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_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案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展开历史时空
一、秦的统一
1.统一的条件
(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_人民__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_经济__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秦国通过_商鞅变法__使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促进统一。
2.统一的过程
(1)灭掉六国。公元前230年至_前221__年,秦国灭掉东方六国。
(2)建立秦朝。_公元前221__年,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3)南征_越族__,并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
(4)北击_匈奴__,修建万里长城。
3.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①确立皇帝制度,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_嬴政__自称“始皇帝”;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②组成_三公九卿制__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政务。三公指_丞相__、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_分掌具体事务__的诸卿。
③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_郡县__制,其主要官员由_中央__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管理民众和治安。
(2)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统一_车轨__、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②修_驰道__、直道。
③颁行_法律__。
④编制_户籍__。
⑤迁徙_六国贵族豪强__到关中、巴蜀等地。
⑥整顿_社会风俗__。
4.统一的意义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2)秦朝确立的政治体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促进了_各民族__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_统一多民族__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思考1:如何理解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提示: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统一的原因和意义等方面考虑。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1)君主专制:古代中国的政体。指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中国古代的主权结构形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关系: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
二、秦朝的暴政
1.表现
(1)赋役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
(2)秦朝刑法严苛。
(3)_焚书坑儒__,钳制思想。
2.后果: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引发秦末农民起义,秦朝速亡。
(1)公元前_209__年,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不久失败。
(2)公元前207年,_刘邦__军队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3)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项羽最终被刘邦击败。
思考2:秦王朝速亡有何教训?
提示:忽视“攻”与“守”不同的政治形势,采取了单一、僵化的主导思想,导致灭亡。
主题 对秦始皇及秦朝制度的认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史料一 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高度评价: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史料二 秦朝的政治危机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提示:统一法律;结束战乱,统一国家疆域;革新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创立皇帝制度,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措施等。
探究2:根据史料二,分析秦朝存在严重政治危机的原因。
提示:百姓负担繁重;刑法严苛;战争破坏严重;社会经济破坏、土地兼并严重等激化了社会矛盾。
【拓展】正确认识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1)确立原因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反抗。
③思想上,受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2)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帝独尊;官僚政治;中央直接控制地方。
(3)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这一制度下实行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②消极: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和导致腐败,使人民处境恶化。
对秦“书同文字”的重新考量
春秋战国时期,诸国之间已存在着“文字同形”的情况。诸国所使用的绝大部分文字的形、音、义等方面都是统一的。许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书同文字”当然是件好事,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同”于何种文字的问题。秦始皇从维护其皇帝尊严出发,以小篆“书同文字”违背了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也阻碍了隶书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汉代。
1.(2023·湖南益阳)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天下之士,斐然向风……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作者意在说明( B )
A.政治腐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B.秦统一天下得到了士民的支持
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D.郡县制的推行赢得了民众拥护
[解析] 根据材料“天下之士,斐然向风”“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等信息可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民心所向,得到了士民的支持,B项正确;材料强调秦朝统一是顺应潮流的需要,没有提及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A项;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使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且材料也没有涉及郡县制的推行赢得了民众拥护,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2.(2023·陕西西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是( B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行省制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废除封建制度,推广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皇帝制度强调皇权至高无上,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山东青岛)秦阳陵虎符是秦始皇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这说明秦朝( A )
A.运用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
B.延续秦国的军功爵制度
C.存在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
D.设立郡县两级地方机构
[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阳陵虎符的一半掌握在皇帝手中、一半掌握在将领手中,这体现出只有皇帝发出命令,地方才能派遣军队作战等规则,军权实际上操控在皇帝手中,这是运用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强调秦朝兵符使用规则,不是选官制度,排除B项;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服从中央统治,排除C项;郡县两级地方机构是地方制度,与材料中兵符使用规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河南新乡)秦统一后,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四通八达,将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D )
A.加强经济管理 B.强化文化控制
C.维护社会稳定 D.巩固中央集权
[解析] 依据材料“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可以看出,秦统一后,通过加强交通建设,来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D项正确;秦统一后的交通建设,是为统治服务的,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交通,未涉及文化控制,排除B项;秦统一后,加强交通建设,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福建期中)秦始皇在征服岭南的过程中,曾把“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岭南出现了番禺、合浦等商业性都会。由此可见,秦始皇的举措( B )
A.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C.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将“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当地出现多个商业性都会,反映了秦始皇的这一举措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史之乱之后,排除C项;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云南昆明)“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也无治统一之世的经验,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材料意在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C )
A.缺乏统治大国经验
B.缺乏共同文化心理
C.法家思想激化矛盾
D.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解析] 根据材料“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表明作者认为秦朝信奉法家思想,实行高压政策,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心理,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项。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1.结合秦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
2.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意义。
3.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及启示。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导学案及答案,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通关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新朝,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设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