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整合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整合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学案
展开时空坐标
单元主线
早期食物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由获取食物走向生产食物,农业、畜牧业出现,这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文明的出现;在农业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大谷类植物区,推动了不同文明的发展。
近代物种交流: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丰富了食物的种类,也改变了生态环境。
现代食品生产: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食物生产、储备技术的进步,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食品生产和加工新技术的推广,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采集和渔猎
(1)时间:远古时期。
(2)特点
①食物: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
②工具:用_木、骨和石__等材料制作工具。
③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_迁徙__的生活;用_火__取暖、烧烤食物。
④_女性__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
2.农耕和畜牧
(1)时间:大约_1万__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2)表现
(3)农业出现的意义
①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_第一次革命__。
a.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_食物生产者__。
b.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_自然资源__的状况。
c.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_人口的增长__。
②促进了_生活__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a.人类从迁徙过渡到_定居__,并逐渐形成_聚落__。
b.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_手工业__劳动。
c.原始_音乐__、文学和_宗教__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③推动了_科学技术__的发展。
a.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天文知识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_天文历法__获得较快发展。
b._数学__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思考: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体现为从攫取经济转变为生产经济,从被动适应自然到主动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食物结构的变化,体现为除了采集植物果实和猎取动物之外,人类开始食用自己生产的粮食和畜养的动物。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生产方式的变化,主要是由原来流动的采集狩猎转变为相对固定在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经济形态上,农业的产生改变了原始人群混合的谋生方式,经济门类逐步产生,不同经济门类的生产方式也开始出现。社会组织方面,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从最初搭建临时窝棚演变为建造长期的住所,并逐步形成聚落。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等手工业劳动。食物生产也为一部分人从事原始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宗教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农业文明的兴起
(1)表现:形成以西亚两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中心的_古巴比伦__文明、_古埃及__文明、_古印度__文明和_古代中国__文明。
(2)措施:修建水利工程,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
2.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
(1)古巴比伦王国和古埃及
①食物:种植_大麦__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②生产与生活
(2)古代中国
①食物:主要分为北方_粟麦__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生产与生活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
(1)含义: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主要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3)古希腊、罗马
①古希腊
A.农业和手工业:古希腊人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_蔬菜__轮作,在地力较差、不适于种粮食作物的地方建果园,种植葡萄和_橄榄__,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B.使用奴隶劳动: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_公民__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②古罗马
A.以_谷物__生产为主,同时种植_橄榄__和葡萄。
B.古罗马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_国有__,人们以_家庭__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
古希腊经济与古罗马经济的相同点
古希腊经济与古罗马经济相比,都是奴隶制经济;都是以农业为基础且农业形成一定的地域分工;都有多种地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和商业都发达,对外贸易繁荣;被征服土地上的经济渐渐超过本土。
(4)古代美洲
①食物: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_甘薯__、马铃薯。
②生产与生活: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_贵族__私有的部分外,还有_村社__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_收回__。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1.男女地位变化
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_主导__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逐渐退居_从属__地位。
2.贫富分化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_剩余__。氏族部落的首领利用职务便利,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变成
_私有财产__。氏族内部出现了_贫富分化__。
3.阶级差别产生
在领导氏族部落对外交战的过程中,军事首领的地位日益上升,个人权力也不断加强。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往往不再杀死战争中的俘虏,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这样,在氏族社会中,就有了_自由民__和奴隶的差别。
4.国家诞生
(1)阶级产生: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_阶级__产生了。
(2)国家产生: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有一个_强制机关__,国家应运而生。
(3)评价:国家是_阶级矛盾__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与氏族社会的区别
(1)国家管理下的居民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氏族制度下的居民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的。
(2)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已不再实行原始的民主,而是使用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器”。
主题一 从采集经济到农耕经济的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史料一 旧石器时代……他们仍像猎食其他动物的野兽那样,靠捕捉小动物为生;仍像完全倚靠大自然施舍的无数生物那样,靠采集食物谋生。由于他们依赖大自然,所以就为大自然所支配。为了追猎动物、寻找野果地或渔猎场地,他们不得不经常过着流动的生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
提示1:生活状况:靠采集和渔猎为生,过群居生活,不断迁徙。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低下。
史料二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古代史编》
探究2:史料二中农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的深远意义。
提示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意义: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口增长;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出现了剩余产品和贫富分化,进而产生了阶级和国家。
【拓展】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和意义
(1)基本特征
①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锄和棍棒等为主。
②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
③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2)意义
①原始农业出现后,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从一小块土地上获得的食物,和在较大土地上采集狩猎获得的一样多。人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有关生物繁殖的知识,依靠自己的劳动来增殖天然产品,从而找到了比较稳定可靠的衣食来源。
②农业出现后很快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
③由于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除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贫富分化和阶级产生,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工,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的物质基础。
总之,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
主题二 中西方农业结构的不同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三 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人口比较稀少,而到了人口开始变得稠密到足以给土地产生压力的时候,美洲、非洲和澳洲大陆都敞开了大门供人们移居。西方实行农牧结合的方式,耕地和牧场分开,耕地以外是牧场,后来牧场部分被开垦出来。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种植业和畜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一样。据专家估计,饲养羊群需要的劳动力比种植谷物要少80%。因此,它不会很快促使人口增殖到人多地狭的程度。欧洲古代社会的农业结构是农牧兼营、以牧为主,这一结构既不会迅速带来人口压力,也不会因物质匮乏而导致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其人地关系处于一个十分合理的状况。
——摘编自徐旺生《农业起源和传播对中西
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
探究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农业结构的特点并加以简要评析。
提示3:特点:农牧兼营,以牧为主。
评析:这种农业结构不会引起人口迅速增长,不易因物质匮乏而导致劳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史料四 不同的农业结构对东西方的饮食方式和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东西方农业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各具特色的农业道路中,中国传统农业虽然精耕细作、多粪肥田、高产丰收,但是农桑结合、粮棉并作的农业结构自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与农牧并存的西方农业结构相比,耕地不足、劳动力不足、畜力不足和肥力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制约着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仅从农业所要解决的食物问题而言,农桑结合的结果却是食物,特别是肉食的缺乏。西方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提供大量的畜力而且还可以提供相当数量的肉食和乳品,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与之不同,中国畜牧业在农业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摘编自张岱年主编《传统
文化与现代化》等
探究4: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农业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提示4:特点:农桑结合,粮棉并作。
问题:耕地不足,劳动力不足,畜力不足和肥力不足。
【拓展】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1.(2023·湖北卷·1)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D )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
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
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
解析:据本题材料“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这一时期木石工具仍在广泛使用,耒耜和锄钁是当时的主要农具,“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排除A项;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最为主要的工具是石头工具和草绳木叉等,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农”字的创制是原始农业发展的结果,谈不上“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排除C项。
2.(2023·许昌)公元前9000年,在今天的伊拉克北部地区,人们已开始种植麦类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等;中国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培植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等。这反映出( A )
A.人类文明的多元化
B.原始人类大都定居生活
C.人们食物种类丰富
D.欧洲农业相对较为落后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亚地区种植小麦、大麦,中国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培植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等,体现了不同地区拥有各具特色的文明,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原始人类大都定居生活,排除B项;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食物种类单一,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农业发展的情况,得不出欧洲农业相对较为落后的结论,排除D项。
3.(2023·潍坊)如图是法国三友洞里的“巫师”岩画,是描绘巫师的最早的画。画上画的是一个男子,身披鹿皮,头顶一对牡鹿角,脸像猫头鹰,长着两只狼耳朵,上肢似熊臂,还拖着一条马尾巴。这幅画表明( C )
A.人类已产生原始宗教仪式
B.法国最早出现人类关于巫师的记载
C.巫师乞求动物神灵的保佑
D.信仰动物图腾能确保食物来源丰盛
解析:材料“岩画,是描绘巫师的最早的画。画上画的是一个男子,身披鹿皮,头顶一对牡鹿角,脸像猫头鹰,长着两只狼耳朵,上肢似熊臂,还拖着一条马尾巴”体现了人与神的关系,C项正确;画与宗教仪式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是最早,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4.约在9000年前,伊拉克北部的耶莫人即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豌豆等农作物。巴勒斯坦的耶利哥也有新石器时代农业和农村的遗址,时间为8500多年前。这说明( A )
A.西亚是重要的农业发源地
B.伊拉克北部是小麦原产地
C.耶莫人是最早食物生产者
D.耶利哥拥有最早农业遗址
解析:材料“约在9000年前,伊拉克北部的耶莫人即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豌豆等农作物”说明西亚地区是重要的农业发源地,A项正确;小麦的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耶莫人是最早食物生产者的说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无法得出最早的结论,排除D项。
5.(2023·全国新课标卷·24)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C )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
解析: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及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推动了男子和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地位的分化,排除B项;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
6.(2023·全国乙卷·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C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井田制度的繁荣
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商业活动的衰退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小农生产生活的景象,这一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能够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使小农生产取代了井田制下集体生产,C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是源于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排除A项;这一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排除B项;这一时期,私营工商业不断发展,排除D项。
7.(2023·山西高二统考)有学者认为:“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但也有学者认为:“人类进入农业时代后出现了大量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出现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是因为 ( C )
A.学者深受时代的影响
B.阶级立场决定研究结论
C.历史研究角度的不同
D.史学研究中的混乱现象
解析:由材料可知,一种观点肯定了农业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农业生产给人类带来了疾病,表明这两种观点的研究角度不同,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不同时代,排除A项;阶级立场决定研究结论的表述太绝对,并且材料没有提到阶级,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混乱现象,排除D项。
8.(2023·伊春)希腊素有“橄榄之国”之称,自古以来,希腊人民就对橄榄树有着特别的情感,视其为智慧、和平与胜利的象征。关于古希腊的橄榄种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橄榄树多种植于土地肥沃的地区
B.橄榄是古希腊人的主要粮食作物
C.橄榄种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希腊公民禁止奴隶参与橄榄采摘
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希腊地处地中海气候区,且多山地,土地贫瘠,因而不适于发展粮食种植业,但是适合种植橄榄和葡萄等经济作物,而希腊人用橄榄与海外交换粮食和其他物品,由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希腊多山地,土地贫瘠,排除A项;橄榄不是粮食作物,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希腊公民禁止奴隶参与橄榄采摘,排除D项。
课程
标准
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问题
导引
1.人类早期采集和渔猎的特点。(史料实证)
2.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的表现。(史料实证)
3.农业出现的意义。(历史解释)
4.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表现。(史料实证)
5.生产关系变化的表现。(唯物史观)
历史
时空
农耕
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
①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_小麦__、_大麦__的原产地
②东亚:黄河中上游是_粟__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_水稻__
③中美洲:是_玉米、甘薯__等作物的原产地
畜牧
背景:畜牧是在_狩猎__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_定居生活__的出现而产生的
表现:①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_绵羊__和山羊;
②距今约8500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后来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_猪__和狗;
③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_骆马__
古巴比
伦王国
_王室__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_商人__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_佃户__;《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的租赁对象非常广泛
古埃及
土地主要由_王室__和神庙占有;以_尼罗河__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商和西
周时期
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_集体耕作__
战国以后
a._铁犁牛耕__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b.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以_家庭__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
c.每家每户在耕作之余,还通过_家庭手工业__等途径补贴家用
d.秦以后统治者推行_重农抑商__政策
e.国家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如秦国的都江堰、西汉的龙首渠等
秦汉到
隋唐时期
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_精耕细作__的农业技术体系
项目
自然地理环境
食物生产
社会生活
两河
流域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的租赁对象非常广泛
尼罗河
流域
干旱,但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古代
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特别是早期黄河流域植被茂密,气候适宜,同时黄土也是一种比较适合耕种的土壤
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经营方式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农业科技推广
古希腊
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
大麦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种植葡萄和橄榄
只有城邦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斯巴达人将征服的希洛人全部变为奴隶,让他们承担所有农业劳动
古罗马
雨水丰沛、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山间草场也适于畜牧;多山的地势使可耕地面积比较少
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土地制度由国有到私有,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小农逐渐破产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美洲物种的外传,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学案及答案,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