DNA的遗传信息和亲代DNA保持高度一致的原因包括__亲代DNA提供精确模板;碱基配对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复制有纠错机制__(答出两点)。(3)据图判断,DNA复制时,两条子链都是从__5′端__(填“5′端”或“3′端”)开始延伸,这导致了子代DNA丙__子__链图示片段是不连续的,这和构成DNA的两条链__反向__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有关。(4)研究证实,核DNA复制时,在DNA的不同位置都发生了图示过程,这种多起点复制的意义是__加快复制速率__。[解析] (1)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其特点是每个子代DNA都保留一条母链。(2)子代DNA的遗传信息和亲代DNA保持高度一致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进行;此外,DNA复制有严密的纠错机制。(3)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据图判断,DNA复制时,两条子链都是从5′端开始延伸的,即子链的合成方向为5′→3′,子代DNA丙的母链连续,但子链图示片段是不连续的。(4)核DNA的多起点复制能够加快复制效率,为分裂期做好物质准备。24.(12分)某两性花植物(2n=16)中偶尔会出现三体植株,三体植株减数分裂Ⅰ过程中,这三条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其余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三体植株的配子均可育,产生的子代存活率相同。该植物的高茎和矮茎性状分别由B/b控制,B/b位于4号染色体上,花色由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D、d控制∶红花(DD)、粉红花(Dd)、白花(dd)。现有一基因型为BBbDd的三体植株,请回答与该植株相关的下列问题:(1)三体植株的变异属于__染色体数目__变异。三体植株的细胞中最多会出现__34__条染色体。(2)该三体植株的表型是__高茎粉红花__。该植株共能产生__8__种基因型的配子,其中bd配子的概率是__1/12__。(3)该植株与基因型bbdd的植株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是__高茎粉红花∶矮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白花=5∶1∶5∶1__,F1的高茎白花植株中三体植株占__3/5__。(4)只考虑株高性状,请写出该植株与正常矮茎植株为亲本杂交的遗传图解。[答案] (4)如图所示[解析] (1)三体植株多了一条染色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三体植株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会出现34条。(2)该三体植株的基因型是BBbDd,表现为高茎粉红花,BBb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B∶BB∶Bb∶b=2∶1∶2∶1,Dd产生的配子为D∶d=1∶1,故BBbDd,共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产生bd的概率为1/12。(3)该三体植株BBbDd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BD∶BBD∶BbD∶bD∶Bd∶BBd∶Bbd∶bd=2∶1∶2∶1∶2∶1∶2∶1,基因型bbdd的植株产生的配子为bd,则F1的表型及比例是高茎粉红花∶矮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白花=5∶1∶5∶1,其中高茎白花的基因型有2Bbdd、BBbdd、2Bbbdd,三体植株占3/5。(4)25.(10分)某研究小组研究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做出两种假设,如下图所示:(1)湖泊Ⅱ中红褐色鱼出现的原因,请你写出“假说甲”的观点是__红褐色鱼起源于一种灰色鱼(红褐色鱼是灰色鱼的变异)__;“假说乙”的观点是__洪水将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带到了湖泊Ⅱ中__。(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__生殖隔离__。(3)DNA分析能较快判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若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与__湖泊Ⅰ中的金黄色鱼__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4)对湖泊Ⅱ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没有__,理由是__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__。[解析] (1)通过图示分析,湖泊Ⅱ中红褐色鱼出现的原因,“假说甲”的观点是红褐色鱼起源于一种灰色鱼(红褐色鱼是灰色鱼的变异);“假说乙”的观点是洪水将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带到了湖泊Ⅱ中。(2)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了二者之间不能进行基因的交流,进一步说明了存在生殖隔离。(3)“假说甲”表明在两个不同湖泊中的灰色鱼,均进化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假说甲”说明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与金黄色鱼的形成过程中并不存在地理隔离,若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湖泊Ⅰ中的金黄色鱼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4)第一年中基因型为DD、dd、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75%、10%,D的基因频率是20%,d的基因频率是80%,而第二年基因型为DD、dd、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5%、30%,D的基因频率还是20%,d的基因频率还是80%,由于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此种群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所以种群没有进化。PF1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毛色红毛棕毛白毛基因组成A-B-A-bb、aaB-aabb
综合素养测评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2022·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一期中)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狗的长耳与卷毛 B.豌豆的高茎与矮茎C.羊的白毛与短腿 D.人的身高与体重[解析] 狗的长耳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羊的白毛与短腿不是同一性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人的身高与体重,不是同一性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2.(2022·河北石家庄元氏县四中期中)已知一批胚基因型为AA与Aa的黄豆种子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等)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之比为( B )A.4∶4∶1 B.3∶2∶1C.3∶5∶1 D.1∶2∶1[解析] 自然状态下,黄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黄豆种子中,由于其数目之比为1∶2,所以AA的比例为1/3,Aa的比例为2/3。1/3AA自交后代全是AA,2/3Aa自交后代中,有1/6AA,1/3Aa,1/6aa,故它们之比为3∶2∶1。故选B。3.(2022·江苏徐州高一期中)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纯合个体所占比例是( B )A.5/8 B.3/5C.1/4 D.3/4[解析] 亲本是Aabb和AAbb,只要考虑A与a这一对相对性状个体间的自由交配(因为两个亲本都是bb)。无论雌性或雄性,都有Aa和AA两种类型,Aa∶AA=1∶1,这样亲本Aa占1/2,它所产生的配子A占1/4,a占1/4;AA占1/2,它所产生的配子占1/2。这样亲本产生的配子中A占3/4,a占1/4。无论雌、雄均有这两种,均为这样的比例。后代AA的概率为3/4×3/4=9/16,aa的概率为1/4×1/4=1 /16,Aa的概率2×3/4×1/4=6/16,但因为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AA所占比例是9/15,即3/5。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4.(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联考)豌豆的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有两株豌豆作亲本杂交,所得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3∶1∶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YyRr×YyrrB.F1的黄色皱粒豌豆中杂合子占2/3C.F1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黄色圆粒占3/8D.F1的所有植株共有6种基因型[解析] 由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YyRr×Yyrr,A正确;F1的黄色皱粒豌豆出现的比例为3/4×1/2=3/8,黄色皱粒杂合子的比例为1/2×1/2=1/4,故其中杂合子比例为1/4÷3/8=2/3,B正确;F1黄圆中,YyRr∶YYRr=2∶1其自交后代中黄圆所占比例应为2/3×9/16+1/3×3/4=5/8。5.(2022·山东泰安肥城市高一期中)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A正确;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D正确。故选C。6.(2022·山东潍坊安丘市高一生物期末)下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细胞②中B.①③中的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均为1∶1,且均含两个染色体组C.细胞②④均含两个染色体组,且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或精原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解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细胞②中,A正确;细胞①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其核DNA、染色体数之比为1∶1,③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有染色单体,其核DNA、染色体数之比为2∶1,B错误;细胞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含两个染色体组,且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C正确;细胞①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或精原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D正确。故选B。7.(2022·山东菏泽市高一期中)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16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解析] 根据①的杂交结果可知,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A正确;体色在雌雄中的表型一致,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在雌雄中的表型不一致,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若组合①的亲本为AAXBXB和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即A-XbY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若组合②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aaXbXb和aaXbY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故选C。8.(2022·河北石家庄元氏县四中期中)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成公鸡。已知鸡是ZW型性别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的染色体组成(ZW)并没有改变,所以其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WW型在胚胎时死亡),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C )A.1∶0 B.1∶1C.2∶1 D.3∶1[解析] 母鸡逐渐变为具有生殖能力的公鸡,但染色体组成仍为ZW,性反转公鸡产生配子为Z、W,正常母鸡产生配子为Z、W,后代中ZZ∶ZW∶WW=1∶2∶1,但是WW不能发育,所以后代中ZZ(雄性)∶ZW(雌性)=1∶2。即C正确。故选C。9.(2022·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一期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析]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能够进入到细菌体内。但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原因可能是时间偏长,噬菌体大量繁殖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A正确;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但这不会导致上清液带有放射性,B错误;不论离心时间多长,上清液中都不会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C错误;P是DNA的特征元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D错误。故选A。10.(2022·河北唐山一中高一期中)在含有四种碱基的DNA片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片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0.5B.b≥0.5C.胞嘧啶为a(1/2b+1)个D.胞嘧啶为b(1/2a-1)个[解析] 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原则。含有四种碱基的DNA片段中,b是腺嘌呤a所占的比例,在0~50%之间即b<0.5,A正确;B错误;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相等,G与C数目相等,该DNA中的腺嘌呤是a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是b,全部碱基是a/b,胞嘧啶数目是(a/b-2a)÷2=a(1/2b-1)个,CD错误。故选A。11.如图为DNA的复制方式模式图,图中“→”表示复制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图中DNA的复制为多起点双向复制B.除图示中的酶外,DNA复制还需DNA聚合酶等C.DNA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D.解旋含G—C碱基对较多的区域时,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多[解析] 题图中DNA的复制为单起点双向复制,A错误;DNA复制过程中除需要解旋酶外,还需要DNA聚合酶等,B正确;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时只能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相反,C正确;G—C碱基对含有三个氢键,A—T碱基对含有两个氢键,故解旋含G—C碱基对较多的区域时,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多,D正确。12.如图是果蝇眼睛色素的合成途径,没有色素时眼色为白色。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C )A.生物体的一种性状可以受多对基因的控制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遗传时必须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出现白眼果蝇的原因除了表观遗传外,还可能有其他原因[解析] 从眼睛色素的合成途径中可以看出果蝇的眼色由多对基因控制,A正确;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从图中看不出与眼色有关的基因是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还是多对染色体上,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酶的合成,使之不能形成色素,缺少相应的前体物质或某种环境条件使酶失去了活性或环境条件不适宜,均可影响有关基因的表达和色素的合成,D正确。13.mi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mi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或引起靶mRNA的降解,进而特异性地影响相应的基因表达。据材料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miRNA在转录阶段特异性地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B.不同miRNA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miRNA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含有8个氨基酸D.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产生,与细胞分化有关[解析] mi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或引起靶mRNA的降解,会影响翻译过程,A错误;不同miRNA的区别在于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miRNA不能翻译成肽链,C错误;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产生,与细胞分化有关,D正确。14.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甲 乙A.甲、乙两图中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甲图是个别碱基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乙图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的结果D.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常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解析] 甲、乙两图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甲图中部分基因发生了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B项错误;乙图中的右上角含s基因的黑色部分与左下角含w基因的白色部分已发生互换,且它们之间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该变异为易位,而不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的基因重组,C项错误。15.如图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分界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的某些个体由于某些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为不同物种,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且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乙、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且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相同;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但两个种群的部分基因库组成可能相同。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对不全得1分,共15分)16.(2022·江苏徐州高一期中)拉布拉多犬个性忠诚,智商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毛色有黑、黄、棕3种,分别受B、b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选育纯系黑色犬,育种工作者利用纯种品系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D )A.B、b和E、e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B.F2黑色犬中基因型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占1/9C.F2黄色犬与棕色犬随机交配,子代中可获得纯系黑色犬D.F2黑色犬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不能获得纯系黑色犬[解析] 由于黑色个体F1自由交配后代产生的个体中有三种毛色,并且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及变形,因此两对基因B、b和E、e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2中黑色犬的基因型有BBEE,BbEe,BBEe,BbEE四种,其中黑色纯合子BBEE占1/9,B正确;F2中黄色犬(B_ee和bbee)与棕色犬(bbE_)随机交配,其后代中不会出现BB和EE的个体,因此不能获得黑色纯种个体,C错误;F2黑色犬测交(与bbee杂交)其后代都含有b和e基因,因此不会出现BBEE个体,D正确。故选ABD。17.(2022·河北唐山一中高一期中)某种雄性蝗虫的染色体共有21条,包括10对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下图是该蝗虫细胞内部分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其中数字代表染色体(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BD )A.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1与5配对、2与6配对形成四分体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共21对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染色体3和4D.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有1/4的细胞含有X染色体[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所以不可能形成四分体,A错误;雄性蝗虫的染色体共有21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10对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共21条,B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染色体3和4,C正确;由于雄性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所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有1/2的细胞含有X染色体,D错误。故选ABD。18.如图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BCD )A.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B.若X是DNA,Y含有U,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C.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D.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必须加入DNA酶[解析] 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发生的是翻译过程,因此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若X是DNA,Y含有U,则Y为RNA,管内发生的是转录过程,因此不需要加入逆转录酶,而需要加入RNA聚合酶等;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发生的是翻译过程,因此不需要加入脱氧核苷酸;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发生的是逆转录过程,因此需要加入逆转录酶。19.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4为患者。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不考虑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BD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常染色体上B.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Ⅰ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C.该病易受环境影响,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D.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解析] 分析系谱图,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相应基因用A、a表示),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Ⅰ1、Ⅰ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B正确。由题意可知,该病是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不易受环境影响。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Ⅱ3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因此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为Aa,Ⅱ3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C错误。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Ⅱ4的基因型为XaY, Ⅰ1的基因型为XAXa,经过DNA复制,Ⅰ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D正确。20.(2022·湖北孝感市孝南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 A )A.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B.青霉素诱导细菌产生了变异C.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解析] 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细菌和抗药性低的细菌,能生存下来的细菌都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因为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不是诱导作用。A正确。故选A。三、非选择题(共55分)21.(11分)(2022·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一期中)某种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毛猪的基因型有__4__种。(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AAbb和aaBB__。②F1测交,后代表型及对应比例为__红毛∶棕毛∶白毛=1∶2∶1__。(3)若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D、d,D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d基因不抑制,如A_B_D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棕毛个体的比例为__6/64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49/64__。[解析] (1)由表格知: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因此红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而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②F1测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后代表型及对应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的D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只要有D基因,不管有没有A或B基因都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AaBbDd个体雌雄交配,后代中红毛个体即基因型为A_B_dd的个体。把Dd和AaBb分开来做,Dd×Dd后代有3/4D_和1/4dd,AaBb×AaBb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故子代中棕毛个体(A_bbdd、aaB_dd)的比例为1/4×3/16+1/4×3/16=6/64;红毛(A_B_dd)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9/16=9/64,所以白毛个体所占比例为1-9/64-6/64=49/64。22.(11分)(2022·山东潍坊安丘市高一生物期末)下图1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在某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及对应的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__,此时细胞名称为__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__。(2)图1中细胞__乙__处于图2所示分裂方式中的cd段。图1中丙细胞处于图2所示分裂方式中的__fg__段。(3)图1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细胞是__甲、乙__,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是图1的__乙__,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但无同源染色体的是图2中的__de__段。[解析] (1)图2中ef段所在的曲线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此时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减半(从2变为1),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于图乙和丙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故此时的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2)结合甲和乙曲线可知,cd段含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图2中cd段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图1中乙细胞处于图2所示分裂方式中的cd段。图1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对应图2所示分裂方式中的fg段。(3)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说明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故为图1中的甲、乙;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图1中的乙;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但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此时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图2中的de段。23.(11分)(2022·河北邯郸市九校联盟期中检测)下图所示为真核细胞核基因DNA复制过程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子代DNA乙、丙都含有亲代DNA甲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__半保留复制__。(2)子代DNA的遗传信息和亲代DNA保持高度一致的原因包括__亲代DNA提供精确模板;碱基配对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复制有纠错机制__(答出两点)。(3)据图判断,DNA复制时,两条子链都是从__5′端__(填“5′端”或“3′端”)开始延伸,这导致了子代DNA丙__子__链图示片段是不连续的,这和构成DNA的两条链__反向__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有关。(4)研究证实,核DNA复制时,在DNA的不同位置都发生了图示过程,这种多起点复制的意义是__加快复制速率__。[解析] (1)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其特点是每个子代DNA都保留一条母链。(2)子代DNA的遗传信息和亲代DNA保持高度一致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进行;此外,DNA复制有严密的纠错机制。(3)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据图判断,DNA复制时,两条子链都是从5′端开始延伸的,即子链的合成方向为5′→3′,子代DNA丙的母链连续,但子链图示片段是不连续的。(4)核DNA的多起点复制能够加快复制效率,为分裂期做好物质准备。24.(12分)某两性花植物(2n=16)中偶尔会出现三体植株,三体植株减数分裂Ⅰ过程中,这三条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其余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三体植株的配子均可育,产生的子代存活率相同。该植物的高茎和矮茎性状分别由B/b控制,B/b位于4号染色体上,花色由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D、d控制∶红花(DD)、粉红花(Dd)、白花(dd)。现有一基因型为BBbDd的三体植株,请回答与该植株相关的下列问题:(1)三体植株的变异属于__染色体数目__变异。三体植株的细胞中最多会出现__34__条染色体。(2)该三体植株的表型是__高茎粉红花__。该植株共能产生__8__种基因型的配子,其中bd配子的概率是__1/12__。(3)该植株与基因型bbdd的植株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是__高茎粉红花∶矮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白花=5∶1∶5∶1__,F1的高茎白花植株中三体植株占__3/5__。(4)只考虑株高性状,请写出该植株与正常矮茎植株为亲本杂交的遗传图解。[答案] (4)如图所示[解析] (1)三体植株多了一条染色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三体植株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会出现34条。(2)该三体植株的基因型是BBbDd,表现为高茎粉红花,BBb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B∶BB∶Bb∶b=2∶1∶2∶1,Dd产生的配子为D∶d=1∶1,故BBbDd,共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产生bd的概率为1/12。(3)该三体植株BBbDd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BD∶BBD∶BbD∶bD∶Bd∶BBd∶Bbd∶bd=2∶1∶2∶1∶2∶1∶2∶1,基因型bbdd的植株产生的配子为bd,则F1的表型及比例是高茎粉红花∶矮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白花=5∶1∶5∶1,其中高茎白花的基因型有2Bbdd、BBbdd、2Bbbdd,三体植株占3/5。(4)25.(10分)某研究小组研究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做出两种假设,如下图所示:(1)湖泊Ⅱ中红褐色鱼出现的原因,请你写出“假说甲”的观点是__红褐色鱼起源于一种灰色鱼(红褐色鱼是灰色鱼的变异)__;“假说乙”的观点是__洪水将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带到了湖泊Ⅱ中__。(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__生殖隔离__。(3)DNA分析能较快判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若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与__湖泊Ⅰ中的金黄色鱼__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4)对湖泊Ⅱ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没有__,理由是__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__。[解析] (1)通过图示分析,湖泊Ⅱ中红褐色鱼出现的原因,“假说甲”的观点是红褐色鱼起源于一种灰色鱼(红褐色鱼是灰色鱼的变异);“假说乙”的观点是洪水将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带到了湖泊Ⅱ中。(2)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了二者之间不能进行基因的交流,进一步说明了存在生殖隔离。(3)“假说甲”表明在两个不同湖泊中的灰色鱼,均进化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假说甲”说明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与金黄色鱼的形成过程中并不存在地理隔离,若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湖泊Ⅰ中的金黄色鱼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4)第一年中基因型为DD、dd、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75%、10%,D的基因频率是20%,d的基因频率是80%,而第二年基因型为DD、dd、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5%、30%,D的基因频率还是20%,d的基因频率还是80%,由于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此种群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所以种群没有进化。PF1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毛色红毛棕毛白毛基因组成A-B-A-bb、aaB-aab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