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区人民小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区人民小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庑”wǔ的意思最可能与有关,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积累与运用。
1. 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国庆期间,我们来到zhù míng( )的黄山,登上山顶,一阵微风吹来,dùn shí( )将我们登山的pí lá( )一扫而空,还有chuán shuō ( )山顶能看见仙人téng yún jià wù( )。
【答案】 ①. 著名 ②. 顿时 ③. 疲劳 ④. 传说 ⑤. 腾云驾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笔画与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注意“著”“顿”“疲”“腾”“驾”“雾”的书写笔画,易写错。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屋檐(yáng)慎重(shèng)呻吟(yíng)B. 潜入(qián)窗框(kuàng)家雀儿(què)
C. 归巢(chá)熟透(shú)措施(chuò)D. 薄雾(bó)投降(xiáng)曲线(qū)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屋檐(yáng)——yán,慎重(shèng)——shèn,呻吟(yíng)——yín;
B.家雀儿(què)——qiǎ;
C.措施(chuò)——cuò。
故选D。
3. 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睁眼 鸭雀无声B. 严历 气急败坏C. 犹如 横七竖八D. 招侍 人山人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
A.鸭雀无声——鸦雀无声;
B.严历——严厉;
D.招侍——招待。
故选C。
4. “庑”wǔ的意思最可能与( )有关。
A. 没有B. 广大C. 生病D. 房屋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偏旁部首与字义。
“庑”的部首是“广”。“广”字头的字大多与房屋或者建筑物有关。
“庑”的意思:1.堂下周围的屋子。2.堂下左右的屋子。3.堂下四周的走廊。
故选D
5.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落叶归根 落花流水B. 亭亭玉立 亭台楼阁
C. 无穷无尽 穷困潦倒D. 不容置疑 音容笑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A.落:都是“掉下来,往下降”的意思;
B.亭:高耸直立的样子/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
C.穷:止境,终点/贫穷;
D.容:容许,允许/容貌。
故选A。
6. 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儿童节来了,学校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B. 黄河奔流不息,养育了一代代的华夏儿女。
C. 这次数学竞赛,哥哥大获全胜,简直是神机妙算啊!
D. 这位马拉松选手在第一个冲过终点后,精疲力竭地倒在地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A.欢声笑语:欢乐的说笑声。
B.奔流不息:水流奔腾永不停止,也形容事物永不停息。
C.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用来形容“数学竞赛获胜”不正确。
D.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故选C。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爷爷的话又浮现在我眼前。
B. 接到电话,十分高兴地跑了出去。
C. 在同桌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掌握了乘法口诀。
D. 听到后天要去春游的消息,同学们一蹦三尺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本句属于搭配不当的语病。“话”不是画面,不能和“浮现在我眼前”搭配,可将“话”改为“样子”。
B.本句属于成分残缺的语病。句子缺少主语,可在“十分”前面加上“我”。
C.本句属于成分残缺的语病。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使”,“他”作主语。
故选D。
8.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B. 稻田就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C. 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D.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对给出的句子进行分析,看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即可。
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抱着”这一词语给“水塘”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地写出了水塘与月亮相互交融的自然之美;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稻田”比作“银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照耀下的稻田的颜色;
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牵着”一词赋予“月亮”和“星星”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地写出了月亮对星星的喜爱;
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倦了”“驮着”这两个词语赋予“鸟儿”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地写出了鸟儿归巢时候的样子;
故选B。
9. 下面的问题是一名同学在阅读《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时提出的问题,其提问的角度是( )
“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A. 针对课文内容B. 针对表达方法C. 联系生活经验D. 针对课文的写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问的角度。
对题目给出的问题“‘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进行分析,问题中是关于“蝙蝠探路”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这一角度去提问,要求联系实际作答,所以和生活实践、生活经验等有关,而不是针对课文内容、课文的写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这几个方面去提问的。
故选C。
10. 将句子“可是青霉素用完了,他想再买些”插入下面这段话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天,小鲁对我说,他想买点儿青霉素给他奶奶治病。②我给他开了处方,他买了寄回去。③过了些日子,他说奶奶的病比以前好多了,我们都为他高兴。④我又给他开了处方,这次他没拿到药。
A. ①和②之间B. ②和③之间C. ③和④之间D. ④的后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句子的补充。
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
按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写,首先“一天”,接着“我给他开了处方”,接着“过了些日子,他说奶奶的病比以前好多了,我们都为他高兴。”然后是“可是青霉素用完了,他想再买些”,最后“我又给他开了处方,这次他没拿到药。”所以C选项正确。
11. 对下列语段概括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未成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未成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
A. 未成年肥胖人数多。B. 未成年肥胖发生率上升及其原因。
C. 学生的体质呈下降趋势。D. 未成年超重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语段的能力。
从语段的描述看出主要在说两件事,分别是未成年肥胖发生率上升以及未成年肥胖发生率上升的原因,所以B选项概括最全面。
故选B。
12. 根据语境填写诗句或名言。
(1)老师用韩愈的名言“______,______”来鼓励我们要多问问题。
(2)同桌琳琳很聪明却不爱学习,我用“智能之士,______,______”来劝告她。
(3)我从大雁南飞感受到秋天的脚步,“八月里来______,______”;从月夜白露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
(4)细细的溪水,______,流着月光。
(5)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_____,______,故为精卫。
【答案】 ①. 人非生而知之者 ②. 孰能无惑 ③. 不学不成 ④. 不问不知 ⑤. 雁门开 ⑥. 雁儿脚上带霜来 ⑦. 露似真珠月似弓 ⑧. 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⑨. 女娃游于东海 ⑩. 溺而不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人名言、谚语俗语和名篇名作的识记。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2)注意“学”的正确书写。
(3)注意“雁、霜”的正确书写。
(4)注意“野”的正确书写。
(5)注意“溺”的正确书写。
阅读与欣赏。
阅读《诗词大会正流行》,回答下列问题。
诗词大会正流行
材料一
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播出至今已有四季,从一开始的赞誉满满,如今也有了不一样的评价。有观众表示,节目虽然互动性很强,但诗词题目对于广大中国观众而言还是过于简单,比起诗词对弈,更像是故事大会;节目内容考验观众和参赛者们的诗词储备量,并没有什么创造性的内容;诗词题目局限性强,都是反复那些诗人词人的作品,重复出现,让人疲乏。
古人有“流觞曲水”的游戏,指的是古人在溪水两边坐下,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停在哪里,那里的客人就要赋诗一句。这是古人非常高端高雅的游戏,对即时创作、诗词造诣要求十分高,古人们既能在其中娱乐,也能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创作才华的提升。《中国诗词大会》能有这样的游戏模式吗?能将诗词的平仄发挥到极致吗?
节目受到关注的背后,正是观众们期望看到祖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民族精神后继有人的美好愿景!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纷纷对她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13. 从材料中,我们能看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办方是( )
A. 人民网B. 新华社C. 人民日报D. 中央电视台
14. 仔细阅读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大于50岁的人不关注诗词大会
B. 19-24岁的人群最关注诗词大会
C. 关注人群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D. 小于19岁的人占所有关注诗词大会人数的比例不到百分之四十
15. 阅读材料二,下列对“流觞曲水”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是古代家喻户晓、老少咸宜的游戏。
B. 这个游戏考验参与者即时创作能力,对诗词造诣要求很高。
C. 评论者提出这个游戏,是对《中国诗词大会》表示充分的肯定。
D. 评论者提出这个游戏,是希望《中国诗词大会》能够像游戏一样降低题目难度。
16. 阅读材料二,下列对《中国诗词大会》的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四季,一直载誉满满。
B. 大部分观众认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互动性很强,但题目过于简单。
C. 《中国诗词大会》中反复出现一些诗人词人的作品,题目具有局限性。
D. 《中国诗词大会》用创造性的内容考验观众和参赛者们的诗词储备量。
17. 联系三则材料,对标题“诗词大会正流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这个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因此说“正流行”。
B. 各年龄层均有观众关注这个节目,不难看出“诗词大会正流行”。
C. 这个节目的每一季冠军都能引发观众的质疑,也能说明这个节目“正流行”。
D. 这个节目促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诗词大会正流行”也是人们的期望。
18. 新一届诗词大会就要召开了,栏目组向观众们征集改版意见,你认为诗词大会还有哪些需要改造的地方?请结合文本,向栏目组提出至少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D 14. C 15. B 16. C 17. C
18. ①提高诗词题目的难度,避免反复出现同样诗人词人的作品,保证选题的新鲜感;②借鉴古人高雅的诗词游戏,开发新的游戏环节。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中的句子“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可知《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办方是“中央电视台”。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统计图的理解能力。
A.结合“年龄分布图”可知,大于50岁的人较少关注诗词大会,A项表述不正确。
B.小于19岁的人群最关注诗词大会,B项表述不正确。
D.小于19岁人占所有关注诗词大会人数的比例已超过百分之四十,D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词语的理解。
流觞曲水:意思是形容春游宴会。
结合材料二中的句子“古人有“流觞曲水”的游戏,指的是古人在溪水两边坐下,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停在哪里,那里的客人就要赋诗一句。这是古人非常高端高雅的游戏,对即时创作、诗词造诣要求十分高,古人们既能在其中娱乐,也能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创作才华的提升。”可知这个游戏是及时创作部,对个人的造诣要求十分的高,知识的储备量要非常渊博。并不是家喻户晓、老少咸宜的游戏。A错误。B符合题意。
结合句子“《中国诗词大会》能有这样的游戏模式吗?能将诗词的平仄发挥到极致吗?”可知这是对《中国诗词大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是肯定,也不是希望《中国诗词大会》能够像游戏一样降低题目难度。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A.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中的句子“从一开始的赞誉满满,如今也有了不一样的评价。”可知A项表理解正确。
B.结合句子“有观众表示,节目虽然互动性很强,但诗词题目对于广大中国观众而言还是过于简单,比起诗词对弈,更像是故事大会。”可知是“有观众表示”并不是“大部分观众认为”,B项理解不正确。
C.结合句子“诗词题目局限性强,都是反复那些诗人词人的作品,重复出现,让人疲乏。”可知C项理解正确。
D.结合句子“节目内容考验观众和参赛者们的诗词储备量,并没有什么创造性的内容”可知D项理解不正确。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A.结合材料一中的句子“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可知A项理解正确。
B.结合材料一中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图可知B项理解正确。
C.结合材料三可知人们质疑的是“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而不是对冠军质疑,可知C项理解不正确。
D.结合材料二中的句子“节目受到关注的背后,正是观众们期望看到祖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民族精神后继有人的美好愿景!”可知D项表述正确。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你认为诗词大会还有哪些需要改造的地方,结合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即可。注意:至少两条建议。
如:一是增加改诗题型,二是增加现场作诗环节。三是选择诗歌时可以增加其他民族的诗歌。
阅读《青虫之爱》,回答下列问题。
青虫之爱
①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②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③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好一条险恶的虫子。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④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我追问。
⑤好友说,听我慢慢道来。有一天,我抱着刚学讲话的女儿上公园,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⑥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⑦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志也是从没有过的清醒。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于是我硬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
⑧现在,一条虫子近在咫尺。我的女儿用手指抚摸着它,好像那是一块冷冷的斑斓宝石。我的脑海迅速地搅动着。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从此一定会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⑨好友继续说,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⑩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我抱着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⑪好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
19.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中,“我们”“锻炼”她的目的是( )
A. 知道她害怕虫子,故意捉弄她。B. 不希望她看到虫子就大呼小叫,太丢人。
C. 想让她克服对虫子的恐惧心理。D. 好奇她是不是真的什么虫子都怕。
20. 本文中“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的原因是( )
A. “我”仔细观察之后,更加觉得虫子的可怕。
B. 看到好友不再害怕昆虫,感到惊奇,愕然。
C. 刚才青椒上的虫子仍然让”我“心有余悸”。
D. 好友看“我”的眼神和表情,让“我”觉得不一般。
21. 下面选项中,对好友看到女儿手中的虫子时,没有尖叫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她担心大叫一声会吓坏孩子。B. 害怕女儿从此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
C. 想锻炼自己的胆量。D. 怕自己将对虫子病态的恐惧传给孩子。
2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抱着女儿上公园,让好友感到疲惫不堪。B. 女儿的信任,让好友深受感动。
C. 之前的经历,让好友深感害怕,惊魂未定。D. “我”在观察女儿的反应,并思考应对的办法。
23. 提问有三个角度:
①针对课文内容提问。②从课文写法上来提问。③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或联系生活经验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从第______个角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4. 如果把第7自然段画“ ”句子中的“喷”字换成“溢”字,可以吗?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本文展现了好友所具有母爱。有人认为,如果把题目改成“母爱的力量”或“伟大的母爱”似乎更能点明中心,你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 C 20. B 21. C 22. C
23. ①. ② ②. 第6自然段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4. “喷”表示射出,“溢”表示流出,“喷”比“溢”更具有冲击力,表现出好友对虫子的恐惧到了极点,但她却压抑住了自己的喊叫,突出母爱力量的强大。
25. 1.本文的故事因青虫而起,“青虫之爱”为题体现行文线索;2.“青虫之爱”为题,表达情感更加委婉,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段的句子“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可知朋友十分害怕虫子,甚至有恐惧心理。因此“我们”想“锻炼”她客服对虫子的害怕心理。ABD选项从短文内容中没有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④段的句子“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可知朋友已经不怕虫子了,没有恐惧心理了。这与第①段中她的反应完全不同,超出了我们的意料,因此我感到很吃惊很意外。ACD选项从短文内容中没有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⑦⑧⑨段的句子“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从此一定会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可知,ABD选项符合题意。再结合第⑧段中的句子“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可知我内心还是很怕虫的,但为了女儿,依然选择勇敢面对,侧面突出母亲的伟大。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抱着女儿上公园,让好友感到疲惫不堪。”文章内容没有体现出来,A项不符合题意。结合文中内容可知“女儿并不知道妈妈非常害怕青虫,更谈不上信任她了。”B项不符合题意。从“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可以看出她内心仍是十分恐惧害怕的。再结合文章开头就提出这位好友对虫子的恐惧,以至于想办法锻炼她都没有用。C项表述正确。D项不是“我”在观察女儿的反应,而是女儿在观察“我”的反应。表述错误。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提问的能力。
结合题目给出的三个问题,自行选择方向提问即可。例:读了这篇课文,“我”从第个③角度,提出的问题是:文中“朋友”的改变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分析。
结合第⑦段的内容可知,“喷”更能形容出我当时极度恐惧的内心世界,而“溢”在情感表达上没有“喷”来得强烈,要温和一些。因此不能换成“溢”,也从侧面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题的理解。
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朋友”由最开始的害怕,到后来的冷静应对。这一切的改变都因“青虫”而发生,所以“青虫之爱”为题能更好的诠释“朋友”的改变过程,也更能体现出“朋友”从一个女生变成妈妈后所表现出的伟大母亲形象,也更加吸引读者的兴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一段话,看拼音写词语, 下列汉字中,“雎”, 下列短语,搭配不合理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一段话,看拼音写词语, 下列汉字中,“雎”, 下列短语,搭配不合理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凤南中心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